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3下4(西)綜采工作面揭露143上06-1(西)軌順老巷道事故分析事故案例分析
143下4(西)綜采工作面揭露143上06-1(西)軌順老巷道事故分析事故案例分析
案例40
一、事情經過
2006年5月31日10時30分左右,生產準備一區回采的143下4(西)綜采工作面回采到軌順側煤壁距切眼502m,運順側煤壁514m時,在116#架處發現礦工鋼棚,隨著工作面向前推進又發現礦工鋼棚及木垛。
143下4(西)綜采工作面揭露礦工鋼棚及木垛后,礦有關領導和相關技術人員查閱有關資料并進行了討論分析,斷定該老巷道為1991年掘進的143上06-1(西)軌順由3上煤一分層通過12o下山進入3下煤層的獨頭巷道,長度為47米。1999年原綜采一區回采143上05(西)綜放工作面時曾揭露過該巷道。為此,1999年11月8日礦里有關部門和領導專門審批了《143上05(西)綜放過工作面143上06-1(西)軌順老硐子補充措施》(沒有地測科人參加)。
二、原因分析
143下4(西)綜采工作面揭露老巷道為無預計突然揭露,未能超前采取預防措施,存在重大安全隱患,容易引發瓦斯涌出、涌水、頂板事故,是一次技術管理失誤。
1、生產技術科于2005年10月完成的143下4(西)綜采工作面修改設計方案、于2006年3月完成的143下4(西)綜采工作面設計以及于2006年3月審批的143下4(西)綜采工作面作業規程中未能做出有關143上06-1(西)軌順老巷道情況說明和對143下4(西)綜采工作面回采影響預計。
2、由于該巷道是建礦初期施工的,1999年4月10日日地測科提交的《143上05(西)綜放工作面回采地質說明書》也未提及該老巷道。地質測量科2006年1月13日提供的143下4(西)工作面回采地質說明書及相關圖紙中也未能做出有關143上06-1(西)軌順老巷道情況說明和對143下4(西)綜采工作面回采影響預計。
三、預防措施
1、編制審批3下煤工作面設計時,要認真排查3上煤開采時的老峒室,編制工作面過老峒室的安全技術措施,加強現場管理,確保施工安全。
2、在采、掘工作面施工前組織業務部門和基層單位工程技術人員提前排查施工巷道立體20米范圍內與其它巷道(包括老巷、硐室、絞車房、切眼、停采線、低洼點、積水區、含水層等)的貫穿、相鄰、立體交叉的關系和地質構造等情況,并將其記錄在案,標注在施工圖紙上,對施工設計圖紙中有關坐標、方位等進行核實驗算。
3、強化技術資料管理,實現正規化、檔案化管理,避免因人員調動而影響技術資料的使用;充分發揮已有技術資料的作用。
4、提高地質說明書、地質預報和相關圖紙的全面性、準確性,重點抓好隱蔽巷道的分析、處理。
5、提高綜采工作面設計方案、設計編制質量,對影響工作面回采的所有因素進行全面分析,提出相應技術方案,并把技術方案貫徹到作業規程和專項措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