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video id="xkmid"><menu id="xkmid"></menu></video>
    <source id="xkmid"><menu id="xkmid"><kbd id="xkmid"></kbd></menu></source>
    <video id="xkmid"></video>

      <b id="xkmid"><tbody id="xkmid"><menu id="xkmid"></menu></tbody></b>
      <u id="xkmid"><small id="xkmid"><kbd id="xkmid"></kbd></small></u>

      <b id="xkmid"></b>
    1. 您好!歡迎來到煤礦安全生產網!

      我 的 姥 爺

      作者:駱蕓娟 2019-08-23 17:45 來源:煤礦安全網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我 的 姥 爺

      ? ? ? ?我的姥爺叫范繼周,今年86歲,是高陽煤礦的一名退休工人。雖然退休了,這么多年姥爺一直沒閑著,鍛煉身體、看書、寫日記,忙得不亦樂乎。雖然姥爺是一名地道的煤礦工人,但還是酷愛學習、喜歡讀書,寫人生自傳,通過讀他寫的自傳,我才對姥爺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

      姥爺生于1934年,正是紅軍長征的年代。從小唱的歌曲是《東方紅》,心里念的是偉大領袖毛主席,以雷鋒、王杰為榜樣,接受的是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為人民服務的紅色教育。1951年,姥爺的家鄉榆次縣西長凝鎮新建共產主義青年團時,他自告奮勇申請加入組織,經批準成為一名光榮的共青團員,非常自豪和驕傲。同年6月,在民主政府“抗美援朝”號召下,作為熱血青年的姥爺毅然報名參加。當時他的父親還有些擔心,但姥爺斬釘截鐵的一番話說服了他“父親常說‘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兒子今天參軍保家衛國,無尚光榮,還能享受政府優厚待遇呢!”就這樣,姥爺成為一名光榮的人民解放軍。部隊4年多時間,姥爺先后從事通訊員、軍醫等工作,不管走到哪里、無論從事什么工作,他都兢兢業業、一絲不茍,謹記毛主席教導,出色完成任務,深受領導和同事喜愛。1954年國慶節,姥爺被部隊推選為唯一的人大代表,到北京接受毛主席親切接見,聆聽主席教誨、和主席一起觀看閱兵式。至今回憶起來起來,姥爺都記憶尤新、熱血沸騰,他常常見人就說“我這輩子最難忘的一件事就是接見偉大領袖毛主席!”

      1955年9月,姥爺退伍回鄉,先后被安排到榆次油脂公司、汾河灌溉管理局消河大壩工作,期間,他認真學習水利知識和相關專業,善于吃苦、勤于動腦,總能完成急難險重的任務。1957年經過嚴格考核,被提拔為正式國家干部,被分配到清徐縣迎惠灌區工作。為了爭取更大的進步,姥爺報考了山西省水利專科學校,在校期間,他勤奮學習、刻苦鉆研,多次被評為優秀學生和學習標兵。1958年下學期,姥爺學校師生積極響應毛主席“教育為無產階級服務、教育必須與生產勞動相結合”的教育方針,紛紛奔赴全省各地,進行水利勘察規劃活動。姥爺最先被安排到晉北地區,他在老師的帶領下,身背測繪儀器,跋山涉水、頂風冒雪,與大自然作斗爭,科學有序地進行勘察、測繪、設計、調查研究等工作。兩年左右時間,姥爺的團隊逐鄉逐縣勘察,逐漸摸清了水資源分布和儲存情況,在反復論證調研的基礎上,提出全省十年水利規劃,涉及植樹造林、水土保持、流域治理、科學灌溉等10余個方面,為日后“引黃入晉”工程奠定堅實技術保障。

      1961年,受國家“大躍進”運動影響,山西省委號召機關干部帶工資下放農村,支援農業生產、為國分憂,暫定時間為兩年,待農業好轉,再回原單位就職。當時姥爺所在的水利廳有三分之一的下放任務,積極向上的姥爺照例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主動遞交下放申請。就這樣,姥爺和七名同事首批下放到農村,下鄉務農期間,姥爺放下干部身份,和當地的農民同吃同住,擔大糞、拉砘子、鋤谷、割麥、摘梨,樣樣農活他都搶著干,全心全意興旺國家農業,滿腔赤子之情。后由于文化大革命原因,姥爺始終沒有收到水利廳復職邀請,這就樣一干就是10余年。

      1970年8月,汾西礦務局建井工程處到榆次招工,36歲的姥爺由于自身學歷優勢,被破格錄取,到高陽煤礦當了一名掘進工人。1973年高陽煤礦簡易投產,生產工藝相對落后,主要靠打眼放炮、肩扛背拉的方式進行生產運輸,姥爺白天干活,晚上還要點著燈學習充電。艱苦的歲月里,姥爺磨練了堅強的意志和不服輸的精神,很快就掌握了掘進操作要領,并涉獵采礦各專業書籍,寫出《如何搞好“光面爆破”》、《如何搞好“錨噴支護”》等多篇論文,經過專家學者論證,成功應用到生產實踐中。一時間,姥爺在十里礦區小有名氣,他逐漸勝任了帶班長、驗收員、材料員等各方面工作,綜合素質和能力不斷提升。1975年4月,姥爺被借調到分析礦務局科學研究出搞科研,期間,科研處領導求賢若渴,想把姥爺正式調入局里工作,但生性耿直的姥爺婉言謝絕“感謝領導厚愛,高陽是我的第二故鄉,我在高陽工作也是為局里效力!”

      1976年,十年文革結束,1979年黨中央召開科技大會,號召工程技術人員技術歸隊。不久,水利廳兩名工作人員帶著相關政策和文件到高陽礦邀請姥爺回廳復職。姥爺接到復職邀請時,心潮澎湃、熱淚盈眶“10多年時間,原來黨和國家依然沒有忘記我”!姥爺經過幾天激烈思想斗爭,再加上礦、局領導再三挽留,他考慮到家庭因素、經濟條件等,毅然拒絕了邀請“感謝黨和國家的關照,我在礦上挺好的,我無論身在哪里,在哪里工作,都是為國家經濟發展做貢獻!”

      1983年6月,姥爺到中國礦業大學參加了“無煤柱護巷和采煤巷道支護”工程師培訓班,成績優異。回礦先后被聘任為開拓掘進助理工程師工程師。后來,姥爺還被聘任礦掘開專業技術顧問、“職工學校”兼職教師。

      1994年,60歲的姥爺光榮退休。本可以頤養天年的他沒有安逸的習慣,依然堅持學習、練字、寫日記。他深知身體是革命的本錢,每天上山跑步、打太極、耍劍。姥爺酷愛多種文體運動,精通象棋、跳棋、圍棋魔方、九連環等。他堅持做眼保健操,三年時間,使原來400度的老花眼恢復到1.5的好視力;注重五色食物養生,堅持兩年時間食療方法,使“三高”、矽肺病逐漸恢復正常。在姥爺的臥室貼著珍貴的三張表:一張作息時間表、一張三餐養生表、一張寫作計劃表。

      姥爺熱愛體育、熱衷養生、酷愛學習,精通《上下五千年》、《中國近代史》,《三字經》、《百家姓》、《弟子規》、《毛澤東語錄》、《毛澤東詩詞》他都能倒背如流。練累了、學困了,他就開始吟詩唱戲,《龍城會》、《富嬋傳》、《美猴王》……各腔各派他都能吟唱。每天睡覺前,姥爺都要背誦《毛主席語錄》、《為人民服務》等,他見人就說“感謝共產黨、感謝毛主席,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沒有新中國就沒有我的今天!”

      現如今,姥爺一個兒子、兩個女兒都家庭美滿、事業有成,6個外孫3個是研究生、1個是大學生。兒賢女孝、其樂融融,姥爺每月退休金有幾千元,但他仍然住在礦山40平米的舊區,節衣縮食、怡然自樂。前些年,姥姥去世,姥爺孑然一身,仍然不肯離開他吃住30年的“老窩”和子女們去孝義市區,他說“我現在吃住的條件比起小時候強百倍千倍,這里永遠是我的家,毛主席和共產黨在我心里,我是幸福快樂的!”

      是啊,姥爺深入骨髓的信仰是我從小就十分敬佩的,愿這個“老頑童”永遠開心健康!(高陽煤礦上機電:駱蕓娟)

      煤礦安全網(http://www.ychlsm.com)

      備案號:蘇ICP備12034812號-2

      公安備案號:32031102000832

      Powered By 煤礦安全生產網 徐州鑄安礦山安全科技有限公司

      使用手機軟件掃描微信二維碼

      關注我們可獲取更多熱點資訊

      感謝網狐天下友情技術支持

    2. <video id="xkmid"><menu id="xkmid"></menu></video>
      <source id="xkmid"><menu id="xkmid"><kbd id="xkmid"></kbd></menu></source>
      <video id="xkmid"></video>

        <b id="xkmid"><tbody id="xkmid"><menu id="xkmid"></menu></tbody></b>
        <u id="xkmid"><small id="xkmid"><kbd id="xkmid"></kbd></small></u>

        <b id="xkmid"></b>
      1.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