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苗:我看新西游
太平煤礦 孟苗
最近,吃完晚飯后找不到中意的電視節目看,索性就抱著重溫童年美好記憶的愿望看看張紀中版的《西游記》吧。這不看不知道,一看真還就嚇了一大跳。再看看網上,好家伙,這部電視連續劇那真叫火啊,各種評論和意見充塞網絡,口水滿網飛,跟帖吐槽者浩浩蕩蕩。其中,嘲弄和謾罵者居多。
而我最初的感受也是極不適應。只覺得四值功曹、五方揭諦、六丁六甲、一十八位護教伽藍都在我的頭頂盤旋,用時下流行的話來說就是“天雷滾滾”,只恨頭頂沒插一根避雷針。電閃雷鳴之后再細細品味、思量一番,覺得好像也不是那么糟,特別是我把86版西游記中的幾個根深蒂固的經典形象格式化后再翻翻吳承恩老先生的原著,對這部電視劇盡量客觀地審視一番,發現也不是毫無所取之處。在這里首先聲明,我雖然認識張紀中,但他不認識我,我沒必要對他溜須拍馬。我只想談談我的觀后感。
對于飽受爭議的師徒四人的劇中形象,我的看法是:化妝很失敗,個性較鮮明。孫悟空、豬八戒的妝容基本上可以說是面目全非。據說二人的頭套耗資百萬,那么我可以堅定地說,張導被坑了!我相信吳樾、臧金生兩位專業演員絕對不會業余到喜怒哀樂一個表情的地步,肯定就是化妝出了問題。尤其是豬八戒同志,基本上就是搖著一個野豬頭唿扇著兩個大耳朵背臺詞,他搞笑、戲謔、發牢騷時應有的精彩表情變化都全部遮蓋在了那個面具之下。相比之下,86版的豬八戒雖然妝容簡單,只是加了一個豬鼻子和豬耳朵,但馬德華老師的高水準演技卻體現得淋漓盡致。張紀中想在人物造型上有所突破這是好的想法,但是畢竟這幾位的形象都是經過幾百年戲曲舞臺的嚴格考驗的,有著極高的“意象美”的美學追求,不是說能夠隨意雕刻的。請好萊塢的化妝師給孫悟空安裝一個邁克杰克遜的鼻子再冠之以“美猴王”,那是要叫眾神笑掉大牙的——你這外國猴美在哪里?據說八戒的妝容是比著真實的豬化出來的,如果都是如此“原生態”,那么玉皇大帝、西天如來又是比著什么化出來的?莫非張導看過他們的照片?藝術來源于生活,還要高于生活,這是很簡單的藝術美學宗旨。至于劇中其他角色的造型嘛,見仁見智,但這畢竟是一部浪漫主義的文學巨典,還是要體現出“美”的,妖怪們不要那么嚇人才好,畢竟,幾億兒童是這部電視劇的一大觀眾群體。牛魔王的造型還不錯,但是鐵扇公主明明是個人而且既然讓漂亮的胡可把這個羅剎女演成一個美少婦,那么就不必要再在他的發髻上鑲兩個牛角了——不知道的極可能認為鐵扇公主是頭母牛呢。
在人物性格塑造方面,我認為張紀中是有自己的想法的。他的人物性格定位使得師徒四人的藝術形象進一步鮮明了,也就是說比之86版中的那四位更有個性了。當然,這其中有成功的地方,也有敗筆。孫悟空性格變軟了好些,雖然也會發怒,見了妖怪還是神威凜凜,但是他習慣性地搖著唐老師的胳膊撒嬌賣嗔甚至抱著鐵扇公主的腿跪地央求,齊天大圣的名號便有些黯然無光了。至于悟空動不動就哭鼻子的毛病就更不消說了,一個字——“萌”!相比之“蘿莉悟空”,八戒的貧嘴多舌在劇中有所強化,較為符合原著中八戒“嚌嚌嘈嘈,埋埋怨怨”的本色。但是,什么事都不要過,插科打諢是八戒的強項,若是一味予以突出占據過多戲份再加之臺詞本身質量不過硬,那么就有過之而無不及了。八戒的表現如果放在本山老師后面拍攝的《鄉村愛情》里倒是的確可以和劉大腦袋、趙四之流一較高下,咱貧嘛!沙和尚的顛覆程度也比較大,真應了當年劉德華主演的一部電影《大塊頭有大智慧》,徐錦江摒棄了當初沙和尚的憨厚、木訥,往往在關鍵時候來那么一句,不是讓你感覺很有哲理就是把你笑翻。這一點,我覺得還不錯。原著中的沙和尚細品之下也有如此感覺。畢竟,沙和尚也是取經四人組合中的一個不可或缺的角色,86版的《西游記》就有弱化沙和尚的嫌疑。好像他除了會說:“大師兄,師父讓妖怪抓走了”“師父,大師兄說得對呀”“大師兄,快來救我啊”之外就什么本事都沒有了。在張紀中的劇中,沙和尚的鏡頭和臺詞量有所增加,對更豐盈地表現這個人物起到了良好作用。張紀中讓我們看到了一個正直、忠厚但又不缺乏主見和幽默感的卷簾大將。但是在個別時候,這種更多的表現也或多或少扭曲了沙和尚的本來面目。比如他動不動就雙手叉腰的習慣性動作更像1992年陳會毅執導的《水滸傳之英雄本色》中的魯智深。雖然都是出家人,不過一個是沙和尚一個是花和尚啊。至于沙和尚動不動就要用刀子挖出心來給大家看看到底花不花的行為,那就是胡來了。但就單純論人物創新來說,我覺得相較之于前三位,唐僧的變化尺度是最大的。在新西游中,我們看到了一個全新的取經人。他有著玄奘本有的堅韌和挺拔,也有著對佛學教旨的深刻領會,取經途中弘佛揚道、精闡教義的一面更接近真實的玄奘法師。當然,至于皮膚黑白問題,聶遠肯定沒有徐少華細嫩柔弱,但是十萬八千里走下來一路風餐露宿又沒有“大寶”,黑點也是合情合理的。在這部戲中,我們能夠從聶遠的表演中看到唐僧的執著和剛強,這是老版西游中沒有但是我認為應該有的。否則,以一個恁般弱勢的唐僧如何壓得住孫猴子的氣場?青年演員聶遠的表演中規中矩、可圈可點,把唐僧塑造得更富于人情味兒,讓我們慶幸沒有為他做頭套。
說到人情味兒,我覺得有必要談一談劇情的改編。由于藝術形式的不同,完全照搬原著是不可能的,在忠實于原著的前提下適當改編一下劇情是非常必要的。在這方面,至少在體現人情味兒方面,我覺得張紀中和編劇下了一番功夫。在原著和86版電視劇中,只要是妖怪往往就是滿臉妖氣、一肚子壞水,邪惡強橫、猙獰兇蠻,性格大多以陰暗為主。但是在張紀中眼中,妖怪也有素質高低之分。比如在寶象國那一段,那個“木魁狼”黃袍怪與前身為與披香殿侍香玉女的百花羞公主的愛情故事,在劇情處理方面就比86版的更富有人情味兒和合理性。在86版的西游記里黃袍怪的結局令人匪夷所思:他一飛沖天后,眾神正在空中笑瞇瞇地等著他,黃袍怪羞答答地見過眾神后,單膝下跪與眾神笑成一片,全然拋棄了不久前對愛人的牽掛。而寶象國公主雖然委身于黃袍怪,卻是因為被劫持,全無感情因素在里面,這對感情的處理未免簡單。而新版西游中,這段感情戲的處理就更豐滿一些,甚至有點愛情浪漫悲劇的美感。而在新版西游火焰山的故事中,我們看到的牛魔王其個性更貼合牛的倔脾氣,在天誅地滅的絕境中,面對凜凜眾神依然不予退縮,執拗地對抗,比之86版中的牛魔王更有一股魔王的硬氣。在故事結尾,痛失“小三”又被收了法力的牛魔王悟到愛的真諦,和鐵扇公主相扶相攜并與自己的結義兄弟孫悟空冰釋前嫌后歸隱江湖,很和諧也很耐人尋味。至于劇情處理不到位的部分,我就不多說了,網上已經聲討聲一片了。
當然,網上罵得最多的還是新版西游中的雷人臺詞。對于這個,我也時時有五雷轟頂的感覺,最安全的辦法就是把頭用避雷針插成刺猬狀。唐僧爆粗口罵“狗屁”,悟空發嗲,沙和尚說“你算術老師死得早”……這穿越式的臺詞比之《武林外傳》的臺詞精彩不足,惡搞有余。不過,如果單純把這些臺詞當做惡搞來看,也未嘗不可。《大話西游》惡搞得不是更加肆無忌憚嗎?還不是贊譽聲一片。拍攝時間過緊,劇本雕琢不細,造成了如今“語不驚人死不休”的尷尬。
特技方面,我承認,也是可圈可點的。很多打斗場面很精彩,特效運用不錯。當然,我們看慣了高水準的《阿凡提》、《哈利波特》,對新西游的特技效果期望值過高超出了那個制作團隊的能力范圍,所以還是感覺不滿意。但是你看看荊棘嶺師徒四人被荊棘藤蔓卷裹披荊斬棘那一段,確實要比86版的好看,體現了電腦特技的優勢。當然,楊潔導演那個時候沒有那個條件。
對于網民痛心疾首地呼吁“救救猴子”的呼聲,我覺得其實嚴重了,橫豎不過一部電視劇,別管投資多少錢,其目的不就是為了娛樂大眾嘛。大家都在罵,收視率還不是一路飆紅嗎?新西游雖然未能滿足我們重回童年時光的要求,在我們期望目標很遠的地方就拋錨了。但是,敢于翻拍如此經典的鴻篇巨制,本身就需要極大的勇氣。給我兩個億我敢要,讓我拿它拍西游記——我不敢。
(太平煤礦 孟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