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青春在雪山閃光--河南煤化集團新疆眾維煤業大學生奮斗成才事跡
作者:呂來文
2011-05-04 08:54
來源:本站原創
讓青春在雪山閃光--河南煤化集團新疆眾維煤業大學生奮斗成才事跡
呂來文
“大學畢業那里去,眾維煤海助成功。”這句話被眾維煤業的大學生們身體力行地見證著。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這句詩刻畫了河南煤化集團眾維煤業大學生們扎根天山、獻身煤海的真實心路歷程。而吸引他們、成就他們夢想的動力之源就是河南煤化集團“用心做事、追求卓越”這簡單的八個字。
一百余名大學生在天山雪峰圍抱的眾維煤業礦區井上井下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勞作,涌現出姚振黨、岳軍文這批老一代大學生以礦為家、艱苦創業可歌可泣的故事,也成就了單成芳、鄧國強這些新一代大學生建設新疆、以苦為樂茁壯成長的人生佳話。新老大學生懷著同一個能源報國的夢想,在煤海深處演繹了一個個動人的傳奇。眾維煤業的大學生中先后成長了6名副處級以上領導干部,10余名副科級以上干部,其余大學生大都擔任了班組長、成為了業務主力。
全力投入企業,播撒永煤文化
姚振黨作為外派干部,他沒有絲毫遲疑便奔赴新的工作崗位。作為眾維煤業有限公司的總經理,為了公司的發展,他不但吃住在企業,把自己全部的精力都用在領導組織生產上,還把自己的愛人、兒子和兒媳婦都動員到了新疆。
擺在面前的是這種場景:礦上沒有發過工作服,領導班子每天都是穿著汗漬累累、潮濕難聞的衣服下井;就餐的小房子不到30平米,工人們排到了門口外面,飯還經常不夠吃;零下30多度的冬天,小鍋爐的管道被凍壞時只能用冷水洗漱,喝的水也是用鏟車鏟出來的泥漿水或河溝水;沒有電視,只有一臺收音機陪大家過夜。
然而這些眼前困難并沒有阻擋姚振黨干好工作的堅定信心。作為一名老黨員,他和班子成員一起吃住在企業,與職工同下井、同升井,把自己全部的精力都用在煤礦技改和組織生產上。在他的帶領下,永煤“用心做事、追求卓越”文化理念和永煤人攻堅克難的干勁兒折服了原有的干部職工,樹起了永煤人的標桿和模范。
他曾在北風機調運、安裝過程中冒著危險指揮以保障員工安全,在450米陡滑山坡上親自帶領員工抬拉兩臺8.6噸風機,并在地方狹窄的山坡上順利安裝,要知道完成這項工作需要多大的毅力和勇氣,肆虐的寒風,零下30多度的氣溫,70多度的陡峭山坡;他曾在2193瓦斯排放期間,發現密閉巷道瓦斯濃度高達86%并出現了積水狀況,他帶著工人硬是用銅錘、撬棍一點一點的打開密閉墻,及時進行疏散排放;巷道積水,帶頭跳進齊腰深冰水中,用盆將積水排盡;為弄清礦山出現山體開裂情況多次爬山路近20公里實地考察,因路遇大雨,被淋感冒,堅持帶病工作,根據考察情況設計出了方案,解決了因山體開裂導致巷道漏風問題。
用心做事,無畏山高水長
2007年9月,在組織的安排下,岳軍文和十幾位同志作為永煤集團第一批外派的援疆干部來到新疆開展資源整合工作。
當時,永煤集團并不了解新疆煤礦資源狀況。岳軍文在沒有任何向導的情況下,硬是憑借一張阿克蘇地區資源圖,在短短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里,跋山涉水,跑遍了阿克蘇地區溫宿、庫車、拜城等南疆大大小小煤礦。
在新疆考察整合煤礦期間,他歷盡磨難、受盡冷落,但不氣餒,用他的堅持、耐心、誠信感動了煤礦老板,從而取得第一手資料,進一步摸清股權關系,為永煤公司整合拜城縣眾維煤業、音西鐵熱克煤業、龜茲礦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2008年3月,岳軍文留在條件最為艱苦的眾維煤業擔任總工程師、黨支部書記,牽頭對眾維煤業進行9萬噸技改工作。然而,當時的眾維煤業還只是一個年產9萬噸的小煤窯,條件艱苦得讓人無法想象,沒有宿舍,沒有辦公室,沒有現代化的生產設備,甚至連吃飽飯、喝上干凈的水都難。
就在岳軍文為礦井技改和發展默默奉獻的時候,不幸的事情發生了。2008年6月底,在岳軍文的兒子去鄭州考試的路上,他的妻子和兒子不幸發生車禍,妻子盆骨多處骨折,住進永煤總醫院;兒子嚴重燒傷,住在商丘一所醫院。僅用幾天時間,安頓好妻兒后,便急忙回到崗位上。而在同年,年老多病的父親病重告危,老人家自感時日無多,希望能在最后的日子看到他。于是家中哥哥多次打電話催促其回家,此時眾維煤業正在迎接技改驗收,岳軍文又作出一次艱難而痛苦的抉擇,等技改驗收結束后再回家。可就在岳軍文結束工作、心急火燎的踏上歸家的火車時,卻傳來了父親已經病逝的噩耗。
牢記安全,實干成就成才夢想
年輕大學生們接到調令,沒有躊躇和彷徨,帶著激情和夢想毅然起航,奔赴這四季都是白雪和荒蕪的帕米爾高原上的天山谷底。
無論在什么崗位,他的奮斗和精神,讓每一個熟悉他的人都被這位年青小伙所感染。“陳崇是一個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人,是一個不計較個人得失、忘我工作的人,是一個團結同志,敢于吃苦的人”,同事們這樣評價他。兩年來的摸爬滾打,他和他的工友們練就了吃苦耐勞、敢打硬仗的作風。一次正在使用的真空磁力開關突然斷電,直接影響到本隊的安全生產,隊領導十分著急,在現場的陳崇沒有驚慌,他認真對開關故障進行分析,他運用所學知識和平時實踐經驗,對開關進行維修,經檢查保險絲負荷不夠是出現問題的主要原因,更新了的保險絲,開關又恢復了正常。
大學生王堅堅現在開拓隊工作。連年被單位評為“優秀大學生”、“先進青年崗位能手”; 2010年在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中華全國總工會、國家煤礦安全監察局關于在全國煤礦開展爭創優秀安全班組優秀班組長活動期間被眾維煤業推薦為“全國煤礦優秀班組長”。他大力推行“手指口述”,為職工們廣為采用,并在生產中產生極大溝通效果。所帶領的班組被眾維煤業評選為“白國周班組”定點施行班組,“六個三”班組建設成為全礦班組的榜樣。
機運隊在井下管轄的一部膠帶輸送機因故障起動不了,值班人員得到通知后,立即安排兩名機電維修工下井處理。由于問題比較“隱蔽”,兩名機電維修工用了一個班的時間也沒有找到故障的原因。無奈,值班人員通知了王懷群進行處理。他接到通知后,首先詢問了現場情況,經過自己的分析,已經知道了問題所在,下井時帶了相關配件,從走到故障現場到處理好故障一共用了18分鐘。這件事在礦上廣為流傳,他被大家親切的譽為眾維煤礦的“技術大拿”。
……
如今的眾維煤業,90萬噸技改工程正在進行中,窩棚上標準化宿舍拔地而起,小平房換來了靚麗的辦公樓,井下運輸軌道變成了皮帶,井上下通訊實現了無線通訊,人員配上了定位系統,瓦斯探頭連接上了網……昔日的“煤黑子”穿著西裝、打著領帶,暢想著新生活!
“天生一個仙人洞,無限風光在險峰”。大學生們在礦上成為安全生產的主力軍,成為企業三年三大步跨越式發展的脊梁!承載著未來無限美好與希望的眾維煤業,在這群“天之驕子”的共同努力下,正將企業變為天山上的一顆璀璨明珠,成為河南煤化集團永煤新疆公司旗下的技術裝備一流、管理一流、效益一流、職工幸福感一流的明星企業,眾維人在實現體面工作、體面生活、體面做人的道路上正昂首闊步!在保持可持續發展的進程中,以昂揚奮進、厚積薄發的雄姿,向著更高、更遠、更輝煌的目標邁進!
有這群傾情煤海、獻身雪山的中原赤子的默默奉獻,我們相信,河南煤業化工集團的旗幟在新疆一定能插得更高、閃得更亮、展得更紅!
呂來文
“大學畢業那里去,眾維煤海助成功。”這句話被眾維煤業的大學生們身體力行地見證著。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這句詩刻畫了河南煤化集團眾維煤業大學生們扎根天山、獻身煤海的真實心路歷程。而吸引他們、成就他們夢想的動力之源就是河南煤化集團“用心做事、追求卓越”這簡單的八個字。
一百余名大學生在天山雪峰圍抱的眾維煤業礦區井上井下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勞作,涌現出姚振黨、岳軍文這批老一代大學生以礦為家、艱苦創業可歌可泣的故事,也成就了單成芳、鄧國強這些新一代大學生建設新疆、以苦為樂茁壯成長的人生佳話。新老大學生懷著同一個能源報國的夢想,在煤海深處演繹了一個個動人的傳奇。眾維煤業的大學生中先后成長了6名副處級以上領導干部,10余名副科級以上干部,其余大學生大都擔任了班組長、成為了業務主力。
全力投入企業,播撒永煤文化
姚振黨作為外派干部,他沒有絲毫遲疑便奔赴新的工作崗位。作為眾維煤業有限公司的總經理,為了公司的發展,他不但吃住在企業,把自己全部的精力都用在領導組織生產上,還把自己的愛人、兒子和兒媳婦都動員到了新疆。
擺在面前的是這種場景:礦上沒有發過工作服,領導班子每天都是穿著汗漬累累、潮濕難聞的衣服下井;就餐的小房子不到30平米,工人們排到了門口外面,飯還經常不夠吃;零下30多度的冬天,小鍋爐的管道被凍壞時只能用冷水洗漱,喝的水也是用鏟車鏟出來的泥漿水或河溝水;沒有電視,只有一臺收音機陪大家過夜。
然而這些眼前困難并沒有阻擋姚振黨干好工作的堅定信心。作為一名老黨員,他和班子成員一起吃住在企業,與職工同下井、同升井,把自己全部的精力都用在煤礦技改和組織生產上。在他的帶領下,永煤“用心做事、追求卓越”文化理念和永煤人攻堅克難的干勁兒折服了原有的干部職工,樹起了永煤人的標桿和模范。
他曾在北風機調運、安裝過程中冒著危險指揮以保障員工安全,在450米陡滑山坡上親自帶領員工抬拉兩臺8.6噸風機,并在地方狹窄的山坡上順利安裝,要知道完成這項工作需要多大的毅力和勇氣,肆虐的寒風,零下30多度的氣溫,70多度的陡峭山坡;他曾在2193瓦斯排放期間,發現密閉巷道瓦斯濃度高達86%并出現了積水狀況,他帶著工人硬是用銅錘、撬棍一點一點的打開密閉墻,及時進行疏散排放;巷道積水,帶頭跳進齊腰深冰水中,用盆將積水排盡;為弄清礦山出現山體開裂情況多次爬山路近20公里實地考察,因路遇大雨,被淋感冒,堅持帶病工作,根據考察情況設計出了方案,解決了因山體開裂導致巷道漏風問題。
用心做事,無畏山高水長
2007年9月,在組織的安排下,岳軍文和十幾位同志作為永煤集團第一批外派的援疆干部來到新疆開展資源整合工作。
當時,永煤集團并不了解新疆煤礦資源狀況。岳軍文在沒有任何向導的情況下,硬是憑借一張阿克蘇地區資源圖,在短短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里,跋山涉水,跑遍了阿克蘇地區溫宿、庫車、拜城等南疆大大小小煤礦。
在新疆考察整合煤礦期間,他歷盡磨難、受盡冷落,但不氣餒,用他的堅持、耐心、誠信感動了煤礦老板,從而取得第一手資料,進一步摸清股權關系,為永煤公司整合拜城縣眾維煤業、音西鐵熱克煤業、龜茲礦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2008年3月,岳軍文留在條件最為艱苦的眾維煤業擔任總工程師、黨支部書記,牽頭對眾維煤業進行9萬噸技改工作。然而,當時的眾維煤業還只是一個年產9萬噸的小煤窯,條件艱苦得讓人無法想象,沒有宿舍,沒有辦公室,沒有現代化的生產設備,甚至連吃飽飯、喝上干凈的水都難。
就在岳軍文為礦井技改和發展默默奉獻的時候,不幸的事情發生了。2008年6月底,在岳軍文的兒子去鄭州考試的路上,他的妻子和兒子不幸發生車禍,妻子盆骨多處骨折,住進永煤總醫院;兒子嚴重燒傷,住在商丘一所醫院。僅用幾天時間,安頓好妻兒后,便急忙回到崗位上。而在同年,年老多病的父親病重告危,老人家自感時日無多,希望能在最后的日子看到他。于是家中哥哥多次打電話催促其回家,此時眾維煤業正在迎接技改驗收,岳軍文又作出一次艱難而痛苦的抉擇,等技改驗收結束后再回家。可就在岳軍文結束工作、心急火燎的踏上歸家的火車時,卻傳來了父親已經病逝的噩耗。
牢記安全,實干成就成才夢想
年輕大學生們接到調令,沒有躊躇和彷徨,帶著激情和夢想毅然起航,奔赴這四季都是白雪和荒蕪的帕米爾高原上的天山谷底。
無論在什么崗位,他的奮斗和精神,讓每一個熟悉他的人都被這位年青小伙所感染。“陳崇是一個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人,是一個不計較個人得失、忘我工作的人,是一個團結同志,敢于吃苦的人”,同事們這樣評價他。兩年來的摸爬滾打,他和他的工友們練就了吃苦耐勞、敢打硬仗的作風。一次正在使用的真空磁力開關突然斷電,直接影響到本隊的安全生產,隊領導十分著急,在現場的陳崇沒有驚慌,他認真對開關故障進行分析,他運用所學知識和平時實踐經驗,對開關進行維修,經檢查保險絲負荷不夠是出現問題的主要原因,更新了的保險絲,開關又恢復了正常。
大學生王堅堅現在開拓隊工作。連年被單位評為“優秀大學生”、“先進青年崗位能手”; 2010年在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中華全國總工會、國家煤礦安全監察局關于在全國煤礦開展爭創優秀安全班組優秀班組長活動期間被眾維煤業推薦為“全國煤礦優秀班組長”。他大力推行“手指口述”,為職工們廣為采用,并在生產中產生極大溝通效果。所帶領的班組被眾維煤業評選為“白國周班組”定點施行班組,“六個三”班組建設成為全礦班組的榜樣。
機運隊在井下管轄的一部膠帶輸送機因故障起動不了,值班人員得到通知后,立即安排兩名機電維修工下井處理。由于問題比較“隱蔽”,兩名機電維修工用了一個班的時間也沒有找到故障的原因。無奈,值班人員通知了王懷群進行處理。他接到通知后,首先詢問了現場情況,經過自己的分析,已經知道了問題所在,下井時帶了相關配件,從走到故障現場到處理好故障一共用了18分鐘。這件事在礦上廣為流傳,他被大家親切的譽為眾維煤礦的“技術大拿”。
……
如今的眾維煤業,90萬噸技改工程正在進行中,窩棚上標準化宿舍拔地而起,小平房換來了靚麗的辦公樓,井下運輸軌道變成了皮帶,井上下通訊實現了無線通訊,人員配上了定位系統,瓦斯探頭連接上了網……昔日的“煤黑子”穿著西裝、打著領帶,暢想著新生活!
“天生一個仙人洞,無限風光在險峰”。大學生們在礦上成為安全生產的主力軍,成為企業三年三大步跨越式發展的脊梁!承載著未來無限美好與希望的眾維煤業,在這群“天之驕子”的共同努力下,正將企業變為天山上的一顆璀璨明珠,成為河南煤化集團永煤新疆公司旗下的技術裝備一流、管理一流、效益一流、職工幸福感一流的明星企業,眾維人在實現體面工作、體面生活、體面做人的道路上正昂首闊步!在保持可持續發展的進程中,以昂揚奮進、厚積薄發的雄姿,向著更高、更遠、更輝煌的目標邁進!
有這群傾情煤海、獻身雪山的中原赤子的默默奉獻,我們相信,河南煤業化工集團的旗幟在新疆一定能插得更高、閃得更亮、展得更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