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礦山”建設魅力盡顯——劉莊煤礦提“智”創效紀實
生產原煤523.2萬噸、商品煤456.6萬噸、總進尺11608米……上半年,劉莊煤礦依托“智慧礦山”建設,掃除一個個發展途中的“攔路虎”,轉化為推動礦井高產高效穩步發展的“真金白銀”。
“最強大腦”指揮高效生產
在調度集控中心,筆者看到大屏實時監控井下采掘頭面、重點場所、主運系統等現場情況,調度員只需輕輕一點鼠標便可隨意切換圖像,查看現場情況,遇到疑問可通過安全視頻系統與現場作業人員語音交流。
“集控中心三塊投影顯示系統由室內p2.0全彩LED顯示屏拼接而成,按功能劃分位四個區域。對礦井供電、提升、通風、排水、運輸、工作面生產等38個生產子系統實現遠程監控;對井下瓦斯、CO2 、CO濃度、風速、溫度、主要設備饋電狀態等進行實時監控。”該礦生產辦主任劉顯龍告訴筆者。
該礦依托數字化管數字化管理模式,按照信息化、自動化、智能化與礦井安全生產深度融合的規劃,千方百計提高科技裝備水平,升級改造了礦集控中心安全監控系統,形成“點、線、面”結合,多層次覆蓋,“人、物、環、管”齊抓安全網格監管機制,實現了安全監控、人員位置監測、應急廣播系統井下融合聯動和視頻監控系統、調度通訊地面融合,讓現場安全監管體系延伸到每一個崗位、覆蓋到每一個單元,為井下安全生產提供了強有力的預測預警和應急保障。
“以前現場作業遇到問題,設備出現故障,都是跟班隊長用電話口頭描述現場情況,現在我可以打開電腦,通過視頻直觀了解現場情況,更加有利于指導解決現場生產難題。”綜采二隊隊長陳鵬用電腦向筆者展示了智慧礦山建設給他的管理帶來的變化。
依托“四化”賦新能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推廣,我們結合礦井實際,從管理現代化、裝備自動化、生產智能化入手,率先提出了建設智慧礦山,實現智能遠程開采的美好愿景,讓職工從‘前臺’走向‘幕后’。”劉莊煤礦礦長姜文華告訴筆者。
該礦堅持科技領先戰略,將多種跨學科技術(如工業控制、以太網、無線、視頻、音頻、通信、液壓等)應用于綜采工作面,實現在工作面監控中心對綜采設備進行自動化控制,確保各設備協調、連續、高效、安全運行,并將工人從工作面解放出來,實現工作面無人則安的理念。
“綜采工作面自動化集中控制裝備系統,對礦井的安全生產起到了積極作用,職工通過‘大數據’平臺就可以采煤,不僅降低了職工的勞動強度、提高了工作積極性,效率也大幅的提高”綜采隊一隊隊長周本義告訴筆者。
此外,該礦依靠大數據、互聯網+、物聯網模式開發建成智慧化礦山綜合集成平臺,利用電力監控系統自動化控制技術建成的井下變電所供電綜合自動化系統;采用西門子S7-300PLC對壓風機實行集中控制,實現對壓力、溫度、電壓、電流等全部運行參數的實時檢測和遠程啟停控制;建成了集虹膜識別系統、礦燈智能充電系統、礦用人員定位系統,實現了入井考勤精準化管理、人員定位信息化管理、礦燈收發無人化管理和匯總統計自動化控制;運用“互聯網+”設備終生數據庫技術,實現了關鍵設備早期故障辨識和運行狀態的精準檢修……“無人值守”“集中控制”“遠程控制”,這些高尖端技術的廣泛應用,為該礦打造智慧礦山建設奠定了堅實基礎。
“云辦公”更便捷高效
“井上下安全生產的智能化、數據化,同時也帶動了行政辦公的信息化。我們依托智能內部市場化管理系統平臺,拓展‘信息化、無紙化、智能化’辦公,不僅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節約了人力、物力和財力。”該礦黨委書記劉杰說。
該礦堅持“數據多跑路、職工少跑腿”原則,建成內部市場化管理系統,人事、工資、績效考核、成本核算、材料審批、工會、計生、社保、住房公積金等與職工息息相關事項都以直觀的數字可視化表現出來,并配置高拍儀、多媒體自動查詢機等先進設備,把管理、服務、監督、協調、規范、引導有效結合起來,既做到了“依法管理、規范服務”,又提升了“一站式”服務水平。
“以前辦理業務,要一個部門一個部門地跑,幾天下來事都不一定能辦好。現在礦上有‘OA’辦公系統、內部市場化管理系統等,還建立了企務中心,很多業務在網上就能辦好,即方便又快捷。”管子隊經管員張沖高興的說道。
此外,該礦還依托公司培訓教育、“學習強國”APP、微信等媒體平臺,以文字、圖片、視頻等多種方式豐富了職工的學習內容,有效解決職工工學矛盾,為職工學習培訓提供了更高的便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