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壓觀測工安全操作規程
作者:佚名
2011-03-31 20:20
來源:本站原創
(a) 礦壓觀測工安全操作規程
第一節 適用范圍 第1條 本規程適用于在煤礦井下回采工作面、巷道 、硐室等進行礦壓觀測的操作。 第二節 上崗條件 第2條 礦壓觀測工必須具有一定的采掘生產實踐經驗和高中以上文化水平,并經礦壓觀測技術培訓,考試合格后方可上崗操作。 第三節 安全規定 第3條 礦壓觀測工要認真執行《煤礦安全規程》《生產礦井質量標準化標準》及作業規程中有關礦壓觀測的規定和要求。 第4條 在設置測站測點、進行各種礦壓觀測時,必須要先檢查好工作地點頂板、煤壁、支架等的安全狀況,如有問題待處理好后再工作。 第5條 在有有直流架線的巷道和有運輸車輛通過的巷道進行巷道圍巖變形觀測時,將架線斷電(有可靠絕緣保護裝置時除外),設置好警戒,方可進行觀測。 第6條 在使用電鉆打觀測基孔或打鉆取屑都要嚴格按《電鉆工操作規程》執行。 第7條 當觀測地點或附近有放炮作業時,一定要聽從放炮截人者的指揮,躲避到安全地點。 第四節 一般規定 第8條 熟悉礦壓觀測使用的各種儀器、儀表性能、構造和使用方法。能在觀測現場熟練地進行設置和操作。 第9條 要根據礦壓觀測的目的、內容、方法和技術要求,選擇觀測站、觀測線的位置,基點安設要牢固。 第10條 每次下井觀測前要將所使用的各種儀器、儀表檢查校對準確,備齊所用的工具及記錄本。在去現場途中和工作過程中要注意保護儀器儀表,以免損壞或影響準確度。 第11條 要認真進行各種礦壓觀測。觀測時采集數據要齊全,觀測數據必須在井下及時記錄,字跡要清晰,嚴格按規定的表格填寫,注意校對。 第12條 當測站(線)被破壞時要及時補好,并在記錄中注明。 第13條 及時分析匯總觀測數據,處理觀測數據要符合客觀實際,消除人為誤差。 第14條 連續觀測時,要嚴格執行井下交接班制度,要及時向觀測負責人匯報發現的問題,如儀器工作不正常,頂底板情況異常等,以便及時處理與解決。 第五節 回采工作面礦壓觀測 第15條 設置回采工作面頂底板移近量觀測站、觀測線、觀測基點的要求: 1.沿工作面上、中、下位置分別各設一測站。每個測站內沿走向設1~2條測線,并與支架載荷線相對應。上、下測站與護巷煤柱距離不小于15m。 2.布置頂底板基點可用電鉆打孔,深入穩固圍巖層200-300mm,孔內楔入木樁或木錨桿,外露頂端釘入鐵釘,每一對頂底板基點連線應與頂底板相垂直。 當頂板堅硬或大采高時可用速凝水泥在頂板上凝注或用紅油漆劃標記作頂基點,(但底板基點設置仍同上)。登高觀測時嚴禁踩溜槽幫作業。 第16條 若發現觀測基點破壞、失落或被支架遮蓋時,必須及時補設。 第17條 測定割煤、放頂等工序對頂底板移近量的影響,需在頂底板間使用測桿或動態儀時,要與鄰近工作人員取得聯系,以保證安全作業。 第18條 采用測桿、頂板動態儀觀測頂底板移近量時儀器的安裝、使用及回撤時應注意以下事項: 1.根據采高,先將選配好接長桿的測桿或動態儀底部尖端對準底板基點,然后手捏活桿壓縮彈簧,對準位置后豎直并緩慢松開活桿,將儀器安裝在頂、底板基點之間。 2.若采高較大,應用鐵絲將儀器綁固在兩棵支柱之間,以防碰倒摔壞。 3.拆卸儀器時,應手握活桿下壓,取下測桿或動態儀后緩慢松開活桿。切勿突然松手,以防彈力將指針、齒輪、齒條損壞。 4.儀器本身具有一定的防銹能力,但井下淋水往往具有一定的腐蝕性,故使用一段時間后,視其情況拿到地面用機油清洗,并涂適量黃油進行保養,確保各部件運轉靈活,以延長使用壽命。 第19條 頂底板移近量的觀測與記錄 儀器安設好后,首先讀取初讀數,以后要定時觀測。綜采工作面在移架前、后必須各觀測一次。從測桿或頂板動態儀安設時起,觀測到測點靠近采空區報廢為止,每次觀測的讀數都要記錄在表中。使用掩護式液壓支架的工作面,最好將測線兩邊支架的側護板收回,以保護基點免遭破壞。遇到特殊情況不能連續觀測時,只能觀測頂底板循環移近量,一般在移架后、下一循環移架前和再移架后各觀測一次。 單體支柱工作面測點的間距與支柱的排距相對應,觀測頂底板移近量時,要同時觀測 和記錄活柱下縮量、支柱插人底板量和支柱載荷,測量結果一并記入表中。 讀數時要注意前后兩次讀數是否正常。若出現異常,要查明原因,重新測讀,或用鄰近測點的讀數校正。井下交班時,要將本班最后一次的讀數留給下一班,以便觀測時核對。 第20條 觀測高檔普采工作面單體液壓支柱的載荷,一般應用測力計進行。檢測支柱初撐力時,應先檢查好支柱支設情況是否穩固,有無漏液等,只有支柱完好,處在有效支護狀態下,方可進行測定。 第21條 使用支柱測力計對單體液壓支柱進行載荷檢測時,測力計一端插入單體液壓支柱三用閥筒內,應把測力計鎖緊套套緊閥筒后再旋轉手把,打開三用閥之單向閥,高壓液通向測力計后讀取測數。讀取阻力測數后,測力計量另一端鎖緊套適度旋出,使壓力表卸載,要注意旋出不要過大,以防鎖緊套在高壓液作用下,崩出傷人。觀測遇到支柱工作阻力過大時要預防被測力計彈傷。 第22條 使用壓力自記儀監測綜采液壓支架工作阻力,在安裝前必須檢查支架的液壓系統必須處于完好狀態,安裝時要于支架工協同操作,嚴防支架立柱串液引起降柱發生頂板事故。 第23條 支架(柱)活柱下縮量的觀測,應在架設好的支架活柱上端與油缸垂直對應部位作標記,使用專用量具或鋼卷尺量測活柱下縮量。 第24條 進行頂板動態監測時,可將工作面分為若干個觀測斷面。普采面以垂直煤壁的兩列支架間的頂板條帶為一個剖面。觀測剖面不許隨意改動。 第25條 在每個剖面要認真進行端面頂板破碎冒落情況、端面空頂距、煤壁片幫深度、頂板臺階下沉及落差情況、頂板冒落高度和采空區懸頂長度等觀測。 第26條 在工作面機道觀測時要與支架工聯系好,做好“敲幫問頂”,并將輸送機鎖住。觀測高度超過2m時,要搭好牢固腳手。 第27條 觀測頂板破碎冒落高度情況、采空區懸頂長度時,嚴禁將身體置于無支護區或進入采空區作業,可用測距儀等工具量測。 第28條 在初次放頂期間,要加強頂板動態監測,尤其當采空區懸頂面積較大時,如發現阻力增大、安全閥開啟、支柱漏液、頂板下沉增大等礦壓顯現時,除要詳細觀測外,并要立即向現場班隊長和礦有關職能部門匯報,以便及時采取措施。 第29條 觀測回采工作面底板比壓時,一般沿工作面傾向每隔20 m一30 m設一測區。在每一測區里,按規定在至煤壁的某一距離上選1一3個測點進行觀測。測點應選在頂、底板正常、平整、暴露時間較短的地點。測點數不少于6-9個,以確保數據具代表性和較高的精度。 第30條 使用靜壓式底板比壓儀觀測,要根據底板巖性選用適當的壓模。安裝壓模時要將測點處頂底板浮煤(矸)清理干凈,放置儀器要垂直于頂底板。以一定壓力增量加壓,同時記錄泵壓與壓模壓入底板深度數據,直至壓力不再增加甚至出現下降為止。打開卸壓閥,收回比壓儀活柱。 第六節 巷道圍巖與巷道支架的觀測 第31條 巷道圍巖、支架變形與載荷測站應布置在工作面前方不受采動影響區內,一般應距工作面60 m—100m以遠。各測站間距以不小于20m一30m為宜。每個測站要求設置2—3個觀測斷面,其間距可取相鄰棚距或1~2m。 第31條 在觀測斷面內可采用“十字布點法” “雙十字布點法” “網格布點法”和“扇形布點”等方法,在巷道頂、底板和兩幫煤巖體中設置基點。 基點安設要求:觀測點應避免設在頂、底板或兩幫有破壞的地方,要求該處頂板穩定、支架完好、兩幫整齊、底板平坦、便于觀測;測點應安設牢固,以便保護測點進行長期觀測。 測點安設方法:先在頂板上打一個深為100一200mm鉆孔,在孔中打入木樁,木樁上釘入作為測量基準點的基釘。在頂、底板垂線方向以同樣的方法在底板設基點。如果頂板巖層比較堅硬完整,也可用彩色油漆標明觀測基點。在測量過程中,要注意保護基點,避免移動或損壞。 第32條 根據巷道變形大小,要認真按規定的觀測周期進行觀測,尤其對處在動壓變化較大的巷道,要加強觀測。 第33條 巷道支架載荷觀測站與巷道圍巖位移變形觀測站設在一起,以便對同一測站的巷道圍巖變形量和巷道支架載荷值進行相關分析、比較。 第34條 測定巷道支架垂直載荷時,可根據巷道底板巖石堅硬與松軟情況,敲幫問頂后,再安設測力計。測力計應分別設在支架梁上或柱腳底下,要與圍巖接實,但必須保證不能使測力計承受偏心載荷。 第35條 測定巷道支架水平載荷時(側壓),測力計應設在支架柱腿外側,要把測力計與柱腿固定牢靠,在煤(巖)幫一側與測力計間墊實平整的硬物,使其全部接觸測力計。 第36條 巷道支架變形觀測站應同巷道圍巖位移觀測站設在一起,對可縮性金屬支架還可在梁腿搭接處設置測點觀測支架的下縮量。觀測可縮性拱型金屬支架的變形可采用雙底基點扇形布點的方法,觀測數據用計算機解算出各點坐標后再繪出支架的實時圖形。 第七節 煤巷錨桿支護監測 第37條 煤巷使用錨桿支護必須按《煤巷錨桿支護技術規范》進行綜合監測和日常監測。 第38條 綜合監測方案包括: (1)頂板變形量、變形范圍、弱化高度以及變形隨時間的變化規律; (2)兩幫變形量、變形范圍、弱化高度以及變形隨時間的變化規律; (3)錨桿/錨索承載工況; (4)二次加固支護的承載工況。 第39條 頂板變形范圍及弱化高度可采用頂板多點位移計觀測,應安設在巷寬的中部,觀測范圍要求測至頂板向上至少7m處。孔內測點數量不少于8個。或采用雙孔,兩孔內基點交錯布置,但每孔內測點數量不少于4個。 第40條 可采用錨桿測力計時或專用的測力錨桿觀測錨桿的承載工況,每個測量斷面布置的錨桿觀測數目不少于4根。 安裝測力計時,要檢查好頂板、搭好穩固的腳手,兩人以上配合工作,安在錨桿桿尾外露端,上緊桿尾螺絲和打緊卡箍,使測力計完全與頂板平整地接觸。 第41條 綜合監測方案要對監測頻度提出明確規定。距掘進工作面100m范圍以內一般每天不少于一次,100m以外每周不少于一次。 第42條 綜合監測儀器必須緊跟掘進工作面進行安設。除非監測方案另有規定,儀器應安設在巷寬的中部和巷幫的中部。 第43條 日常監測的內容主要包括頂板變形,采用頂板離層指示儀進行。頂板離層指示儀應按規定間隔緊跟掘進工作面安裝,以便監測頂板變形的全過程。 第44條 作為指導性原則,巷道頂板離層指示儀的最大設置間距為: (1)實體煤巷:Ⅲ類及Ⅲ類以上巷道50m;Ⅳ類巷道40m。 (2)沿空留巷:Ⅲ類及Ⅲ類以上巷道40m;Ⅳ類巷道30m。 (3)巷寬大于5m的巷道,綜放工作面切眼安裝間距為20m。 第45條 綜放沿空巷道和應力集中巷道優先選用具有聲光報警的頂板離層自動監測系統;巷道交叉點、斷層及圍巖破碎帶、應力集中區等特殊地點優先選用聲光報警離層指示儀。 第46條 頂板離層指示儀應安設在巷寬的中部,巷道交叉點處的離層指示儀應安裝在交叉點中心。安裝前要先將儀器檢查好,鋼絲兩端連接是否牢固,內、外筒是否正確安裝。使用錨索或接桿釬子安裝,安裝完畢后清理好現場。 第47條 頂板離層指示儀下部測點應與錨桿上端處在同一高度,上部測點應設置在錨桿上方穩定巖層內300-500mm。無穩定巖層時,一般不低于巷道跨度的1.5倍。 第48條 觀測頻度:距掘進工作面100m以內的測點,每班觀測一次,100m以外每周不少于一次。 第49條 使用錨桿拉力計測定錨桿錨固力,安裝拉力計時一定要按拉力計的安裝規范說明進行正確安裝,必須安裝牢固;拉錨桿時其下方不得有人停留,操作油泵人員應躲開正在拉拔觀測的錨桿射程以外,并與拉拔錨桿人員相互配合好。 第50條 拉拔錨桿時,拉力計載荷加到錨桿設計錨固力90%時,錨桿尾端不出現“縮頸”者即為合格。如出現“縮頸”,要立即卸載。 第51條 拉力計加載時要均勻,以免出現沖擊載荷,影響拉拔觀測的準確性。 第八節 鉆屑監測 第52條 鉆屑法是通過在煤層中打直徑42—50 mm的鉆孔,根據排出的煤粉量及其變化規律和有無動力效應,鑒別沖擊危險的一種方法。打鉆時要認真執行防治沖擊地壓綜合措施對鉆屑的規定要求. 第53條 打鉆屑孔前要檢查好電鉆開關是否靈敏,鉆桿是否彎曲,接頭是否可靠,如有問題禁止使用。 第54條 鉆孔時,可采用專用鉆架和鉆桿導向裝置,保證鉆孔直徑和方向,鉆進時不得進行退鉆和擴孔操作。鉆孔應盡量布置在采高中部,平行于煤層方向,避免鉆入煤層的頂底板。 第55條 最大的檢測深度,一般為3.5倍采高左右,在此范圍內如果已確定有沖擊危險,即煤粉雖明顯異常,可停止探測。 第56條 打鉆孔過程中要均勻用力,時刻注意孔內變化 ,如有卡死鉆桿、鉆桿有沖擊感或吸鉆時,應做出詳細記錄,向主管部門匯報采取措施。 第57條 打鉆取屑時,要按取鉆屑的規定準確收集和稱量鉆屑,以便能準確判別沖擊危險程度。上一篇:看料工安全操作規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