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海先鋒---記“全國工人先鋒號”陜煤澄合礦業董礦公司掘進二隊
作者:韋海濤 李永亮 李偉
2011-05-03 19:23
來源:本站原創
煤海先鋒---記“全國工人先鋒號”陜煤澄合礦業董礦公司掘進二隊
在渭北這片廣袤的黑腰帶上,活躍著一群鐵骨錚錚真漢子,他們連續十年實現安全生產,月月超額完成掘進生產任務,連續多次在澄合礦業公司(局)勞動競賽中拔得頭籌,他們就是2011年被全國總工會評為“全國工人先鋒號”,譽有“煤海先鋒”之稱的陜西煤業化工集團澄合礦業董家河煤礦掘進二隊。
一支英勇善戰的過硬隊伍
職工的綜合素質決定著一個區隊的整體素質,也決定著一個區隊發展的能力和潛力。董家河煤礦掘進二隊從1975年建隊以來,就把打造成一支思想作風硬、職業道德水準高、專業技能業務素質強的隊伍作為奮斗目標,領導班子換了十幾查,職工隊伍從清一色的固定工到合同工、農協工組成的“混成旅”, 打造一支思想作風好、綜合素質高、專業素質強,能打硬仗、敢打硬仗的職工隊伍的目標始終沒有變,通過把好農協工招收關、干部作風引導關、職工業務培訓關和職工職業生涯規劃等方面全方位塑建,為全面提升職工素質,有效管理安全生產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近年來,隨著煤炭企業經濟效益越來越好,以前在人們看不起的“煤黑子”,也日益成為了人們爭相追逐、香餑餑的熱門行業,伴隨著而來的是煤炭企業招工呈現一篇繁榮的景象。為了從源頭上嚴把質量關,掘進二隊全面實行新招農協工“保舉制”。 就是在招收農協工的過程中,該隊除了嚴格按照公司招收農協工的相關文件要求進行報名、面試、體檢、入職準軍事化訓練、新招人員專業培訓等程序,還要有相應的“保舉人”(一般為本隊職工)為其思想品德及以后在安全生產中遵規守紀、按照操作、杜絕三違等方面的表現做出擔保,一旦新招人員違反了隊上的相關規定、違章操作等行為,“保舉人”也要受連帶責任,措施從源頭上把住了農協工的質量關。
船行千里眾人撐,群雁高飛頭雁領。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董家河煤礦掘進二隊超常規成績的取得,依賴于他們良好的隊風,依賴于他們對團隊理念的凝練和認同,依賴于有一個精誠團結的職工隊伍。而這個團隊之所以能夠群策群力,是因為他有一個精誠協作的領導班子。
“情同手足,帶好隊伍”是該隊現任隊長王俊山時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自2009年上任之日起,他就秉承著掘二隊敢打、敢拼、自覺、自強的作風,帶頭發揚掘二隊自建隊以來積淀的不畏艱險、不怕困難的光榮傳統,不斷加強民主管理、人性化管理和親情化管理。對職工最關心、關系職工切身利益的工資獎金分配、工分分配上建立和完善了《工資獎金分配制度》、《工分分配制度》等制度,全面實行隊務公開,堅決做到“十公開、五上墻”。堅持與職工同上同下、親如一家,先后組織全隊職工為該隊陜南受災職工捐款、為汶川地震、玉樹地震、舟曲泥石流等災區捐款50000余元,促使職工使形成一種“愛隊如愛家”的集體意識,形成一種“鼓干勁、爭上游、樹標桿、打先鋒”的優良隊風。
如果說干部作風就是凝聚人心的標桿,那么職工隊伍素質則是區隊建設的魂魄。“在那次慶功宴上,礦長、書記親自為俺敬的酒”,說起2009年那場“譽滿”礦區的綜掘機技能比武大賽后的慶功宴時,被評為技術狀元的焦昕還是一臉的自豪。2007年,該隊第一臺75型綜掘機下井投入使用,但是下井投入沒幾天,就出了故障,當時可把機電隊長尹國權給急壞了,搞了20多年的機電工作,面對這個幾十噸重的大鐵“疙瘩”,卻是無計可施。“查資料、看說明書,一件一件的拆零件,逐一排查故障……”經過焦昕、劉建功等技術人員的大膽拆、裝摸索,徹底搞清了綜掘機的構造和工作原理,問題也就一一而解了,這也為該隊成為礦務局有名的“綜掘機維修專業戶”積累了第一手資料。
三年來,該隊把創建學習型區隊作為提升職工專業技能的重要抓手,區隊自行購買專業技術書籍500余冊,全員參與礦四級職工培訓,并為每一名職工建立學習培訓、職業生涯規劃檔案,先后舉辦現場業務培訓班200余次,選派18人到銅川礦務局學習為期2個月的綜掘機專業技術培訓,選派80余人次參加澄合礦務局職工技能培訓,大大提高了隊伍的綜合素質,也給該隊帶來了不菲的收益。自2008年以來,該隊職工6項發明創造受到公司科技表彰,先后培育出工程師3人,礦務局技術狀元和技術能手5名,高級技師3名,18名職工通過了陜西煤炭系統中、高級職工技能鑒定, 3名工班長被礦破格提拔為區隊干部。技術員袁進升發明的煤巷大斷面巷道上下分層掘進法,綜掘機上增加錨桿支護液壓裝置技能改造,在澄合礦務局全局普遍推廣,掘進效益提高了15% 。
一部頑強拼搏的創業隊史
俗話說:好鋼要用在刀刃上。在董家河煤礦,只要是急難險的“硬骨頭”工程,礦領導首先想到的是掘二隊,用的是掘二隊,而且不論條件怎樣艱苦,掘二隊總是能交出一個“完美”的結果。
2003年,是董家河煤礦生產接續調整最為困難的時期,走過了煤炭行業的低迷時期,新一輪的發展面臨重重困難,特別是礦井通風系統的制約,成為該礦重大安全隱患。西河風井開工建設,作為全礦最重要的工程之一,它的按時完成將直接影響著整個礦井通風安全的大局。礦上經過研究決定把這塊難啃的骨頭交給了掘進二隊。時任掘進二隊隊長的吝世清從礦長書記手中接過了“開拓先鋒”的鮮紅大旗,毅然決然地接受了西河風井的開拓任務。
由于當時使用的是炮掘生產工藝,加之地質條件復雜、巖層涌水嚴重,致使安全生產面臨許許多多艱苦考驗,任務的難度遠遠比想象中大的多。剛開始開拓時,該隊實行從上往下逐層掘進的方法,過程中由于當時井下涌水量大,最大時140 m3/h,加上水泵排水能力跟不上,全隊人眼睜睜的看著剛打好的巷道白白的被涌水淹沒。為了減少水患的影響,按時完成任務,該隊通過全隊職工集體討論,一致決定從水患可能性小、工程任務量最大的從上往下的“迂回”開拓方法掘進,創造了“分成掘進法”,這一決定,經過實踐證明是正確的,也增加了將近一半的工程量。在經過1年的緊張施工,掘進二隊未發生任何安全生產事故,提前完成了掘進貫通任務,在一片歡騰的禮炮聲中,該隊為董家河煤礦贏得了澄合礦務局破格獎勵的200萬元現金,該礦通風系統重大安全隱患及時得到了消除。
2007年,董家河煤礦為了擺脫生產接續緊張的困擾,進行了為期半年的停產調整,掘二隊承擔了二水平內外水倉、變電所和水泵房掘進開拓井巷工程,消除礦井二水平水患影響安全隱患,排水、供電系統主要通道,也是這次停產調整的標志性工程。在施工二水平內外水倉的井巷工程時,由于巷道向下山掘進施工,工作面經常因存積水過深而影響不能正常施工,上有淋頭水,下有底板涌水,掘二隊的職工幾乎成了“海軍陸戰隊”,一到工作面不到10分鐘,身上的工作服就被淋頭水澆個透身涼,還經常要在30多公分深的積水中扒渣作業,困難異乎尋常。為了擺脫水患的影響,時任該隊技術員袁進升用廢舊油桶發明了“集水導水多孔式器”,在緊挨裝巖機的地方平放,把工作面的積水積蓄油桶里,再在油桶的一頭安裝了出水口連接在離心泵上,利用離心泵的大揚程把水排到距工作面30米以外,解決了工作面水患影響,掘進速度明顯加快。在半年調整期內,以全優的工程質量完成工程量600多米,提前完成了二水平泵房、變電所、水倉等工程停產調整的標志性工程,為礦井向深部開采提供了安全上的保證。
2008年8月,該隊轉戰到二水平二采區集中運輸巷,這是董家河煤礦連通一水平與二水平的主要運輸巷道,直接決定著礦井的水平延伸。根據地質預報,該巷道在掘進中將會遇到富水區域、斷層等復雜的地質構造,隨時存在突水可能性。當施工不到150米時,就連續出現了5個小斷層,斷層引起的圍巖松軟,給施工造成極大困難,為了加快掘進速度,工人們出滿勤,干滿點,現場交接班,采取加大錨索密度,加成錨索長度的辦法,把10米多長的錨索直達圍巖堅硬地帶,保證了施工質量。
在施工中,中雨般大小的淋頭水始終緊跟工作面,該隊干部職工不為困難所屈服,利用低洼處就地打水倉,安裝三臺7.5千瓦潛水泵隨時跟著工作面同時向前推進,24小時不停運轉來應對水患的影響。2008年8月27日四點班,工作面出現突發了120立方米/小時涌水,溜子機頭被涌水頂起50公分,掘進施工被迫一時中斷,礦上從西安某防治水研究所請來了專家組織防堵,停產3個月也無果而終。該隊召開“群英會”,發揮工人的聰明才智,采取了利用煤層傾斜構造開幫打水倉導水排水的“土辦法”,把水患影響降低到了最小程度,保證了正常施工。一年多的時間里,他們硬是在困難的情況下開拓井巷500米,為董礦公司贏得了布置6個工作面的寶貴時間,有效緩解了該礦生產接續緊張的矛盾。
2009年9月份,董家河煤礦進行擴能改造,安裝一條從工作面直通井上選煤樓的皮運輸系統,徹底解決井下礦車運輸所造成的運輸瓶頸。因為原來礦井的主提升系統是采用箕斗提升,現在必須去掉主井底煤倉原來設置的兩個溜煤眼,改為重新安裝一個給煤機,使整個系統連成一體完成升級改造。這是被稱為“魚刺”的整個系統乃至這次擴能改造的“卡脖子”工程。要完成這一任務,需要對附著在煤倉的原煤進行清理后,再爆破原來混凝土,拆除原來的兩個溜煤眼,然后再打給煤機吊掛眼,做給煤機安裝平臺。整個施工要把人員從20多米深的煤倉頂部用繩索吊在空中才能進行,既危險又難干,施工技術要求高,安全管理難度大。經過反復論證,礦上把主井底煤倉擴容任務交給了掘二隊,要求半個月時間完成這一高難度工程。接到任務后,掘二隊干部現場帶班,精心組織,安全管理從各個環節落實責任,從不放過每一個細節,僅用了10天就保質保量完成了任務。
2011年,董家河煤礦迎來了三水平開發又一重要戰略機遇期,作為一支敢打硬仗,善大硬仗的開拓先鋒,掘二隊率先承擔了三水平膠帶暗斜井這一三水平開發的第一條巖巷。作為董家河煤礦的主力掘進隊,他們“一隊多頭”, 同時還承擔了二水平二采區向延伸三水平延伸的集中運輸巷、三水平軌道暗斜井等開拓施工任務。該隊以“工程質量全優,精品工程奪標”的豪邁壯志激勵職工,大顯神威,2011年3月份,負責施工的三個頭全部拿到澄合礦務局勞動競賽獎,稱為董家河煤礦乃至澄合礦業公司的掘進標桿。
一組不斷創新的輝煌業績
自2007年以來,董家河煤礦為了緩解礦井生產接續緊張的局面,開展開展了掘進勞動競賽。掘進二隊為了發揮好掘進主力的作用,創造性地把《五精管理》作為考核區隊職工、工程安全質量標準化管理的重要方面,充分發揮好每一名職工的積極作用。“班工長就像火箭炮,工人人人坐上了火箭筒。”這是掘二隊黨支部書記郝玉文對本隊生產一線職工印象的形象描述。
在勞動競賽中,該隊把競爭機制引入到安全生產全過程當中,全面實行按勞分配制度,形成一種多勞多得、少勞少得、不勞不得的分配格局,從提高工作效率、加快掘進速度上下功夫,促使形成一種班工長帶頭管生產、帶頭抓生產、時時關注生產、處處想著生產的局面。據統計,自2008年以來該隊月月超額完成掘進生產任務,累計完成掘進進尺13437米,超額完成2620米,直接創造經濟效益786萬元,2009年三月份完成月進尺435米創該礦月掘進進尺最高水平,連續10多次贏得澄合礦業公司(局)勞動競賽獎,為有效緩解董家河煤礦生產接續緊張的局面做出了表率。
安全與效益始終是煤礦生產中一對難以破解的矛盾。一直以來,董家河煤礦掘進二隊通過開展周一安全教育,每月開展一次案例教育,和“每日一學”活動, 通過職工現身說法、安全知識競賽等活動,引導職工正確認識安全與收入、安全與生產的關系,在職工中牢固樹立起了“珍惜生命,關愛家庭,沒有安全就沒有一切”的安全意識。
“違章不罰款”,在煤礦可是件稀奇的事。也正是這稀奇的事情,讓掘進二隊嘗到職工嘗到了安全生產的“甜頭”。 “我寧愿交五百元,也不愿在班前會上念檢查,讓我這四十多歲的老臉往哪放啊,以后再也不違章了。”這是該隊一名違章職工在全隊人面前三班倒的班前會上輪流念檢查書后說的話。在掘進二隊,一旦發現職工違章作業,該隊要求必須寫出檢查書,并且要在全隊100多號人面前早班、中班、夜班三班班前會前念檢查,每一名職工在聽了違章人員的檢查書后,還要在違章職工的檢查書上簽名,以示該職工已經在該班念過檢查。“你說這臉往哪放啊?”也正是這種要命的事情,讓該隊摸準了現代日益富裕文明的煤礦人的脈搏——“好面子”,從人的行為規范上把住了三違的“源頭關”,為連續十年實現安全生產奠定了思想基礎。
同時,該隊全面實行“驗收員負責制”,強化安全生產過程監督。通過把質量管理權全面下放到質量驗收員手中,不斷加大安全質量標準化管理的力度,質量驗收員對工程質量的好壞、達標與否,驗收員有獎罰之權,全面確保工程質量達標,所施工的每一項過程都達到工程質量優良品,西河風井開拓、二采石門大斷面開拓、光面爆破全面推廣、掘進工作面大斷面上下分層掘進發、都照耀著董家河煤礦掘進二隊光榮的歷史。該隊施工的二采集運巷掘進面作為澄合礦業公司“精品示范巷道”的樣本,先后有20余家兄弟單位參觀學習,并在全局8對生產礦井中推廣。該隊人均年收入也從30000元猛增到人均83000元,遠遠高于其他一線生產區隊人均收入水平。該隊先后多次被陜西省勞動競賽委員會授予“工人先鋒號”、被陜西煤業化工集團授予“安全先進集體”、連續五年被澄合礦業公司授予“安全生產先進單位”,2011年被全國總工會評為“全國工人先鋒號”等榮譽稱號,成為了渭北這片礦區掘進開拓上的一面奇葩。
(陜煤澄合礦業董家河煤礦黨委宣傳部:韋海濤 李永亮 李偉;)
在渭北這片廣袤的黑腰帶上,活躍著一群鐵骨錚錚真漢子,他們連續十年實現安全生產,月月超額完成掘進生產任務,連續多次在澄合礦業公司(局)勞動競賽中拔得頭籌,他們就是2011年被全國總工會評為“全國工人先鋒號”,譽有“煤海先鋒”之稱的陜西煤業化工集團澄合礦業董家河煤礦掘進二隊。
一支英勇善戰的過硬隊伍
職工的綜合素質決定著一個區隊的整體素質,也決定著一個區隊發展的能力和潛力。董家河煤礦掘進二隊從1975年建隊以來,就把打造成一支思想作風硬、職業道德水準高、專業技能業務素質強的隊伍作為奮斗目標,領導班子換了十幾查,職工隊伍從清一色的固定工到合同工、農協工組成的“混成旅”, 打造一支思想作風好、綜合素質高、專業素質強,能打硬仗、敢打硬仗的職工隊伍的目標始終沒有變,通過把好農協工招收關、干部作風引導關、職工業務培訓關和職工職業生涯規劃等方面全方位塑建,為全面提升職工素質,有效管理安全生產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近年來,隨著煤炭企業經濟效益越來越好,以前在人們看不起的“煤黑子”,也日益成為了人們爭相追逐、香餑餑的熱門行業,伴隨著而來的是煤炭企業招工呈現一篇繁榮的景象。為了從源頭上嚴把質量關,掘進二隊全面實行新招農協工“保舉制”。 就是在招收農協工的過程中,該隊除了嚴格按照公司招收農協工的相關文件要求進行報名、面試、體檢、入職準軍事化訓練、新招人員專業培訓等程序,還要有相應的“保舉人”(一般為本隊職工)為其思想品德及以后在安全生產中遵規守紀、按照操作、杜絕三違等方面的表現做出擔保,一旦新招人員違反了隊上的相關規定、違章操作等行為,“保舉人”也要受連帶責任,措施從源頭上把住了農協工的質量關。
船行千里眾人撐,群雁高飛頭雁領。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董家河煤礦掘進二隊超常規成績的取得,依賴于他們良好的隊風,依賴于他們對團隊理念的凝練和認同,依賴于有一個精誠團結的職工隊伍。而這個團隊之所以能夠群策群力,是因為他有一個精誠協作的領導班子。
“情同手足,帶好隊伍”是該隊現任隊長王俊山時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自2009年上任之日起,他就秉承著掘二隊敢打、敢拼、自覺、自強的作風,帶頭發揚掘二隊自建隊以來積淀的不畏艱險、不怕困難的光榮傳統,不斷加強民主管理、人性化管理和親情化管理。對職工最關心、關系職工切身利益的工資獎金分配、工分分配上建立和完善了《工資獎金分配制度》、《工分分配制度》等制度,全面實行隊務公開,堅決做到“十公開、五上墻”。堅持與職工同上同下、親如一家,先后組織全隊職工為該隊陜南受災職工捐款、為汶川地震、玉樹地震、舟曲泥石流等災區捐款50000余元,促使職工使形成一種“愛隊如愛家”的集體意識,形成一種“鼓干勁、爭上游、樹標桿、打先鋒”的優良隊風。
如果說干部作風就是凝聚人心的標桿,那么職工隊伍素質則是區隊建設的魂魄。“在那次慶功宴上,礦長、書記親自為俺敬的酒”,說起2009年那場“譽滿”礦區的綜掘機技能比武大賽后的慶功宴時,被評為技術狀元的焦昕還是一臉的自豪。2007年,該隊第一臺75型綜掘機下井投入使用,但是下井投入沒幾天,就出了故障,當時可把機電隊長尹國權給急壞了,搞了20多年的機電工作,面對這個幾十噸重的大鐵“疙瘩”,卻是無計可施。“查資料、看說明書,一件一件的拆零件,逐一排查故障……”經過焦昕、劉建功等技術人員的大膽拆、裝摸索,徹底搞清了綜掘機的構造和工作原理,問題也就一一而解了,這也為該隊成為礦務局有名的“綜掘機維修專業戶”積累了第一手資料。
三年來,該隊把創建學習型區隊作為提升職工專業技能的重要抓手,區隊自行購買專業技術書籍500余冊,全員參與礦四級職工培訓,并為每一名職工建立學習培訓、職業生涯規劃檔案,先后舉辦現場業務培訓班200余次,選派18人到銅川礦務局學習為期2個月的綜掘機專業技術培訓,選派80余人次參加澄合礦務局職工技能培訓,大大提高了隊伍的綜合素質,也給該隊帶來了不菲的收益。自2008年以來,該隊職工6項發明創造受到公司科技表彰,先后培育出工程師3人,礦務局技術狀元和技術能手5名,高級技師3名,18名職工通過了陜西煤炭系統中、高級職工技能鑒定, 3名工班長被礦破格提拔為區隊干部。技術員袁進升發明的煤巷大斷面巷道上下分層掘進法,綜掘機上增加錨桿支護液壓裝置技能改造,在澄合礦務局全局普遍推廣,掘進效益提高了15% 。
一部頑強拼搏的創業隊史
俗話說:好鋼要用在刀刃上。在董家河煤礦,只要是急難險的“硬骨頭”工程,礦領導首先想到的是掘二隊,用的是掘二隊,而且不論條件怎樣艱苦,掘二隊總是能交出一個“完美”的結果。
2003年,是董家河煤礦生產接續調整最為困難的時期,走過了煤炭行業的低迷時期,新一輪的發展面臨重重困難,特別是礦井通風系統的制約,成為該礦重大安全隱患。西河風井開工建設,作為全礦最重要的工程之一,它的按時完成將直接影響著整個礦井通風安全的大局。礦上經過研究決定把這塊難啃的骨頭交給了掘進二隊。時任掘進二隊隊長的吝世清從礦長書記手中接過了“開拓先鋒”的鮮紅大旗,毅然決然地接受了西河風井的開拓任務。
由于當時使用的是炮掘生產工藝,加之地質條件復雜、巖層涌水嚴重,致使安全生產面臨許許多多艱苦考驗,任務的難度遠遠比想象中大的多。剛開始開拓時,該隊實行從上往下逐層掘進的方法,過程中由于當時井下涌水量大,最大時140 m3/h,加上水泵排水能力跟不上,全隊人眼睜睜的看著剛打好的巷道白白的被涌水淹沒。為了減少水患的影響,按時完成任務,該隊通過全隊職工集體討論,一致決定從水患可能性小、工程任務量最大的從上往下的“迂回”開拓方法掘進,創造了“分成掘進法”,這一決定,經過實踐證明是正確的,也增加了將近一半的工程量。在經過1年的緊張施工,掘進二隊未發生任何安全生產事故,提前完成了掘進貫通任務,在一片歡騰的禮炮聲中,該隊為董家河煤礦贏得了澄合礦務局破格獎勵的200萬元現金,該礦通風系統重大安全隱患及時得到了消除。
2007年,董家河煤礦為了擺脫生產接續緊張的困擾,進行了為期半年的停產調整,掘二隊承擔了二水平內外水倉、變電所和水泵房掘進開拓井巷工程,消除礦井二水平水患影響安全隱患,排水、供電系統主要通道,也是這次停產調整的標志性工程。在施工二水平內外水倉的井巷工程時,由于巷道向下山掘進施工,工作面經常因存積水過深而影響不能正常施工,上有淋頭水,下有底板涌水,掘二隊的職工幾乎成了“海軍陸戰隊”,一到工作面不到10分鐘,身上的工作服就被淋頭水澆個透身涼,還經常要在30多公分深的積水中扒渣作業,困難異乎尋常。為了擺脫水患的影響,時任該隊技術員袁進升用廢舊油桶發明了“集水導水多孔式器”,在緊挨裝巖機的地方平放,把工作面的積水積蓄油桶里,再在油桶的一頭安裝了出水口連接在離心泵上,利用離心泵的大揚程把水排到距工作面30米以外,解決了工作面水患影響,掘進速度明顯加快。在半年調整期內,以全優的工程質量完成工程量600多米,提前完成了二水平泵房、變電所、水倉等工程停產調整的標志性工程,為礦井向深部開采提供了安全上的保證。
2008年8月,該隊轉戰到二水平二采區集中運輸巷,這是董家河煤礦連通一水平與二水平的主要運輸巷道,直接決定著礦井的水平延伸。根據地質預報,該巷道在掘進中將會遇到富水區域、斷層等復雜的地質構造,隨時存在突水可能性。當施工不到150米時,就連續出現了5個小斷層,斷層引起的圍巖松軟,給施工造成極大困難,為了加快掘進速度,工人們出滿勤,干滿點,現場交接班,采取加大錨索密度,加成錨索長度的辦法,把10米多長的錨索直達圍巖堅硬地帶,保證了施工質量。
在施工中,中雨般大小的淋頭水始終緊跟工作面,該隊干部職工不為困難所屈服,利用低洼處就地打水倉,安裝三臺7.5千瓦潛水泵隨時跟著工作面同時向前推進,24小時不停運轉來應對水患的影響。2008年8月27日四點班,工作面出現突發了120立方米/小時涌水,溜子機頭被涌水頂起50公分,掘進施工被迫一時中斷,礦上從西安某防治水研究所請來了專家組織防堵,停產3個月也無果而終。該隊召開“群英會”,發揮工人的聰明才智,采取了利用煤層傾斜構造開幫打水倉導水排水的“土辦法”,把水患影響降低到了最小程度,保證了正常施工。一年多的時間里,他們硬是在困難的情況下開拓井巷500米,為董礦公司贏得了布置6個工作面的寶貴時間,有效緩解了該礦生產接續緊張的矛盾。
2009年9月份,董家河煤礦進行擴能改造,安裝一條從工作面直通井上選煤樓的皮運輸系統,徹底解決井下礦車運輸所造成的運輸瓶頸。因為原來礦井的主提升系統是采用箕斗提升,現在必須去掉主井底煤倉原來設置的兩個溜煤眼,改為重新安裝一個給煤機,使整個系統連成一體完成升級改造。這是被稱為“魚刺”的整個系統乃至這次擴能改造的“卡脖子”工程。要完成這一任務,需要對附著在煤倉的原煤進行清理后,再爆破原來混凝土,拆除原來的兩個溜煤眼,然后再打給煤機吊掛眼,做給煤機安裝平臺。整個施工要把人員從20多米深的煤倉頂部用繩索吊在空中才能進行,既危險又難干,施工技術要求高,安全管理難度大。經過反復論證,礦上把主井底煤倉擴容任務交給了掘二隊,要求半個月時間完成這一高難度工程。接到任務后,掘二隊干部現場帶班,精心組織,安全管理從各個環節落實責任,從不放過每一個細節,僅用了10天就保質保量完成了任務。
2011年,董家河煤礦迎來了三水平開發又一重要戰略機遇期,作為一支敢打硬仗,善大硬仗的開拓先鋒,掘二隊率先承擔了三水平膠帶暗斜井這一三水平開發的第一條巖巷。作為董家河煤礦的主力掘進隊,他們“一隊多頭”, 同時還承擔了二水平二采區向延伸三水平延伸的集中運輸巷、三水平軌道暗斜井等開拓施工任務。該隊以“工程質量全優,精品工程奪標”的豪邁壯志激勵職工,大顯神威,2011年3月份,負責施工的三個頭全部拿到澄合礦務局勞動競賽獎,稱為董家河煤礦乃至澄合礦業公司的掘進標桿。
一組不斷創新的輝煌業績
自2007年以來,董家河煤礦為了緩解礦井生產接續緊張的局面,開展開展了掘進勞動競賽。掘進二隊為了發揮好掘進主力的作用,創造性地把《五精管理》作為考核區隊職工、工程安全質量標準化管理的重要方面,充分發揮好每一名職工的積極作用。“班工長就像火箭炮,工人人人坐上了火箭筒。”這是掘二隊黨支部書記郝玉文對本隊生產一線職工印象的形象描述。
在勞動競賽中,該隊把競爭機制引入到安全生產全過程當中,全面實行按勞分配制度,形成一種多勞多得、少勞少得、不勞不得的分配格局,從提高工作效率、加快掘進速度上下功夫,促使形成一種班工長帶頭管生產、帶頭抓生產、時時關注生產、處處想著生產的局面。據統計,自2008年以來該隊月月超額完成掘進生產任務,累計完成掘進進尺13437米,超額完成2620米,直接創造經濟效益786萬元,2009年三月份完成月進尺435米創該礦月掘進進尺最高水平,連續10多次贏得澄合礦業公司(局)勞動競賽獎,為有效緩解董家河煤礦生產接續緊張的局面做出了表率。
安全與效益始終是煤礦生產中一對難以破解的矛盾。一直以來,董家河煤礦掘進二隊通過開展周一安全教育,每月開展一次案例教育,和“每日一學”活動, 通過職工現身說法、安全知識競賽等活動,引導職工正確認識安全與收入、安全與生產的關系,在職工中牢固樹立起了“珍惜生命,關愛家庭,沒有安全就沒有一切”的安全意識。
“違章不罰款”,在煤礦可是件稀奇的事。也正是這稀奇的事情,讓掘進二隊嘗到職工嘗到了安全生產的“甜頭”。 “我寧愿交五百元,也不愿在班前會上念檢查,讓我這四十多歲的老臉往哪放啊,以后再也不違章了。”這是該隊一名違章職工在全隊人面前三班倒的班前會上輪流念檢查書后說的話。在掘進二隊,一旦發現職工違章作業,該隊要求必須寫出檢查書,并且要在全隊100多號人面前早班、中班、夜班三班班前會前念檢查,每一名職工在聽了違章人員的檢查書后,還要在違章職工的檢查書上簽名,以示該職工已經在該班念過檢查。“你說這臉往哪放啊?”也正是這種要命的事情,讓該隊摸準了現代日益富裕文明的煤礦人的脈搏——“好面子”,從人的行為規范上把住了三違的“源頭關”,為連續十年實現安全生產奠定了思想基礎。
同時,該隊全面實行“驗收員負責制”,強化安全生產過程監督。通過把質量管理權全面下放到質量驗收員手中,不斷加大安全質量標準化管理的力度,質量驗收員對工程質量的好壞、達標與否,驗收員有獎罰之權,全面確保工程質量達標,所施工的每一項過程都達到工程質量優良品,西河風井開拓、二采石門大斷面開拓、光面爆破全面推廣、掘進工作面大斷面上下分層掘進發、都照耀著董家河煤礦掘進二隊光榮的歷史。該隊施工的二采集運巷掘進面作為澄合礦業公司“精品示范巷道”的樣本,先后有20余家兄弟單位參觀學習,并在全局8對生產礦井中推廣。該隊人均年收入也從30000元猛增到人均83000元,遠遠高于其他一線生產區隊人均收入水平。該隊先后多次被陜西省勞動競賽委員會授予“工人先鋒號”、被陜西煤業化工集團授予“安全先進集體”、連續五年被澄合礦業公司授予“安全生產先進單位”,2011年被全國總工會評為“全國工人先鋒號”等榮譽稱號,成為了渭北這片礦區掘進開拓上的一面奇葩。
(陜煤澄合礦業董家河煤礦黨委宣傳部:韋海濤 李永亮 李偉;)
上一篇:閆布煤礦班前會的風采-馬運磊
下一篇:黨員隊里的攻堅尖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