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偉偉:系好安全帶這根“生命線”
60年代后期,拉爾夫·納德爾的著作《任何速度都不安全》引起公眾對汽車安全的關注,于是安全帶成為所有新汽車的標準設備。發展到現在,在我國不系安全帶現象卻如此常見,不系安全帶是成為道路交通死亡事故的第三大原因,所以系好安全帶這根“生命線”是對自己負責,也是對家人負責。
資料表明,當汽車高速行駛時,發生碰撞或遇到意外情況實施緊急制動,將產生超過司機體重的20倍的巨大慣性力。這個慣性力會使司機及乘客與車內的方向盤、擋風玻璃、座椅靠背、車門等物體發生碰撞,極易對駕乘人員造成嚴重傷害,重者可以將駕乘者拋離座位甚至拋出車外。即使是低速行駛,以每小時40公里的速度為例,此時如發生碰撞,駕乘員身體前沖的力相當于一袋50公斤重的水泥從4層樓的高度沖向地面的力。面對這樣大的沖擊力,身體能承受多少?而安全帶就能在汽車發生事故時,將駕乘人員束縛在座位上,防止發生二次碰撞;同時安全帶有緩沖作用,能吸收大量的撞擊能量,化解巨大的慣性力,減輕駕乘人員的傷害程度。據交警事故處理部門統計,汽車駕駛員因不系安全帶發生交通事故,造成傷亡的概率比系安全帶要高出70%左右。
我們現在上下班都需要坐大巴車,但是不系安全帶的現象還是比較普遍,員工的安全意識淡薄,這個問題應該引起我們足夠的重視。呼吁大家都系好安全帶這根“生命線”,“高高興興上班來,安安全全回家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