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錨桿支護理論的分類及原理是什么?
作者:煤礦安全網
2012-08-10 16:58
來源:煤礦安全網
傳統錨桿支護理論的分類及原理是什么?
(1)懸吊理論
頂板上方一定范圍內,存在堅硬頂板巖層時,可將直接懸吊在上覆堅硬巖層上,在軟弱圍巖中,錨桿的作用是將直接頂的破碎巖石懸吊在上部的自然平衡拱上,共拱高可按普氏壓力拱理論計算。利用懸吊作用進行錨桿支護設計時,錨桿長度可根據堅硬巖石的高度或平衡拱的拱高來確定,錨桿的錨固力及布置可根據所懸吊巖層重量來確定。
懸吊作用能很好地解釋錨固頂板范圍內有堅硬巖層時的錨桿支護作用,但在跨度較大的軟巖巷道中,普氏拱高超過錨桿的可能長度時,懸吊作用就難以解釋錨桿支護獲得成功的原因。
(2)組合梁理論
通過錨桿的軸向力將疊合在一起的層狀巖層擠緊,增大層間磨擦力,同時,錨桿的抗剪力也起到了阻止層間錯動作用,從而將疊合梁轉化為組合梁。
組合梁理論很好解釋了錨桿在層狀巖體中的支護作用。由于組合梁的承載能力難以計算,組合梁形成與承載過程中錨桿作用難以確定,該理論在錨桿支護設計中難以采用。
(3)拱形壓縮帶作用原理
錨桿的作用是使圍巖中產生一定厚度的壓縮帶可承受圍巖壓力。
拱形壓縮帶理論很好地揭示了軟弱圍巖中錨桿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