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人組合維修忙——記老虎臺礦掘修區設備維修組
六人組合維修忙——記老虎臺礦掘修區設備維修組
■攝/文 邢鑒業 楊發亮
在老虎臺礦井下,每當安裝、撤出過程中發生設備故障時,總會看到6個身影在第一時間來到現場,不辭辛勞地穿梭在各個掘進工作面,想盡一切辦法奮力搶修設備的畫面。他們就是老虎臺礦掘修區設備維修組。
故障即命令,運轉即職責
掘修區設備維修組擔負著保證機械正常運轉的工作職責。內行人都知道,老虎臺礦的掘進機械設備老、舊、雜,故障率較高。近年來,雖然加大了設備的維護和保養力度,一些表面上的問題得到了及時處理,但機械內部的潛在故障還會時有發作,從而影響到正常的生產運行。只要接到調度的報修電話,他們都會在第一時間趕到井下現場進行處理。
去年4月的一天凌晨,掘修四隊在43001#工作面回風順槽西進時,綜掘機履帶突然停止運轉,現場人員實在無法處理,便打了電話報修。維修組組長謝德福接到電話后,馬上聯系人員下井進行搶修。經過仔細排查,他們判斷是由于履帶減速機齒輪斷齒導致履帶無法使用,必須立即更換新履帶。他一邊安排現場人員進行拆卸,一邊帶領其他人員連夜趕往檢修中心調用了一條履帶。在與時間賽跑了15個小時后,終于完成了履帶更換任務,直到設備正常運行后,他們才放心地升井。
從那以后,檢修組立下了新規矩,每次檢修設備都要里里外外仔細檢查一遍,不放過任何一個細小的環節,并且實行檢修包保制,強化檢修責任。如今,機械部分故障率已明顯降低,掘進工作的進行也越來越順暢。
小改小革,服務一線
以往,掘進區每班通常需要七八名員工生產作業,近兩年來,自然減員給生產帶來了不小的壓力。維修組動腦筋、想辦法,圍繞如何節省人員、降低勞動強度這一問題,開展了小改小革。
他們利用液壓馬達做驅動,自制了一臺液壓小絞車安裝在綜掘機上。這樣一來,每次安裝U型棚梁時,掘進人員只需用液壓小絞車拖拽U型梁至頂板處挑頂固定即可,既省力又安全。
原來,側卸式巖機裝運到大平車這一步驟時,需要用10根道木搭在平車下方鋪成斜坡,然后由5名員工通力合作進行裝運。如果道木坡度不穩或者材質不好,安全運輸便不能得到保障,容易造成翻車事故。經過反復研究,維修組在運輸平車上焊接了可折疊的爬坡裝置,使其成為了裝巖機運輸專用車。現在,只需要2至3名員工就可以完成側卸式裝巖機的運輸任務,安全隱患也徹底得到了解決。
在為機械設備加油時,手動式加油時常會導致灑油現象的發生,既浪費材料又污染環境。維修組人員積極開動腦筋、想辦法,制作了一臺風動加油泵,非常方便攜帶、保管,不僅避免了灑油浪費現象的發生,而且還減少了設備污染。
挖掘內潛,節支降耗
在節支降耗工作中,維修組成員發揮團隊精神,深挖內潛,不斷在設備維護上下功夫。
在保證生產維修保養的同時,維修組抽時間、擠人員,相繼自主大修了綜掘機、側卸式裝巖機,為礦節省返廠維修材料配件費200多萬元。他們還修復了綜掘機減速機、伸縮部、截割頭、二運架等多種礦采機械設備配件,保證了設備出庫使用的完好狀態。經過維修組全體人員的共同努力,今年以來,他們又節約了2700公斤潤滑油、360公斤機械油,直接節約資金近4萬元。
他們所做的一切,正是對“企業有召喚,我們有擔當”這句工作信條最好的詮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