茍勇:用創新填補空白
“三個月了,沒有一天踏實睡好過,每天晚上腦子就跟高速過電一樣。”礦業興茂鐵路檢修分公司電修項目部的茍勇說起三個月來的自己感受,目光炯炯,充滿自信。在他的主導下,礦業公司填補了多年來不能自行修理變頻器的空白,僅三個月時間就自行修復電焊機、變頻器、電鎬、拋光機、電動扳手等各類電氣設備40余臺,創效十余萬元。從鐵路信號維護到電器設備維修,他究竟經歷了怎樣的成長軌跡呢?
一
話還得從去年的12月說起。礦業興茂公司鐵路檢修分公司常年承擔著將全公司損壞的礦山交、直流電動機等電氣設備外委修理的任務,每年外委僅電焊機一項修理費用就40多萬元,還有維修費高昂的變頻器和150多臺電動工具。到年底一結算,上百萬的維修費就出去了。
如何把外委維修費錢節約下來,又充分發揮技術人員的作用,分公司領導找到了已是高級技師的茍勇,“好,我試試吧!”茍勇一口應允下來,但心里有點打鼓。干了28年鐵路信號工的茍勇很明白,雖說鐵路信號工也算是電工的一個分支,但是要修理五花八門、從未涉足的大型電器(如電焊機、變頻器等是頭一次),還真是沒有底。但是他堅持這么做的原因挺簡單:去年到外地企業學習,給他的第一印象是:哇!人家的一線員工對所有電器方面的問題統統手到擒來,而我們職工對電器的掌握太單一。他想,能用這種方式倒逼自己學習和觀察,得技術的世界還真是樂趣無窮!
茍勇回家翻閱專業書籍、上網查閱,雖說書本知識明白,但理論和實際還是不一樣。他廣泛發動親朋好友幫找了很多電氣設備圖紙,對照實際電子元件一個個核對和了解。
沒幾天,第一個任務就來了。
二
年初,石灰石礦一臺45千瓦的變頻器故障了,急忙送到興茂公司來維修。高壓變頻器模塊,一般情況下壞了發往廠家修理,時間周期很長、費用昂貴、設備運轉率降低。“要是能自己修好,何必花那個錢……”茍勇打起了“小九九”。打開變頻器的集成電路板,上(兩)千個點看得人頭暈眼花(覺得困難重重)。(一個高級技師應該干點業績出來才行,于是下定決心)茍勇干脆把變頻器一個個元件拆下來,一個個對照圖紙核對,一條一條線路的檢查和摸索……天天加班加點,盯住對照圖紙和變頻器尋找故障根源,測取了400多個數據,最后確定了維修方案。連續一個月,茍勇白天在廠里工作修檢設備,晚上在家里畫圖。當維修完畢后,測試燈組亮起來的時候,他激動了一晚上。
第一次“冒險”經歷的成功,對茍勇是莫大激勵。茍勇開始逐一研究電焊機、拋光機、電鎬、電鉆等設備的控制原理、線路圖、元器件性能、檢測數據……每天回家,他就抱著《電焊機維修技術》《變頻器維修技術》、《西門子變頻機操作手冊》一直到深夜。僅兩個月十三天時間,他就先后維修電焊機14臺、變頻器2臺、電動工具30多臺。
茍勇覺得,電氣維修就像醫院會診,首先得望聞問切,第一時間掌握情況,迅速排查原因,對癥下藥,直到藥到病除,對自己來說,那是比什么都開心的事情,“就像醫生妙手回春挽救病人一樣,當機器故障排除時,很有成就感呢。”
三
講到創新的秘訣,茍勇直言,多觀察、勤思考、經常問,就會形成很多解決難題、改良設備的辦法。他還總結出一套“觀察要點”:一看、二問、三查。一看設備外觀及主電路和控制電路有無損壞;二問現場操作人員和維修人員該設備在運行過程中有無異常;三查是根據看到和問到的信息,使用各種儀表及工具快速準確查出故障并排除故障。。“說白了,維修、創新的起點和源泉在于發現問題,而實踐給了我最好的機會!”他說。
自從興茂公司鐵路檢修分公司能夠自行修理變頻器等電器設備的消息傳出后,來自各單位的設備源源不斷。茍勇有些應接不暇了。興茂公司結合實際,申報了興茂公司大師工作室,茍勇和工友們堅持每月開一次檢修協調會,共同干好修理。“平時碰到難題,大家來這里查查資料、碰頭磋商,多數都能快速解決。”工作室成員說,這里都成會診機器設備的前哨“指揮所”了。
“我們計劃今年內要解決20個以上電器技術難題,修理好全公司電焊機60臺以上,變頻器10臺以上,最好能培養出2、3個青年技術骨干……”說起大師工作室的計劃,茍勇的目光閃閃發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