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video id="xkmid"><menu id="xkmid"></menu></video>
    <source id="xkmid"><menu id="xkmid"><kbd id="xkmid"></kbd></menu></source>
    <video id="xkmid"></video>

      <b id="xkmid"><tbody id="xkmid"><menu id="xkmid"></menu></tbody></b>
      <u id="xkmid"><small id="xkmid"><kbd id="xkmid"></kbd></small></u>

      <b id="xkmid"></b>
    1. 您好!歡迎來到煤礦安全生產網!

      煤礦水文地質知識試題庫

      作者:煤礦安全網 2012-10-30 14:56 來源:煤礦安全網

        煤礦水文地質知識試題

        一、填空題

        1、礦井水文地質學所指的下三帶是指:底板破壞帶、原始導升帶、完整巖層帶。

        2、含水層的形成必須同時具備三個方面的條件:巖層具有連通的空隙、隔水地質條件和足夠的補給水源。

        3、地下水按埋藏條件分類可分為:上層滯水、潛水和承壓水。

        4、地下水按含水層空隙性質可分為:孔隙水和裂隙水。

        5、充滿于上、下兩穩定隔水層之間的含水層中的重力水,成為承壓水。

        6、最適宜承壓水形成的構造形式有向斜和單斜。

        7、礦區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勘探和環境地質調查評價,應與礦產地質勘探緊密結合,將地質、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環境地質做為一個整體,運用先進和綜合手段進行。

        8、礦區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勘查和環境地質調查評價應與礦產地質勘查工作階段相適應,分為普查、詳查和勘探三個階段。

        9、就全國實際資料看,底板受構造破壞塊段突水系數一般不大于0.06Mpa/m,正常塊段不大于0.15 Mpa/m.

        10、根據受采掘破壞或影響的含水量性質、富水性、補給條件,單井年平均涌水量和最大涌水量、開采受水害影響程度和防治水工作難易程度等項,把礦井水文地質劃分為簡單、中等、復雜、極復雜四個類型。

        11、透水性是指巖石允許水頭透過的能力。其定量指標為滲透系數。

        12、礦井涌水量常用觀測方法有:容積法、浮標法、堰測法、流速儀法、水倉水位觀測法及水泵有效功率法。

        13、礦井充水的水源有四種,即礦體及圍巖空隙中的地下水、地表水、老窯積水和大氣降水。

        14、水文地質學是研究 地下水的科學。

        15、水循環是在 太陽輻射和重力作用下,以蒸發、降水和徑流等方式周而復始進行的。

        16、主要氣象要素有氣溫、氣壓、濕度、蒸發、降水 。

        17、地下水是賦存于地面以下巖土空隙中的水。

        18、水文循環是指發生于大氣水、地表水和地殼巖石空隙中的地下水之間的水循環。

        19、絕對濕度是指某一地區某一時刻空氣中水汽的含量。

        20、相對濕度是指絕對濕度和飽和水汽含量之比。

        21、徑流是指降落到地表的降水在重力作用下沿地表或地下流動的水流。

        22、水系的流域是指一個水系的全部集水區域。

        23、分水嶺是指相鄰兩個流域之間地形最高點的連線。

        24、流量是指單位時間內通過河流某一斷面的水量。

        25、孔隙度是指松散巖石中,某一體積巖石中孔隙所占的體積。

        26、裂隙率是指裂隙體積與包括裂隙在內的巖石體積的比值。

        27、飽和度是指實際含水量與飽和含水量之比。

        28、給水度是指地下水位下降一個單位深度,從地下水位延伸到地表面的單位水平面積巖石柱體,在重力作用下釋出的水的體積。

        29、水文地質調查方法包括地面調查、鉆探、物探及水文地質試驗 。

        30、水文地質試驗包括抽水試驗、放水試驗及注水試驗。

        31、礦井水災害按水源劃分類型有:地表水害、松散含水層水害、煤系砂巖水害及灰巖水害 。

        32、礦井水災害按突水機理劃分類型有煤層頂板水害類、煤層底板水害類、老空和老窯水害類及其它水害類。

        33、礦井主要導水通道有:導水斷層、巖溶陷落柱、導水鉆孔、采動破壞形成的裂隙和巖溶塌陷。

        34、煤礦井下主要排水設備水泵必須有工作、備用和檢修的水泵。

        35、煤礦井下工作水泵的能力,應能在20h內排出礦井24h的正常涌水量。

        36、煤礦井下備用水泵的能力應不小于工作水泵能力的70%。

        37、煤礦井下工作和備用水泵的總能力,應能在20h內排出礦井24h的最大涌水量。

        38、煤礦井下檢修水泵的能力應不小于工作水泵能力的25%。

        39、煤礦井下主要排水設備水管必須有工作和備用的水管。

        40、煤礦井下工作水管的能力應能配合工作水泵在20h內排出礦井24h的正常涌水量。

        41、煤礦井下工作和備用水管的總能力,應能配合工作和備用水泵在20h內排出礦井24h的最大涌水量。

        42、煤礦井下主要泵房至少有2個出口,一個出口用斜巷通到井筒,并應高出泵房底板7m以上。

        43、巖層的產狀要素包括 走向、傾向和傾角。

        44、地下水的硬度大小取決于水中的Ca2+、Mg2+的含量

        45、地下水按硬度可分為極軟水、軟水、微硬水、硬水、極硬水。

        46、老空區積水探放孔在平面上終孔間距不得超過3 m,厚煤層內各孔終孔垂距不得超過1.5 m。

        47、探老空區積水的超前鉆孔,一般超前距不得小于10-20m。

        48、礦井涌水量年平均<180m3/h(西北地區0-100 m3/h),最大涌水量<300m3/h,屬于水文地質條件簡單。

        49、礦井涌水量年平均180-<600m3/h(西北地區100-150 m3/h),最大涌水量<1200m3/h(西北地區120-300 m3/h),屬于水文地質條件中等。

        50、礦井涌水量年平均600-2100m3/h(西北地區150-1200 m3/h),最大涌水量1200-3000m3/h(西北地區300-3000 m3/h),屬于水文地質條件復雜。

        51、礦井涌水量年平均1200-3000m3/h,最大涌水量>3000m3/h,屬于水文地質條件極復雜。

        52、1996年“緩傾斜煤層頂板分類方案”將直接頂板分為四類,分別是不穩定、中等穩定、穩定、不穩定四類。

        53、1996年按基本頂來壓顯現強度將基本頂劃分四類分別是不明顯、明顯、強烈、非常強烈。

        54、1996年根據底板的壓入特性將底板劃分為五類,分別是極軟、松軟、較軟、中硬、堅硬。

        55、影響礦山壓力的地質因素有煤巖層的物理力學性質、地質構造、水文地質條件、瓦斯 。

        56、甲烷是礦井瓦斯的主要成份。

        57、底板受構造破壞段突水系數一般不大于0.6 kgf/cm2.m,正常塊段不大于1.5 kgf/cm2.m。

        58、涌水量預測常用的方法有比擬法、解析法。

        59、地質預報以時間可分為:年度地質預報、月度地質預報、臨時性地質預報。

        60、地質預報的重點內容有:地質構造、水、小窯、采空區、沖刷、破碎帶、薄基巖、煤層自然及火燒區等。

        二、選擇題

        1、(C)是構造裂隙中最易造成災害性事故的進水通道。

        A、 節理 B、斷裂破碎帶 C、斷層

        2、含水中等的含水層的單位涌水量q(L/sm)為(B)

        A、<0.1 B、0.1-2 C、2-10 D、>10

        3、掘進工作面進入積水警戒線后,必須超前探放水,并在距積水實際邊界(B)米處停止掘進,進行打鉆放水,在確證積水已被基本放凈后,才允許繼續掘進。

        A、15 B、20 C、25 D、30

        4、鉆孔單位涌水量為標準的富水性分級為強富水性的是:(C)

        A、q <0.1 L/s·m;  B、 0.1 L/s·m

        C、1.0 L/s·m5.0 L/s·m。

        5、防水閘門來水一側(A)處,應加設1道擋物篦子門。

        A、15~25m B、10-15m C、15-20m D:20-25m

        6、煤礦井下主要排水設備水泵須有工作、備用和檢修的水泵:工作水泵的能力,應能在(C)內排出礦井24h的正常涌水量。

        A、10h B、15h C、20h D:24h

        7、煤礦井下備用水泵的能力應不小于工作水泵能力的(B)

        A、60% B、70% C、75% D、80%

        8、煤礦井下工作和備用水泵的總能力,應能在(C)內排出礦井24h的最大涌水量。

        A、10h B、12h C、20h D、24h

        9、煤礦井下工作水管的能力應能配合工作水泵在(D)內排出礦井24h的正常涌水量。

        A、10h B、12h C、24h D、20h

        10、煤礦井下工作和備用水管的總能力,應能配合工作和備用水泵在(B)內排出礦井24h的最大涌水量。

        A、10h B、20h C、24h D、15h

        11、新建、改擴建礦井或生產礦井的新水平,正常涌水量在1000m3/h以下時,主要水倉的有效容量應能容納(A)的正常涌水量。

        A、8h B、10h C、12h D、15h

        12、主要水倉的空倉容量必須經常保持在總容量的(B)以上。

        A、60% B、50% C、70% D、80%

        13、老空區積水探放孔在平面上的終孔間距最大不得超過(C)m。

        A、10 B、5 C、3 D、6

        14、探老空區積水的超前鉆孔,一般超前距不得小于(D)m。

        A、5-10 B、10-15 C、5-15 D、10-20

        15、礦井涌水量年平均<180m3/h,最大涌水量<300m3/h,屬于水文地質條件(A)。

        A、簡單 B、中等 C、復雜 D、極復雜

        16、礦井涌水量年平均180-<600m3/h,最大涌水量<1200m3/h,屬于水文地質條件(B)

        A、簡單 B、中等 C、復雜 D、極復雜

        17、礦井涌水量年平均600-2100m3/h,最大涌水量1200-3000m3/h,屬于水文地質條件(C)。

        A、簡單 B、中等 C、復雜 D、極復雜

        18、礦井涌水量年平均1200-3000m3/h,最大涌水量>3000m3/h,屬于水文地質條件極(D)。

        A、簡單 B、中等 C、復雜 D、極復雜

        19、底板受構造破壞段突水系數一般不大于(B)kgf/cm2.m。

        A、0.3 B、0.6 C、0.5 D、1.5

        三、判斷題

        1、溶隙溶洞主要分布在構造裂隙發育的部位。(√)

        2、節理,尤其是張節理是礦井充水的有利通道。(√)

        3、潛水面形狀與地形關系密切,但潛水面坡度總大于當地地面坡度。(×)

        4、構造裂隙是礦井充水和透水的主要通道。(√)

        5、水通過不斷循環轉化而水質得以凈化。( √ )

        6、水通過不斷循環水量得以更新再生。( √ )

        7、降水、蒸發與大氣的物理狀態密切相關。( √ )

        8、煤礦井下防水閘門來水一側,應加設1道擋物篦子門,來水時先關防水閘門,后關篦子門。(×)

        9、煤礦井下主要排水設備水泵須有工作、備用和檢修的水泵:工作水泵的能力,應能在20h內排出礦井24h的正常涌水量。( √ )

        10、煤礦井下主要排水設備水泵須有工作、備用和檢修的水泵,備用水泵的能力應不小于工作水泵能力的75%。(×)

        11、煤礦井下主要排水設備水管必須有工作和備用的水管。工作水管的能力應能配合工作水泵在20h內排出礦井24h的正常涌水量。( √ )

        12、煤礦井下主要排水設備水管必須有工作和備用的水管。工作和備用水管的總能力,應能配合工作和備用水泵在24 h內排出礦井24h的最大涌水量。(×)

        13、煤礦安全規程規定主要泵房至少有2個出口,一個出口用斜巷通到井筒,并應高出泵房底板8m以上。(×)

        14、主要水倉必須有主倉和副倉,當一個水倉清理時,另一個水倉能正常使用。( √ )

        15、礦井涌水量年平均180-<600m3/h,最大涌水量<1200m3/h,屬于水文地質條件簡單。(×)

        16、礦井涌水量年平均600-2100m3/h,最大涌水量1200-3000m3/h,屬于水文地質條件復雜。( √ )

        17、礦井涌水量年平均<180m3/h,最大涌水量<300m3/h,屬于水文地質條件簡單。( √ )

        18、地質預報除臨時預報外,還應做到年有年報、月有月報。(√ )

        19、甲烷是礦井瓦斯的主要成份。(√ )

        四、簡答題

        1、透水層與隔水層分別指什么? 簡述兩者的聯系與區別。

        答:巖石能被水透過的性能叫透水性。能透水的巖層叫透水層。而透水性差,對地下水的運動、滲透起著阻滯或阻隔作用的巖層叫隔水層或不透水層。透水層與隔水層在自然界是相對的概念。相鄰地層透水性較好的地層稱其為透水層,該透水層頂底板則起著隔水層的作用。

        2、簡述潛水、潛水面、潛水埋藏深度、潛水含水層厚度及潛水位的概念。

        答:潛水是指埋藏在地表以下第一個穩定隔水層以上,且具有自由水面的重力水。潛水的自由水面稱為潛水面。地表至潛水面的垂距稱為潛水埋藏深度。潛水面至其底板隔水層頂面間的距離稱為潛水含水層厚度。潛水面上任一點的標高稱為潛水位。

        3、簡述水文地質補充調查的主要工作。

        答:(1)泉、井及地表水體的調查

        (2)第四紀地質及物理地質現象的調查

        (3)基巖含水層和地質構造調查

        (4)小窯老空積水的調查

        (5)收集和整理歷年的水文氣象資料

        4、簡述需要進行超前探水的情況。

        答:(1)巷道掘進接近老空

        (2)巷道接近含水斷層

        (3)巷道接近或需要穿過強含水層

        (4)上層采空區有積水,在下層進行采掘工作,兩層間垂直距離小于回采工作面采厚的40倍或小于掘進巷道高度的10倍時

        (5)采掘工作面接近各類防水煤柱時,必須提前探水,以確保煤柱尺寸的準確

        (6)采掘工作面有明顯出水征兆時,應停止掘進,進行探水

        5、簡述必須留設防隔水煤(巖)柱的情況。

        答:(1)煤層露頭風化帶;

        (2)含水、導水或與富含水層相接觸的斷層;

        (3)礦井水淹區;

        (4)受保護的地表水體;

        (5)受保護的通水鉆孔;

        (6)井田技術邊界。

        6、什么叫導水裂隙帶?

        答:冒落帶:指采礦工作面放頂后引起的直接垮落破壞。該帶不僅透水而且透砂。裂隙帶:指冒落帶之上,大量出現的切層、離層和斷裂隙或裂隙發育帶。該帶不會透砂但能透水。冒落帶和裂隙帶合稱導水裂隙帶。

        7、抽水實驗的目的和任務?

        答:(1)確定含水層及越流層的水文地質參數,如滲透系數K、導水系數T、儲水系數S等;

        (2)確定抽水井的實際涌水量及其與水位降深之間的關系;

        (3)研究降落漏斗的形狀、大小及擴展過程;

        (4)研究含水層之間及含水層與地表水體之間(或與老窯積水之間)的水力聯系;

        (5)確定含水層的邊界位置及性質(補給邊界或隔水邊界);

        (6)進行含水層疏干或地下水開采的模擬,以確定井間距、開采降深、合理井徑等群井設計參數。

        8、劃分礦井水文地質類型的主要指標是哪些?

        答:(1)受采掘破壞或影響的含水層情況;

        (2)礦井涌水量;

        (3)開采受水害的影響程度;

        (4)防治水工作的難易程度。

        9、簡述礦井涌水量觀測要求。

        答:(1)一般應分礦井,分水平設站進行觀測。每月觀測1~3次。

        (2)對井下新揭露的出水點,在涌水量尚未穩定和尚未掌握其變化規律前,一般應每天觀測一次。

        (3)當采掘工作面上方影響范圍內有地表水體、富含水層、穿過與富含水層相連通的構造斷裂帶或接近老窯積水區時,應每天觀測

        (4)新鑿立、斜井,垂深每延深10米,觀測一次涌水量。

        (5)礦井涌水量的觀測,應注重觀測的連續性和精度。

        10、簡述煤巖層透水征兆。

        答:(1)靠近煤幫可以聽到或向外滋水,說明有壓力大的含水層或積水區存在。

        (2)煤本身是有光澤的,遇到地下水就會變成灰色而無光。此

        (3)煤本身不透水,如遇到煤層“發汗”,可以挖去表面一薄層煤,用手摸摸新煤面,如果感到潮濕,并慢慢結成水珠,這說明前面不遠會遇到地下水。

        (4)煤是不傳熱的,可用手掌貼在潮濕的煤面上,等一個時間,如感到手變暖,說明離地下水還很遠。反之說明前面不遠有地下水。

        (5)靠近地下水的掌子面,一進去有陰涼的感覺,時間越長越陰冷。

        (6)老窯水一般有臭雞蛋氣味,在掌子面聞到這種氣味時,就應當肯定前面有老窯水。。

        (7)把掌子面出現的水珠放在大拇指與四指之間互相摩擦,如果是老窯水,手指間有發滑的感覺。

        (8)辨別水的顏色。一般發現淌“鐵銹水”(水發紅),是老空水和老峒水的象征;水色清、水味甜、水溫低,是石灰巖水的象征;水色黃混、水味甜,是沖積層水的象征;水味發澀帶咸,有時水色呈灰白,是二疊系煤系地層水的象征。

        11、井下防治水主要包括哪些內容?

        答:(1)探放水:包括老窯水、含水斷層、強含水層、上層采空積水

        (2)煤礦酸性水防治:排放、沖淡、中和、改進排水設備耐酸行。

        (3)井下防水煤柱的留設:防露頭滲水、防斷層導水、防導水陷落柱、防強含水層、防被淹井巷

        (4)井下截水建筑物設置:防水閘門、防水墻

        (5)含水層疏排:巷道排放、鉆孔排放、疏放降壓鉆孔、吸水鉆孔。

        12、礦井必備的水文地質圖紙有?

        答:(1)礦井充水性圖;

        (2)礦井涌水量與各種相關因素動態曲線圖

        (3)對中等型和復雜型礦井,尚需增加礦區(井)綜合水文地質圖,水文地質柱狀圖、水文地質剖面圖、主要含水層對接補給關系圖等;

        (4)極復雜型礦井還應增加某些專門性水文地質圖,如區域水文地質圖、巖溶圖、礦區地下水化學圖等。

        13、井下主要排水設備應符合哪些要求?

        (1)水泵:必須有工作、備用和檢修的水泵。工作水泵的能力,應能在20h內排出礦井24h的正常涌水量(包括充填水及其他用水)。備用水泵的能力應不小于工作水泵能力的70%。工作和備用水泵的總能力,應能在20h內排出礦井24h的最大涌水量。檢修水泵的能力應不小于工作水泵能力的25%。水文地質條件復雜的礦井,可在主泵房內預留安裝一定數量水泵的位置。

        (2)水管:必須有工作和備用的水管。工作水管的能力應能配合工作水泵在20h內排出礦井24h的正常涌水量。工作和備用水管的總能力,應能配合工作和備用水泵在20h內排出礦井24h的最大涌水量。

        (3)配電設備:應同工作、備用以及檢修水泵相適應,并能夠同時開動工作和備用水泵。

        (4)有突水淹井危險的礦井,可另行增建抗災強排能力泵房。

        14、礦井充水的通道有哪些?

        答:充水通道類型:孔隙、裂隙、溶隙、人工通道四種。

        15、地下水按硬度可分為哪幾類?

        答:地下水按硬度可分為極軟水、軟水、微硬水、硬水、極硬水。

        16、在什么情況下要超前探放水?

        答:(1)巷道掘進接近小窯老空區

        (2)巷道接近含水斷層

        (3)巷道接近或需要穿過強含水層

        (4)上層采空區有積水,在下層進行采掘工作,兩層間垂直距離小于采厚的40倍或小于掘進巷道高度10倍時

        (5)采掘工作面接近各類防水煤柱時

        (6)采掘工作面有明顯出水征兆時。

        17、如何用礦井涌水量評價水文地質條件?

        答:(1)礦井涌水量年平均<180m3/h(西北地區0-100 m3/h),最大涌水量<300m3/h,屬于水文地質條件簡單;

        (2)礦井涌水量年平均180-<600m3/h(西北地區100-150 m3/h),最大涌水量<1200m3/h(西北地區120-300 m3/h),屬于水文地質條件中等;

        (3)礦井涌水量年平均600-2100m3/h(西北地區150-1200 m3/h),最大涌水量1200-3000m3/h(西北地區300-3000 m3/h),屬于水文地質條件復雜;

        (4)礦井涌水量年平均1200-3000m3/h,最大涌水量>3000m3/h,屬于水文地質條件極復雜。

        18、1996年“緩傾斜煤層頂板分類方案”將直接頂板分為哪幾類?

        答:不穩定、中等穩定、穩定、不穩定四類。

        19、1996年按基本頂來壓顯現強度將基本頂劃分為哪幾類?

        答:不明顯、明顯、強烈、非常強烈。

        20、影響礦山壓力的地質因素有哪些?

        答:煤巖層的物理力學性質、地質構造、水文地質條件、瓦斯 。

        21、鉆孔類型有哪些?

        答:探煤孔、松調孔、探放水孔、電纜孔、強排孔、水文孔、檢查孔、巷檢孔。

        22、根據受采掘破壞或影響的含水量性質、富水性、補給條件,單井年平均涌水量和最大涌水量、開采受水害影響程度和防治水工作難易程度等項,把礦井水文地質劃分為哪幾個類型?

        答:簡單、中等、復雜、極復雜。

        23、地質報告分哪些類型?

        答:地質報告可分為區域地質調查報告、礦產地質報告、水文地質報告、工程地質報告、物化探報告、建井地質報告、資源儲量核實報告等。

        24、礦井瓦斯成份包括?

        答:甲烷、一氧化碳、氮、乙烷、硫化氫、二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硫、以及氫氣、氨氣等。

        25、神東礦區有哪幾種含水層?

        答:第四系松散層含水層(第四系河谷沖積層含水層,第四系上更新統薩拉烏蘇組含水層,第四系下更新統三門組(Q1S)砂礫層含水層),燒變巖裂隙孔隙含水層,基巖裂隙潛水和承壓水含水層,奧陶系碳酸鹽巖巖溶裂隙含水層。

        26、神東礦區的水害有哪幾種?防治手段有哪些?

        答:(1)地表水(水庫、魚塘、河流、海子),松散層水,燒變巖水,采空區水,奧灰水等。

        (2)防治手段有:水文地質勘探、排水渠及防洪堤、疏放水、河流改道及鋪設人工河床、注漿加固、加大井下排水能力、突水應急預案等。

        27、神東礦區常見的地質問題有哪些?

        答:斷層、煤層分叉變薄、煤層沖刷變薄、薄基巖以及各種水害等。

        28、涌水量預測常用的方法有哪幾種?

        答:比擬法、解析法(大井法、輻射流法、積水廊道法)。

        29、地質預報有哪幾類?地質預報的重點內容有哪些?

        答:(1)地質預報以時間可分為:年度地質預報、月度地質預報、臨時性地質預報;地質預報以工程類別分為:回采工作面地質預報、掘進巷道地質預報。

        (2)地質預報的重點內容有:地質構造、水、小窯、采空區、沖刷、破碎帶、薄基巖、煤層自然及火燒區等。

        五、綜述題

        1、綜述礦井水文地質工作的基本任務。

        答:(1)開展礦區(井田)水文地質補充調查、補充勘探和水文地質觀測工作。

        (2)為礦井建設、采掘、開拓延深、改擴建提供所需的水文地質資料或專門報告。

        (3)在采掘過程中進行水害分析、預測和防探水。

        (4)開展礦區(井田)專門防治水工程中的水文地質工作。

        (5)為補充和改善礦區(井)生產、生活供水,進行調查、勘探,提供水源資料。

        (6)根據需要開展老礦區環境水文地質調查和研究。

        2、影響礦井水災害的因素有哪些?

        答:影響礦井水災害的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人為因素。

        自然因素有:大氣降水、地形、地表水、井巷圍巖的性質、地質構造。大氣降水決定了整個礦區的水量豐富程度。

        地形影響了水流和地下水的補給。地表水是不僅會影響地下水的富水性也會直接潰入礦井。

        井巷圍巖的性質不同可以分為:含水層和隔水層,含水隔越厚、裂隙越發育,其富水性越強,含水層的水壓力越大,其發生水害的可能性越大。隔水層厚度越厚,巖層阻水性能越好,發生水害的可能性越小。

        地質構造 巖層中的斷層、裂隙、節理等都是導水的優勢面,導水巖溶陷落柱更是重要導水通道,易發生重大突水事故

        人為因素有:老空積水、導水鉆孔、采掘破壞、長期排水。

        老空水難以探查,容易突然潰水。鉆孔如封閉不良或在掘進過程中,在巷道周邊會產生松動圈,會導致含水層的水進入巷道。采煤工作面頂板會產生導水裂隙帶、底板也會產生破壞帶,這些破壞帶一旦溝通含水層,都會引起突水事故。礦井的長期排水也會使礦井的充水條件發生變化。。

        3、試述露頭防水煤柱留設的原則和方法。

        答:原則如下:

        (1)在有突水威脅但又不宜疏放的地區采掘時,必須留設防水煤(巖)柱。

        (2)防水煤柱一般不能再利用,故要在安全可靠的基礎上把煤柱的寬度或高度降低到最低限度,也可以用采后充填、疏水降壓、改造含水層等方法,創造少留煤柱的條件,以提高資源利用率。

        (3)留設的防水煤(巖)柱必須與當地的地質構造、水文地質條件、煤層賦存條件、圍巖的物理力學性質、煤層的組合結構方式等自然因素密切結合

        (4)開采方式和井巷布局必須與各種煤柱的留設相適應,否則會給以后煤柱的留設造成極大的困難,甚至無法留設。

        (5)在多煤層地區,各煤層的防水煤(巖)柱必須統一考慮確定,以免某一煤層的開采破壞另一煤層的煤(巖)柱,致使整個防水煤(巖)柱失效。

        (6)在同一地點有兩種或兩種以上留設煤(巖)柱的要求時,所留設的煤(巖)柱必須滿足各個留設煤(巖)柱的要求。

        (7)對防水煤(巖)柱的維護要特別嚴格,保護煤(巖)柱的完整性。

        (8)留設防水煤(巖)柱所需要的數據必須在本地區取得。

        (9)防水巖柱中必須有一定厚度的粘土質隔水巖層或裂隙不發育、含水性極弱的巖層,否則防水巖柱將無隔水作用。

        方法:煤層露頭防隔水煤(巖)柱的留設,按以下公式計算:

        (1)煤層露頭無覆蓋或被粘微透水松散層覆蓋時:H防=H冒+ H保

        (2)煤層露頭被松散富含水層覆蓋時:H防=H裂+H保

        根據上兩式計算的值,不得小于20米。式中 H防-----防水煤(巖)柱高度(m);H冒-----采報冒落帶高度(m);H裂-----垂直煤層的導水裂隙帶最大高度(m);H保-----保護層厚度(m)。

        4、試分析礦井水的來源?

        答:(1)直接水源:礦體及圍巖空隙中的地下水、地表水、老窯積水;

        ①礦體及圍巖空隙中的地下水

        a、孔隙水水源:存在于松散巖層的孔隙中。

        b、裂隙水水源: 多為圍巖裂隙水, 水量小、水壓大,無水力聯系時涌水量漸減至干涸;若有水力聯系則涌水量增大,甚至造成事故

        c、喀斯特水水源:在我國常見于奧陶系石灰巖地層中。水壓高、水量大、來勢兇,涌水量穩定,不易疏干、危害性大。

        ②地表水源

        當礦井開采區域位于江河湖泊水庫海洋等水體影響范圍內時,適當 的條件下,可成為礦井充水水源。

        影響因素:距離水體的距離、季節變化、隔水層性質、開采方法等。

        ③老窯及采空區積水

        強酸性水、腐蝕性大、突水時來勢猛,若有水力聯系時難以疏干。

        (2)間接水源:大氣降水——起控制作用

        ①礦井充水程度與地區降水量大小、性質、強度及持續時間有關;

        ②礦井水量變化隨氣候季節性變化而變化。

        ③大氣降水滲入量隨開采深度增加而減少。

      煤礦安全網(http://www.ychlsm.com)

      備案號:蘇ICP備12034812號-2

      公安備案號:32031102000832

      Powered By 煤礦安全生產網 徐州鑄安礦山安全科技有限公司

      使用手機軟件掃描微信二維碼

      關注我們可獲取更多熱點資訊

      感謝網狐天下友情技術支持

    2. <video id="xkmid"><menu id="xkmid"></menu></video>
      <source id="xkmid"><menu id="xkmid"><kbd id="xkmid"></kbd></menu></source>
      <video id="xkmid"></video>

        <b id="xkmid"><tbody id="xkmid"><menu id="xkmid"></menu></tbody></b>
        <u id="xkmid"><small id="xkmid"><kbd id="xkmid"></kbd></small></u>

        <b id="xkmid"></b>
      1.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