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梅蘭竹菊
話說梅蘭竹菊
陳景勝
自古以來,梅、蘭、竹、菊象征著中國人的氣節。
被稱為花中“四君子”的梅、蘭、竹、菊,占盡春夏秋冬。春之蘭,夏之竹,秋之菊,冬之梅。梅蘭竹菊“四君子”,千百年來,以其清雅淡泊的品質,一直是古今文人墨客所鐘愛,是詩畫中最常見的題材。成為一種人格品性的象征,代表著淡泊、清逸、高潔、氣節四種品格。梅高潔傲岸,蘭優雅空靈,竹虛心有節,菊冷艷清貞。它們的共同特點是自強不息,清華其外,淡泊其中,不作媚世之態。
“蘭生幽谷,無人自芳。”領略蘭之幽香,自然是沁人心脾的。這些天,同事窗臺上一株蘭花悄然綻放。幾片深色的葉子中,硬生生地沖出兩枝淡黃色嫩嫩的花梗,那花梗上錯落有致橫生著幾顆花骨朵,幾朵綻開的花瓣,透著陣陣幽香,那香不濃,芬芳清醇,一縷清香襲來,是那么地淡雅宜人,于是我頓悟蘭之香何以傾倒古今文人。你看那蘭花株形不驕不縱,其香氣卻是那樣的清新淡雅,幽香……著實讓人沉醉。我想做人又何不比蘭草呢?株形恰似低調為人,幽香怡如心靜悠然。
“墻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露,唯有暗香來。”這是王安石對梅花的情有獨鐘。那白梅如雪、紅梅如霞、綠梅如翠,無不清雅秀麗,嫵媚動人。疏影瀟灑,冷香四溢,煞是清雅高潔,讓人有脫俗之嘆。在雪花飛舞時賞梅,更是別有一番心境。梅花傲美真是美妙至極,讓我不盡想到,做人應有與梅花一樣的高貴品質和困難面前不悲不亢的心致。
竹,為禾本科竹亞科植物,種類很多。地下莖通稱竹鞭,其出土名茍或筍。竹,有著頑強的生命力,郁郁蔥蔥,直上云霄,一片竹林就是一片強健的生命。竹,在清風中簌簌的聲音,在夜月下疏朗的影子,都讓古今詩人深深感動,而竹于風霜凌厲中蒼翠儼然的品格,更讓詩人引為同道,因而中國文人的居室住宅中大多植有竹子。王子酞說:“何可一日無此君!”蘇東坡說:“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醫。”樸實直白的語言,顯示出那悠久的文化精神已深入士人骨髓。
竹,挺拔勁節,清翠欲滴,婆娑可愛,既有梅凌寒傲雪的鐵骨,又有蘭翠色長存的高潔,并以它那“勁節”、“虛空”、“蕭疏”的個性,代表不屈的氣節、謙遜的胸懷以及超群的脫俗,使詩人在其中充分玩味自己的君子之風。我想做人也應該亦如此吧,生命中要有竹的挺拔和頑強。我敬仰竹子那清秀、挺拔的品質。
說到傲霜的菊花,它優美多姿,然不以嬌艷姿色取媚,卻以素雅堅貞取勝,盛開在百花凋零之后,唯有它悄然于田野村舍、木柵竹籬、數影墻旁霜中爭艷。在凜冽的秋風中婷婷玉立,表現出“我花開后百花殺”的風格,品讀著恬淡脫俗。我愛它的清秀神韻,更愛它凌霜盛開的傲骨。我想我們也應該擁有菊一樣的淡定堅毅的品格,坦然面對我們的生活。用一顆博愛之心去享受生活,創造生活。
梅蘭竹菊不僅好看,而且文人墨客拿它們入畫,豐富了美術題材,擴大了審美領域,它們不但本身富有形式美感,而且可以令人聯想起人類的品格,所以它既便于文人們充分發揮筆墨情趣,又便于文人們借物寓意,抒發情感,因此,描寫“四君子”之風至今不衰。
我們中國人就如同這竹子一樣,在困難面前從不低頭折節,仍是那么堅定。竹子的品格已經在每一個中國人身上體現了,我們中華民族是堅強不屈的!
竹,有節,有千節。風過,不折;雨過,不濁。君,生當如竹。
我們常常看到梅蘭竹菊外表的美麗卻忘記了美麗的背后的真意。我們要時刻提醒自己做人要坦蕩勤勉,做自己心中本真的梅蘭竹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