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3工作面回采總結
1313工作面回采總結
一、工作面概況
1313工作面井下位于FD5斷層以北,FD7斷層以南,西翼軌道大巷以北,FD6以西。1313軌道順槽通過軌道順槽聯絡巷與西翼軌道大巷相連接;1313皮帶順槽通過皮帶順槽聯絡巷與西翼膠帶大巷相連接。
工作面煤層賦存相對穩定,靠近斷層及沖刷變薄帶近,煤層傾角5°~19°;煤層底板標高-500.0 m~-530.0m。工作面走向長度150米,工作面長度39米,煤層厚度1.22~3.13,平均2.3米。煤層傾角15°~19°,平均17°。
二、巷道布置優缺點
優點:
1、本工作面兩順槽布置比較合理,工作面傾角相對較小,減少了工作面輸送機上竄下滑的幾率。
2、工作面軌道順槽坡度較小,工作面各類設備運輸比較方便。
缺點:
1、軌道順槽拖后皮帶順槽15米,給工作面的初采調面帶來較大困難,輸送機、支架上竄控制比較困難。
2、皮帶順槽高度相差較大,超前支護材料配備較多,搬運工作量大。
皮帶順槽起底高度不足,工作面輸送機與皮帶順槽小溜子搭接有時比較困難,需要人工臥底。
三、設備布置優缺點
優點:
工作面原本設計29個支架,經過協商定位30架,雖然在最初階段出現調面困難,但經過采取多重措施,防止了支架下滑抵幫現象的發生,工作面多布置一個支架給今后的工作帶來較多便利:一方面省去機尾處關門支柱,另一方面機尾處頂板支護效果明顯增加。
缺點:
1、工作面支架最大支撐高度為2.5米,當煤層厚度超過2.5米時不得不進行留底煤開采,浪費資源,降低了煤炭回收率。
2、工作面煤機為480煤機,滾筒直徑為1.2米,最大采高2.4米,由于工作面配套使用了764刮板輸送機,輸送機高度較大,滾筒直徑較小,滾筒臥底量較小、裝煤效果較差,增加了人工臥底、裝煤的強度。
3、本工作面支架、采煤機經久失修,在最初生產期間問題較多,處理起來比較困難,大大降低了回采速度。
4、本工作面支架沒有護幫板,工作面煤壁片幫時,護幫效果較差,不得不使用道木、大板等材料進行超前護幫,增加了坑木材料的消耗。
5、本工作面采用的液壓支架沒有抬底千斤頂,工作面拉移支架較為困難,且推溜千斤頂安裝為正向安裝,移架前如有積煤,容易造成推溜千斤頂活柱體斷裂。
6、本工作面480采煤機噴霧供水采用φ25mm膠管供水,內部使用φ10mm膠管供水,致使煤機噴霧效果差,霧化達不到要求。且煤機噴霧頭孔較小,處理噴霧比較困難。
四、礦壓顯現及頂板管理經驗
本工作面整體地質條件較好,頂板為中粒砂巖,硬度較大,頂板完整性較好,工作面初次來壓之前,支架壓力變化不很明顯,頂板呈彎曲下沉趨勢,但是由于直接頂厚度較大,直至回采80米左右仍未出現跨落現象。當工作面回采至85米處有一落差200mm左右的小斷層,采空區17#—30#架出現了初次跨落。采空區的初次跨落有明顯的沖擊波,但是由于才高較低,跨落面積不是很難,破壞性不明顯。
由于工作面皮帶順槽頂板條件較差,加之金屬網銹蝕,但經過提前進行了加固處理,頂板下沉量不明顯,順槽頂板整體保持較好。
五、工作面回采率
本工作面初采時,煤層厚度不足1.3米,回采高度1.5米左右,煤矸分割分運比較困難,造成煤質較差。當回采20米左右時,煤層厚度1.5米時,工作面正常回采,煤炭回收率較高。
當工作面軌道順槽回采至90米處時,煤層厚度3米左右,由于支架與煤機的限制,工作面才高只能保持2.5米,進行留底開采,增加了丟煤量。
六、勞動組織
由于工區人員配置還不能完全達到規定,但是整體可以滿足生產需要,但是工人兼職較多,只是工作面工程質量不能達到質量標準化要求。元月10日從綜采二區借調20人充實到各生產班組中,工作面人員配備滿足要求,生產進度盡快,工程質量整體較好,正規循環率較高,出現單班生產6刀煤的推進速度。
七、各項經濟技術指標
1、工作面支架經久失修,大量配品配件需要更換,材料消耗較大。
2、皮帶順槽巷道高度相差較大,單體支柱需要的型號較多,單體支柱租賃消耗。
3、工作面頂板條件較好,減少了機頭機尾上網子,經緯網基本上未使用。
4、由于工作面回采距離大巷保護煤柱較勁,致使軌道大巷變型嚴重,增加了大巷的維護費用。
5、通過工區嚴格要求,本工作面可回收錨桿回收率較高,可回收錨桿的完好率也有明顯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