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他們安眠的凈地啊
圣潔、莊嚴,是我對這座白色建筑物的第一印象,那白色那么圣潔,敬佩與景仰不禁從心頭升起。“南昌革命烈士紀念堂”的大字,在陽光照耀下熠熠生輝,一筆一劃都顯得如此有力,仿佛一個英姿颯爽的戰士,在驕傲的向我講述著他的光榮事跡。
進門之后,昏暗的燈光,莊嚴的布局,以及一位位烈士先輩們的事跡,讓所有人都一言不發,默默的學習,默默的敬仰,默默的悼念。這里有數不清的英勇事跡,這里有多少人的青春鮮血啊!在這里,我看到了魯迅先生筆下的烈士劉和珍君,更多的是自己根本沒有聽到過的名字,他們為了人民,為了理想,為了勝利放棄了自己的生命,但是卻少有人記住他們,更別說感激他們了。此刻的我,想起了網上曝出的許許多多不尊重甚至是侮辱烈士的言論,不只是可氣,更多的是可悲。許許多多的烈士,無數的英勇事跡隨著文字永遠鐫刻在了這座莊嚴的紀念堂里,留在了歷史的長河中。一一膜拜,內心充滿了沉重,大致算來,二十多三十多歲便奉獻出自己可貴的生命的人十有八九,大好年華正值壯年,他們的生命卻永遠停止了,不,是定格了,定格在那最好的時光,也定格在了革命勝利的偉大道路之上。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正是這一點點燦爛的星火,造就了現今中國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朱德先生題字的“革命烈士永垂不朽!”是現代對他們的悼念,更是肯定。他們的故事書寫成冊,必定是流傳千古的名冊;他們的故事堆積成山,必定是守家衛國的高嶺;他們的故事點滴成河,必定是湍急奔涌的大江……
我懷著敬畏而又凝重的心情,仔細的看完了每一位烈士的英勇事跡,可歌可泣而又蕩氣回腸,悲烈凄涼卻又豪情萬丈。讓人淚目的事件太多讓人敬佩的姓名也數不過來,吳大可、姚名達、黃道、鄒韜奮、劉伯堅……此刻的我,不禁在思考:他們還有那許許多多的沒有留下姓名的英雄,究竟為什么將自己的生命甚至是全家人的生命看得那么輕?信仰在他們心中究竟是什么?
毫無疑問,現代的中國比起那時,已經恍若天堂,但我們能做的,還很多。或許我們不需要像前輩們一樣,在槍林彈雨里奮進,冒著隨時被子彈穿透身體的風險,但我們也必須在其他的戰場中,用自己的汗水與痛苦,爭當最后的勝利者。軍事、科技、新能源,咱們都處于上升的階段,但這遠遠不夠,還需要多少年,多少代人的奮斗與努力。中國游客及留學生在國外被歧視的情況屢見不鮮,游泳世錦賽上外國選手對我們的污蔑讓人憤慨,貿易戰的硝煙還未遠去,行走在前輩們用鮮血奠基的路上,當代大學生的使命與擔當依然沉重,落后就要挨打是永恒的真理,想要在任何地方都得到他人的認可與尊重,任重而道遠。
我緩緩的走出這座禮堂,依舊莊嚴而神圣,那是他們安眠的凈地啊!懷著敬畏而有沉重的心情,我想這邊是這里獨特的氣氛與感受了吧。走出,回頭,走出,回頭……最終,回過頭去向禮堂深深地鞠了一躬——這是我,現在能做出的最好的表達,但是我相信,我也好,其他隊員們也好,千千萬萬的當代大學生也好,都會將這種精神銘記在心,努力學習踏實實踐,掌握過硬的本領,為祖國真正的復興和強大做出自己的貢獻!(通訊員 裴承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