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芝:“東坡”情結
作者:佚名
2010-09-27 22:57
來源:中國煤炭新聞網
東坡于我,是母親于女兒的深恩。 “40年東坡”,糾集太多的情感,以血濃于水的摯情,讓我站立幕后,渴望化作一只填海的精衛,即使吐血而去,也愿為盛大的慶典,增添一點微乎其微、甚至難以成縷的金色。
金色,陽光、尊貴、高潔而又熱烈。我驕傲,母親為我起了“金”字點首的名字,更驚嘆,母親是多么睿智地定 位我為“金芝”——金色的芝麻,雖然很小很小,卻應該金亮金亮。
這樣的價值觀,注定了母親一生的付出,注定了她在父親工亡后,選擇了孤獨與堅忍,選擇了37歲難以承擔的重荷——7個孩子、2個耄耋老人、一堆天文數字般的債務。面對貧苦,母親優雅地說“人生難免勞、苦、愁、煩,總有開化的時候”;面對困厄,母親始終微笑“日子總會好起來的”;面對磨難,母親總會堅定地迎上去“事有事在,該怎么辦就怎么辦”;面對“白眼”,母親不以為然地開解我:“要讓別人看得起,首先自己得爭氣!只要自己爭氣,別人看起看不起都沒關系!”
這樣的母親,在苦難中給我的不是眼淚而是快樂,在風雨中給我的不是逃避而是堅強,在困厄中給我的不是退縮而是搏擊,在失意中給我的不是卑怯懦弱而是傲骨錚錚。 這樣的母親,為我擦掉了失敗的淚痕,為我分擔了失意的痛苦,為我遏制了失望的失控。這樣的母親,象山一樣支撐著我的人生,讓我開心地唱著:“全世界,我都可以不必在意。只有你的愛,讓我無法忘記……”
然而,全世界我都可以失去,唯一不能失去的母親卻早早地離我而去。那一年,我30歲,實現了手選工向廣播員、新聞干事、理論干事的角色轉換,完成了自修大專課程,渴望母親為女兒驕傲的熱情,卻象高空斷骨的風箏一般,頹然而降。那一年,大悲無淚,我的世界只有天塌地陷和一地狼藉。 子欲養而親不待、樹欲靜而風不止。失去母親,對我而言,一切匆忙都變得毫無意義。沉入思憶,才知道自己對母親虧欠得太多太多!深深的愧疚,讓我更深地思考母親的一生,思考自己究竟還能做些什么,作為母親的女兒,我唯一能做的只能是完成她未竟的心愿!
“回報東坡”,這是母親強烈的心愿。1978年父親去世后,我家便成為特困戶。1989年我初中畢業前,母親說的最多的就是“咱礦長書記真好”、“不是礦上,咱這一家可咋活呀!”1991年礦上內招,我成為東坡礦一名手選職工,母親只叮囑了一句:“礦上照顧咱,可要好好干啊!”1997年我競聘為廣播員,母親感嘆:“不是礦上,咋能想到咱家的娃還能當上廣播員!”2000年,完成礦慶30年專題片與歡迎詞播音任務,我進入宣傳干部崗位,母親說:“好好干吧!不是礦上,哪有你!” 水月激浪,彈指飛花,2010年10月1日——東坡煤礦建礦40周年大典已然到來。文香襲人,墨浴韶華,我也成長為宣傳部長,有幸參與、策劃、組織、實施礦慶盛典。投入其中,總有一種激情蕩氣回腸,總有一種責任催生神圣,總有一種情結哽咽于喉,人生一幕幕:早逝的母親、深愛的東坡、宣傳部長的責任、成長的歷程……所有的思緒,都在“40年東坡”的浸潤中,如梅入酒,把濃霜烈紅一點點擴散……
小時每到節日,家屬區總會出現扶貧送溫暖的場景,家里總會收到一份節日禮品。記憶最深的是中秋節。那時,日子緊巴,母親會把送來的4個月餅,先拿2個給奶奶和姥姥,再把剩下的2個分成7塊,自己從來都舍不得吃。結果,一家人都會抹著嘴砸吧著說“吃完了”,卻總會有兩三塊留在那里,因為誰也不舍得吃,常常被“抬愛”得壞掉,一家人心疼得直嘆可惜。 即將畢業,前途渺茫,當我為沒有工作而恐懼時,卻一天也沒空閑,被礦上招收為長期合同制職工。鄰居大嬸那一聲“這閨女,真有福!”讓我到現在都會蕩漾起幸福與溫甜的微笑!
走上崗位第一月,我成為45名新工人中唯一一個拿上獎金的職工。班長說:“這娃個子低、年齡最小、干活最賣力,就該得獎金!”當廣播員不休班,部長說:“有病了就歇歇,別硬扛著!”當干事拿到了省級一等獎榮譽,礦長說:“獎勵你!”當部長后,周圍的人用行動告訴我——支持你! 2002年,參加銅川市政研會,當我自豪地介紹“2000年,東坡煤礦榮膺中國煤炭系統文明煤礦,東坡煤礦讓我有天之驕女的感覺……”時,第一次深刻感覺到:我與東坡血濃于水,東坡與我一衣帶水!
一路走來,從不諳世事到從容直面,從未語面羞到出口成章,從手不染墨到提筆成文,從處事無章到謹言慎行。當我獨自靜坐在舒適的家里、面對豐美的食物、思慮“怎樣才能做好40年東坡慶典”時,40年東坡煤礦的發展史,聯結記憶,此時此景映照彼時彼景,此刻此心回憶彼刻彼心,我終于知道,為什么我的眼里蓄滿淚水,為什么我的內心情結東坡。這情結,濃得化不開,深得走不出,因為東坡——就是我的母親! 一路走來,東坡象母親一樣,負重而行,風骨卓然。1970年10月1日,東坡煤礦在文化大革命的浪潮中誕生,執行“三邊”政策,露天開采,人工作業,設計年產45萬噸。經過改擴建,1997年實現盈利,2004年核定年產105萬噸,當年達產。2006年以來,實行“三型六化”品牌戰略,年產始終保持在100噸左右。40年來,歷風沐雨,矢志崛起,扶貧送溫暖從未間斷,各項工作齊頭并進,以家屬區粉紅色花園型住戶小區為代表,被媒體譽為激越、浪漫、唯美的“粉紅礦井”,“東坡”二字具有了金亮金亮的價值。
一路走來,東坡象母親一樣,無私給予,不離不棄。生于東坡,長于東坡,東坡給予我的,不僅是節日的溫暖,更有困厄中的擁抱;不僅是一份工作,還有一份事業;不僅是花樣人生,更是境界人生。從手選工成長為宣傳部長,每一步都藉靠著東坡的付出與培養,每一步都飽含了東坡的關愛與溫暖,每一步都離不開東坡的鼓勵與提拔。尤其在宣傳崗位上,口才得到鍛煉,學識得到增長,修養得到提升,逐步形成了自己的人生價值體系,可以用科學的世界觀、方法論理性地看待問題、解決問題了,可以真正了解自己名字的含義,更可以在思想的狂濤中,真正明白了東坡與自己、自己與東坡的濃深情結,明白了人生有一種境界:看山是山不是山,看水是水不是水。
一路走來,東坡象母親一樣,滿懷厚望,盼我成才。初開廣播,顫栗無聲,東坡對我選擇了信任;初寫文稿,愁煞眉頭,東坡為我創造了學習環境;初當部長,壓力重重,東坡給了我堅強支持。正是這長久的厚望,讓我一步步成長,讓我走出愧疚與虧欠,以母親期待的方式好好生活,以母親未竟的心愿提升責任,以自己最大的努力,回報東坡!
回報東坡,就是回報母親。母親給了我生命和品質,東坡給了我事業和才華。沒有母親,這世上就沒有我;沒有東坡,就沒有從手選工成長為宣傳部長的我,更沒有一個用心解讀母親的我。而東坡所給予我的,只有母親才會給。也只有母親,才給得慷慨,給得執著,給得蕩氣回腸,給得無怨無悔!作為母親的女兒,我有什么理由不去熱愛東坡?又有什么理由,不去回報東坡? “回報東坡”,這是母親強烈的心愿;“回報東坡”,這是我內心強烈的情感。與此相比,還有什么比這更能彌補我內心對母親的愧疚?無法回報,那是我今生再也不愿重復的悲哀!
深深的母女情結,讓崇高如云,讓激情如虹,讓我以精衛之心,投入到“40年東坡”系列活動中,致力于東坡煤礦40慶典的品牌包裝,沉浸在《40年東坡礦志》、《40年東坡回眸》、《40年東坡掠影》、《40年東坡崛起》、《40年東坡特刊》、《40年東坡狂歡》、《40年東坡E彩》中,希望這一組東坡文化套餐,能夠讓天堂里的母親——久久微笑!希望給我以母愛的東坡——越來越好!
上一篇:鄧海平:詩一樣的孤獨
下一篇:曹金東:書法藝術中的黑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