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video id="xkmid"><menu id="xkmid"></menu></video>
    <source id="xkmid"><menu id="xkmid"><kbd id="xkmid"></kbd></menu></source>
    <video id="xkmid"></video>

      <b id="xkmid"><tbody id="xkmid"><menu id="xkmid"></menu></tbody></b>
      <u id="xkmid"><small id="xkmid"><kbd id="xkmid"></kbd></small></u>

      <b id="xkmid"></b>
    1. 您好!歡迎來到煤礦安全生產網!

      剛剛,我的新聞作品被“兩報”采用——企業一線通訊員的寫作入門感悟

      作者:彭光淑 2017-07-15 09:04 來源:煤礦安全網

      剛剛,我的新聞作品被“兩報”采用——企業一線通訊員的寫作入門感悟

      ○彭光淑

      剛剛,我近一個月來在《中國安全生產報》 《中國煤炭報》被采用了5篇拙稿。這些作品能被兩報采用,源于最近我在反復閱讀中國安全生產網《編釆之友》里的文章,其間,我被福建龍巖市永定區林矩鴻老師的《從“下里巴人”走向“陽春白雪”》基層通訊員的幾點體會深深地吸引,研讀了幾次后,從中領悟了一些東西,也給我寫作帶來了一些思考和啟發。為此,我也想試著學寫一下自己在通訊員工作中的一些膚淺的體會,但說實在的,寫這類文章我的筆力還不夠,這還真是我的“硬傷”和“軟肋”呢,提筆就有一種“心里空蕩蕩,筆下白晃晃”的感覺呀,“老鼠啃南瓜,找不到開頭”,心里真的沒有底……

      寫稿之路是逼出來的

      我曾經在重慶百貨從事辦公室文秘工作,也曾是重百時訊報的通訊員。在曾經的寫作中,我和其他通訊員一樣,也經歷了從陌生到基本掌握,從基本掌握到基本熟悉;從不愿寫稿到逼著寫稿、從不上稿到上點稿、從少上稿到上多點稿的一個過程。前幾天,我在整理書柜時發現曾經在“渝北時報、重慶商社報、重百時訊報”等媒體上的“豆腐干”,你別說我當時還真用心,把一塊一塊的“豆腐干”剪下來貼在一起,象寶貝一樣的收藏。

      2015年12月,我調到重慶能源集團巨能川九公司,本來以為自己可以告別寫作生涯了,從此下班回家就可以輕輕松松的玩耍,可是2016年5月,公司成立了通訊寫作小組,我又被生拉活扯的“抓”到了通訊寫作小組,又開始“重操舊業"。進入通訊組以后,因為對新的企業不太熟悉,一直沒有找到合適的素材可寫,2016年6月23日,我參加了公司組織的“財信杯”馬拉松比賽,回來就開始寫了第一篇消息,后來我就慢慢開始關注公司的一些動態,收集一些素材后開始寫稿······

      投稿信心是熬出來的

      重慶能源非常重視宣傳工作,尤其對主流媒體《中國煤炭報》、《中國安全生產報》等都有考核任務。打開自己的“剪報”,以前寫的都是信息稿,卻幾乎沒有新聞稿。面對這些大報,我心里完全沒有把握,每投一篇稿都要打開系統查看好幾次,一次打開沒采用,二次打開還是沒采用,三次……一共投了12篇,查看了無數次也沒釆用,我心急了,也開始灰心了,心想這里肯定是用的“人情稿”,所以我就干脆停止不投了。

      2017年5月中旬,我看到中國煤炭報在征集劉慶邦老師《在哪里寫作》的讀后感,于是我用以最快的速度寫了一篇題名《珍惜當下》的讀后感,5月19日一早就投至孫寶福老師的征稿郵箱和煤炭報系統。 5月22日,當我再次打開系統一看,一個“選用記錄“的紅色印章印入我的眼簾,當時我又喜又驚,心想總算成功了!可是看到一期、二期、三期……都不是我的稿子,再打開系統點開詳情查看,我的稿子一直在部門稿庫里停止不前,我又開始心慌了,難道煮熟的鴨子又要飛了嗎? 我又在這種煎熬中期盼著……

      期間,我向一些有經驗的通訊員咨詢,他們總是耐心地對我說,“不急,面包會有的”。經過16天的漫長等待,6月7日,我的《珍惜當下》這篇稿子終于在中國煤炭報第八版《讀寫有感》欄目面世了,這也是我在中國煤炭報的處女作,當看到自己的名字在大報上變成了鉛字,這時自己不爭氣的淚水也流了下來了,同時也更加增強了我繼續投稿的信心,于是我又繼續向煤報、安報系統投稿。

      撰稿水平是練出來的

      要想提高寫作水平,要想多上稿,那就必須得多練多寫,而多寫其實是最難做的事,因為要犧牲很多的休息時間。作為基層通訊員,我們手上都有自己的本職工作,說白了我們就是在工作中寫作,在寫作中工作,寫作真是很辛苦的一個差事。

      我以前不擅長寫通訊稿,于是我找來《中國安全生產報》、《中國煤炭報》認真研究,看了《從“下里巴人”走向“陽春白雪”》里說的“要有故事”明白了新聞稿件就是要有人有事,真人真事,要有鮮活的事例……

      我趕緊與項目部同事對接溝通,深入基層采訪項目部有價值的新聞線索。6月6日,我采訪了第七項目部的安全員黃川江,他告訴我他們在安全生產月里推出了“義務安全員”,經過了解詳情后,于是我寫了第一篇通訊稿題為“義務安全員的一天”,6月12日被安報系統選用, 6月19日以題為“當一天義務安全員”在安報第五版見面了。接著又采訪了一項目部王彥鋒,他告訴我說他們每天班前會講安全小故事,于是通過深入的采訪和了解,接著又寫了第二篇通訊稿“安全故事天天有”,6月14日被安報系統采用,6月19日以題為“人人講好安全小故事”在安報第四版見面了,看到自己學寫的通訊稿件兩篇同在一天上安報,我既是高興又是感動。當時心里最大的感悟就是不要怕寫不好,只要敢寫,一篇進一點,十篇就進一步,百篇就進一大步!越寫就越有感覺,越寫就越有經驗,日積月累就會逐漸提高。

      好稿子是改出來的

      不管語言表達能力如何超強,寫稿子都不可能一氣呵成,如果缺乏細致的修改,就很難寫出一篇好的稿子來。日前,我寫的《給生產多加幾把安全鎖》,我寫了一整天后,讀來讀去都感覺又回到了以前寫的工作報道、經驗總結類的文章,于是又找來報紙認真琢磨,把多余的那些條條款款刪掉,最后確定只寫“專項制度、專項檢查、演練、技能比賽”,經過思考,我提煉了“專項技能比賽”“智慧鎖”,“專項檢查”安全“保險鎖”,制定”專項制度”“約束鎖,”專項演練”“應急鎖”。然后把對應寫的內容裝進這幾把“鎖”里,我的思路一下就跟著這幾把“鎖”打開了。寫完后,我又以讀者的身份去反復看,反復讀,看讀得順不順?通不通?準確不?別扭不?邏輯性強不?然后又著手修改了4次,一篇自己滿意的稿子又出爐了。6月22日被安報系統采用,6月28日在安報第五版已刊用(看到編輯把“專項演練”和“專項檢查”內容合到“保險鎖”里,經過再次的修改,我的稿子變得更加精致了)。所以,我的體會就是:一篇好的稿子不光是寫出來的,更是經過多次修改出來的。

      通過自己的不斷摸索和努力寫作,各大網站、雜志、報紙等媒體采用我的稿子也漸漸增多。從內心來講,我在兩個大報能夠有今天的成績,我真的要感謝中國煤炭報那篇《珍惜當下》讀后感征文,是它給了我開好了頭,起好了步,是中國煤炭報給了我這份精神大餐,給了我信心和勇氣。在這里,我要感謝《中國煤炭報》、《中國安全生產報》。□

      煤礦安全網(http://www.ychlsm.com)

      備案號:蘇ICP備12034812號-2

      公安備案號:32031102000832

      Powered By 煤礦安全生產網 徐州鑄安礦山安全科技有限公司

      使用手機軟件掃描微信二維碼

      關注我們可獲取更多熱點資訊

      感謝網狐天下友情技術支持

    2. <video id="xkmid"><menu id="xkmid"></menu></video>
      <source id="xkmid"><menu id="xkmid"><kbd id="xkmid"></kbd></menu></source>
      <video id="xkmid"></video>

        <b id="xkmid"><tbody id="xkmid"><menu id="xkmid"></menu></tbody></b>
        <u id="xkmid"><small id="xkmid"><kbd id="xkmid"></kbd></small></u>

        <b id="xkmid"></b>
      1.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