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祖波:騎車如人生
騎車如人生
作者:萬祖波
春雨蒙蒙,淅淅瀝瀝的下個不停。在焦急的等待中,今天終于雨過天晴,陽光灑落大地上了。盡管光線不是那么的亮,但還是絲毫影響不了我輕快的踏春心情。
我早早吃過飯,便飛奔到郊區田野里去了。但見那排排綠柳分列兩側,伴著春風吹到,柳條四處搖曳;山坡上的松柏被春雨洗刷的更加郁蔥;夾雜在石塊間的迎春花也開了,滿眼花朵分外黃,開的相當熱烈。忽然陣陣孩童的笑聲,將我吸引,我舉頭一看,原來山腰下蜿蜒的山路上,還有許多騎著自行車的孩子,歡快的進行自行車比賽。于飛速行駛的自行車里,我看到的是大家你爭我趕,全力蹬車,大有一副不拿冠軍非好漢的氣魄。看著,看著,我覺得這樣的場景愈加的熟悉。想著,想著,心中的感覺愈加的親切,讓我陷入了一番的深思中---騎車的行程不正如人生的征程嗎?騎車中蘊含的道理,不正是人生道理的折射與體現嗎?
騎車是一種不斷反復學習的過程努力,不經過摔打與疼痛,是不可能學會騎自行車的,是不會擁有成功與進步的。想想蕓蕓眾生的我們,哪一個是生下來就會騎自行車的?根本沒有。都是到了十幾歲學車的年齡,在父母或者伙伴的教車下,歷經一次次的摔打與疼痛,在哭聲中、膽怯中、鼓勵中、反復練習中,最終掌握騎車技巧,學會騎自行車的。我們的人生又何嘗不是這樣的道理呢?人生天地間,一輩子需要面對很多事情,都是需要一次次的學習,甚至是經歷多次挫折、淚水之后才會擁有成功和進步的。古圣先賢也一再告誡人們“學如人生之,永無終點”“失敗是成功之母”“痛苦孕育成功,挫折催生力量”這些真誠樸素的道理。
騎車的時候,也會遇到爬坡和溝坎,也會遇到平坦與下坡,是需要騎車者運用自己的智慧和技術經驗處理這些問題的。有的時候,我們騎自行車去到達目的地的路程中,并不是一帆風順,時時騎行在大道坦途中。往往遇到很高好長的陡坡,面對想象不到的崎嶇小道、不平溝坎。為了達到目的地,就必須開動腦筋,使盡全身氣力去蹬車或者下車用力去推車,如此方可;當然我們騎車時往往也會遇到平坦和下坡的如意與順暢,甚至于不許蹬車就可飛速的下坡行車。可是如此好事,我們又豈能放松警惕,失去謙虛,忘記時時捏著自行車車閘,緩緩下坡的道理?忘記了就會失去控制,或人車一起拐彎時摔倒,或迎面行來人群躲閃不及,撞傷他人。引申我們的人生,也是這樣的道理。困難面前堅定信心,咬咬牙就可走過去;順利面前,頭腦清醒,謙虛謹慎方可,維持成功。
高效的、有質量的騎車,同樣也是需要一番目標制定與實施規劃的,這樣的騎車往往事半功倍,發力精準,沖力不止。漫無目的,隨隨意意的胡亂行車,結果是耗盡了力氣,受到了顛簸,嘗到了疼痛,而終將一事無成,無法取得目標的成功。所以高效的、有質量的騎車,應當有明確規劃和清晰目標。能夠提前知道騎車干什么?騎車到哪里?騎車面對的困難是什么?騎車需要準備什么?如此事事具備,才可騎車胸有成竹,騎累了,下車歇一歇;淤泥擰,推車繞著走;下陡坡,捏著閘,響著鈴,緩緩行;如此一路騎行,沖力不止,才可欣賞到沿途的無限美景。獲得視野的開拓,身心的愉悅,情操的陶冶,思想的啟迪,智慧的倍增。越騎越勇、越騎越精、越騎越精彩、越騎越閃光。
當然,騎車的時候,也并非隨心所欲,想怎么騎車就怎么騎車。正如遵守道路交通行車規則一樣,騎車也是需要一些規矩持守的。人人如果隨意踐踏規則,無視規定,胡亂騎行,豈不會釀成秩序混亂甚至癱瘓?騎車的時候還是要有道德的洗禮、法紀的約束才可以。做官者,要恪盡職守,心存敬畏法紀的意識,在規定的權責內做工作;為民者,要區分善惡美丑,違法之事不做,做謙虛有禮之心;從商者,要謹守誠信意思,注重自我招牌的維護,做良心生意,賺清白之錢。做到上面那些要求,就是做好了人生里的騎車。最后每個騎車者,還要懂得適當的控制騎行的速度,該快且快,需緩慢則緩慢,需剎車則剎車,該謙虛則謙虛,需淡薄則淡薄,需打拼則打拼,需維修則維修…這些都是少不了的環節內容。
朋友們,讓我們都懂得思考騎車,學會騎車吧!
由此您的人生騎車才會平穩行駛,飛奔不止!
由此您的人生騎行路才收獲頗豐、美景連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