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動淮北礦區的十大礦工——煤機專家王忠才
題記:
“成功的花,人們只驚羨她現時的明艷!然而當初她的芽兒,浸透了奮斗的淚泉,灑遍了犧牲的血雨。”
——冰心
“噼噼啪啪……”
2015年“五一”勞動節的這天早上8點,朱莊礦工業廣場鞭炮齊鳴,掌聲陣陣,數百名職工在這里,隆重歡迎王忠才從北京載譽歸來。
在此3天前,在北京舉行的慶祝“五一”國際勞動節暨表彰全國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大會上,王忠才被授予“全國勞動模范”榮譽稱號,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
消息像插上了翅膀,在朱莊礦不脛而走。
18年的夢想終成真。鮮花與汗水相伴,成績來之不易,在對夢想的追求中一路走來,幾多風雨,幾多坎坷,幾多感慨,工友們知道,王忠才更是歷歷在目——
夢想開始的地方
1977年,王忠才出生在太和縣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父親退伍轉業后到煤礦當了一名礦工,雖然收入不高,但比以前,生活還是好了很多。然而,天有不測風云,在他10歲那年,父親不幸出了工傷,撇下王忠才兄弟姐妹4個,永遠地走了。突然降臨的災難,對一個家庭來說是致命的打擊。為了撫養他們,母親拖著生病的身軀,起早貪黑給別人打工,到菜市場拾菜葉,靠微薄的撫恤金勉強度過那些艱辛的日子。
生活的逼迫,使王忠才早早地挑起家庭的重但。10多歲的他,一邊上學,一邊勞動,犁耙耕種,干些力所能及的農活,由于身單力薄,連累加餓,一次午收,他竟暈倒在麥地里。15歲時,王忠才從老家轉入朱莊礦中學讀書,由于家中兄弟姊妹較多,吃糧緊張,他每年都要往返老家兩次,從大爺家背些糧食回來。在學習上,王忠才異常刻苦,成績始終在年級前10名左右。初中畢業后,王忠才毅然放棄了高中讀書的機會,直接選擇了安徽煤電技師學院,想早日工作,以減輕家里的負擔。這讓很多人為之感到惋惜,同時也非常佩服他的選擇:這是個孝順懂事的孩子。
1997年,王忠才技校畢業,像父親一樣成了一名煤礦工人。兒時的艱辛,在王忠才幼小的心靈烙下了抹不去的痕跡,同時也培養了他吃苦耐勞、堅韌不拔的品性。工作沒多久,領導安排他去開煤機,自此,王忠才便與煤機結下了不解之緣。
2001年,是王忠才人生一個重要的轉折點,由于他干活勤快,任勞任怨,被全國勞動模范、黨的十七大代表方國勝看中,收王忠才做了徒弟,這對年輕的王忠才來說,既感到興奮,又感到非常有壓力。他夢想:有朝一日,也能像師傅那樣,游刃有余地能夠處理各種煤機故障——成為“煤機大王”。然而,現實與夢想之間往往存在著較大的差距。當王忠才第一次去處理故障時,就吃了個敗仗。
那是2003年的一天,早班采煤機出現了不牽引現象,王忠才查了一個早班,又連了一個中班,也沒查出什么問題。后來,區里安排別的師傅下去,很快便處理好了故障。當著他的面,隊長說:“你真甩,查那么長時間都沒查出問題,不行就去采煤得了。”
隊長的話,令王忠才無地自容,同時也深深地刺激了王忠才那顆要強的心。
“師傅為啥這么輕而易舉地就把復雜的故障排除了?”當天晚上,王忠才失眠了。他輾轉反側、夜不能寐,想法一個接著一個,腦子里面像一團亂麻,理不出個頭緒來。
“沒有學歷不能沒有能力,沒有文憑不能沒有水平。”突然,師傅的一句話閃現在腦海中,如醍醐灌頂,點醒了王忠才。對啊,別人能行,我為什么不行呢?陡然之間,王忠才就像在茫茫大海夜行看見航標燈一樣,找到了他人生的方向。當即,王忠才暗下決心,無論遇到怎樣的困難都要去克服,無論遇到多大的挫折,都要堅持下去,一定要把煤機維修技術學好,干出個樣來給大伙看看!
夢想照亮了他人生的方向。
自此以后,王忠才開始迷戀上了煤機。為了弄清楚心中的疑問,他買來大量煤機方面的書籍,利用業余時間潛心學習煤機等綜采機械設備的結構、性能、工作原理和故障處理等技術,在王忠才家中的床上、書柜上到處擺滿了各種專業書籍和技術資料。對師傅的指點和輔導,更是仔細聽,用心記,如饑似渴地鉆研起來。
維修煤機首先要看懂圖紙,為了把圖紙弄明白,王忠才準備了兩張圖紙,家里放一張,工作服里裝一張。下班回到家他不顧勞累,一頭便扎進圖紙堆里,直到深夜,有時連做夢都在琢磨圖紙。遇到想不明白的地方就記在心里,第二天再去問師傅。在井下,他常常在檢修完成之余,掏出工作服里的圖紙,對著煤機仔細琢磨,有時一思考就是幾個小時。他硬是憑著這股認真勁,把煤機“裝進”了大腦,對煤機結構從200型到最新的710型,他都如數家珍,了如指掌。很快他便成為綜采生產設備檢修方面的技術骨干,并擔任了維修班班長。
功夫不負勤奮人,耕耘自有收獲時。2004年后,王忠才參加淮北礦業技術比武,3次獲得“技術狀元”。2009年10月,他代表淮北礦業參加在兗礦集團舉辦的第三屆全國煤炭行業職業技能大賽。此次大賽共有59家煤企參加,高手如林,競爭異常激烈,經過層層選拔,王忠才依靠扎實的基本功和高超的技能,過關斬將,奪得煤機司機第五名的好成績,被授予“全煤系統優秀技術能手”稱號。
隨著煤機設備的更新換代,煤機控制由過去應用很廣泛的液壓系統,逐漸替換成電子控制系統,為了適應新的要求,王忠才又投入到新的煤機技術研究之中。2012年,他在長期實踐積累的基礎上,總結出“聽、看、摸、測、敲、悟”采煤機故障“六步”處理法,使許多煤機疑難雜癥迎刃而解。
每次處理好煤機故障,王忠才都要做一個案例,把故障現象、產生原因和處理方法隨時記錄下來,進行分析、總結,舉一反三,不斷探索和改進故障處理的方法,以減少影響生產時間,增加采煤機開機率,為企業創造了可觀的經濟效益。“現在的王忠才可不一般了,是貨真價實的技術大拿。他甚至學會師傅方國勝在地面聽情況就能排除故障的本領。”在我們的采訪中,工友莊文偉充滿自豪地夸道。
2013年6月的一天,石臺礦采煤機出現故障,特意請他前去幫助處理。他到該礦后,通過調度室電話了解井下采煤機情況后,立即判斷是采煤機的制動系統抱死了,他連井都沒有下,通過電話指揮井下現場職工更換剎車片后,采煤機便恢復了正常。”
還有一次,礦井下工作面出現煤機不牽引現象,現場的職工判斷是電上的問題,要求下電工去處理,正在區里開會的王忠才了解情況后,向井下小班人員問道:“你看煤機可缺油。”
小班人員按照王忠才的意見,一查,果然是煤機缺油了,加油以后煤機立即就正常了。
夢里花落知多少
與成績相比,王忠才卻是極普通的一個人,如果你與他在大街上擦肩而過,很難留下深刻的印象。他個子不高,不愛說話,黑黑的臉龐上時常帶著憨厚的笑容,作為30多歲的年輕人,王忠才顯得有些“老土”,不去飆歌、不會“微信”。然而,你很難想象,在他質樸敦厚的外表下,卻有著像牛一樣堅忍不拔的毅力。
多年來,王忠才不僅從師傅方國勝身上學到了技能,而且學會了為人處事之道,常懷一顆回報企業的感恩之心。他說,做人就要像牛一樣懂得報恩,吃的是草,擠出的是奶。企業培養了我們,我們就要加倍為企業做貢獻。
在煤礦安全生產中,煤機故障是沒有早晚之分的,具體到王忠才身上,也是沒有“上下班”之分的。“故障就是命令”。不論多苦多累、不論白天黑夜、不論刮風下雨、不論冰天雪地,他始終要把這個“命令”放在第一位,體現在日常生活工作中。
王忠才的手機是24小時從不關機的。他常常才端起飯碗、或剛剛進入夢鄉,單位搶修煤機的電話就來了。他便立刻進入工作狀態,詢問煤機是在什么環境、什么狀態下出的故障,得到答復后,開始考慮故障會出現在哪個環節、有哪些維修方案可以采用、要帶哪些工具。等他趕到現場,一套成熟的維修方案已經在他的腦海中形成了,為搶修贏得了時間。像這種情況,王忠才每年都會遇到幾十次。為了搶修煤機,有時王忠才一天下3個井,從井口到工作地點一個來回就能超過10里路,中間還有上千米的上山,下山,光來回走路就相當于一個小“馬拉松”,但他卻從來不叫苦喊累,而是以苦為樂,奉獻光熱。多年來,經王忠才排除的煤機疑難雜癥上百個,未出現一起工傷事故。
在王忠才的筆記本上記錄著許許多多這樣的故事:
2010年大年三十,3524工作面運輸機的底鏈條斷了,王忠才接到電話,立即放下碗筷,趕到井下。由于故障出在封閉式地方,人不方便進去操作,處理起來比較費時費力,細節處王忠才只好用竹芭子穿鐵絲一點一點地拉。從中午12點,一直干到深夜4點多鐘,王忠才伴著初一早晨持續不斷的炮聲回到家中。
2013年正月十五,3628工作面,575型煤機兩個搖臂壓力達不到要求,升降慢,查了2個小班也沒有查出來原因,次日,區領導才把情況告訴上中班的王忠才,他到工作面以后僅用了4個多小時就把故障處理好了。原來是補油單向閥被擊穿了,又在煤機里面滲透著,管路漏油看不見。王忠才告訴我們:“這是個很少遇到的現象,開始工友們只是在外圍查找故障,所以怎么也找不到原因。”
2014年4月份的一天,為了排除35416綜采工作面采煤機行走部行星減速器故障,王忠才帶領兩名工友,下了兩次井,工作了22個小時,才排除了故障。3個人又渴又餓,疲憊不堪。可是身材矮小的王忠才,一刻不停在工作面里來來回回拿零部件,上上下下拉動著笨重的手拉葫蘆。工友看他這樣辛苦,心疼地說“忠才,歇歇吧,你告訴我們怎么辦,我們來干就行了。”王忠才說:“問題不處理好,工作面出不了煤,我這心里不踏實啊。”
和王忠才一起工作10多年的工友陳立文給記者講述了一件記憶深刻的事:
2008年的一個中班,入井前他和妻子說好了,晚上要給兒子過生日,但就在他處理完當班任務準備升井時,另一工作面的煤機卻又出現了故障。望著工友們求援的眼神,他沒有猶豫,上山、下山輾轉幾里路來到煤機出故障的那個工作面……當他回到家中,已是深夜12點多,妻子和孩子都睡著了,望著一動未動的滿桌子飯菜,王忠才的眼淚不由自主地涌出了眼眶。
多年來,王忠才很少陪妻子逛個街、遛個彎,更沒有做過家務活,對此,王忠才心里感到非常的愧疚。
常常在半夜三更響起的電話鈴聲,把王忠才叫走之后,做妻子的卻久久地難以入睡,有時候直到天亮。對此,妻子從來沒有向單位和王忠才發過半句怨言。
為夢消得人憔悴
“忠厚本分、任勞任怨、堅忍不拔是他最大的特點。”在朱莊礦綜采三區,黨支部書記葉長春這樣評價王忠才。
“無論區里什么時間、安排什么任務,他都想方設法完成;也不管是本單位還是其他兄弟單位,只要一個電話,他就會以最快的速度趕去處理,從不斤斤計較,討價還價。”談起王忠才,區長孫振保很是感動。
2011年3月,在被提拔為隊長后,王忠才的擔子更重了。每到一個新面,他從工作面整理、搬運設備備件,到延車、延架、縮車、合茬、更換大件等,他臟活累活,樣樣搶在先、干在前,為職工做出了榜樣。在保運轉方面,他采取超前準備、預防性檢修,根據工作面的條件和環境提前拆檢,及時更換過濾器等易損件,有計劃地提前檢修,減少了搶修機械和更換大件的比例。此外,他還在隊中實行跟班備檢制度,現場發現問題及時處理,縮短了處理事故和故障的時間,使開機率比以前提高了20%。2013年以來,王忠才帶領全隊60多名機電工,在安裝拆除頻繁,力量相對薄弱的不利條件下,先后維護了36213、3631、3522等10多個采煤工作面,較好地完成了礦、區安排的各項工作任務,從沒有拖過全礦工作的后腿,也沒有出現一起工傷事故,為礦井采煤保運轉工作做出了突出貢獻。他所帶領的機采隊先后獲得礦“安全班組”、“學習型班組”、淮北礦業“標桿班組”等殊榮。
作為一班之長,王忠才在負責好全班安全工作、維護檢修好煤機、保障生產正常運轉的同時,他還精打細算,做好節約材料成本工作。近年來,他和所在班組職工在完成檢修任務的同時,圍繞“聚焦雙效”,在全隊職工中大力開展小改小革、修舊利廢和創效活動:過去,400型運輸機聯軸節與剎車盤是平鍵連接,時間長易生銹,更換費時費工。他通過細致觀察、反復研究,制作了扒聯軸接的扒子,經現場使用工效提高了6倍。160型轉載機機尾原裝置緊、掐鏈操作繁瑣,易磨損設備,他提出了在機尾輪兩側加裝液壓千斤頂,利用液壓控制鏈條的張緊度,減小了鏈條磨損度,使掐鏈條的次數降低75%。700采煤機的行走輪銷子經常損壞,以往處理的時候必須拆掉整個行走輪,再更換新的輪子,費時又費工。經過多次研究,王忠才和師兄曹勇制作了一個拔銷工具。他們首先焊個螺母固定在行走輪銷軸上,然后裝上一個支撐架,借助液壓螺母的力量把銷軸拔出,安全又省時、省力,使工效提高一倍以上。
近幾來,王忠才獨立或與工友合作,先后完成《聯軸扒子》20多項技術革新改造。他主導的《乳化泵高壓出口技術改進》革新項目獲得了礦技術革新一等獎,他的“土發明、土創造”累計為企業創效達1800余萬元。
一枝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王忠才認為,一個人的本領再大,也是有限的,大家的技術水平都提高了,企業才會有更好的發展。為更好地做好傳幫帶工作,每次處理好煤機事故,王忠才都將故障現象、產生原因和處理方法隨時記錄下來,利用班前班后會、業務培訓班向青年職工講解,目前已經記了大大小小近10本,這些工作記錄成為職工爭相傳閱的“讀物”。
近年來,王忠才不僅擔任著“方國勝工作室”的授課老師,還被安徽煤電技師學院聘請為客座教師,他以現場操作、檢修、日常積累的實踐體會為重要內容,著眼于言傳身教,彌補了以往職校教學中偏重于理論教學的不足,受到師生們的贊許。為了傳授技術絕活,他經常在教學實訓過程中人為“制造”采煤機故障,然后讓學員們現場進行解決。在他的精心指導和嚴格要求下,他的徒弟宮東在2011年淮北礦業“名師高徒”大賽中獲得采煤機司機第一名,徒弟孫春、朱永雙也逐漸成長為采煤機維修“技術大拿”。
青春無悔十八年
18年來,王忠才幾乎沒休過節假日,義務加班超過500多個,為礦井和兄弟礦井及單位排除采煤機疑難故障上百個,維修采煤機等機電設備400余臺次。18年來,他辛勤耕耘,將寶貴青春獻給了礦山;18年來,他扎根煤海,默默地堅守在采煤第一線;18年來,他刻苦鉆研,一步一個腳印不斷攀登技術新高峰;18年來,他勤奮進取,成為淮北礦業綜采生產設備維修的“領軍人物”,先后獲得淮北市、淮北礦業“勞動模范”,淮北礦業“首席技師”、淮北礦區“十大杰出青年”、安徽省青年五四獎章、“安徽省戰略性新興產業技術領軍人才”、全國技術能手、全國青年崗位能手標兵、全國煤炭行業技能大師、全國煤炭工業百名優秀青年礦工、“全國煤炭工業勞動模范”、“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等殊榮。
如今的王忠才,在淮北礦區已是響當當的人物了,但他依然保持著一顆平常心,保持著謙虛勤奮的本色。他常說:“我能有今天的成績,是企業培養、師傅教導、工友支持的結果,企業給了我這么多、這么高的榮譽,我要感恩企業,回報企業。礦區就像一個大家庭,我們每個人都敬業奉獻,干好自己的本職工作,與企業同舟共濟,就沒有過不去的難關……” (朱克龍 韓亞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