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稿交流:我的寫稿心得和體會
一、平時的積累很重要!除了做好公司宣傳報道培訓的相關筆記之外,我覺得平時對于好文章、好句子、好標題的積累很重要。我在寫稿之前,總有些習慣,就是把自己平時收藏好的好文章、好句子、好標題再看看,吸取些靈感,腦子里聯想下當下有什么素材,體現了什么類似的精神或主題,然后再開始展開采訪。
二、及時關注福建能源報群里面報社老師關于近期所需的版塊和征稿,這點也很重要。我覺得我第二季度能夠有那么好的成績,除了領導的支持和鼓勵之外,在這方面我做得很好,報社老師一有征稿,我就趕緊展開采訪,貼近報社老師所需版塊版面。
三、我覺得一篇好的文章要先從擬一個好的題目開始,我覺得一個好的文章題目在于“新”和“貼切”,能夠讓讀者看了很想讀下去,這一點的體會來源于報社老師幫筆者改過的一篇文章,文章題目是“制度面前來不得半點溫柔”,后來報社老師幫我改成“‘好好先生’沒半點溫柔”,文章題目的主體瞬間由“制度”變成了“好好先生”,并且帶給讀者強烈的好奇心,制度面前來不得半點溫柔很多人都這么提倡,沒有什么稀奇的。可是為什么“好好先生”卻沒有半點溫柔呢?自這篇文章之后,筆者每每在寫稿前,都很重視文章的標題。
四、每次宣傳報道培訓,老師都會告訴我們一篇好的文章一定要“見人、見事、見思想”,這點我非常認同,所以在寫文章前,我都會先構思一下自己想要表達的這篇文章的主題思想是什么,想要告訴筆者什么?筆者對此感興趣嗎?要怎樣讓筆者感興趣?構思完這些問題之后,我再開始朝這個方向進行采訪,采訪過程中,在腦海里開始勾畫當時的現場,對于一些不理解不懂的問題,不要怕被笑,一定要敢于詢問。尤其是我們女通訊員,因為國家法律不允許女性下井,這就更需要我們去詢問去學習。
五、要學會整理采訪素材,我們采訪的內容可能很多,而且每一個采訪的事例表達的人物精神很可能不同,我們要學會取舍和選擇,不管這個素材的取得是由多么不易,一旦確定了文章的主題思想,就只能采用相關的采訪素材,不能將所有的采訪素材一股腦兒全放到文章中,讓讀者看了覺得莫名其妙,到底這文章是要表達什么呀?對于被舍掉的素材,我們可以保留起來作為備用。
六、我覺得寫宣傳報道靠我一個人,是不可能取得什么好成績的。想要取得好成績,除了領導的鼓勵和支持外,同事們的幫助也是少不了的。比如我寫的一篇“年輕隊長的打拼”,當時報社的編輯俞老師要求我盡快配張照片,那個時候是周三,報社一般周四就要定稿了,而文章的主人翁楊道輝隊長又是特別勤勞的一個人,經常拖班,而且下班時間不確定,這就需要調度的工作人員幫我留意他下班時間,因為井下出來的人很多黑漆漆的,有的還光著板子,沒有特別注意的話很容易就錯過了,當時當調度工作人員發現的時候,楊隊長已經洗完澡回家了,我打電話又老是打不通,這個時候我又聯系了礦里的安全股股長,之后在他的幫助下,終于拍到了楊隊長和隊員們的照片。
總結起來,就是要熱愛自己的宣傳工作,平時多積累,現場多采訪,多關注能源報的征稿動向,多注重與同事們的互動,多花心思,多從“新”字入手,貼近職工生活,只有多用心,肯付出,才能有好的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