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煤集團成莊礦:遏制隱患“再生”有良方
隱患,是煤礦事故的直接“導火索”。面對重復性隱患“此消彼長”的現象,晉煤集團成莊礦拿出治理隱患的殺手锏,不僅從表面上“除草”,更從本質上“挖根”,確保了消除一條隱患,堵塞一個漏洞,補齊一個短板。
在成莊礦安檢科,記者看到這樣一份隱患處理分析報告,報告不僅詳細記錄了1——3季度各系統發生的各條隱患,更清晰劃界定出了通風、機電、頂板、運輸等各種類別,同時,對諸如動力線和監測線搭接、接地螺絲生銹、擋板生銹等重復發生的隱患,用紅筆進行了標注。記者數了一下,僅動力線和監測線搭接這一條隱患,在一個月中就占到了同類別隱患總數的30%以上,重復率較高。
分析是為了找到問題,如此高的反復率,怎樣治理呢?安檢科副科長尚愛慶說:“進入四季度后,我們每個月都會出這樣一張分析報告,從中篩選重復性隱患,并按專業反饋到業務科室,由科室認真查找究竟是技術、管理、裝備、人員操作等哪個環節出了問題?然后,通過定措施、定人員、定時間,進行集中整治。”為了說明清楚,尚愛慶特意在紙上給記者畫起了兩個流程圖:篩選→分析→環境、技術、裝備等方面原因→整治→達到本安標準;篩選→分析→人員操作原因→進入風險評估流程→相關隊組制作風險評估“提醒卡”→員工攜帶“提醒卡”進行崗位確認→值班干部攜帶“控制卡”跟蹤確認→控制到位。這兩條途徑,殊途同歸,最終都是達到了隱患的有效控制或消除。
為了驗證這種順藤摸瓜的隱患斬除方式,記者來到機電室,進一步詢問動力線和監測線搭接這條重復性隱患的治理效果。業務員王東則把整改措施拿了出來,并介紹,“任何一條隱患的發生,都不是偶然,一定有它背后的必然原因。我們通過分析發現,井下動力線和監測線搭接,看似一個標準化工作沒做到位的問題,其實是一個管理問題,通過納入日常管理規定,從‘根上’補齊這個短板,問題自然就不會發生了。”記者隨及上網,通過成莊礦隱患排查系統了解到,11月份這類隱患確實大大減少。
隨著設備的更新換代、井下地質條件的變化和人員思想情緒,隱患隨時都會“滋長”,只有依托有效的管理機制,才能真正實現隱患監管無盲點,發現一個,消滅一個,不給隱患回頭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