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條水泥路
?
??? 2018年8月8日那天,重慶氣溫高達38度,我隨專家調研組來到相17井,山上的風吹著,沒有一絲的涼爽,全幅武裝,頭戴安全帽的我們捂得汗水直流。在采氣樹前,專家調研組就上試產能、硫化氫含量、關井壓力、井口裝置、管網運行、周邊人居環境等進行現場調研。又結合相17井的實際情況,從發揮產能、就地采氣利用、移動式脫硫塔推廣運用等進行實地論證,提前謀劃冬天供氣。
???? “可以去生產的井看一看嗎?”專家問。
???? “可以的,相9井正在生產。”同行的技術員回答,“下個坡,過個溝,再上個坡,車程3.5公里,現在是水泥路了,很快就到達。”
??? 大家哄笑起來,是的,曾經通往井站的路是泥濘的。我們無數次出差到井站,車隨渝鄰高速公路下道走國道,隨后車子進入鄉村公路,再進入井場公路。路況越走越差,一路顛簸,終于到達井站門口。如此路況,就是單位的車,也讓人心疼。井站的同事開了門,井場很干凈。開車的師傅看到滿身是泥的車子,也不愿意開車進井場,怕弄臟了井場。于是,我們常在井站門前下車,走路進去。
??? 再說相17井到相9井,以前要圍繞山轉一圈才能到達,生產技術、維修人員處理故障,常常要一天才能完成。后來,村村通公路,有了土路,但車子無法前行,今年終于修好了水泥路,我們單位的車終于不在轉山了。
??? 到了相9井,專家調研組結合相東片區井站的實際生產情況,就管線輸壓,沿途供氣用戶進行充分交流,擬定挖潛研究思路,繼續發揮石炭系氣藏的余熱。1977年高產層石炭系氣藏的發現,標志著相國寺氣田進入高產能階段,川渝油氣勘探得以突破。40余年的變遷,單位歷經多次改革,石炭系氣藏也經歷了試采、穩產、遞減、低壓小產量生產四個階段。2011年,相國寺氣田石炭系氣藏作為儲氣庫建設使用,而處于相對獨立系統的相東區塊持續采氣至今。人隨車行,紅色工衣的身影依舊在相國寺氣田的山上閃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