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video id="xkmid"><menu id="xkmid"></menu></video>
    <source id="xkmid"><menu id="xkmid"><kbd id="xkmid"></kbd></menu></source>
    <video id="xkmid"></video>

      <b id="xkmid"><tbody id="xkmid"><menu id="xkmid"></menu></tbody></b>
      <u id="xkmid"><small id="xkmid"><kbd id="xkmid"></kbd></small></u>

      <b id="xkmid"></b>
    1. 您好!歡迎來到煤礦安全生產網!

      盤縣紅果鎮仲恒煤礦(技改) 環境影響報告書簡本

      作者:佚名 2011-03-09 20:29 來源:本站原創

      盤縣紅果鎮仲恒煤礦(技改) 環境影響報告書簡本
      貴州省煤礦設計研究院
      Guizhou Coal Mine Design & Research Institute
      環評證書:國環評證乙字第3311號
      二○一○年十一月
      盤縣樂民鎮鴻輝煤礦(整合)環境影響報告書簡本 第 1 頁
      1 項目概況
      1.1 建設項目基本情況
      1)項目名稱:盤縣紅果鎮仲恒煤礦(技改)。
      2)建設單位:盤縣紅果鎮仲恒煤礦。
      3)建設地點:貴州省盤縣紅果鎮中沙陀村。
      4)建設性質:技改擴能。
      5)建設規模:技改設計規模45萬t/a(21萬t/a~45萬t/a)。
      1.2 工程簡況
      盤縣紅果鎮仲恒煤礦(技改)位于六盤水市盤縣西部,行政區劃屬紅果鎮管轄,為擴界擴能的技改礦井,由現有21萬t/a規模技改為45萬t/a。技改后井田走向長2.13~3.15km,傾斜寬0.68~1.23km,開采深度:+1850m~+1200m標高,礦區面積2.9077km2。該礦可采及局部可采煤層12層,資源量5419.00萬t,工業資源/儲量4881.80萬t,設計資源/儲量3079.90萬t,設計可采儲量2647.63萬t。可采煤層原煤屬特低全水分、中灰分、特低硫~中高硫、中高揮發分、高發熱量無煙煤。礦井服務年限42.0a。
      礦井技改后采用斜井開采,礦井共劃分為一個水平,四個采區,水平標高為1400m,設計首采區為一采區及二采區,首采煤層均為1號煤層。一采區采用機械化開采工藝,二采區采用炮采工藝。采用走向長壁后退式采煤法采煤,全部垮落法管理頂板。
      礦井采用技改期間保留原仲恒煤礦現有兩套生產系統(南采區與北采區)維持技改期間的生產,技改完成后關閉。設計擬在中沙陀村西北面一坡地上新建工業場地、新掘主斜井、副斜井、回風斜井滿足技改后生產要求,目前正在進行施工。
      礦井建設配套洗煤廠,規模為60萬t/a,原煤出井口后經膠帶運輸機運至洗煤廠洗選。洗選后產品煤主要銷往盤縣電廠及盤縣其他工礦企業。礦井配套洗煤廠另作立項,本次環評不含洗煤廠相關內容。
      礦井采用分區抽出式通風方式。礦井為高瓦斯礦井,工業場地設置瓦斯抽放站對礦井瓦斯進行集中抽放,并預留有瓦斯發電站場地。
      礦井技改后工業場地選擇在在中沙陀村西北面一坡地上,評價推薦排矸場位于工業場地西北側約900m的荒溝內,項目總占地面積9.26hm2,利用原有0.7 hm2,新增8.56 hm2,其中工業場地、排矸場及附屬設施均為新增占地,新增占地主要為望天田、旱地和有林地。 盤縣樂民鎮鴻輝煤礦(整合)環境影響報告書簡本 第 2 頁
      礦井采用分質供水,設計推薦使用嘯天龍水庫水作為本礦井生活、消防水源,處理后的礦井水作為生產水源,不足部分由生活、消防水源補充。
      礦井技改投產后,選用太陽能(輔以電熱)向全礦井供熱。礦井瓦斯抽放穩定后,將建設瓦斯電站,屆時可利用瓦斯發電余熱供熱。
      礦井設計采用雙回路供電,電源引自即崗寨35kV變電所,礦井年電耗量約17253258kW·h,噸煤電耗為32.3kW·h。
      仲恒煤礦技改后在籍總人數759人,全員效率為2.61/工。礦井技改建設總投資20343.56萬元,環保工程投資405.46萬元,環保工程投資占總投資的比例為2.0 %。
      2 項目環境影響及污染防治措施
      2.1 生態環境
      1)生態環境現狀及保護目標
      (1)生態環境現狀
      礦區屬于構造剝蝕中山地貌,呈單面山,地勢總體西高東低,相對高差249.8m;評價區內土壤類型主要為黃壤、紫色土及水稻土,屬中度水土流失區。在整個景觀生態中,農田植被面積比例最大,具有較大的優勢度,是最主要的景觀生態類型之一。目前農業生態系統基本穩定,環境質量整體尚好。
      (2)生態環境保護目標
      評價區內無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等特殊環境敏感目標,嘯天龍水庫飲用水源保護區距離井田約600m。評價區未見國家保護的野生動植物。環境保護目標主要是評價區涉及的3個自然村寨(或居民點),中沙小學、鎮勝高速公路、紅果~柏果公路,受地表沉陷影響的土地、植被、地表地下水體、工業場地、二采區軌道斜井場地、二采區風井場地、南部生活區、排矸場等可能受項目建設和營運影響的敏感目標和保護對象。
      (3)礦井技改前現有生態破壞
      根據《地災報告》,礦區內現狀地質災害主要為地裂縫,未見其它類型地質災害,受地裂縫影響的28戶居民已得到補償,搬遷至鎮勝高速公路保護煤柱范圍內。
      2)施工期生態影響
      礦井技改后總占地面積9.26hm2。其中新增8.56hm2,新增占地中旱地3.91 hm2,望天田2.23 hm2,灌木林地0.94hm2,有林地1.48hm2。礦井新增占地對區內農盤縣樂民鎮鴻輝煤礦(整合)環境影響報告書簡本 第 3 頁
      田、自然植被的植物種類數量影響相對較小,對評價區域內生態環境產生的不利影響較小。
      3)運營期生態影響及保護措施
      (1)生態系統穩定性影響
      礦井技改后區域生物量的減少程度對評價區生態系統穩定性的影響是可以承受的。礦井生產運行期間,對礦區生態環境的總體異質化程度影響較小。
      (2)地表沉陷對地形地貌的影響
      預計本礦井開采后造成的地表沉陷表現形式,主要是出現地表裂縫、局部塌陷、崩塌和滑坡等現象。地表沉陷對區域地表形態和自然景觀的影響主要局限在采空區邊界上方的局部區域范圍內。
      (3)地表沉陷對地面設施的影響及保護措施
      礦井主要煤層開采后首采區和全井田的最大下沉值均9.54m,地表移動變形影響范圍全井田為2.278km2,其中首采區為1.534km2。
      根據地表沉陷預測結果,仲恒煤礦技改項目無集中搬遷的居民點,首采區中沙陀居民點預計靠近井田內側約20戶將受到地表沉陷Ⅰ~Ⅱ級破壞,評價要求采取維修加固措施;受仲恒煤礦技改前生產系統開采影響,預計下崗寨(60戶)、上崗寨(10戶)居民點會受到地表沉陷Ⅰ~Ⅱ級破壞,評價要求采取維修加固措施。全井田開采后受地表沉陷影響居民與首采區相同。
      仲恒煤礦技改后,地表沉陷對工業場地、二采區軌道斜井場地、南部生活區、排矸場、地面爆破材料庫的影響較小,礦井二采區風井場地可能受到現有生產系統開采的影響,評價要求采取預留保護煤柱的措施。
      環評估算房屋維修加固資金約45萬元,由仲恒煤礦出資。
      (5)地表沉陷對耕地、林地的破壞及生態綜合整治措施
      ① 地表沉陷對耕地的破壞情況
      礦井首采區開采后受沉陷破壞的耕地總面積為69.44hm2,其中受輕度破壞的面積46.87 hm2,受中度破壞的面積18.33hm2,受重度破壞的面積4.24hm2。
      礦井全井田開采后受沉陷破壞耕地總面積為101.03hm2,其中受輕度破壞的面積71.28hm2,受中度破壞的面積25.38hm2,受重度破壞的面積4.37hm2。
      ② 地表沉陷對林地的破壞情況
      礦井首采區開采后,受沉陷破壞的林地總面積為70.80hm2,其中受輕度破壞的面盤縣樂民鎮鴻輝煤礦(整合)環境影響報告書簡本 第 4 頁
      積為48.05hm2,受中度破壞的面積為20.68hm2,受重度破壞的面積為2.07hm2。
      礦井全井田開采后,受沉陷破壞的林地總面積為107.32hm2,其中受輕度破壞的面積為72.13hm2,受中度破壞的面積為30.48hm2,受重度破壞的面積為4.71hm2。
      ③ 土地復墾規劃
      地表沉陷區土地復墾應以人工復墾為主,機械為輔,耕地以工程復墾為主,山林、植被以生態恢復為主。受輕度影響的耕地一般可繼續使用;受中度影響的土地需經過平整復墾或梯田式復墾來恢復其生產力。
      ④ 基本農田恢復與補償
      根據業主提供的初步統計資料,礦井建設永久占地中,原有占地和新增占地均不含基本農田,用地手續正在辦理中,若土地部門測算的占地中有基本農田,業主需按照基本農田的有關規定對占用的基本農田進行異地補償。
      礦井技改完成投入生產營運后,因采煤沉陷受中度破壞的基本農田面積約20.3hm2,重度破壞的基本農田面積約3.496hm2。評價要求由業主出資,對受地表沉陷影響的基本農田要求進行土地復墾、整治和補償。
      (6)生態恢復及補償資金
      環評初步估算生態恢復費總和為297.74萬元,折合成噸煤成本為0.16元,年均計提費約為7.09萬元。主要用于耕地和林地的土地復墾和補償。
      3)廢棄井筒和場地處置措施
      礦井技改后,對廢棄的原仲恒煤礦工業場地、北采區風井場地進行清理,建構筑物可交還當地村民使用,并進行土地復墾和生態恢復。對廢棄井筒按要求進行封堵。
      4)礦井服務期滿后的生態保護措施
      礦井服務期滿后的生態恢復及廢棄土地的再利用須引起高度重視。地表移動變形影響,仍采用營運期的土地復墾和水土保持措施。對各工業場地內各種建筑設施可根據當地需要雙方協商妥善處理。對當地不能利用的礦井各種井筒等采取封閉措施。對不能利用的場地,宜進行農業和林業復墾。
      5)加強工業場地綠化,設計工業場地綠化系數為20%,并對工業場地地面進行硬化處理。
      2.2 地表水環境
      1)地表水環境質量現狀及環境保護目標 盤縣樂民鎮鴻輝煤礦(整合)環境影響報告書簡本 第 5 頁
      區內河流屬珠江流域北盤江水系,評價區主要河流為沙陀河及其支流下崗寨小溪,沙陀河為拖長江支流。嘯天龍水庫位于沙陀河上游,距礦井排污口約700m。
      評價區地表水執行《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Ⅲ類標準。評價在沙陀河、下崗寨小溪上共設置了4個地表水監測斷面,監測結果表明,下崗寨小溪、沙陀河水質除糞大腸菌群超標,其余指標均能滿足Ⅲ類標準的要求。說明區內地表水體受到糞便污染,該項指標對礦井建設制約程度較小。地表水環境保護目標為下崗寨小溪、沙陀河及嘯天龍水庫水質。
      2)建設期地表水環境影響及其治理措施
      評價要求礦井技改建設期間先行建設礦井水處理站和生活污水處理站。在水處理站建成前,應修建臨時沉淀池(添加混凝劑),對施工期井壁淋水、井下施工用水進行處理,處理后的礦井水作為施工用水和防塵用水,其余排放;施工營地利用旱廁所,施工人員污廢水中少量食堂污水采用隔油池處理,其余生活污水進入沉淀設施處理。
      對于現有生產期間的原仲恒煤礦井下排水,由現有礦井水處理站處理后部分回用于選煤廠做清水補充水,多余部分達標排放。生活污水繼續利用現有化糞池處理,其中食堂污水經隔油處理,浴室廢水進入礦井水處理站處理,處理后的生活污水達標排入沙陀河。
      施工期施工廢水、井下排水及生活污水經處理后復用或排放,施工期現有生產的礦井排水及生活污水經處理后復用于洗煤廠或達標排放、農灌,對沙陀河水質影響不大。
      3)運營期污廢水治理及排水對地表水的影響
      礦井技改后礦井水正常涌水量為2400.0m3/d,評價要求礦井水采用調節+混凝沉淀+曝氣+二級錳砂過濾(部分消毒)工藝進行處理,處理規模為2700.0m3/d;處理后的礦井水中831.87.0m3/d作為礦井井下防塵灑水、地面生產系統防塵用水、瓦斯抽放站冷卻補充水以及工業場地綠化、澆灑道路用水,剩余處理后的礦井水水質優于《煤炭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Fe執行《貴州省環境污染物排放標準》)后排放。
      礦井工業場地生產、生活污廢水產生量為276.22m3/d,采用具有脫磷脫氮效果的一體化生活污水處理裝置處理,處理規模為360.0m3/d。處理后的工業場地生產、生活污廢水達到《污水綜合排放標準》一級標準后,部分復用于配套洗煤廠清水補充水,多余部分達標排放。
      南部生活區生活污廢水產生量為5.03m3/d,采用具有脫磷脫氮效果的一體化生活盤縣樂民鎮鴻輝煤礦(整合)環境影響報告書簡本 第 6 頁
      污水處理裝置處理,處理規模為10.0m3/d。處理后的生活污廢水達到《污水綜合排放標準》一級標準后達標排放。
      礦井處理復用剩余污廢水排入沙陀河,進入拖長江。
      地表水預測結果表明,礦井污廢水正常排放情況下,對沙陀河水質影響較小;污廢水非正常排放情況下,對沙陀河將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影響,使河水水質惡化,改變現有功能類別。因此必須杜絕礦井污廢水事故排放。
      仲恒煤礦礦井水經處理后831.87m3/d復用于本礦井生產用水和綠化、澆灑道路等用水,礦井水在內部回用率為34.66%,為進一步提高礦井水重復利用率,環評推薦礦井水在瓦斯電站建成后作為瓦斯電站生產補充水,礦井水利用率可提高到52.16%,滿足貴州省“十一五”末煤礦礦井水利用率達到50%以上的要求。
      此外,評價要求在儲煤場和裝車場四周設排水溝,并設置煤泥水沉淀池(50m3),將場地沖刷水收集后排入沉淀池,然后引入礦井水處理站一并處理。
      4)礦井服務期滿后的水污染防治措施
      礦井技改后采用斜井開拓,礦井停止生產穩定不再有礦井水排出時,礦井水處理站可停止運行。各工業場地可能為當地再利用,因此,生活污水處理站仍需繼續運行。
      2.3 地下水環境
      1)環境質量現狀與保護目標
      評價區域地下水執行《地下水質量標準》(GB/T14848-93)Ⅲ類標準,評價區僅有1處井泉。監測結果表明,區內地下水已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水質已不能滿足地下水Ⅲ類標準要求。地下水保護目標為評價區具有供水意義的井泉和含水層。
      2)運營期地下水環境影響及措施
      (1)礦井開采后,因地下煤層的開采會對煤系地層(P3l)內及上覆巖層飛仙關組(T1f)產生較大的影響,但對上覆于其上地層的含水層則影響較小。
      (2)礦井排水主要來自于煤系地層基巖裂隙水,水資源流失量為2400.0m3/d,但通過礦井水的資源化利用,可最大限度地減小開采造成的水資源損失。
      (3)營運期間若出現影響附近村民飲用水的,應由業主出資解決。
      (4)礦井開采后,按設計預留采取邊界保護煤柱,地表沉陷對沙陀河、下崗寨小溪產生的影響較小。
      (5)礦井技改完成后,礦井排污對區域地下水水質影響較小。 盤縣樂民鎮鴻輝煤礦(整合)環境影響報告書簡本 第 7 頁
      2.4 環境空氣
      1)環境空氣質量現狀及環境保護目標
      評價區環境空氣執行《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1996)二級標準。評價在工業場地附近中沙陀居民點及下崗寨居民點共設置了兩個環境空氣現狀監測點,各采樣點TSP、SO2日均濃度和SO2小時濃度均未出現超標,說明區域環境空氣質量良好。環境空氣主要保護目標為工業場地東南側中沙陀居民點、二采區軌道斜井場地東側下崗寨居民點和運煤公路兩側居民點。
      2)建設期環境空氣影響及其治理措施
      礦井技改施工期生活爐灶的煙氣排放對區域環境空氣質量影響較小,施工揚塵可能會對施工場地周邊的村寨產生一定影響;此外,原仲恒煤礦現有生產系統的原燃煤鍋爐排煙、煤炭儲裝運揚塵對環境空氣有一定的影響。
      施工期環境空氣防治措施:施工營地臨時生活爐灶和原仲恒煤礦燃煤鍋爐燃用低硫煤;工業場地施工道路采用灑水措施;施工期間施工材料和設備在裝、運、卸過程中產生的粉塵、現有生產的原仲恒煤礦生產系統儲裝運揚塵主要采取灑水防塵等措施。定期對施工現場的裸露地面進行灑水抑塵。
      3)運營期環境空氣污染防治措施與環境影響
      (1)工業場地儲煤場采用半封閉棚架式儲煤場,皮帶運輸采用封閉走廊運輸,1#、2#轉載點設置在轉載站內,轉載點和裝車場地裝車點、產品煤裝卸點等分散產塵點、排矸場采取灑水防塵措施和工人個體防護措施,減輕揚塵對環境空氣和人體健康的影響。
      (2)礦井產品煤汽車運輸產生的廢氣、運煤公路產生的運輸揚塵等對環境的影響在可接受范圍內。礦井新增的交通流量對道路兩側環境空氣影響較小。
      (3)環評建議綜合利用的瓦斯純量為1386萬m3/a,占瓦斯抽放純量的87.9%。
      2.5 聲環境
      1)聲環境質量現狀及環境保護目標
      評價區聲環境執行《聲環境質量標準》(GB3096-2008)2類標準。評價在中沙小學、新建工業場地西北側、二采區風井場地東南側、下崗寨居民點、中沙陀居民點共設置了5個聲環境現狀監測點,監測結果表明,除受交通噪聲影響使中沙小學晝間值超標外,其余4個監測點聲環境質量現狀監測值均滿足聲環境質量2類或4a類標準要求。 盤縣樂民鎮鴻輝煤礦(整合)環境影響報告書簡本 第 8 頁
      聲環境保護目標為工業場地東南側中沙陀居民點、二采區軌道斜井場地附近下崗寨居民點以及運煤公路兩側居民點。
      2)施工期噪聲影響及防治措施
      礦井技改施工期晝間、夜間施工噪聲對中沙陀居民點影響較小。
      本工程技改施工中,應盡量采用低噪聲設備,并對設備定期維修、養護;加強對機械設備的管理。合理安排施工時間,強化施工期噪聲環境管理,避免噪聲擾民事件發生。原仲恒煤礦現有生產系統噪聲,主要考慮控制工作時間和工人個體防護措施。
      3)運營期噪聲影響及防治措施
      仲恒煤礦技改完成后,工業場地噪聲源主要為壓風機、鍋爐房鼓引風機,通風機、瓦斯泵等產生的空氣動力噪聲;工業場地機修車間、坑木房等機械噪聲。評價針對工業場地噪聲源分別采用減振、吸聲、消聲、隔聲等聲學治理措施。
      根據聲環境影響預測結果,礦井技改完成后,工業場地北廠界噪聲夜間預測值、二采區風井場地東廠界噪聲夜間預測值超標,其余廠界晝、夜間噪聲預測值均達標。評價要求進一步強化工業場地北側、二采區風井場地東側廠界降噪措施,并按要求修建圍墻,加強綠化,在瓦斯泵、通風機和圍墻之間形成隔聲綠化林帶,使工業場地北側廠界、二采區風井場地東側廠界噪聲值達標。
      在采取各項噪聲控制措施后,礦井高噪聲源對區域聲環境敏感點影響較小。
      2.6 固體廢物
      1)施工期固體廢物及其處理方式
      礦井技改建設井巷工程施工產生的掘進矸石主要用于工業場地填方,剩余部分運至排矸場堆棄。施工期建筑垃圾盡量回收利用。礦井施工現場垃圾、原仲恒煤礦現有系統生產期間的生活垃圾及時清運至地環衛部門指定地點處置。
      2)運營期固體廢物處置和綜合利用情況
      (1)煤矸石處置及綜合利用
      礦井生產運營期采掘矸石產生量為3.6萬t/a。類比分析確定礦井煤矸石為Ⅰ類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礦井生產期煤矸石運往排矸場定點處置,排矸場位于仲恒煤礦工業場地西北面約900m的沖溝內,占地約1.5hm2,容量35萬m3,服務年限大于6.2a。矸石堆放需分層卸載、推平壓實,排矸場按Ⅰ類貯存場設置,排矸場周圍進行綠化;排矸場下游設置擋矸壩,外圍設截排水溝,底部設排水涵洞,擋矸壩下設100m3沉淀池2座,矸石淋溶水經沉淀后排放。初步分析礦井煤矸石可用于作水泥混合材。 盤縣樂民鎮鴻輝煤礦(整合)環境影響報告書簡本 第 9 頁
      (2)其它固體廢物處置
      生活垃圾定時清運至當地環衛部門指定地點定點處置;礦井水處理產生的煤泥壓濾后外銷;生活污水處理站污泥與生活垃圾一起外運至當地環衛部門指定地點處理。
      項目產生的各項固體廢物均得到妥善處理或處置,對周圍環境的影響較小。
      3 環境監測與環境管理
      礦井應建立健全環境管理機構,加強排污口的規范化管理;加強礦井技改施工期及營運期的環境管理和環境監測工作。在礦井污廢水總排放口、礦井水處理站和生活污水處理站出水口設置污廢水計量裝置、礦井污廢水總排放口安裝自動在線監測儀。
      4 環境經濟損益
      本項目年環境代價為93.59萬元,噸煤環境成本2.08元,萬元產值環境代價59元,環保工程效益指數為1.36。仲恒煤礦技改建設環境保護治理工程經濟上可行。
      5 環境風險
      本工程存在的主要環境風險是采煤誘發的地質災害、排矸場潰壩、礦井事故排水、地面瓦斯綜合利用系統等。
      預計礦井開采后,位于井田內和采空區邊緣上方的局部區域和陡巖處可能產生地表裂縫、崩塌、滑坡等的次生地質災害,并可能加劇現有地裂縫的破壞,使其變深。環評建議礦方地災部門根據本礦井田范圍內陡巖和危巖、以及地裂縫的分布情況設置地質災害自動監控系統, 地裂縫處設警示牌,并加強井田內礦井各場地的觀測,以便及時疏散附近的村民和預防各類地質災害。
      排矸場潰壩最大距離約180.4m,潰壩泥石流可能對下游的生態環境造成影響,建設單位須采取嚴格防洪排洪措施,并開展煤矸石綜合利用,減少矸石堆存量來避免潰壩風險的發生。
      事故排水風險主要是礦井突水導致部分未經處理的礦井水外排,礦井正常涌水未經處理的污廢水直接排放,從而對沙陀河水質造成污染影響。因此,應重點防范礦井井下突水,同時盡可能地避免污廢水處理系統的非正常運行。
      預計礦井瓦斯利用系統設施和管道爆炸發生的幾率較小。
      6 環境可行性分析
      6.1 與相關規劃及政策協調性分析
      盤縣紅果鎮仲恒煤礦技改生產能力為45萬t/a,其井田范圍經貴州省國土資源廳黔國土資礦管函【2007】1553號“關于解決煤礦資源合理配置、調整六盤水市部分煤礦礦區范圍的批復”進行批復。礦井設計采用兩個采區同時開采,采取了炮采生產工藝盤縣樂民鎮鴻輝煤礦(整合)環境影響報告書簡本 第 10 頁
      和普采工藝,開采煤層原煤屬特低全水分、中灰分、特低硫~中高硫、中高揮發分、高發熱量無煙煤。仲恒煤礦技改建設符合區域煤炭發展規劃。
      盤縣紅果鎮仲恒煤礦技改后井田范圍內屬于農業區,井田內無風景名勝區、文物保護區、森林公園等環境敏感區和重要生態功能區,井田距嘯天龍水庫水源保護區最近距離約600m,不涉及保護區范圍。礦井建設符合地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五個五年規劃綱要要求,符合區域經濟發展規劃的要求。
      仲恒煤礦設計開采煤層硫分小于3%,礦井原煤經配套洗煤廠洗選后銷往盤縣電廠及其他工礦企業。,礦井技改建設符合《燃煤二氧化硫排放污染防治技術政策》和《煤炭工業發展“十一五”規劃》的要求。
      礦井水處理后復用于礦井生產用水,復用率為34.66%,瓦斯電站建成后可作為瓦斯電站冷卻補充水,礦井水復用率達到52.16%,滿足貴州省相關政策要求。
      礦井煤矸石運往排矸場定點處置,矸石處置率為100%;礦井瓦斯利用率為87.6%;沉陷區土地綜合整治率為98%,各項指標符合《礦山生態環境保護與污染防治技術政策》的要求,同時也符合《國家環境保護“十一五”規劃》和當地環保要求,與國家和當地環境要求協調一致。
      6.2 清潔生產水平
      礦井總體未達到煤炭采選業清潔生產三級水平,礦井技改完成后,應改進掘進工藝,降低物耗、能耗,努力提高廢物綜合利用率,提高企業清潔生產基本水平。
      6.3 總量控制
      評價確定本工程的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為:COD:15.195t/a;NH3-N:0.298t/a。
      6.4 公眾參與
      公眾參與調查顯示,100%的被調查個人和100%的團體均支持仲恒煤礦的技改建設,無反對意見;針對受調查團體和個人關心的問題,環評均提出了相應的處理措施,并與建設單位進行了溝通,以確保礦井技改建設投產得以順利進行。
      7 總體結論
      盤縣紅果鎮仲恒煤礦技改建設符合環保規劃和經濟發展規劃,可為當地企業提供優質無煙煤,對促進當地經濟發展具有一定作用,其建設是必要的。
      仲恒煤礦技改工程項目組成、選址、布局、規模、工藝總體基本可行;公眾支持率高;排放總量指標將征得當地環保部門落實;礦井水、瓦斯等均要求進行綜合利用,煤矸石積極開展綜合利用;沉陷區制定了生態綜合整治規劃;環境風險事故發生的幾盤縣樂民鎮鴻輝煤礦(整合)環境影響報告書簡本 第 11 頁
      率和強度均較小。環評報告和開采設計所提出各項污染防治和生態保護措施在貴州其他礦區均有成功實例,實踐證明是可行可靠的,因此只要嚴格執行,就可將不利影響控制在環境可接受的范圍內,同時還可帶動地方生態建設。
      從環境保護的角度分析,盤縣紅果鎮仲恒煤礦的技改建設是可行的。
      8 要求與建議
      8.1 要求
      1)盤縣紅果鎮仲恒煤礦要結合當地實際,與地方緊密協作,建立起有效的生態綜合整治機制與專門機構,負責仲恒煤礦礦區土地復墾的生態綜合整治,將礦區的土地復墾和生態綜合整治提至較高的水平,將礦區建成生態環境優良的礦區。
      2)本項目涉及受沉陷影響的基本農田的保護問題,建設單位應嚴格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基本農田保護條例》和《貴州省基本農田保護條例》的有關規定,有效保護因礦井生產營運而受到地表沉陷破壞的基本農田。
      8.2 建議
      根據國務院 “關于加快煤層氣(煤礦瓦斯)抽采利用的若干意見”文件精神,建議仲恒煤礦瓦斯采取“先抽后采”的措施。

      煤礦安全網(http://www.ychlsm.com)

      備案號:蘇ICP備12034812號-2

      公安備案號:32031102000832

      Powered By 煤礦安全生產網 徐州鑄安礦山安全科技有限公司

      使用手機軟件掃描微信二維碼

      關注我們可獲取更多熱點資訊

      感謝網狐天下友情技術支持

    2. <video id="xkmid"><menu id="xkmid"></menu></video>
      <source id="xkmid"><menu id="xkmid"><kbd id="xkmid"></kbd></menu></source>
      <video id="xkmid"></video>

        <b id="xkmid"><tbody id="xkmid"><menu id="xkmid"></menu></tbody></b>
        <u id="xkmid"><small id="xkmid"><kbd id="xkmid"></kbd></small></u>

        <b id="xkmid"></b>
      1.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