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朝軍:神農山攬勝(散文)
神農山橫亙在平原的邊緣,外觀景色平常,進入山內卻讓我們大吃一驚。山峰峰峰相連,拔地而起,直指云天。云陽河水則在亂石中奔騰,清澈見底。站在鑼鼓亭內,我們傾聽亭角的風鈴叮當,而鑼鼓的叮咚聲不知從何方回應,引得大家頻頻點頭。山腰間的女蝸洞,傳說是她與伏羲相婚,繁衍人類的圣地,可這個洞穴除了寬有三尺、深不可測外,卻絲毫沒有特別之處。大伙對此議論紛紛,卻總覺得神秘莫測。
導游,一個叫張敏的女孩勸我們乘索道上山,并告訴我們上山的步道上景點不多,耐觀之處都在后山,我們不以為然。大伙商量后,一致決定步行。于是在采風團旗的引導下 ,大家豪情萬丈,沿山階奮力而登。果然景點不多,然而心情好,我們一鼓作氣,相互勉勵,終于在兩個小時后登上山頂。
休息時,我站在一天門兩側,觀東望西,滿目的蒼翠中透出微微的紅意。這就是神農紅葉了。往南看,山下河道彎曲,河水如帶。村莊點點,阡陌縱橫。一列火車在鐵軌上蜿蜒西行。望遠看近,真有“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氣概。
導游還未喘過氣來,我和幾個人就繞過山背,踏著陡峭的石階,登上了神農氏和后人祭天的場所——神農壇。神農,也就是人文始祖炎帝,他播五谷,奠定了華夏農業的基礎,嘗百草,成為中藥使用的鼻祖。雖然他與我們相隔五千年,然而他和黃帝一樣永遠銘刻在中華歷史的浩瀚長卷中。我們站在他駐足的地方,在時間的隧道里,和這個中華民族的祖先盡情地交流。在壇上,向北極目眺望,發現目光觸及的地方竟然是一個村落,與我們所站的地方持平行。導游告訴我,那里就是山西省的地界、山西的房子,房子的后面是平的。腳踏河南,目眺山西,身后山下是平原,北面目光所及是草甸,而山峰則在東西兩側隱約起伏。造物主竟是那樣的神奇,我和大家一起紛紛攝影留念。
過了神仙臺,就是神農山的精華了。兩側的白皮松在秋風中訴說著歷史的滄桑。導游告訴我們,白皮松只能生長在海拔800米以上,目前全國只有神農山最多,并且有一千余株,白皮松還有一個奇特之處,幼松全身猶如穿了迷彩服,只有百年以上的成松的枝干,朝天空一面是白色,朝地面的一側是黑色。白色代表生,黑色代表死,生生死死,生死與共。我們大發感嘆,也慶幸它生長在這懸崖峭壁上,而沒有滅絕才得以讓我們目睹它的風采。
突然間,我們發現了一只猴子,這就是太行獼猴了。它在懸崖峭壁上敏捷的攀緣著,尋找著自己的樂趣。我們也見過猴子,或在動物園的鐵籠里,或在耍猴人的繩索中,如今在這大自然的懷抱里,見到這樣一個精靈,別提我們有多高興了。我們向它招手,呼喊,它停下身子望了我們一眼,便又消失在茫茫樹叢中。……小心翼翼的過龍背,膽戰心驚地下一線天,六個小時的山中逗留,三十里的驚險山路,讓我們領略了神農山的雄、險、秀、奇,讓我領略了舍身崖的壁絕千仞,白皮松的千姿百態,一線天的深壇幽谷,太行獼猴的妙趣無窮。
這,就是大自然給焦作、給沁陽留下的寶貴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