兗礦貴州發耳煤業公司榮膺貴州省“安全文化建設示范企業”稱號
作者:煤礦安全網
2013-10-23 11:04
來源:煤礦安全網
近日,筆者從貴州省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貴州省煤礦安全監察局獲悉,在貴州省安全生產委員會辦公室命名的2013年貴州省“安全文化建設示范企業”中,兗礦貴州發耳煤業有限公司榜上有名,本次貴州省僅6家企業獲此殊榮。
幾年來,該公司始終堅定安全工作“高于一切、重于一切、先于一切、影響一切”的“四個一切”安全理念不動搖,立足創新、嚴抓細管,致力于本質安全型礦井建設。強化“雙基”建設,把安全文化建設的著力點放在基層、區隊、班組和現場,以“三為”(以人為本、安全為天、預防為主)和“六預”(預教、預測、預想、預報、預警、預控)為抓手,以《白國周班組管理法》的推廣運用為主要內容,把安全文化建設納入班組“雙基”建設考核,積極推動基層安全文化建設。通過區隊自培與公司集中培訓相結合全員安全教育方式,加大職工“必知、必會、必做、必禁”培訓教育力度;積極開展崗位練兵、導師帶徒等活動,以提升員工素質帶動安全文化建設。不斷完善班組安全生產管理體系建設,強化班組現場安全管理,層層分解,層層落實,對班組安全生產目標實行獎罰考核;深入持久地開展區隊幫扶活動,通過公司領導、專業科室與基層區隊的結對幫扶和專項指導,及時解決區隊日常管理工作中的一些熱點、難點問題,以提升基層管理水平拉動安全文化建設。加大安全投入,完善各種安全設施,通過建立三級安全教育培訓中心、在井上下建安全文化長廊等,不斷擴展安全教育的廣度和深度、豐富安全教育的內容和形式。2008年以來,該公司已累計投入安全資金9000余萬元。
該公司強化現場隱患排查治理,結合自身實際,圍繞“一通三防”、防治水、機電運輸、頂板管理等工作重點,以持續提升安全質量標準化水平為抓手,不斷創新管理模式,嚴格現場安全管理,逐步提升礦井安全管理水平。嚴格執行全員“安全-質量-工作量-工資”掛鉤考核制度,開展“創精品樹典型”活動和“互檢互評互學”活動,不斷提高員工搞好安全質量標準化的積極性;推行作業現場精細化管理,加大現場監督檢查和對標考核工作力度,每班對作業現場工程質量、崗位工作質量進行驗收和評估,對作業環境、安全設施及生產系統進行定時、定點、定路線、定人員巡回檢查,保持動態達標。把安全隱患排查治理作為安全工作的重點,圍繞現場安全管理工作的薄弱環節,不斷改進和創新工作方法,將安全信息閉環管理、“三為六預”和“六防六步”隱患防控體系有機結合,在區隊班組進行推廣運用。嚴格執行現場隱患紅黃牌管理規定,狠抓領導干部帶班、跟班和重大隱患現場“專盯”制度,盯現場、抓重點,對現場實行動態管理。按照瓦斯“零爆炸、零突出、零超限”目標要求,實行瓦斯治理目標化、流程化和精細化管理,積極推進瓦斯治理工作體系示范礦井建設工作,在工作中逐步摸索總結出“通風系統不完善不掘進、抽采系統不達標不揭煤、負壓通風系統不形成不生產”的“三個不”瓦斯治理工作原則;從嚴從重處罰管理性瓦斯超限和積聚,做到有超限就必須有分析、有責任人、有相應的處罰。強力推行“三位一體和手指口述”安全確認制度,讓每位職工養成了先確認后操作的良好習慣,不斷提升現場安全管理水平,逐步實現安全管理由“無事故”到“無隱患”的轉變。
該公司以深入貫徹兗礦集團“三為六預”安全文化建設為核心,結合公司安全管理實際,黨政工團齊心合力,通過學習和借鑒上級公司及兄弟單位的安全文化建設經驗和成果,不斷對本單位現有的安全文化進行挖掘、總結、創新、提煉、提升,逐步形成具有公司特色的“1153”安全文化價值體系。廣泛開展安全文化進區隊、進科室、進班組、進崗位、進一線、進家庭活動,加大宣傳教育力度,使全員的安全知識、安全意識、安全能力、安全素質得到普遍提高;從員工、班組、區隊(支部)、職能科室及職工家屬、公司黨政領導五個層面,組織全員迅速行動,扎實開展安全主題活動,實現安全活動的全員、全方位覆蓋,營造強烈的安全文化氛圍,實現了安全工作與礦井建設、生產的同步協調發展。
該公司不斷豐富安全文化建設載體,以“安康杯”、“青安杯”等競賽活動為主線,以開展“三個一”活動(每日一題、每周一考、每月一評)為主要內容,不斷強化干部職工的安全法律意識、安全風險意識和安全自主管理意識教育。以激發職工的自我約束本能為切入點,在地面醒目地段及井下各主要巷道設立安全文化長廊,時刻提醒職工自身的安全就是家庭的幸福;通過“三違”人員現身說法,讓職工了解“三違”的危害性;定期開展警示教育活動,用反面典型、事故案例、血的教訓,引導干部職工深刻反思,舉一反三,引以為戒,進一步增強“敬畏安全、敬畏生命、敬畏職責”的人本意識,讓職工知道安全生產的重要性。充分利用周末及節假日等各種有利時機,創新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安全文化活動,積極發動、引導女工及職工家屬主動參與安全管理,營造了群防群治、群策群力、黨政工團、齊抓共管的安全管理氛圍。
截止到10月7日,該公司安全生產2189天,連續實現安全生產六周年。(楊寶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