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在黃土高坡閃光——記濟礦集團朱家峁煤礦保衛科
——記濟礦集團朱家峁煤礦保衛科
2015年9月28日,一個朝氣蓬勃、青春活力的集體——朱家峁保衛科,在陜西中太能源公司成立。這支由28名退伍軍人組成的隊伍,平均年齡也只有28歲,他們以火熱的工作干勁、飽滿的工作熱情、過硬的工作作風和良好的執勤形象譜寫了一曲“礦山衛士為礦山的壯美贊歌。”
愛崗敬業,奉獻無悔青春
朱家峁煤礦在黃土高坡榆林市和橫山縣交界處,遠離濟寧礦業集團本部,是濟礦在外部投資建設的第一個礦井,寄托著全集團上下廣大干部職工的希望。為建此礦,不知留下了多少汗水,傾注了多少心血,真是無法
計算;保衛科的同志們深知今天的成果來之不易,因此,在工作生活中倍感珍惜;為了確保礦區建設良好的內外部環境,力求把自身素質和形象展示給周圍的人,他們認真執行準軍事化管理,努力抓好班組隊伍建設;小伙子們把沙袋綁在胳膊上練臂力,對著鏡子練手勢,站在冰天雪地里練軍姿,擒拿格斗一招一式都嚴格按照實戰要求進行訓練。在加強體能訓練中,小伙子們掉皮不掉隊,體現了不怕苦累的精神和作風,有的同志腳上磨出了血和大泡,都在咬牙堅持。
每天,為讓拉煤的車輛整齊有序的進出礦區,值班的同志們在煤塵飛揚的門口平均每分鐘要做10個指揮手勢,每小時來回奔波現場十五六多趟次,每個工作日僅步行就相當于一個六公里;每天下來,就像井下剛上井的同志一樣,滿臉黑乎乎的,累的腰酸腿痛,但讓人欣慰的是沒有發錯一車煤,沒有錯收一張單。保衛科的同志們深感責任重大,深知自身舉手投足的分量,他們為自己制定了“四條準則”:天氣好不好一個樣、上級檢查與不檢查一個樣、車流量平峰與高峰一個樣,領導在與不在一個樣。他們堅持用“眼勤觀、身勤轉、話勤喊、腳勤走、手勢不間斷”的管理方法指揮疏導進礦人員和車輛,使礦區面貌井然有序,從未出現擁堵現象;在這短短三個月的時間里,迅速控制住了局面,扭轉了工作作風,使礦山逐步走向和諧穩定。
文明執勤,打造濟礦新形象
一個保衛隊員就是一面旗子,一個崗亭就是一個文明陣地。保衛科的小伙子們清醒地認識到自己的一言一行都代表著濟礦集團的形象,代表著這支隊伍的整體素質,代表著礦區的文明與進步。
今年10月的一個下午,生產區崗亭執勤隊員崔德林在糾正一起不按規定攜帶物品出礦的車輛,要求他貨物與出門證必須相符,方可出礦。駕駛人不承認違返礦上的管理規定,怒氣沖沖說道自己隨車攜帶的東西要什么出門證,并出言挑釁。面對這種情況,崔德林面帶微笑舉手敬禮,請駕駛人出示駕駛證接受檢查處理,扣除多余貨物;可駕駛人不但不認錯,反而冷嘲熱諷地起哄說:“少來這一套,我走南闖北多了,想處理我,你們還嫩了點。”請您積極配合我糾正您違返礦上管理的行為,這是礦區賦予我的權利,也是進出礦區每位人員承擔的義務。崔德林耐心地對駕駛人講解不按規定攜帶物品出礦的危害和后果,駕駛人狡辯的聲音越來越小,臉漲得越來越紅,不但承認了自己違返礦區管理規定的事實,還心服口服地接受了批評,補開了出門證。
文明執勤,嚴格執法,在這批保衛隊員身上得到了很好的展現。今年11月18日21時左右,一輛經常在礦區施工的北斗星面包車行蹤可疑,急速的向礦區門口開去,試圖加足油門闖崗而出;當班值班員朱慶超、張昆海政治敏銳性高,果斷將車攔下,駕駛人不由分說便破口大罵:“你們算老幾啊,敢攔我的車,再跟我為難,別怪我不客氣。”而朱慶超、張昆海沒一點怨氣,但時刻保持了警惕,朱慶超左手拿著對講機,右手連敬四個禮,要求他們下車接受檢查;張昆海迅速透過車窗拔下車鑰匙打開車門,競是滿車的煤暴露出來,這是人臟俱獲啊!憑著男兒血性和責任,朱慶超、張昆海用對講機喊備勤人員的同時,順勢將二人按到在地,在科領導帶人趕來后,將犯罪份子扭送當地公安機關,接受法律的制裁。
保衛科的同志們視礦山為自己的家園,視礦上職工為自己的兄弟,帶
著這份強烈的責任感和濃厚的主人翁意識,用心守衛著這片礦區的和平與安寧。有了他們的保駕護航,讓礦山的工作得到了更快更好的開展。在這三個多月里,他們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帶來的都是一片正能量。青春無限,朝氣勃勃,面向大山訴說:請濟礦放心,請家人放心,這里有一支過硬的隊伍,在黃土高坡閃光!
(作者:朱家峁煤礦束立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