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輩的“318”青年突擊隊
父親退休有些年歲了,今年五一勞動節單位放假,我帶著閨女回了趟老家,一進門小家伙便嚷著找爺爺。母親一邊抱起孫女哄著,一邊對我說:“你爸幫社區維修機井水泵去了,他呀,在家閑不住。”
晚上,母親炒好菜,一家人卻不敢動筷子,只等著父親回來一塊吃。父親滿身濕透的回來了,趁著父親洗漱的空檔我趕緊給他斟滿酒杯。按照慣例我都會主動給父親匯報離家期間在單位的工作情況,說起單位組織青年突擊隊的時候,父親眼中閃過一絲明亮,借著滿口的酒香和我說起了他們那個年代的青年突擊隊。
1976年父親高中畢業,頂替爺爺來到了埠村煤礦一號井參加工作,分配到掘一隊當了一名掘進工。區隊掘進迎頭在-318米開拓大巷,黨支部響應上級黨委號召成立了自己的青年突擊隊,取名“318青年突擊隊。”這支隊伍除了排長年齡大,都是清一色的小伙子。說到這父親干了一口酒繼續講述:“剛去沒半月就碰上了大巷木棚長達40米的大面積倒塌,理所當然,我們被派上去了。21個人清理落矸、抽拽棚腿、重新打設木棚,從那天早上下井直到第二天凌晨3點恢復生產,我們用了19個小時。”說到這父親又狠狠的喝了一口:“中間區隊派人送的肉火燒和姜湯,卻沒人顧得上去吃,只是匆匆喝了碗姜湯便又投入到搶險中。”突然,父親問我爬過管子道嗎?我眉飛色舞的應道:“爬過,就是有點窄、有點陡峭。”父親嚴肅的說:“你那是空手爬的,我們打管子道的時候都是左胳膊夾著支護材料,燈繩上綁著兩包炸藥,一只手拽著穩繩匍匐“挪”上去的。”聽到這話我是真怕,空著手都不好爬的管子道,當年的父輩還只是剛成人的青年,是什么讓他們咬緊牙關這么拼的?父親看出了我的疑問,目光堅定的說:“我們吶,被選進“318”青年突擊隊就是榮譽,誰敢放松誰就會退出,就是恥辱。”
轉眼四十年過去了,在父親身上,我看到了父輩們年輕時候的不服輸、不認輸的拼搏精神,更加堅定了我立足崗位的勇氣和信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