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睿:氣
我一直在尋找一股氣。
這股氣一定是真實而自然的,純粹而有力的,它必定能夠穿透一切直達人心,又如影隨形環繞左右,它聚必能聚為指尖一道利刃,它散必能化為蒼穹萬里清風。
首先我想這氣應來自于自然中,如同愛默生筆中的自然澄澈透明,到處是沁人心脾的香氣。可是我錯了,如今的世界早已容不下一片干凈的綠地,鳥兒清脆的歌喉始終敵不過超重機的巨鳴,青山綠水留不住人們對金錢的渴望。于是,原本為體驗自然而搞出來的“農家樂”變成了攀比炫富的工具,一股清新之氣被污濁的濃煙取代。這不是我要尋找的氣,它本該有“阡陌交通,雞犬相聞”的純樸之氣,它本該有清風徐來水波不興的浩然之氣,而不是充滿著貪婪浮躁。
福拜樓說過:“作家在他的文章中如同上帝存在于宇宙中,既無形可遁又無處不在”。我想書中必定有這樣一種看不見的氣,暗中駕馭著整個作品。可令我失望的是,如今文壇已經烏煙瘴氣了,不少圖書封面上的華麗介紹事實上要比它的內容充實的多,而且如此干癟的文字竟然有那么多作家為其鼓吹,其鼓吹的語調也是如此相似。在這種功利化的寫作者筆下,寫出來的作品已經無氣可尋,只剩下干巴巴的軀干,有人在其中裝憂郁,裝頹廢,每當看到“我以45度角仰望天空……”我就知道郭敬明麾下的一群文藝青年又來了。我想書中的氣應是發人深思的,給人啟發的,如同一只無形的手敦促你,撫慰你,引導你,而不是無謂地謀殺你的青春。
再看看如今的社會,我想人心中總該是有一股正氣的吧。可事實上我又錯了。杜甫“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也許只能成為空想。且不說前不久很熱的“小悅悅”事件,以及遠在英國的類似事件。去年歐債危機時,希臘到底要不要還債,令我痛心的是大多數選擇了無恥的做法,這個以燦爛文明著稱的古國,人民卻變得如此麻木!想當年,蘇格拉底臨終前還不忘囑托家人一定要還清可憐的債務,而如今后人們都已經忘了祖先留下的浩然正氣了嗎?怕是神廟里的女神也要留下酸楚的淚水。
現實讓我有些迷茫,所幸的是我還感受到了一股怒氣,這種種現象,使人們內心深處迸發了一股勢不可當的氣——那就是憤怒。“勇者憤怒,抽刃向更強者”,我看到游行者的呼聲淹沒了街頭,醒著的人們行動起來力挽狂瀾。我相信,我不是一個人獨行,總有一天世界會迎來一股浩蕩之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