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山電器保護神—記攀枝花市勞動模范張天云
張天云,1972年出生于四川省南充市,年幼時隨父移居攀煤花山礦,1989年考入攀枝花礦務局技校,1991年還在學校學習時,不幸的災難降臨在只有19歲的張天云身上,父親的去逝給了羽翼未豐的他一個沉重的打擊,父親扔下他和一家人悄悄的走了,沉重的擔子就落在了他稚嫩的肩上,抹不去的傷痛,卻讓幼稚的心靈日漸走向成熟。
立 志
1992年20歲的張天云技校畢業分配到攀煤花山煤礦機電科安裝隊工作,主要從事礦井高低壓電器設備安裝、檢修和撤除等工作。那時的煤礦單位經濟效益差,每月的工資只有微不足道的100多元錢,煤礦不但工資收入少,而且勞動強度大,有很多人因此都調離了煤礦單位,張天云沒有退路可言,彭科長的一席話:“無論什么年代,無論什么單位,都需要干活的人,只要你技術拔尖,你就是人才,從事的工作不一定馬上能做好,你要想怎樣去做好,干工作要用心去干,一朝一夕是不可能干出好成績,成績卻是一朝一夕累積的”,從此張天云立志要將礦山象家一樣去建設,用自己所學的知識,用自己的一腔青春熱血服務礦山,相信未來的礦山在我們這一代人的手中會巍然崛起,更相信未來的礦山會給自己一份意想不到的驚喜。
一個人沒有方向地埋頭苦干,他只能成為一名勞動能手,只要確定了方向,哪怕是山高水遠、道路崎嶇,他也一定能成為一個有所作為的人。確立了方向,就要有行動,初出茅廬的張天云虛心向老工人學習操作,向技術人員學習技術,別人不愿干的臟、苦、累活在他眼里都是一門技術活,在干中學習經驗、總結教訓,在學習中不斷充實和完善自我,光靠大腦記一點知識,天長日久總會忘記,從參加工作的第一天就寫工作筆記,記錄開關型號、性能和用途等,有時總結工作中的得失,有些開關的電路比較復雜,他經常收集圖紙、資料,對設備的技術數據、功能、用途等反復閱讀,剛開始為了一張線路圖看了一兩個小時也模不著頭腦,難道自已真的笨嗎?他就用別人成倍的時間來分析圖紙并且反復琢磨,并利用別人娛樂、休息的時間拿著圖紙與實物對照的方法研究礦山所用的電器設備。用汗水澆灌的土地,收獲的知識不僅僅是碩果,還有意想不到的喜悅。在短短一年的時間里,他掌握了花山煤礦使用的高、低壓開關的結構、性能,變壓器的結構原理、使用條件和一些維護、檢修、安裝知識。像他這樣的技術出奇的青年工人,令同行和領導刮目相看,工作不到兩年,一個22歲的毛頭小子擔任了安裝全礦高、低壓電器設備的安裝班班長,如此的重任對他來說,是喜也是憂。
奮 斗
2002年擔任班長后,更是嚴格要求自己,要將完好的電器設備無差錯的服務礦山,不影響全礦的生產,在工作中不能有半點馬虎,一但某個設備在安裝中出了差錯,不但自己說不過去,也無法向全礦三、四千職工交待,在安裝工作中必須符合安全質量標準化,必須按照煤礦作業規程特殊要求完成每一道工序,在工藝上一定精致、美觀,安裝完后必須全面檢查,并多次試運行,確保萬無一失后,才能將完好的設備交付使用單位使用。張天云就用這“三個必須”嚴格要求自己,他心里總是把礦山當成家,只要礦山某個地方有一點變化,他總是欣喜若狂,他深信:我們企業職工前進一小步,企業就能前井一大步,“礦興我榮、礦衰我恥”的思想牢固扎根于他心中。
1218變電所一臺PBG—10/6型新式永磁結構的高壓開關安裝完畢后,經確認電源已送上,在輸出電流時,負荷開關只要一送電就將電源頂回電源開關,經幾名電工處理仍無法正常運行,張天云接到消息后馬上趕到1218變電所,詳細了解了故障原因,經多年的經驗確定是開關內的電源線有問題,打開高壓開關,拉出小車,對小車的動觸頭進行了擦拭,小車內的永磁線路多得讓人看得眼花繚亂,他就用手一組線路一組線路理著檢查,快要將線路檢查完了,仍沒有發現存在的問題,心里懷疑:“難道自己判斷失誤了?”經驗告訴他,不會失誤,不會失誤,最后終于在一個不顯眼的地方發現了一根電源線斷裂了。
2002年礦山在高速發展的華夏大地迎來又一個春色滿園的春天,礦山效益好了,職工家屬們喜笑顏開,其實在礦山走出貧跡的背后,有我們無數的好兄弟獻出了生命、奉獻了寶貴的青春,才有今天蒸蒸日上的礦山新貌。我們主人翁張天云已在礦山干了整整十年,取妻生子的他仍在忙碌,因工作需要,組織上將他調到礦井維護電器班擔任班長,礦井電器維護與礦井電器安裝在本質上相差甚遠,工作任務急、技術要求高,而且工作時間不固定,組織上要求他在較短時間內熟悉該班的業務和工作范圍,處理故障要及時,判斷、分析故障點要準確無誤,排除故障時間更要快,這給張天云出了一個難題,其實再大的難題也難不倒他,他經常拿著圖紙和說明書深入井下,與設備對照的方法學習,經過兩年的時間他熟練掌握了工作范圍內的業務知識,而其他的同志需要五年的時間才能勝任這一工作。
2008年6月23日,六采區三米液壓絞車出現了故障,直接影響六采片區的矸石、材料和設備的吊運,三米液壓絞車是在西南地區第一次使用,液壓絞車的電器保護和液壓裝置容為一體,不要說去處理故障,有些電工連見都沒見過液壓絞車,廠家安裝完后就走了,正當大家手足無措時,有些人領導提議讓廠家來處理,如果廠家來一趟,幾天的時間就過去了,直接影響生產不說,而且給礦里造成不小的經濟損失,領導提議讓張天云去試一試,臨危受命的張天云從另一處處理故障現場趕來,拿著圖紙一一排查故障原因,判斷故障的位置,并對各個懷疑的故障進行逐一的排查。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39小時堅持不懈的努力,將停運的三米液壓絞車恢復了運行,像這樣二、三十小時連續的工作,他也不知道干了多少次。
收 獲
2008年7月中旬,四川省國有重點煤礦“川煤”杯首屆職工技能大賽舉行了,得知自己獲得了參賽資格,心里又驚又喜,此次大賽匯聚了四川省煤炭行業的各路精英,不但技術難度大,而且質量要求要,工作十余年了,張天云終于得到了一個展示自我的平臺。技能大賽前半個月,為了在大賽中不出現半點失誤,每天晚飯后,他獨自一人來到廠房,將井下用的真空開關和綜合保護開關撤了裝,裝了又撤,雙膝跪在地上,膝蓋腫了,雙手的皮磨破了,心里只有一個信念,此次大賽不拿第一,無顏見花山礦的父老鄉親,更對不起培育了自己十六年的花山礦,抱著必勝的信心,重復著早已諳練的動作,,回到家里查閱平時收集的大量資料和圖紙,他一邊學習理論知識,一邊練習實際操作,比賽時間很快就到了。2008年7月中旬,經過緊張的理論考試和實際操作比賽,摘取了礦井維護電工大賽的桂冠。他眼里流淌的不僅僅是成功的喜悅,還有十六年來無人知曉的艱辛。
靠拼搏奮斗的不屈精神,張天云給企業創造了無法計算的價值,而企業正是在這群默默無聞的創造者中,日漸走向了興旺繁榮,而今天的礦山綜采、綜掘機在井下替代了超強的人力勞動,礦山的新貌讓職工家屬精神抖擻,三十多年的棚戶房,干打壘日漸消失在我們傷感的記憶中,拔地而起的座座高樓讓礦山容光煥發,談起礦山的變化,張天云心里像喝了一罐蜜。
坐在張天云的辦公室里和他聊天,不一會兒,找他辦事的人有三、四個,他不時在本上將他們說的事一一記錄,看見他對工作非常細心而且認真,我感到慚愧,談到工作筆記,張天云驕傲地說,十余年了,工作筆記本有厚厚的七、八十本,算起來也有一百余萬字,這是我今生最大的財富。我聽見這個象天文數字的工作積累,心里油然而生許多敬佩。
張天云于2008年榮獲四川省國有重點煤礦“川煤杯”首屆職工技能大賽(礦井維護電工)第一名,2008年榮獲攀枝花市十大杰出技術工人稱號,2009年榮獲攀枝花市政府評選十大崗位技術能手,2010年被花山礦評為攀枝花市勞動模范。張天云用精湛的礦井維護電工技術,多次排除電器故障,為企業挽回不可估算的損失,張天云堪稱礦山電器保護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