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糙雙手 打造別樣人生——記川煤集團優秀班組長王建明
35歲的王建明有一雙粗糙的形同老農的手,老繭厚厚的,一看就知道這雙手背后肯定有很多故事。也許是經常和機電設備打交道多了,他不太善于言談,很是拘謹。但只要一摸到機電設備,他那雙粗糙的手就如同女人繡花般,靈巧無比,總能“妙手回春”。
“他是個工作狂”
王建明20歲從技工學校畢業后就投身于石板選煤發電廠機修車間,一干就是15年,他總是把工作放在第一位,只要是機電設備故障沒有排除,他是不會回家吃飯的。
妻子總埋怨他“就你一個人積極,家都不要了,真是個工作狂。還不是只混了個班長。”
王建明總是呵呵一笑,說:“班長咋了,設備沒修好,生產就得停擺。你說我的責任大不大?”
也正是憑著這種拼勁, 2008年,他就成為了廠里家喻戶曉的“知名人士”。在當年召開的職代會上,他被表彰“愛崗敬業獎”。
2008年元月的一天,晚上9點過了,洗煤車間一臺加壓過濾機出現故障,洗煤全線停運了。機修車間值班的檢修職工得到通知,趕赴現場搶修,幾個小時過去了,故障還沒有排除,“打電話叫王班長來看看!”這時有人想到了他。深夜12點半了,王建明正在睡夢當中,他接到電話,翻起身來,二話沒說,就朝現場跑去。半個小時后,故障得以排除,子夜1點,洗煤恢復了生產。
“技術革新能手”
“新時代的技術工,不僅要會檢修還要會創新”。王建明時常用這句話激勵自己和工友。
2007年8月,該廠投資6000多萬元改造的重介洗煤系統投入運行。運行初期,新安裝的離心機油管三天兩頭破裂,經常導致整個洗煤系統停運。王建明根據多次檢修經歷發現:該設備的油管裸露在外,經常受到高速運動的煤炭沖刷,是油管破裂的主因。為此,他提出給油管“穿衣服”“在其外部加一根無縫鋼管進行保護”的建議,該建議經廠組織實施后,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出現油管破裂而影響洗煤生產的現象發生。此項建議因為“解生產之困,效果明顯”而獲得該廠2007年度“小改小革”獎。同年,由他親自組織實施的離心機篩欄技改,為工廠節約了上萬元的設備維修費用。
“實至名歸好班長”
王建明將“兵頭將尾”的作用發揮的淋漓盡致,詮釋出一名班組長應有的職責。在他的帶領下,鉗工一班不斷推進“手指口述”安全確認法、白國周班組管理法。近兩年,凡是由該廠組織的關于生產、安全方面的理論考試,鉗工一班都取得了較好的成績。在該廠連續兩屆的內部技師評比活動中,鉗工一班全體班組成員都踴躍參賽,王建民更是連續兩屆被廠評為內部高級技師。在班組管理中,王建明采用“經濟杠桿”的管理方法,調動職工的工作積極性。制定了《鉗工一班工時分配辦法》,實現了以計算工時來核算工資的“記件工作制”,打破了機修車間檢修工存在了二十余年的“大鍋飯”局面。
對于王建明來說,過了而立之年的他在工作上早已獨擋一面,但勇于挑戰的精神卻并未讓他放棄前進的步伐。榮獲川煤集團優秀班組長后,他不好意思地說:“我只是做了我應該做的,企業和組織卻給我這么高的榮譽,我受之有愧呀。”
捧著沉甸甸的獎牌,他那雙布滿老繭的粗糙雙手不停地抖動著,顯得那樣拘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