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遠煤業1501N掘進地質說明書
作者:佚名
2011-12-22 22:06
來源:本站原創
5+6號煤層賦存于太原組的下部,上距3號煤15.00m,平均10.33m,下距奧灰層位54m左右。是本井田的最下一層主要可采煤層,煤厚3-15.00m,平均8.07m,屬厚煤層,結構較簡單,基本全井田可采,僅在西北角的D1號孔被沖刷。該煤層有分叉合并現象,在礦區的中東部分叉,西南部合并,合并后的煤層明顯增厚,分叉后的煤層由中部向北部的趨勢是間距越來越大,煤層越來越薄。頂板巖性為泥巖或砂質泥巖、粉砂巖,底板巖性為砂質泥巖、泥巖或細粒砂巖。此煤層為基本全井田可采的較穩定煤層。
5+6 # 煤頂、底 板 巖 性 特 征 表 表二
頂底板
名 稱
|
巖 石
名 稱
|
厚 度
(m)
|
巖 性 特 征
|
|
直接頂
|
粉砂巖
|
3~5.0
|
本層為深灰色粉砂巖夾砂質泥巖條帶具節理,上部為3號煤層。
|
|
煤層
|
5號
|
1~3.0
|
與6號煤分叉后由南向北逐漸變薄。
|
|
直接底
|
砂質泥巖
|
0~4.0
|
深灰色砂質泥巖,含植物化石,節理發育。
|
據資料工作面內這兩層底板,由南向北是逐漸變厚的趨勢,
|
老 底
|
粉砂巖
|
0~2.5
|
深灰色粉砂巖為主,間夾細砂巖條帶,含大量黃鐵礦
|
|
煤層
|
6號
|
2~6.0
|
與5號煤分叉后由南向北逐漸變薄。
|
|
直接底
|
泥巖
|
0~2.0
|
黑灰色泥巖,含植物根屑化石,下部含粘土。
|
|
老 底
|
細砂巖
|
1~3.0
|
灰色細砂巖為主,含較多黃鐵礦,節理發育。
|
孔號
|
檢2孔
|
D4孔
|
D2孔
|
綜合
|
||||
項目
煤層
|
層厚
(m)
|
間距
(m)
|
層厚
(m)
|
間距
(m)
|
層厚
(m)
|
間距
(m)
|
層厚
(m)
|
間距
(m)
|
2#煤
|
8.8
|
38.7
|
0.4
|
52.2
|
9.4
|
31.2
|
6.2
|
40.7
|
3#煤
|
1.6
|
11.6
|
2.7
|
8.8
|
0.95
|
5.45
|
1.75
|
8.6
|
5#煤
|
11.1
|
|
6.1
|
5.53
|
1.35
|
6.43
|
6.2
|
5.98
|
6#煤
|
合并
|
|
2.87
|
|
2.75
|
60.9
|
2.81
|
60
|
奧灰
|
|
|
|
|
|
|
|
|
鉆孔資料煤層統計表 表三
二、煤層瓦斯、煤塵、煤自燃及地溫
根據杜家村煤礦1996年7月測定資料,開采5號煤層時的礦井瓦斯相對涌出量為4.7m3/t.d,屬低沼氣礦井。但隨著開采深度的增加,瓦斯含量可能增大,并且在生產中,有可能局部瓦斯聚集,引起瓦斯爆炸,所以,井下一定要加強通風工作。
煤層自燃性:據煤炭科學研究總院撫順分院2008年在本礦采樣化驗鑒定,5號煤層自燃傾向性等級為Ⅱ類,有自燃傾向。
地溫:至今尚未發現地溫異常。
第三節 地質構造
本井田位于寧武煤田寧靜向斜東翼,構造形態總體上屬于走向北東向北西傾斜的單斜。地質構造總體上簡單,以斷裂構造為主。該巷道在+1200北翼大巷附近掘進,通過副斜井、莊車坪主井和皮帶暗斜井在5號煤層所揭露的斷層來看,可以判定在沿5號煤層掘進中所揭露的斷層要比2號煤層中所揭露的斷層及相關構造要多。具體工作面地質構造的分布情況要在掘進過程中才能揭露。屆時根據揭露情況再作現場地質觀測與分析。
第四節 水文地質
一、充水因素分析
井田奧灰水位標高1493.97m,現由于1201S工作面出水
上一篇:榆樹泉煤礦2009年度探放水設計
下一篇:開采設計之防治水設計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