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白建莊礦業:表象見本質,管理看細節
蒲白建莊礦業:表象見本質,管理看細節
?
事情發生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末期的一天。
老堯禾本姓李,叫李遠東,是我上班時南井頭煤礦機修廠一名優秀的鉗工(當時是七級工)。因為家住堯禾街上再加上技術水平高、為人耿直倔強、一般人不放在眼里,使得大家都不愿與其交往,背地里都叫他“老堯禾”。
一天,我所在的電管組在工業區架設電桿安裝橫擔時,需要使用12寸扳手,因為我的年紀最小,跑腿借東西的差事自然而然就輪到了我。到了材料庫后,材料員因事外出,萬不得已,我走進機廠鉗工班組向“老堯禾”去借。叫了兩聲“李師”說明來意后,“老堯禾”才不情愿的借給我,還一再交代:“拿好,我就這一把,別用壞了!”。
用完歸還時,我特意將扳手拆開,用汽油把扳手擦洗的異常干凈,“老堯禾”接過扳手,用詫異的眼神看了又看,試試后收了起來。從此“老堯禾”逢人就說我好話,與我無話不談,別人難于打攪的人成了我的忘年交。從這件小事上我真實體會到了細節對人、對工作的深遠影響,也對我以后的工作有積極的影響。
三國時期,魏軍統帥司馬懿在與蜀國使者的閑談聊天中,得知了諸葛亮的工作和飲食情況,對急于出戰的將士道:“亮體斃矣,豈能久乎”,當即調整了戰略方針。不久諸葛亮病逝,蜀軍不戰自退,做到了不戰而屈人之兵。在驚嘆仲達公超人智慧的同時,更折服于他細致的觀察分析能力。
在國內有家工廠,為了從美國引進一條無菌輸液軟管的先進流水線,曾做了長期艱苦努力,終于說服了對方。可是,也就是在簽字現場,中方廠長隨口吐在墻角的一口痰,被精細的美方代表看到,聯想到輸液軟管是專供病人輸液用的,必須絕對無菌才能符合標準,你廠長是這樣,你廠工人的素質肯定不會高到哪去,如此生產出的輸液軟管怎能做到絕對無菌!于是美國人當即改弦更張,斷然拒絕在合同上簽字,使得中方長期的努力在轉眼間前功盡棄,美好的愿景成為了泡影!
有家煤礦,在前半年材料分析會上通報了材料的消耗情況,其中砂紙、扎線及防爆電器用的密封圈數量出奇的少,不合常規消耗。事后不久,移動變動站及開關等電器設備因沒使用扎線接線,造成多次燒毀接線柱、缺相及燒毀設備!
升井的電器設備隔爆面個個銹蝕嚴重,雖然采取了補救措施,但已經為此付出了慘痛的代價!
企業經常面對的都是看似繁瑣、簡單的事情,卻最容易忽略,最容易漏洞百出。其實,無論企業也好,個人也好,無論有怎樣輝煌的目標,但如果在每一個環節連接上,每一個細節處理不到位,都會被擱淺,而導致最終的失敗。“大處著眼,小處著手”,與魔鬼在細節上較量,才能達到管理的最高境界。正如汪中求先生在《細節決定成敗》中說的那樣:“生活的一切原本都是由細節構成的,如果一切都歸于有序,決定成敗的必將是微若沙礫的細節,細節的競爭才是最終和最高的競爭層面”。
所以對于工作中的細節決不能僅僅說在嘴上,寫在紙上,而應在實際的工作中養成一個良好的工作習慣,履行自己的職責,做好每件屬于自己的簡單、平凡的工作,成功才會光顧我們。
蒲白建莊礦業:姚敏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