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東分局:普法引導、執法推動,助力煤礦防控沖擊地壓重大風險
沖擊地壓是煤礦安全生產上的一只“攔路虎”,如何做好沖擊地壓防治監察,推動煤礦企業沖擊地壓防治主體責任的落實,魯東分局通過“學法規、抓落實、強管理”活動,督促指導煤礦企業潛心研究沖擊地壓致災規律,腳踏實地落實防沖措施,真正把沖擊地壓風險防控在成災之前。
按照開展“學法規、抓落實、強管理”活動的部署要求,分局組織監察人員認真學習《山東省煤礦沖擊地壓防治辦法》《防治煤礦沖擊地壓細則》等法規文件,并組織精干力量開展了覆蓋式沖擊地壓專項監察,重點解決防沖措施落實不到位的問題,對發現的違法違規行為高舉“利劍”;在執法的同時,堅持嚴格執法與普法宣傳結合的工作方式,重點加強對防沖專業的普法宣傳,督促煤礦從業人員牢固樹立法律意識、切實掌握法律知識、用好法律武器。
在強化監察、保持執法高壓態勢的同時,分局沖擊地壓專業組加強了與礦井防沖部門的聯系,采取四項措施防控沖擊地壓重大風險。一是第一時間掌握礦井的大能量事件、應力超限報警等情況,監督礦井預警處置措施是否落實;二是對煤巖層沖擊傾向性鑒定報告、采掘工作面沖擊危險性評價報告進行了集中審查,掌握了各作業地點的危險程度、致災因素,并要求各沖擊地壓結合日常微震、應力監測情況對各采掘工作面沖擊危險性進行定期評價;三是建立起智能化建設進度統計表,督促礦井推進智能化建設,鼓勵礦井加大科技投入;四是專業組集中研究分析各礦井能量事件發生的原因,并向礦井提出防治建議。
近半年來,通過分局的檢查與督促,煤礦進一步加強了對“一規程三細則”的學習和掌握,對沖擊地壓災害的認識有了更明顯的提高,加大了科研投入和研發,升級防治技術、裝備,細化完善各自礦井的防治安全技術措施,煤礦安全基礎更加鞏固。如:古城煤礦主動降低產量,對不規則的采煤工作面主動停止作業并進行系統改造;郭屯煤礦加大科研投入,建設沖擊地壓多參量綜合監測預警平臺,首創國內基于GIS的透明化工作面智能開采技術,并采用了以“切頂卸壓+恒阻大變形錨索支護”為主體思路的“110”工法,摸索出了合理布局、科學支護、動態監測、精準卸壓、工藝革新、應急管理、流程治理“七位一體”沖擊地壓防治技術體系;李樓煤業建立起了“3.6.9”綜合管控體系,在建立沖擊地壓綜合預警平臺的基礎上,實現了煤巷區域應力監測全覆蓋,并與華北科技學院等單位實驗成功了鉆孔形變監測系統(計劃上半年正式投入使用);采取了超深孔(80m)卸壓解危措施,解決了局部構造應力集中問題。在加強支護方面采用W鋼帶+全長錨固錨索+菱形網進行補強支護,提高了巷道護表強度,增加了錨索支護抗剪能力;超前支護全部使用液壓支架配合跨轉載機支架進行支護,支護長度增加至200m;王樓煤礦開展了巨厚巖漿巖下沖擊地壓防控規律研究和大巷煤柱留設研究;彭莊煤礦綜合分析沖擊地壓和水害威脅,果斷停止了千米以下的開拓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