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一查、一震、兩電、一鉆”模式實現防治水管理流程化、標準化工作總結
打造“一查、一震、兩電、一鉆”模式實現防治水管理流程化、標準化工作總結
為認真做好我礦防治水工作,提高防治水管理水平,真正把“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落實到位,在省集團公司的指導和大力支持下,我礦認真落實了《煤礦防治水規定》和國家、省、市有關文件精神,堅持“預測預報,有掘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原則。從基礎工作著手,通過狠抓防治水的現場管理,使我礦在開展防治水工作方面取得了一些實質性效果。現將我煤礦防治水工作簡要匯報如下。
一、基本情況
我礦位于,現核準生產能力210萬T/a。礦區面積16.7平方公里,地質儲量1.6億噸,批準開采3#、15#煤層,現采3#煤層,煤層平均厚度5.17m,屬低瓦斯礦井。礦井采用斜、立井加平硐混合開拓方式,布置有主斜井、副斜井、回風立井及輔助運輸平硐,通風方式為中央分列式。礦井正常涌水量為80m3/h,最大涌水量為130m3/h,礦井主斜井井底設有3臺MD280-43*3主排水泵,最大排水能力為560m3/h,完全滿足我礦安全排水的要求。
資源整合后,我礦井田范圍內分布有80年代已關閉的等4座小煤礦破壞區;2011年礦井經過進一步整合后,又先后關閉了位于井田西部的原 光煤礦,這些煤礦的前期私挖濫采在我區內遺留了大量的越界采空區。加上我礦井田范圍內煤炭開發歷史較長,古空區、采空區、小煤窯破壞區較多,使我礦在水害治理上增加了很大難度,防治老空積水已成為我礦主要災害防治任務。
二、主要做法
一)做好走訪調查,掌握第一手資料
為給生產提供較為詳實的水文地質資料。我礦組織對采、掘工作面地表裂縫、裂隙的勘察工作;工作面開采前和老頂初次垮落后,還要組織專人到空區地表勘察地表塌陷情況,確保綜采工作面老塘無地表潰水的威脅。在做好水文地質調查和補充勘探工作的同時,我礦時刻沒有忘記對周邊小煤礦采空區,特別是兼并重組后井田內的小煤礦采空情況的走訪調查。去年4月我礦在布置3045回采工作面過程中,經過實地勘察和走訪調查,發現在井田東部邊界區域存在雄山煤礦越界采空區并有積水現象,另外,由于整合礦井在移交礦井資料時,水文地質情況不清,無法準確定位,我礦多次組織技術人員到老工人、老技術員家中走訪調查,了解其以往的采掘情況,并結合物探和電法勘探資料,積極調整探放水設計。經過兩個月的工作,分別于2011年5月在3045進風順槽1500米處放水6000m3;6月在切眼開口處放水10000m3,消除了兩處較大安全隱患。
二)物探先行、電法跟進、鉆探驗證
隨著我礦生產區域往南部延伸,大巷需要穿過采空區較密集的地段,這些老窯采空區分布范圍及積水等情況不明,給南翼采區的開拓部署及工作面布置帶來了嚴峻挑戰,同時也給安全生產帶來較大壓力。為及時掌握礦井南翼的地質情況,2011年,我礦在摸清304采區地質情況后,投資324.72 萬元,完成了南翼305采區6.7平方公里的三維地震勘探,共揭露大斷層兩條,陷落柱3個,大的采空區域10余處。
由于三維地震勘探對單一的老空巷道或面積較小的采空區還無法準確的勘探到。為了彌補三維地震勘探的盲區,我礦定期在掘進頭進行直流電法和井下瞬變電磁法超前勘探,進一步驗證掘進迎頭周圍小的采空積水區域,為開拓掘進時的防治水工作構筑了又一道安全防線;在實際的生產過程中我礦始終堅持有掘必探,采用掘進工作面超前打鉆探水的方法,驗證前方的疑似采空區。通過3年實踐,我礦在老空水的防治上形成了一套“一查、一震、兩電、一鉆”的防治水模式,為我礦的安全生產奠定了良好基礎。
早在2009年,我礦就成立了專職的探放水隊和防治水科。四年來,在嚴格執行“探掘分離”制度的過程中,我礦摸索了一條適合掘進面實際生產情況的“探、掘流程”管理體系,成功實現了防治水科、探放水隊、掘進隊的日常工作流程化。
具體做法是:1、防治水科根據巷道的掘進計劃,先摸清開掘巷道周邊的地質情況,然后向探放水隊下發探水通知;2、探水隊接到通知后,按設計要求,認真探水,每次探水完成后,由防治水科對鉆孔鉆探質量進行現場驗收,通過驗收確安全后,向防治水科遞交探水報表;3、防治水科對探水鉆孔驗收報表進行進一步分析,確定無誤后,向掘進隊下發允許掘進通知單;4、掘進隊依據允許掘進通知單要求,進行掘進作業,掘進計劃完成后,驗收員驗收進尺并向防治水科遞交進尺報表;5、防治水科分析掘進報表后,向探水隊下達第二天的探水通知。如在打鉆、掘進和分析報表過程中,發現異常,立即停止一切作業活動,防治水科將立即向防治水領導組和調度室匯報,采取相應措施。通過防治水現場的流程化管理,我礦做到了“有掘必探、不探不掘、先探后掘”的探水優先機制。實踐證明:實行流程化管理后既簡化了科室與區隊之間的工作步驟,又讓三個隊、組互相監督,互相制約,起到了齊抓共管,安全防治的作用。
四)構建五個體系,提升我礦防治水工作水平
我礦始終堅持安全發展理念,以人為本,著力構建防治水工作體系,狠抓技術措施落實,有效杜絕了水害事故的發生。近幾年,在防治水方面主要抓了五個體系的落實:
(一)、構建防治水責任落實體系。一是落實安全目標責任考核體系。年初簽訂了安全生產目標責任書,重點加強安全目標責任考核,細化、分解和落實防治水工作的領導責任、技術責任、監督責任和現場管理責任。二是落實我礦防治水各職能的監督管理責任,同時明確了防治水各個崗位的責任。三是突出加強對雨季“三防”工作的組織領導。嚴格落實雨季期間安全生產責任制,定期研究解決工作中的具體問題,保證各項工作措施落實到位。
(二)、構建防治水技術管理體系。一是明確防治水技術管理體系。重新編制和修定了我礦的各項管理制度,建立健全了防治水管理機構和探放水專業隊伍,并配足了防治水專業技術人員。二是嚴格落實了 “防、堵、疏、排、截”五項綜合治理措施,重點很抓了地表水害、老空水害的防治,嚴防潰水、透水、突水事故的發生。三是定期召開防治水技術例會,分析研究在防治水工作中出現的突出問題,制定相應的技術措施,切實加強了我礦水害防治技術工作。
(三)、構建防治水隱患排查體系。一是突出抓了地表與老空水害、周邊及區域內小煤礦的安全隱患的排查。發現的重大隱患及時進行整改。二是抓好重大水害隱患的排查整改。汛期前后,重點圍繞地表水、老空水、相鄰礦井及已關閉礦井水害,尤其是對區內已關閉的小煤窯水害隱患,組織進行全面、細致、深入的水情水害排查分析,明確防治水工作的重點、難點和薄弱點。對排查確認的各類水害隱患,制定整改計劃,及時進行整改。三是落實雨季“三防”工程計劃。超前部署雨季“三防”工作,組織編制和實施雨季“三防”工程計劃,嚴格各項工程的檢查驗收,確保礦井排水、供電設施和各項防治水安全設施完好、可靠。
(四)、構建防治水科技保障體系。一是加大防治水工作安全投入。建立了我礦防治水工作強制性安全投入制度,足額提取,科學使用,確保了我礦防治水工作需要。二是提高礦井防治水技術裝備水平。加大了機電、排水等主要設備的技術升級和更新改造力度,大力推廣安全先進適應技術,基本實現了防治水“三維”數字化空間信息系統和即將實現井下涌水量、水壓、井下突(出)水點、擋水墻、水閘門等監測的自動化管理和無人值守,強制推廣應用安全監測監控、無線通訊、人員定位;井下泵房建立遠程監控集控系統等。三是加強煤礦防治水重大課題和關鍵性技術難題技術攻關。目前我礦已開始了與 大學的合作,采用瞬變電磁法對井下疑似采空區進行探測;2010年我礦委托重慶研究院的專家們,對我礦防治水安全狀況進行了“會診”,該院針對老空積水的危害性對提出了合理化處理意見,我礦一一進行了落實。近期,我礦正積極與西安煤科院合作,準備和該院共同承擔國家科技部“十二.五”科技支撐項目的“煤礦水害隱患探查與防治關鍵技術及示范”課題研究任務,以我礦作為課題的示范點,一起開展老空區探測與老空水預防的研發工作;以發揮“產學研用”的聯合優勢,共同研發老空水害探測的技術與裝備。
(五)、構建防治水應急處置體系。一是健全完善災害天氣預報預警預防處置機制。加強與氣象、防汛等部門的溝通聯系,建立了省、市、縣三級災害性天氣預報預警預防工作機制,采取發手機短信、電話聯系和傳真通知等方式,嚴格落實災害性天氣停產撤人的規定。二是加強應急預案編制與演練。制定了《 煤業事故應急救援預案》,建立健全了應急預案體系。三是建立健全應急處置機構。成立了我礦安全生產調度指揮信息中心,建立我礦安全生產信息快速響應、反應機制。使廣大職工有了抵御水災和緊急避險能力。
四)強化培訓、加大設備更新步伐
結合集團公司有關要求,我礦認真了吸取各方面防治水經驗,努力提高了全員水患防治意識,組織開展了全員防治水培訓活動,進一步提高我礦防治水專業技術人員的從業技能及業務素質。每年初,我們都要制定培訓計劃,開展形式多樣的培訓活動,強化和提高防治水技術和管理水平。采取培訓與案例警示教育相結合的方法對全礦職工進行防治水知識培訓,積極提升了防治水業務素質;我礦還將探放水工列入煤礦特殊工種,先后有15人通過三級培訓取得探放水操作資格證,并上崗作業。
兩年來,我礦對探放水設備進行了大規模升級,淘汰了一批功率小、鉆進速度慢、陳舊老化、不易操作探放水設備,新購進ZYJ-160/460架柱式液壓鉆機6臺、ZYJ-1000/135架柱式液壓巖石鉆機一臺。新購鉆孔窺視儀一臺,當探水鉆孔鉆透老空區后,通過窺視儀提前摸清老空的塌陷與積水情況,為巷道的安全掘進提供超前、準確的探測。通過這些裝備的配置,提高了效率,為探放水工作順利開展提供了物質保障。
近幾年來,由于我礦掌握的資料詳實,鉆探到位,采取的措施得力,防范有效,到目前為止在巷道掘進過程中已成功探測并安全放出老空積水四次,共計12萬余方,成功的避免了4次水害事故的發生;在工作面回采過程中準確探測到兩處無炭柱,并順利通過。
總之,在防治水工作方面,我礦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但與集團公司“防治水示范化礦井”的要求還存在一定差距,防治水方面的諸多問題還有待我們進一步研究解決,成績只能說明過去,問題關系到今后。今年,我們將以“防治水示范化礦井”的建設為“契機”,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不斷開拓創新,扎實做好我礦的防治水工作。
2012年4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