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生產許可證年檢自檢報告
煤炭生產許可證年檢自檢報告
一 、礦井基本情況
1.交通位置
池州市貴池區石門黃煤礦位于池州市貴池區梅村鎮境內,距池州市南23km,梅村鎮西北6.5km,礦區中心地理坐標為東經117°31′53″北緯30°26′47″。礦區由約2km的簡易公路與村村通公路相連,經約3km的村村通公路即至齊山~石門高的縣級公路。由此可達318國道及安慶、池州、銅陵等沿江城市,交通運輸方便,見交通示意圖。
附圖1-1 礦山交通示意圖 為礦區位置
2.地形
礦區屬中低山地貌,區內地形起伏較大,地勢北西高,最大標高約+390m;南東稍低,最低標高約+260m。區內無大的水體、水系,僅有季節性性小沖溝,雨季有水,枯水期則干涸。
3、資源儲量
礦井累計查明資源量55.1萬噸,2011年初保有資源量41.08萬噸。2011年考核開采回采率指標為87%,實際回采率為95%,當年生產原煤2.99萬噸,銷售收入1196萬元,2011年末保有資源量37.701萬噸。
4、井田邊界
井田范圍拐點坐標為:
1、X : 3370200 Y : 39551625
2、X : 3369880 Y : 39551585
3、X : 3369750 Y : 39550880
4、X : 3369975 Y : 39550585
井田面積為0.2642km2。
(2)生產規模
礦井生產能力為6萬t/a。
5、開拓方式
(1)開拓方式:礦井采用斜井、單水平上、下山開拓方式,有主斜井、副斜井和回風斜井三個井筒。主斜井擔負全礦井提煤、提人、下放設備、材料,為礦井的一個安全出口;副斜井擔負全礦井提矸和輔助材料,為礦井的另一個安全出口。回風斜井擔負全礦井回風。
(2)生產規模
礦井生產能力為6萬t/a。
(3)水平、采區
礦井+180m水平東、西采區一、三煤,已于2011年9月下旬全面回收結束。根據《石門黃煤礦2011年度開采方案》;為更好達到采區接替、采掘平衡,實現礦山的可持續發展的目標,并征求主管部門的意見,組織編制了主斜井延深開拓工程的初步設計;同時委托江蘇省第一工業設計院有限公司對礦井延深水平進行設計。我礦于9月28日將《礦井水平延深方案設計說明書》上報市經信委,申請要求市經信委對《石門黃煤礦礦井水平延深方案設計說明書》進行審查批復。市經信委于2011年10月14日組織專家召開了《石門黃煤礦礦井水平延深方案設計說明書》審查會議;對方案進行了批復(池經信礦山函[2011]108號)。同時申請上報區經信委,要求批準我礦組織進行礦井水平延深施工。
2011年底完成了主井筒延深至+140m水平及運輸石門開拓工程,2012年1-5月份繼續進行主、副井+140m水平延深開拓工作。
本礦水平延深改造后,全礦井形成二個采區,即東采區和西采區。根據開拓布置和工程安排,水平延深改造后投產移交采區為西采區一煤+160m~175m區段回采工作面,該采面煤層賦存條件好,煤層厚且穩定,移交條件好,能滿足投產量要求,能保證服務年限要求和采區正常接替。同時移交東采準巷+160m一、三煤區段運輸巷兩個掘進工作面,以保證回采工作面接替需要,保持礦井均衡生產。
目前正在進行主、副井+140m水平生產系統延深開拓工作。
礦井技改工程設計生產能力6萬噸/年,礦井現有一線生產人員55人(地面輔助工10人),特種作業人員33人,均經過培訓,持證上崗。主要負責人及安全管理人員13人,后勤服務人員11人,全礦井現有員工總計121人。
二、成立礦煤炭生產許可證年檢工作領導小組
為搞好我礦2011年煤炭生產許可證年檢工作,經礦2012年4月16日安全辦公會議決定,成立礦煤炭生產許可證年檢領導小組如下:
組 長:洪友壽(礦長)
副組長:劉金平(安全副礦長)
成 員:伍宏啟(技術負責人)、劉光華(生產副礦長)、陳滿來(機電副礦長)、史前根(通風副總)方漢超(安全科長)、儲旭明(生產科長)
領導小組具體負責煤炭生產許可證年檢自檢工作。
三、有關證照情況
(一)五證一照情況
煤炭生產許可證:203429010184,有效期2009年12月23日至2015年9月23日。
采礦許可證:C3400002009061130022045,有效期2009年10月28日至2012年10月28日。
安全生產許可證:(皖)MK安許證字(2009)0249,有效期2009年10月26日至2012年9月25日。
營業執照:340000000047964,有效期至2012年10月28日。
礦長資格證:MK341700026,2011年12月復審
礦長安全資格證:082340103000142,2011年12月復審
我礦按規定配備安全管理人員14人:礦長、安全、生產、機電副礦長、技術負責人、通風副總(中專學歷);設立安全科、生產科、通風科、機電科,設科長4名,通風、生產、地測、機電技術員4名(中專學歷);安全生產管理人員經過省安全監察局組織培訓取得安全資格證。
(三)特種作業人員持證情況
我礦特種作業人員配備齊全,全部持證上崗。其中專職安全員5人,持證5人;瓦檢員6人,持證6人;爆破員4人,持證4人;絞車工10人,持證10人;監測工3人,持證3人;電鉗工3人,持證3人,探放水工2人,持證2人。
四、煤炭生產情況
我礦2011年開采+180m水平+180m至+200m一煤中央采區、+180m至+200m東采區三煤,生產原煤2.99萬噸。2012年計劃在+140m水平主、副井生系統開拓形成后,開采+160m西一煤采區和+160m東一、三煤采區。
從未越層、超深、越界開采,從未承包開采、轉讓開采、租賃開采。礦山有真實的各種圖紙,全部按規定及時規范地填圖。
五、主要生產系統概況
1、采掘系統及井巷開拓
礦井采用斜井綜合開拓方式,采煤方法為走向短壁正臺階,放炮落煤,工作面采用單體液壓支柱和鉸接梁支護;壓力集中地段碼木垛或密集支柱。
目前采掘布局:開拓主井+140m水平延深工程,水平延深工程完工后移交一采二掘三個工作面;即西+160m一煤采煤面、+160m東一、三煤掘進面。
2011年礦井瓦斯等級鑒定,礦井絕對瓦斯涌出量為0.524m3/mln,相對涌出量為4.27m3/t;二氧化碳絕對涌出量為0.419m3/mln,相對涌出量為3.41m3/t。經省經信委批準為低瓦斯礦井。
經安徽省煤礦安全參數測定站檢測,礦井煤塵無爆炸性,無自燃傾向性。
礦區位于丘陵地帶,多被第四系覆蓋,采龍潭組巖性為灰—深灰色砂質頁巖、細砂巖及煤層組成,發育微裂隙,含水性弱;2010年9月水文地質類型劃分經安徽省煤炭學會水害防治專業委員會評審,礦井水文地質類型等級為“簡單”。
1、提升系統:我礦主井提升絞車型號為JTK-1.6×1.2型單滾筒絞車電機功力90KW,2011年7月進行技術性能測試,各種保護裝置齊全有效,各種記錄齊全。
2、礦井運輸系統:我礦運輸設備選型合理,運輸軌道選用18kg/m,礦車選用U型0.5噸礦車串車提升,并安裝一臺XRC-10-6/6S型礦用乘人車,一次乘坐10人,提升系統各種安全保護裝置齊全可靠。斜井提升擋車器、臥閘等齊全、靈敏、可靠。
3、礦井通風系統
礦井采用機械通風,通風方式:為中央并列抽出式。風井安裝兩臺同等能力軸流式抽風機型號為FBD№12/2×18.5,功率18.5×2KW,總風約量1060m3/min,一臺工作,一臺備用。主、副井進風,風井回風,總進風約653m3/min。+160m采面獨立通風,風約量360m3/min,+140m掘進采用5.5KW局上扇送風,雙風機自動切換,風筒直徑400mm,風量70m3/min 。
4、安全監控系統2006年12月份建立起Kj91A煤礦安全監控系統,2008年8月份進行升級改造建立起KJ101N監測系統,按照要求規范了我礦監控網絡。中心站設在礦調度室,分站設在井下+180m采區機電峒室和回風井抽風機房內,對井下各掘進、回采工作面、回風井巷、總回風安裝KJ101-45B型甲烷傳感器,掘進局扇安裝KGT8開停傳感器,風門均安裝KGE8型風門位置傳感器,回風井風硐安裝KGF2型風速傳感器,風機房安裝KGY5型負壓傳感器、主扇開停饋電傳感器,基本上滿足我礦安全監控需要。另外礦井各級管理干部和機電等人員下井佩戴JCB-B20型便攜式甲烷檢測報警儀,每班有一名專職瓦斯檢查員,配備AQG-1型光干涉式甲烷測定器,對全礦井瓦斯進行檢測,特別是采掘面一炮三檢工作。
5、防火、防塵、供水施救系統
地面井口設置消防材料庫,消防水池200m3,消防用水不間斷的山泉水,鋪設φ50mm消防管路到各作業地點,每隔100米設置支管和閥門。井下+180m水平井底車場設消防材料庫,存放有黃沙、紅磚、滅火器、消防繩、尖鍬等消防工具。
利用消防管路在井下各轉載點、溜煤眼、采煤面、掘進面等地點安裝噴頭,噴霧灑水降塵,回風巷安設水幕,凈化風流,掘進巖巷均采用濕式鉆眼,放炮使用水炮泥,炮后灑水降塵;另外有專人對主要進回風巷定期清掃,沖洗巖幫等。
6、供電系統
礦井10/0.4KV變電所,雙回路進線,電源一路引自梅村變電所,另一路引自潘橋變電所。備用柴油發電機組2臺(分別為200kw1臺、90kw 1臺);主井敷設2趟電纜下井,到達井下+180m水平機電硐室。
7、防排水系統
礦井正常涌水量15m3/h,最大涌水量25 m3/h,在+180m水平設一主排水系統:水倉容積242m3,安裝三臺80DF30×5水泵,電機功率30KW(一臺工作、一臺備用、一臺檢修),訊期預案應急投資18萬元安裝了兩臺45kw潛水泵,+180m經管子道到地面排水管路4趟(φ89mm無縫鋼管)。2011年5月份進行了聯合排水實驗,通過實驗證明,礦井排水設備完好、排水設備及水倉容積能確保礦井最大涌水量的要求。
礦井在雨季來臨前成立了以礦長為組長的雨季三防領導小組,編制了雨季三防工作計劃,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確保了雨季的生產安全。
8、提升運輸系統
礦井主提升系統為斜井串車提升,主提升機GKT1.6×0.9-24單滾筒絞車,電機功率95KW,提升容器為0.5噸U型礦車,副井輔助提升機JT-800/630,電機功率22KW。井下運輸采用人力推車,礦車載重0.5T,采掘面的煤(矸)經溜煤眼放至礦車,人工推車到+180m車場,再提絞至地面卸載到地面煤(矸)場。
9、壓風自救系統
礦井地面壓風系統,空壓機型號YP-6/7型空壓機,電機功率45KW,選用φ100mm鍍鋅管從地面主井筒架設到+180m石門井底車場,選用φ50mm鍍鋅管各作業地點。
10通信聯絡系統
通信聯絡系統:在主井口值班室安裝DLT—108程控電話交換機(16門);并在礦長、安全、生產、機電、通風、技術辦公室、生產安全監控聯合調度值班室、主、副井絞車房、主、副井口信號室、主風機房、井底車場、井下各作業地點安裝防爆電話16臺。通信電纜從主井敷設二條下井至各個通訊地點。
11、人員定位系統
根據石門黃煤礦“六大系統建設實施方案”,在2011年12月上旬完成了人員定位系統的建設;(煤礦人員定位系統為鎮江中煤電子有限公司生產,型號KJI06);按照《煤礦井下作業人員管理系統使用規范》(AQ1048-2007)的要求,建設安裝了礦井人員定位系統,所有入井人員必須攜帶識別卡,與礦井的監控系統聯合,確保系統能夠實時掌握井下各個作業區域人員的動態分布及變化情況,發揮人員定位系統在定位管理和應急救援中的作用。
12、緊急避險系統計劃在2013年6月底建成。
六、安全管理情況
為切實搞好安全生產的各項工作,我礦加大了隱患排查治理的力度,每月定期進行隱患排查治理,完善井下現場安全生產8小時跟班管理制度,確保每班至少有一名礦級安全管理人員帶班下井,深入重點區域和關健環節,跟班排查治理;并與工人同上同下。對排查出的隱患及時定人、定時、定資金進行治理。2011年我礦投入了大量的資金,建設、完善六大系統;所有巷道全部使用鋼支護;工作面采用單體液壓支柱和鉸接梁支護并為全礦職工辦理了工傷保險。通過隱患治理,確保了礦井的生產安全。
池州市貴池區石門黃煤礦
二0一二年四月二十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