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母親和企業的好兒子
做母親和企業的好兒子
在趙莊煤業機掘三隊,說起張鵬,許多人都會豎起大拇指。不管帶哪個班,他都有自己的一套管理方法。哪里的掘進最緊張,哪個頭面走不出進尺,他就會出現在哪里。套用一句領導評價他的話就是:“把最放心的人,放到了最不放心的地方。”
多年來,張鵬和他所在的班組,無論在哪里掘進,無論接受什么樣的任務,都是機掘三隊完成任務最好、掘進進尺最高、標準化最優、職工收入最高、受到表揚最多的班組。
然而,這一連串“最”字的背后,卻是一雙經常熬得通紅的眼睛,卻是多少個夜班的下井,卻是無數個不回家,卻是一連兩個月的裝修,全由妻子一個人奔波著。
張鵬12歲那年,父親因一場車禍離開了人世。留下他和13歲的姐姐,與母親相依為命。母親年輕的時候,為了不讓姐弟倆看別人的眼色,她放棄了自己原本可以擁有的幸福。為了讓母親生活地不至于太辛苦,張鵬高中畢業后,毅然放棄繼續上學,選擇了軍營。當兵前夕,張鵬交代了母親兩件事:一是不種地,二是找個老伴。服役期間,張鵬每個月都會把大部分津貼匯給母親,為母親買藥治病,填補家用。
看著母親漸漸年邁,身體每況愈下,病痛的折磨和小孫子的起夜,常常讓母親整宿整宿睡不著覺。張鵬就和妻子商量著在自己住所的附近為母親購買一套樓房,既能讓母親有一個安靜的私人空間,又不影響小兩口對母親的照顧。
“這么多年母親都是為我們而活,我們走哪她就跟到哪。給她買一套房子,希望老年她能為自己而活吧。”說起母親,張鵬仍舊滿是虧欠。
新房子裝修期間,正值機掘三隊施工的53131工作面遭遇大面積構造,巷道高,斷面大,給正常的掘進工作帶來很大困難,原有的機械化采煤不得不改為人工搭架支掘。上班累、下班累,身體累、心累,是那段時間所有工人們最大的感受。一個班下井,出了力氣卻干不出進度。張鵬一遍遍地在巷道內喊著號子,奔跑著,帶領班組成員硬是肩挑手扛,在兩個月的時間內,全部用人力完成了53131工作面正反掘進的所有支護,為公司產量銜接注入強勁動力。“干工作和經營家一樣,無論多難都得往前走。走完一段路,身上就更有力氣了。”面對采訪的閃光燈,張鵬總是這樣說道。
同年,在施工5312工作面刷大時,張鵬帶領的班組多次完成單班進尺六排的好成績,受到公司上下的一致稱贊。面對“全國煤炭行業十佳班組長”、“趙莊煤業優秀班組”等諸多榮譽和贊賞,張鵬總是憨憨一笑,用自己的柔情和赤誠,繼續在百里煤海踐行著“為子守孝、為企盡忠”的鐵血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