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能源淄礦集團唐口煤業公司:一團炙熱的“火焰”
一團炙熱的“火焰”
在山東能源集團有限公司淄礦集團唐口煤業公司有一個熱情奔放的身影,猶如一團炙熱的“火焰”穿梭于千米井下和地面之間,他就是當時綜采二隊的團支部書記、文書、青監崗長郭新立,今年九月份已競聘成為一名出色的公司黨群部宣傳干事。
“用心干工作,心里才能踏實!”
2008年1月,從山東科技大學脫產學習結束的他,得知要重回到綜采二隊原崗位時,他的心猶豫了。遠在淄博干了一輩子煤礦的父親得知他的想法后,打電話教育他:“孩子,只要用心干工作,心里就會踏實了!”
父親的一句話,提醒了他。他重新摸起了“久違”的扳手、鉗子,從支架工做起。在熟悉作業程序的同時,他口袋中的小筆記本上記滿下了師傅們現場作業的“實戰”經驗。
支架工趙慶保把支架排成直線時,問班長司尚金:“班長,你看符合標準嗎?”
“小郭,你來說說看!”司尚金把他喊了過來。
“支架排成的直線偏差不能超過50mm,中心偏差不能超過100mm,煤壁片幫寬度超過340mm時必須拉超前架并且成一條直線。”他流利地說。
“那支架管路,千斤頂及操作閥出現漏夜、串液和自動卸載時應注意什么?”班長想看他到底了解多少。
“不能用高壓管路沖擊支架或電氣設備。”他響亮地回答著。
“那么,采煤機機頭機尾隔三架的擴幫板供應管路必須要做什么?”班長繼續追問。
“必須要安裝卸載閥。”他脫口而出。
三個月后,區隊看他干工作確實有心,于是把他調到檢修班。得到領導的肯定,學過機電專業的他樂得一夜難眠。
這天,他和好朋友李凱在吊掛電纜時,發現李凱掛的間距不符合標準。“動力電纜在下方,通訊及照明、檢測電纜在上方,它們的間距應為50mm。”他實誠地“搬出”標準。
“差不多就行啊,郭哥。”李凱不愿返工。
“那可不行!啥事都得有個標準。”他拽著李凱朝掛電纜的起始端走去。
事后,李凱說他:“你怎么那么拗呢?”
他笑笑說:“用心干工作,心里才能踏實!”
“歸還你是應該的!”
去年12月份的一天早上,他到職工食堂打飯時,腳下被什么東西一滑。他俯下身,撿起來一看,原來是張職工醫療卡。仔細察看一番,卻沒有發現失主的任何聯系方式。
他跑到礦上的醫務室,說明情況后,讓王姐幫忙查查該卡的主人及余額,很快查找清單出來了:姓名,盧勝;余額,1280元。
可誰是盧勝呢?他一籌莫展。
“老同學,你們隊的職工素質提升電子檔案統計完了嗎?”迎面碰上了準備隊通訊員亓正國。
同學的一句話,提醒了他。
“還沒呢,我這就去……”他邊說邊向區隊奔去。
“看把你忙的!”亓正國向他甩下一句。
他回到區隊辦公室,迅速打開電腦,在職工素質提升電子檔案欄鍵入了“盧勝”兩字,幾秒鐘后,盧勝的照片、電話、單位等信息便出現在了電腦屏幕上。
他按照網頁上的聯系號碼,撥通了盧勝的手機:“喂,盧勝嗎,你的醫療卡是不是丟失了?”
剛下了夜班的盧勝正在礦外出租房里翻騰著找醫療卡呢!
“是丟了,你怎么找到我的?卡里還有一千多元錢那。”盧勝焦急地問道。
“我在食堂撿到的,剛剛從網上找到你的聯系方式,你到綜采二隊來領取吧。”小郭的心里的石頭總算落了地。
“好!好!好!”盧勝一個勁地點頭。
兩人一見面,盧勝連聲說:謝謝!
他卻說:“謝啥,歸還你這是應該的!”
“不安全不能作業!”
今年3月份的一個早班,他按照區隊的安排,到3303工作面上排查安全隱患。當他來到皮順二路聯絡巷時,發現剛分到檢修班的劉超,正在用手拉葫蘆起吊更換下來的皮帶。仔細一看,讓他吃了一驚,手拉葫蘆只掛在一根專用起吊錨桿上。
“趕緊把葫蘆松下來!”他阻止道。
“咋了?”青工劉超不悅道。
“使用單個起吊點起吊重物屬于違章行為,萬一錨桿承受皮帶過載,后果將不堪設想,應把手拉葫蘆掛在連有兩根專用起吊錨桿的錨鏈上進行作業!”他大聲說道。
小劉聽后,覺得郭新立說的在理,也就不再爭辯。
“不安全不能作業!”他躍上了皮帶架,伸手就把手拉葫蘆從頂板上摘了下來,掛在了連有兩根專用起吊錨桿的錨鏈上,向工作面走去。
半小時后,他來到3303工作面乳化泵站附近,撞上了急匆匆地維修工韓冰。
“發生什么事了,這么著急?”他問道。
“液壓泵不打壓,班長讓我去處理一下。”韓冰著急地說。
“有可能是卸載閥的密封圈壞了,我和你一塊去!”他跟著韓冰來到乳化泵站。
韓冰拿起扳手就要拆卸載螺母,被他攔住了。
“不安全不能作業!”他銳利地說。
“維修設備得先停電,待壓力表歸“零”位后才能作業!”他囑咐道。
“你看,多虧了你的提醒,我真馬虎了這點。”韓冰頓時醒悟。
韓冰按照乳化泵維修的工作程序,先關掉了乳化泵的供電開關,待壓力表歸“零”位后,輕松地更換了卸載閥的密封圈,工作面液壓系統重新恢復了正常。
作者:王德軍 (山東能源淄礦集團唐口煤業公司黨群部副部長)
張繼濤 (山東能源淄礦集團唐口煤業公司通訊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