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虹:老字號的守望者
近日,收到朋友贈予的一幅墨寶,為了表達謝意,我決定選一支上好的毛筆回贈予他。
關于書法文化,我也僅是略知一二,但是對于如何挑選一支好的毛筆,那便是一竅不通的了。 于是,我開始在網上查閱大量的資料,關于材質種類的甄別,關于品牌以及口碑,只是搜到的結果大多不盡人意,無論是響當當的大品牌還是名不見經傳的小作坊,都已是大批量工業化的生產模式,我這個人比較守舊,總覺得像毛筆這樣古典文化遺產,我們的國粹,只有最原始的古法制作才能給予它應有的韻味。偶然地,我從書法論壇里看到了一個名字---胡魁章筆莊,便隨意地打開來看,也就是這一“偶然”,讓我對毛筆的制作有了更深刻的認識,這些“認識”也是我寫下這篇文章的緣由。
看論壇里的討論,起初我以為胡魁章筆莊只是間小有口碑的民間作坊,當我在百度百科里看到“沈陽胡魁章與北京李福壽、上海周虎臣共同形成了中國毛筆中的"三杰"”的時候,也是吃了一驚。李福壽、周虎臣倒也是常可以聽到的品牌,西安書院門很多家都有在賣,見的多了,也不再覺得金貴,畢竟毛筆這物件,取材講究,物以稀為貴。只是,胡魁章的毛筆該是怎樣一種品質才能夠稱得上中國毛筆中的“三杰”之一?而且這曾被送進皇宮,供皇帝、王公貴族們使用的毛筆,為什么現如今卻未曾像那些品牌毛筆一樣把毛筆做成產業化,量化銷售,然后名聲大噪,家喻戶曉?
我輾轉著聯系到了沈陽胡魁章筆莊的老店,稟明來意,并有幸結識了這位接待我的師傅。
在與他的交談之中,我愈發的敬佩他們對先輩們留下的老手藝這不移的堅守,頑強地堅持著一代代的傳承,師傅們的容顏隨著歲月衰老、更替,可那手藝卻一如從前。
正如你所看到的,店里展示毛筆的還是那一排老式柜臺,店里沒有華麗的裝潢,簡單樸實。即便只是老式的柜臺,那里面卻陳列的是一支支師傅親手制作出的品質上等的好毛筆,“青山掛雪”、“落筆云煙”、“小大由之”、“金剛如意”、“剛健中正”等種類都是胡魁章毛筆中的名品。
師傅說,到筆莊來的,不是一些白發蒼蒼的老者,就是一些慕名而來的愛好者,然而大多數都是在幾經輾轉才找到店里的,很少有人留意到筆莊略顯寒酸的小門面。我想也正是那些輾轉尋覓、慕名而來的愛好者們,給了筆莊堅守下去的信心,才得以讓胡魁章毛筆這樣的老手藝至今仍流傳于世。
胡魁章的師傅們堅持著只有用手工操作才不會損害筆鋒,才能制出最好的筆,為了維護筆莊的老字號名聲,他們寧可產量低也要以手工制作。由于還在堅持手工制作,再加上對材質要求的嚴謹,毛筆產量極低,架上的貨物幾乎從未齊全過,每隔一段時間就有幾款筆斷貨,有些會在下一生產周期得到補充,有些或許也就永遠退出歷史的舞臺。
想到這兒,我不自覺地感到惋惜,像胡魁章毛筆這樣默默地正在消失的傳統民間老手藝,現在還有多少地方能看到呢?所以,請允許我冒昧的請求,希望讀到這篇文章的你們可以告訴更多的人,在沈陽的一個老巷子里還有一間堅守著傳統手工技藝制作毛筆的老字號作坊---胡魁章筆莊,讓更多喜愛書法的朋友還可以有機會感受的到古法手工毛筆的風采,讓這流傳至今的民間手藝得以繼續傳承下去。
很幸運的,師傅得知我在外地,無法登門購買,便答應幫我郵寄過來。于是,我在對店里的毛筆一定的了解后,選擇了一支上品的“金剛如意”,筆桿選用黑檀木嵌銀絲制成,筆尖則選自俄羅斯元尾。我喜歡這古法手工制作的精致,毛筆的每一個細節都蘊含著老師傅精湛的技藝絕學,望朋友也能同我一般喜歡。
注釋 :“胡魁章”毛筆源于中國歷史上久享盛名的“湖筆”,因產于明清時制筆中心浙江省湖州(今吳興縣)而聞名天下。道光三年(1823年)浙江人胡魁章在家鄉湖州開設了一家筆莊,并以自己的名字命名。道光末年,奉天行宮的皇陵總管福康阿慕名從胡魁章筆莊訂購一批毛筆送進宮,深受皇親國戚、軍機大臣的贊賞,“胡魁章”毛筆從此開始供奉朝廷。
咸豐四年(1854年),胡魁章出資2000銀元來到奉天(沈陽),在中街小北門附近開設分號。宣統元年(1909年)他將筆莊交給孫子胡沛然經營,上世紀30年代以后交由胡鳳翔掌管。1956年公私合營時,胡魁章、李湛章合并了文華、吉祥、君文公等文具店,成立了“胡魁章筆莊”總店。1980年幾位有技術的古稀老人重操舊業,在大南街道隸屬的書畫院基礎上恢復“胡魁章筆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