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宏勛:“事故”不是“故事”
“事故”不是“故事”
10月5日,貴州省畢節市黔西縣新田煤礦發生煤與瓦斯突出事故,造成10人死亡,11人受傷; 10月24日,烏魯木齊市米東區鐵廠溝鎮沙溝煤礦一礦井發生采空區冒落事故,導致16人遇難、11人受傷。這些血的教訓不得不引起我們的深思和警覺,“事故”不是“故事”,莫再把“事故”當“故事”。
一起礦難事故,輕者造成幾人遇難,重者幾十人命傷黃泉。這么多條鮮活生命的瞬間喪失,這些不得不令我們震驚、悲痛。面對發生的礦難事故,我們不禁要問:煤礦到底怎么了,為何礦難頻發,為何傷亡不斷。“事故”不是“故事”,千萬莫再把“事故”當“故事”來講,“一滴帶血的煤”再也不能采了。
然而,現如今還有一些單位的員工對所發生的安全事故重視不夠,認識不到位,甚至有人把別人的“事故”當“故事”來講、來說。結果往往是今天你把別人的“事故”當“故事”,明天別人也會把你的“事故”當“故事”。
“事故”不是“故事”,把別人的“事故”當“故事”。雖然聽起來蠻有趣,挺有味,但是一旦自己單位出了事故,卻肯定心里不是滋味。真正聰明的人,尤其是單位的領導,都會舉一反三,痛定思痛,警鐘長鳴,把他人的“事故”當“警鐘”,把“事故”當作“清醒劑”,當作“反面教材”,當作“鏡子”,做到警鐘長鳴,別人“吃一塹”,自己“長一智”。另外,還會善于從別人的事故中反思自己,從別人的事故中發現本單位存在的事故苗頭,認真查找本單位存在的各種問題和事故隱患。另外,積極采取多種有效措施,認真對安全隱患進行整改,真正做到未“亡羊”,先“補牢”,拿別人的“亡羊”教訓,“補牢”自己安全的漏洞,從而避免類似事故在本單位發生。愚蠢的人看到別人事故,一方面,慶幸事故沒有發生在自己的單位;另一方面,幸災樂禍,覺得自己比別人能力強、工作好。然而這樣,事故遲早會找上門來,別人的教訓難免不會在自己身上重演。
“事故”不是“故事”,別把“事故”當“故事”,這不僅僅是預防煤礦安全事故,我們抓任何工作都應該如此。只有嚴肅認真地對待事故,真正把教訓變成財富,徹底查找和堵塞工作中的漏洞,防患于未然,才能真正杜絕事故。畢竟“事故”不是“故事”,“事故”是用活生生的生命換來的,所以我們決不能把“事故”當兒戲,把“事故”當作“故事”來看待。
現在距年底只有兩個月的時間,如何確保兩個月的安全生產,我們只有認真吸取以往發生的各類事故教訓,真正將安全工作變為自覺行動,時時講安全,事事想安全,變“要我安全”為“我要安全”。還要認清隱患就在身邊、事故就在瞬間,時時刻刻把“安全”兩個字裝在心中、拿在手里,對違章違規不姑息遷就,對小問題小苗頭決不放過。
大家知道,安全工作只有起點沒有終點,只有更好沒有最好,越是在安全形勢好的情況下,越要加強規章制度建設,越要全方位全領域地抓安全,越要與自己過不去,常搞隱患排查,及時進行整改,從而確保萬無一失,杜絕事故發生,確保全年安全“零”目標的實現。
許宏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