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燕慧:家風家訓大家談
記得是2014年春節之際,中央電視臺發起了“家風大家談”的活動。當時聽見別人家竟然有家訓,覺得特別厲害。后來想想,其實每個家庭都有家風家訓。家風,顧名思義,就是家庭的風氣,一個家庭只有培養良好的風氣,樹立良好的家風,家庭才能和睦,社會才能和諧。其實一個家庭不一定有什么明文規定的家風家訓,父母的言談舉止就形成了家風。
以前看漢武大帝的時候,一個太史令叫司馬談決心要著一部史書,但終究未能如愿,他的兒子司馬遷決心要著一部史書,完成父親遺留下的任務,為此,他不惜忍受宮刑之辱,終于完成了名垂千古的«史記»。我想可能這就是家風吧,司馬談為他的兒子帶來了良好的家風,才能夠讓司馬遷忍辱負重,成就豐功偉業。
而我的家庭沒有司馬談家里這么偉大。父母都是土生土長的農民,在我的父母身上,我能看到的是他們的淳樸,他們的善良,他們的堅韌不拔,他們的努力生活和他們為家庭無怨無悔的付出。
前幾天回家看見父親的背更彎了,頭上的白發也多了,天下著大雨,因為我要著急回來上班,父親又要給我拿自己地里種的菜,于是冒著風雨,我們去地里摘菜去了,父親在前面彎著腰給我摘黃瓜,頭上流著雨水夾雜著汗水,衣服也濕了,后背還能看見隱約寫著大北農農藥什么的,具體也看不清,可能是別人給的衣服,褲子上也是雨水,鞋也濕了,我媽給做的,前面都磨破了。頓時眼睛里淚水忍不住的往下流。還不敢讓父親看見。因為工作以后很少回家,看見這一幕不禁想起小時候的事情,小時候家里很窮,上學也沒錢,上初中就住校,周日要回學校,都已經下午5點了,父親為了給我借20塊生活費,全村的跑著借,其實現在想想父親是個很要面子的人,當時正當青春期的我覺得父親特別丟人。小時候我們家里沒什么收入,所以夏天就種菜,每天父親騎著自行車去5公里以外的鎮上送菜,自行車兩旁捆上兩個筐子,我們把菜放到框里,每次也不知道能裝幾十斤,只記得每次回家父親累的躺床上起不來,回來會給我媽幾十塊錢,每年9月份開學我交的學費呀書費什么的全是零錢,1塊的5塊的10塊的,老師每次收錢都要數一會兒,不過也得等著我因為有零錢給別的同學找,以前也沒覺得有什么,只是覺得能交了錢挺開心的,不過后來慢慢回憶起來,覺的當時父母真不容易,那交的錢全是父母一塊一塊攢起來的。也不知攢了多少個時日。多少年也沒給自己添件衣服,家里鋪的蓋的多少年也沒換過,家里每到雨天就漏雨就挪挪家具挪挪床什么的。
這樣的事情很多很多,為了家庭付出辛勤的勞動,放棄自己的尊嚴,為了家庭和兒女付出所有,卻從不抱怨,每天努力的生活。
我想這應該就是我的家風吧。不管生活多么艱苦,都在努力生活,為家庭為兒女付出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