• <video id="xkmid"><menu id="xkmid"></menu></video>
    <source id="xkmid"><menu id="xkmid"><kbd id="xkmid"></kbd></menu></source>
    <video id="xkmid"></video>

      <b id="xkmid"><tbody id="xkmid"><menu id="xkmid"></menu></tbody></b>
      <u id="xkmid"><small id="xkmid"><kbd id="xkmid"></kbd></small></u>

      <b id="xkmid"></b>
    1. 您好!歡迎來到煤礦安全生產網!

      蒲白建新煤化:儉以養德

      作者:曲秀榮 2020-09-05 10:19 來源:蒲白建新煤化

      蒲白建新煤化:儉以養德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蘇軾21歲中進士,前后共做了40年的官,做官期間他總是注意節儉,常常精打細算過日子。公元1080年,蘇軾被降職貶官來到黃州,由于薪俸減少了許多,他窮得過不了日子,后來在朋友的幫助下,弄到一塊地,便自己耕種起來。為了不亂花一文錢,他還實行計劃開支:先把所有的錢計算出來,然后平均分成12份,每月用一份;每份中又平均分成30小份,每天只用一小份。錢全部分好后,按份掛在房梁上,每天清晨取下一包,作為全天的生活開支。拿到一小份錢后,他還要仔細權衡,能不買的東西堅決不買,只準剩余,不準超支。積攢下來的錢,蘇軾把它們存在一個竹筒里,以備意外之需。

      從以上典籍中記載古圣先賢的事跡和言行看,節儉從我們文化的源頭就已經成為一種高尚的德行。在我們的文化語境中,某種行為或者現象一旦被賦予倫理道德的價值,在日常生活中就具備了被尊崇的道義力量。

      于是,在祖祖輩輩的生活中,節儉成為每個受過教育的人必須具備的品德。這種品德的體現,往往是從珍惜一粒米、一縷麻開始。因此,我們看到有太多的家風家訓、治家格言里有著這樣的表述:“靜以修身,儉以養德”(諸葛亮《誡子書》);“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司馬光《訓儉示康》);“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朱柏廬《朱子家訓》)。

      也許有些人會說,那時國家底子薄,所以需要勤儉,此刻人們富裕了,就應享受一下了。這種想法是錯誤的!的確,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取得了輝煌的成就,人們的物質生活比解放前好多了,但與發達的國家相比,還有較大的差距。盡管我國糧食生產連年豐收,對糧食安全還是始終要有危機意識,今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所帶來的影響更是給我們敲響了警鐘。這時候我們再來回顧“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句耳熟能詳的話,更加深刻地體會到其中的飽滿與厚重。

      古人云:“歷覽前賢國與家,成國勤儉敗由奢”,為了家業的興旺,國家強盛,我們務必培養勤勞、儉樸的高尚情操。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擁有明天,我們的民族才能興旺發達。(蒲白建新煤化 ?曲秀榮)

      煤礦安全網(http://www.ychlsm.com)

      備案號:蘇ICP備12034812號-2

      公安備案號:32031102000832

      Powered By 煤礦安全生產網 徐州鑄安礦山安全科技有限公司

      使用手機軟件掃描微信二維碼

      關注我們可獲取更多熱點資訊

      感謝網狐天下友情技術支持

    2. <video id="xkmid"><menu id="xkmid"></menu></video>
      <source id="xkmid"><menu id="xkmid"><kbd id="xkmid"></kbd></menu></source>
      <video id="xkmid"></video>

        <b id="xkmid"><tbody id="xkmid"><menu id="xkmid"></menu></tbody></b>
        <u id="xkmid"><small id="xkmid"><kbd id="xkmid"></kbd></small></u>

        <b id="xkmid"></b>
      1.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