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video id="xkmid"><menu id="xkmid"></menu></video>
    <source id="xkmid"><menu id="xkmid"><kbd id="xkmid"></kbd></menu></source>
    <video id="xkmid"></video>

      <b id="xkmid"><tbody id="xkmid"><menu id="xkmid"></menu></tbody></b>
      <u id="xkmid"><small id="xkmid"><kbd id="xkmid"></kbd></small></u>

      <b id="xkmid"></b>
    1. 您好!歡迎來到煤礦安全生產網!

      鹽津縣金鑫煤礦采煤工作面作業規程

      作者:佚名 2010-08-10 20:06 來源:本站原創

      鹽津縣金鑫煤礦采煤工作面作業規程
      編號:采0802號







      工作面名稱:西翼13502采區

      編 制 人:

      施工負責人:

      技術負責人:

      主管礦長:

      批準日期:2008年 月 日

      執行日期:2008年 月 日


      會 審 意 見

      會審單位及人員簽字

      工程師: 年 月 日

      生 產: 年 月 日

      通 風: 年 月 日

      機 電: 年 月 日

      計 劃: 年 月 日

      煤 質: 年 月 日

      技 術: 年 月 日

      地 測: 年 月 日

      安 全: 年 月 日

      運 輸: 年 月 日

      供 應: 年 月 日

      勞 資: 年 月 日
      一、存在主要問題:


      二、處理意見:

      本掘進作業規程符合礦的實際,請及時組織學習,施工人員經培訓考試合格后方可作業,在作業過程中嚴格執行、并根據條件及生產實際情況及時修訂。

      鹽津縣金鑫煤礦

      2008年3月8日

      第一章 概 況

      第一節 工作面位置及井上下關系
      一、工作面的位置
      西13502采煤工作面位于+605m水平西翼一采區,為該采區的第二采煤工作面。東臨+605m井底車場及人行上山;西臨井田邊界;南面上部為采空區。工作面走向長200m,傾斜寬80m,可采面積16000m2。
      二、地面相對位置
      工作面對應的地面為一荒坡,地面標高在+720-790m。
      三、回采對地面的影響
      該工作面的煤層埋深為100-130m,地面無建筑物及地表水體,煤層開采對地面不會造成太大的影響。
      四、工作面相鄰采動影響
      本工作面鄰近無其它采掘工作面,不存在相互采動影響,但隨著工作的推進,采動壓力將向東推移,采區的提升下山及回風上山部分地段可能出現壓力增加現象。

      第二節 煤層
      一、煤層厚度
      根據工作面運輸巷、回風巷和開切眼掘進的煤層揭露情況看,本工作面開采的C5煤層厚度為1-1.13m,平均1.1m,煤層厚度比較穩定。
      二、煤層產狀
      煤層走向80~60°,傾向330~345°,傾角35~40°,平均35°。
      三、煤層結構
      根據工作面運輸巷、回風巷和開切眼揭露,煤層結構簡單,局部夾矸,屬穩定簿煤層,煤的普氏硬度為3.28~8.9,平均硬度f=4.22。
      四、煤質
      該工作面C5煤上部為半亮型煤,夾少量鏡煤條帶,玻璃光澤較強,下部為半暗型煤,以亮煤和暗煤為主,裂隙發育;根據化驗結果C5煤層煤質為(平均值):灰份(Ad)32.19%,全硫(St、d)0.84%,水分0.83%,發熱量23.12MJ/kg,屬特低磷、低硫、中高發熱量優質無煙煤(工業牌號WY03)。
      第三節 煤層頂底板
      一、煤層頂板
      偽頂為碳質泥巖,厚約0.30m;直接頂板為細砂巖和砂質泥巖,間接頂板為粉砂巖;周期來壓不明顯,一般10~15天,屬I級基本頂。
      二、煤層底板
      直接底板主要為泥巖,次為粘土巖,中硬IV類底板,一般厚24m。
      三、工作面地層綜合柱狀圖(圖1-1)。

      圖1-1 工作面地層柱狀圖

      第四節 地質構造
      一、斷層
      在運輸巷、回風巷及開切眼的掘進過程中,未發現斷層構造。
      二、褶曲
      本工作面的地質構造為單斜構造,未見褶曲。
      三、其他因素
      該工作面無陷落柱、火成巖等影響回采的其他因素。
      四、工作面運輸巷、回風巷、開切眼素描圖(見圖1-2)。

      第五節 水文地質
      該區域水文地質條件總體屬簡單類型,本開采區上部有紫色砂巖、粉砂質泥巖(T1f5)弱含水隔水層,厚約122m。雖然砂巖、粉砂巖有裂隙、孔隙含水,出露于斜坡地帶,但砂巖厚度僅為2~3m,并有泥巖、粘土巖阻隔分離。其底板下伏地層為深灰色粉砂巖夾泥質粉砂巖、C5煤層總厚30m左右,隔水良好,底板充水因素差。
      礦井涌水以雨季頂板淋水形成礦井充水,含水層的補給條件差、富水性弱。工作面運輸、回風巷掘進過程中,僅個別地段有少量滴水,無大的涌水情況。
      目前礦井正常涌水量為15~20m3/h,最大涌水量為30m3/h
      工作面預計正常涌水量為2m3/h,最大涌水量為5m3/h。

      第六節 影響回采的其它因素
      礦井為低瓦斯礦井。參照相鄰工作面瓦斯涌出量,預計瓦斯涌出絕對涌出量0.4m3/min。
      經江西煤礦檢驗中心提供的鑒定報告證明,C3煤層自燃發火傾向性等級為三類,屬不易自燃煤層,煤塵無爆炸性。
      地溫正常,本礦開采以來未發現沖擊地壓出現,工作面上方也沒煤巖柱等引起應力集中的因素存在。預計本工作面無沖擊地壓和應力集中影響。
      地質部門無其他建議。

      第七節 儲量及服務年限
      (一)計算工作面可采儲量
      工作面走向長200m,傾斜寬80m,平均煤厚1.m,煤層視密度1.5t/m3,儲量2.4萬噸,可采儲量為2.28萬噸。
      (二)工作面的服務年限=可采儲量/設計月產量。
      工作面的服務年限=24000/2000=12(個月)
      經上述計算本工作面服務年限為12個月

      第二章 采煤方法

      工作面煤層平均厚度1.1m,煤層傾角35°左右,煤層穩定,結構簡單、水、火、瓦斯災害影響較輕,考慮本礦裝備及生產經驗,決定采用單一走向長壁式采煤法,全部垮落法控制頂板。

      第一節 巷道布置
      一、采區巷道布置情況
      西翼一采區為單翼采區,采區上山位于采區東部且沿C5煤層布置,在+605m標高開口順煤層沿走向分別布置工作面和運輸巷,利用上部原有運輸巷作回風巷,通過開切眼貫通兩巷。在進風巷鋪設600mm軌距軌道,605m設有井底車場;運輸巷安設消防、防塵管路和安設有消防、防塵設施。
      二、工作面運輸巷、回風巷及開切眼巷道
      本工作面運輸平巷、回風平巷均為梯形斷面,上凈寬1.6m,下凈寬2.4m,凈高2.m,凈斷面為4.m2,采用20cm圓木架廂支護,支架間距0.8m。開切眼為矩形斷面,寬2.0m,高1.65m,斷面積為3.3m2,頂柱沿煤層走向布置,排、柱間距為1.0×0.8m。
      運輸平巷承擔進風、行人、運煤等任務,回風平巷承擔回風任務,并分別作為工作面上下安全出口。

      第二節 采煤工藝
      工作面采用爆破落煤工藝,“三班作業,兩采一準”;其工藝流程為:安全檢查→打炮眼→裝藥連線→爆破→臨時支護→人工刮煤→→支護→回柱放頂。
      工作面位置及巷道布置見圖2-1。



      一、爆破落煤
      工作面采用MSZ-1.2型煤電鉆兩臺,兩段同時打眼。炮眼采用三花眼布置,底板眼炮眼深度1.3m,頂板眼炮眼深度1.2m,裝藥量為底板眼0.3kg/眼,每個炮眼采用水炮泥及黃泥封孔,長度不小于0.6m,使用1—5段合格的毫秒延期電雷管,3#煤礦安全許用炸藥,正向裝藥。
      爆破方法:采用串聯方式連線,嚴格按圖2-3所示的爆破順序起爆,分次裝藥分次爆破;每次起爆長度20m,起爆地點設置于進風風流中,并距離爆破點不得小于60m(詳見圖2-2及爆破說明書)。


      爆破說明書

      號 起


      序 聯


      式 裝


      構 炮眼長度(m) 角度(°) 裝藥量
      (g) 數封 備注
      眼長 眼深 水平 府、仰角 水炮泥(個) 數封泥長度(mm)
      1 I 串
      聯 正
      向 1.32 1.3 85-90 -9-7 300 2 >600 一次最
      大起爆
      藥 量
      5kg,雷
      管16個
      3 III 1.22 1.2 85-90 -9-7 150 2 >600
      循環合計 203.2 循環雷管消耗160個 36kg 480 >48m
      說明:起爆使用礦用1、3(或2、4,或3、5)段毫秒延期電雷管,對應底、頂眼。

      二、裝煤、運煤
      工作面采用人工裝煤、運煤;運輸巷采用采用人工推車運輸至656中部車場;軌道上山采用JBT-800×600型絞車提升;主平硐采用CCG-3.0/600FB型機車運輸到地面。
      三、工作面支護和采空區處理
      工作面采用采用20cm圓木支護頂板。最大控頂距為4排支柱;最小控頂距為3排支護;排距1.0m,柱距0.8m。
      工作面采用全部垮落法處理,當工作面已架設4排支柱時,進行回柱放頂(見4回1),使采空區直接頂直接垮落(見圖2-3)。
      四、正規循環生產能力
      W=L×S×h×r×c
      式中:L——工作面長度,40m;
      S——工作面推進度,1.2m;
      h——工作面煤層采高,1.0m;
      c——工作面采出率,95%;
      r——煤的視密度,1.5t/m3。
      經計算工作面正規循環生產能力為68.4t。


      最小控頂距



      最大控頂距


      圖2-3
      第三節 設備配置
      按本礦設備裝備情況,工作面設備配置如下:工作面使用MSZ-1.2型煤電鉆打眼,放炮落煤,金屬摩擦支柱加金屬鉸接頂梁支護,采面配備SGD3-17B型的刮板輸送機送煤,運輸蒼配備SGD320-17B型的刮板輸送機兩臺,DTL650/20/2皮帶運輸機一臺。設備及工具配備詳見下表。
      設備及工具配備表
      設備名稱 規格型號 單位 數量
      電煤鉆 MSZ-1.2 臺 4
      絞車 JTL800*600 臺 1
      礦車 MGC1.1-6 輛 12
      機車 CCG-3.0/600FB 臺 2
      木支柱 20cm 根 200
      鉆桿 1.5m 根 20
      真空電磁啟動器 QBZ-80 臺 6
      電煤鉆綜合保護裝置 BZ80-2.5z 臺 2
      檢漏繼電器 JY82A 臺 2
      瓦檢儀 AQG-1 臺 2
      防爆電話 臺 2
      放炮器 MFB-100A 臺 1
      礦用橡套電纜 MUP3X50+1X10 m 300
      礦用橡套電纜 MUP3X35+1X10 m 300
      礦用電鉆電纜 UZ3*4+1*4 m 600
      礦用橡套電纜 UP3*25+1*10 m 400
      礦用通信電纜 UHXH30 m 600
      監測監控系統 KJ92探頭 個 1
      升柱器 HSY-5 臺 4
      自制回柱器 非標 臺 10
      十字鎬 把 8
      鏟鋤 把 10

      第三章 頂板控制

      第一節 支護設計
      根據本礦同煤層開采經驗及本礦支護裝備情況,工作面擬選用木頂柱支護;兩巷超前支護用金屬鉸接頂梁。
      一、工作面支護設計
      1、有專家設計系統時,可根據系統要求,合理選取參數設計,本處按類比法,用經驗公式計算設計。
      工作面合理的支護強度:
      Pt=9.81hrk
      式中:Pt——工作面合理支護強度,kN/m2;
      h——采高,1.0m;
      r——頂板巖石密度,2.5t/m3
      k——工作面支柱應該支護的上覆巖層厚度與采高之比,一般為4-8,該面取6。
      經計算得:Pt=9.81×1.0×2.5×6=147Kn/m2
      2、支柱實際支撐力
      Rt=kgkzkbkhkaR
      式中:Rt——支柱實際支撐能力,kN;
      kg——支柱工作系數,取0.90;
      kz——支柱增阻系數,取0.80;
      kb——不均勻系數,取0.8;
      kh——采高系數,取0.90;
      ka——傾角系數,取0.90;
      R——支柱額定工作阻力,350kN。
      經計算得:
      Rt=0.9×0.8×0.8×0.9×0.9×350=163.3kN
      3、合理支護密度
      n= Pt/Rt
      式中:n——支柱密度,根/m2
      Rt——支柱實際支撐能力,kN/根
      Pt——合理支護強度,kN/m2
      n=147/163.3=0.9根m2
      4、工作面柱、排距
      (1)排距確定
      工作面配備木柱頂子,頂子長1.6m,確定排距為1m;工作面控頂采用“三四排”管理,則最大控頂距為4m。
      (2)柱距確定
      工作面支柱總數計算
      N支總=S*n=B*L*n
      式中: S——工作面控頂面積,m2,160m2;
      B——最大控頂距,m,4m;
      L——工作面長度,m,40m;
      n——支柱密度,根/m2,0.9m2
      代入數據計算為工作面支柱總數為144根,平均每排支柱為36根。
      柱距=L/36=1.1(m/根)
      為便于操作,確定工作面柱距為1.m。則工作面需支柱145根,支護密度為0.9根/m2。
      根據以上計算支護強度,確定工作選用直徑20cm圓木支柱進行支護,確定工作面柱距為1m,排距為lm,支護密度為1根/m2,大于理論計算支護密度0.9根/m2,可滿足工作面控項要求。

      第二節 工作面頂板控制
      一、工作面支架布置方式
      1、工作面選用20cm木支柱,采區如果遇破碎帶,則頂柱必須帶帽,帽長度為0.7 m,支柱迎山角5°。(詳見圖3—2)。
      2、工作面支護采用“三四排”控頂,“見四回一”。最小控頂距3.0m,最大控項距4.0m;放頂步距1.0m(見圖2-3)。
      3、工作不得留有傘檐,防止煤垮落傷人;有可能片幫的地方必須打貼幫支柱,并用圓木背牢煤壁,防止大面積片幫。
      二、頂板來壓的支護措施
      本工作面為II類I.級頂板,無應力集中區,無斷層、褶曲,預計不會有大的頂板來壓現象。在開采過程中,重點注意煤壁、梁端冒落或片邦,工作面局部冒落造成漏垮型冒頂事故
      1、防止煤壁放炮后,頂板冒落、煤壁片幫,要及時投上支柱,梁端距煤壁不大于0.3m。
      2、鑒于頂板巖性差,可能出現局部冒頂,應加強護頂措施,投木柱必須帶帽支護。
      三、回柱放頂方法及回柱工藝
      采用全部垮落法處理采空區,人工回柱放頂,使用自制回柱
      器回柱。回柱時采用由下而上依次分段作業,分段長度為20m,回柱前必須沿放頂線打好切頂擋矸密集支柱,密集支柱間距O.25m,每間隔1 O米留一個安全通道,寬度不小于O.5m。堅持先支后回。
      四、運輸巷回風巷支架回撤
      運輸巷、回風巷支架回撤,隨采煤工作面的推進每天回撤一次,仍采用,自制手搖回柱器進行支架回撤。回撤時必須嚴格執行以下規定:
      1、20m范圍內(含工作面)不得有與回撤支架無關的工作及人員。
      2、清理回柱器與支架回撤處之間的所有雜物,保證回撤支架工作順利進行。
      3、回柱器安設地點距回架地點不得小于30m,并在回柱器前方設二根支柱,用以固定回柱器。
      4、回支架時回柱器前方嚴禁有人,以防回架時鋼絲繩斷繩或反彈傷人。
      5、回柱器主繩終端上設三根不同長短的鋼絲繩(長度為2m—5m)回架時根據現場支架的受力情況,分別將三根不同長短的鋼絲繩系在支架的梁、腿上,并固定好后,人員撤到回柱器后方,方可啟動回柱器回柱。
      6、支架回撤到安全地點后,人員方可將支架運到回柱器后方,并推放整齊。
      7、每回撤完一套支架后,待頂板穩定,確認無安全隱患后,人員方可進入回架地點栓套第二架需要回撤的支架。

      第三節 運輸巷、回風巷及端頭頂板控制
      一、工作面運輸平巷、回風平巷超前支護
      超前支護范圍為工作面煤壁線外10m范圍內,在原巷道支架下方架設單排支柱支護,間距lm,頂梁成走向布置。超前支護巷道內支架必須完整無損,其高度不得小于1.6m(見圖3-2)。
      二、端頭特殊支護
      工作面上下端頭各增加四根支柱支護,保持四柱完好,并隨工作面推進交替邁步前移。嚴禁不成對使用,以確保支護強度。
      三、支護材料
      工作面正常支護使用,兩巷端頭、超前支護使用支柱20根。按10%備用計算,工作面需配備支柱165根,備用材料置于工作面運輸巷30m外安全地點,隨用隨補。
      四、工作面支護示意圖
      圖3-2工作面支護示意圖

      第四節 礦壓觀測
      加強礦壓觀測,成立礦壓觀測小組,組長由礦技術負責人擔任,成員由生產科長、采煤隊長,安全科長等人員組成。觀測小組必須做到以下要求。
      1、要求人員組織到位,培訓到位,觀測儀器落實到位。
      2、觀測內容為:工作面支柱壓力動態變化量、頂板下沉量、頂板下沉速度,巷道變形離層量、兩巷壓力前移變化量、支柱所受的壓力和支柱壓縮量。對觀測結果進行分析,搞清頂板活動規律,更科學地指導安全生產。
      3、礦壓觀測人員每班測出的資料,由組長負責收集,及時整理,并將工作面情況向礦長、安全礦長匯報,以便采取相應措施
      4、觀測人員要不定期對支柱進行抽查,發現支柱初撐力低,有權讓現場作業人員進行重新升柱,否則不準作業。
      5、觀測人員發現支柱工作阻力降低及支柱損壞等,應及時采取相應措施,并向礦調度室匯報。

      第四章 生產系統

      第一節 運輸
      一、運輸設備
      工作面配備鏟鋤4把;運輸巷配備常保持4臺礦車,人工直接裝車。
      二、主平硐運輸大巷配備防爆機車兩臺,確保提升上來的煤車及時運送到地面。
      三、運煤路線
      1、運煤系統:采煤工作面→工作面運輸巷→+656m中車場→軌道上山→+723m絞車巷→723主運輸大巷→地面。
      2、運料系統:地面→723主運輸大巷→+723m絞車巷→軌道上山→656m中車場→工作面運輸巷→工作面。
      第二節 “一通三防”與安全監控
      一、通風設施設置
      工作面回風巷與+656m人行上山中部處設置兩道正反向風門,回風巷與回風上山聯絡石門處設置兩道調節風門(見圖4-2)。風門要完好結實嚴密,不漏風,風門能自動關閉,為防止人為將兩道風門同時打開,造成工作面風流短路,風門之間必須設置閉鎖裝置。
      二、工作面實際需要風量的計算
      工作面實際需風量根據瓦斯涌出量、同時工作的最多人數、炸藥量和工作面溫度分別進行計算,取其中最大值進行風速驗算,滿足要求時,該最大值即是工作面實際需要風量。
      1、按瓦斯涌出量計算
      Q=IOO×q×k
      式中:Q——工作面實際需要風量,m3/min;
      q——工作面瓦斯絕對涌出量為0.4m3/min;
      k——工作面瓦斯涌出不均勻備用風量系數(1.4-2),取1.7。
      Q=100×0.4×1.7=68m3/min
      2、按炸藥用量計算:
      Q=25A
      式中:A——A工作面一次最大爆破炸藥量,為5kg。
      Q=25×5=125m3/min
      3、按工作面每班工作最多人數計算:
      Q=4n
      式中:n——工作面最多人數,按實際工作人數加管理人員,取25人;
      Q=4×25=100m3/min
      4、按工作面溫度計算
      Q=60VS
      式中:V——工作面適宜風速,最低不得低于0.25m/s,取0.8m/s;
      S——工作面平均斷面。
      S=1.×4=4.0m2;
      Q=30×0.8×4=96m3/min
      5、按風速進行驗算
      按《煤礦安全規程》的規定,回采工作面最低風速不低于0.25m/s,最高風速不高于4.0m/s,即:
      15S<Q<240S
      式中:S——工作面平均斷面積,6.6m2。
      根據以上計算,取最大值317m3/min按風速進行驗收:
      99m3/min<317m3/min<1584 m3/min
      6、確定工作面實際需風量
      根據以上計算及驗算,工作面實際最大需風量值為317m3/min。
      三、通風線路
      主斜井→井底車場→+1270m運輸大巷→+1270m甩車場→軌道上山→+1250m下車場→工作面運輸巷→102工作面→工作面回風巷→回風上山→總回風巷→引風道→地面(見圖4-2)。


      圖4-2采煤工作面通風系統示意圖

      1、加強對工作面瓦斯監測,在中工作面出風口不大于10m處安設安全監測的甲烷傳感器。甲烷傳感器安設在巷道的上方,并垂直懸掛,距頂板不得大于300mm,距巷幫不小于200mm,瓦斯報警濃度大于等于1%;斷電濃度大于等于1.5%,復電濃度不大于1%,斷電范圍為:工作面及回風巷內的全部非本質安全型電氣設備。傳感器每周調校一次。
      2、監控系統必須由專人維護,確保系統的靈敏可靠。
      3、當瓦斯超限或監控系統報警時,要按規定安排撤人,并及時查明原因進行處理。
      4、當工作面風流中瓦斯濃度達到1%時,停止用電煤鉆打眼,爆破地點附近20m范圍內瓦斯濃度達1%時,嚴禁放炮。
      5、工作面及回風巷內,體積大于0.5m3空間內積聚的瓦斯濃度達到2%時,附近20m內必須停止工作,撤出人員,切斷電源,采取措施進行處理。
      6、工作面風流中,電動機或開關安設地點附近20m以內瓦斯濃度達到1.5%,必須停止工作,切斷電源,撤出人員,采取措施進行處理。
      7、工作面回風流中瓦斯濃度超過1%(或二氧化碳超過1.5%時)必須停止工作,撤出人員,采取措施進行處理。
      8、因瓦斯濃度超過規定被切斷電源的電器設備,必須在瓦斯濃度降到1%以下時,方可通電啟動。
      9、所有人員進出回風巷時,嚴禁將兩扇風門同時打開形成風流短路,造成工作面瓦斯超限,若風門關閉不嚴或其它通風設施受損要及時報告調度室進行處理。
      五、綜合防塵系統(見圖4-4)
      1、防塵供水系統
      地面消防水池→主斜井→井底車場→+1270m運輸巷→+1270m甩車場→軌道上山→十1250m中部車場→工作面回風巷→采煤工作面。
      →+1250m下部車場一運輸平巷一采煤工作面。
      供水管路每隔50m安裝一個三通裝置,供平時定期沖洗巷道使用,主管道用2寸鋼管,采煤工作面用1寸軟皮管。
      2、防塵方式
      采煤工作面、各轉載煤點、回風巷均采用噴淋灑水。各作業點工作人員必須佩戴好防塵口罩。


      圖:4-4 采煤工作面防塵系統示意圖

      第三節 排水
      工作面涌水量不大,采煤工作面的水從運輸巷自流到+1250m水倉,由水奈 抽到+1270m水倉,經主水泵抽出地面。
      排水線路為:采煤工作面→+1250m水倉→+1270m水倉→地面水池(見圖4—1)。

      第四節 供電
      一、供電系統
      采煤工作面供電電源由采區配電硐室供給,進線總開關選用DW81--350型隔爆自動饋電開關,各配電支線選用DW81--200型隔爆自動饋電開關,設置JY82A型檢漏繼電器與DW81—350型隔爆自動饋電開關配合使用。工作面刮板運輸機、運輸巷刮板運輸機選用QBZ一80型真空電磁起動器作為設備起、停控制;皮帶運輸機選用配套設備供電;煤電鉆選用BZ80--2.5Z煤電鉆綜合保護裝置供電;井下提升絞車選用配套設備供電;水泵選用QBZ一80型真空電磁起動器控制設備起、停(見供電圖4--5)。

      第五節 通訊照明
      工作面上下出口、+1250m車場均需安一個防爆電話,可直接與+1270m車場、地面調度室聯系。采煤工作面通訊見圖4—6
      +1250m車場、中部絞車室、+1270m車場均安裝防爆日光燈。


      圖4-5 采煤工作面供電系統示意圖

      圖4-6 采煤工作面供電系統示意圖

      第五章 勞動組織和主要經濟技術指標

      第一節 勞動組織
      工作面采用“三八”制作業形式,兩采一準,每循環推進度2.0m。即2班生產,一班準備,每日1個循環。
      表5-1 勞動組織表
      序號 工種 班次 合計
      一班 二班 三班
      1 班長安全員 1 1 1 3
      2 瓦檢員 1 1 1 3
      3 打眼工 4 4 0 8
      4 放炮員 1 1 0 2
      5 支柱扶煤移溜 8 8 0 16
      6 輸送機司機 4 4 0 8
      7 電鉗工 1 3
      8 兩巷支護工 2 2
      回柱工 8 8
      合計 20 20 13 53

      第二節 作業循環


      第三節 主要技術經濟指標
      表5-3 主要技術經濟指標
      序號 項 目 單位 數據
      1 工作面傾斜長度 m 80
      2 工作面走向長度 m 350
      3 采高 m 1.65
      4 煤層生產能力 t/m2 2.3
      5 循環進度 m 2.0
      6 循環產量 t 176
      7 循環率 % 85
      8 月循環數 個 25
      9 月進度 m 50
      10 日平均產量 t 294
      11 月產量 t 8800
      12 工作面可采期 a 0.6
      13 在冊人數 人 75
      14 出勤人數 人 53
      15 出勤率 % 70
      16 回采工效 t/工 6.6
      17 坑木定額 m3/104t 5
      18 摩擦支柱丟失率 ‰ 5
      19 金屬頂梁丟失率 ‰ 5
      20 炸藥定額 kg/104t 2045
      21 雷管定額 發/104t 11000
      22 噸煤成本 元/噸 140
      23 煤層編號 C5
      24 含矸率 % 2

      第六章 煤質管理

      一、煤質指標
      根據化驗結果,本煤層煤質為(平均值):灰份(Ad)6.36%,全硫(St,d)2.29%,水分0.26%-1.99%,發熱量33.03MJ/kg。
      考慮含矸率、濕式打眼、防塵噴霧、手工選出含硫結核等因素,工作面產出原煤控制指標為:灰份8.0%,水分2.5%,含硫量2.0%,發熱量不小于30MJ/Kg。
      二、提高煤質措施
      (1)加強頂板管理,提高支護質量,防止局部冒頂。
      (2)將混入煤中的矸石撿出,降低煤炭含矸率。
      (3)轉載點防塵采取噴霧灑水,防止大量水分進入煤內。
      (4)選出含硫結核,降低含硫量。

      第七章 安全技術措施

      第一節 一般規定
      (1)工作面回采之前,必須由技術人員組織102采煤隊全體職工學習本作業規程,考試合格后方可上崗作業,成績不合格者,必須補考,補考合格后,方可上崗作業。
      (2)在學習本作業規程時,對相關的操作技術規程和本礦安全管理制度及有關煤礦安全法規一并學習,使工人做到應知應會。
      (3)交接班制度
      對工作面工程質量,安全狀況及遺留問題等,上、下兩個班的班長、安全員、瓦斯檢查員等必須現場交接清楚。
      對工作面內金屬摩擦支柱,進、回風巷的超前支護等必須交接清楚,對不合格或存在安全隱患的支柱,必須處理后,才能從事其它工作。

      第二節 頂板
      一、工作面頂板支護安全技術措施
      (1)工作面必須保持兩個暢通無阻的安全出口,一個通到回風巷,另一個通到運輸巷,工作面的安全出口經常維護,兩出口處不得堆放材料,在出口的20m范圍內不得堆放雜物。
      (2)鉸接項梁必須鉸接并用平銷銷好,嚴格按規格進行支護。頂梁上面因掉落后出現的空頂處必須用木材背實,確保支柱的受力。
      (3)禁止將支柱打在浮煤或浮矸上。
      (4)支柱應有1。一2。的迎山角,架設支柱必須有兩人聯合操作,不得單人操作。
      (5)在懸掛金屬鉸接頂梁時,平銷必須用金屬鏈拴住,項梁的圓銷和板銷禁止用木棍、木楔等物代替,防止頂板來壓,頂梁下落傷人或造成冒頂事故
      (6)被損壞的金屬摩擦支柱,鉸接頂梁,必須及時運出工作面,并且堆放整齊。
      (7)金屬鉸接頂梁不得兩根及以上連懸,鉸接頂梁連接時,圓銷必須打緊,防止梁落傷人。
      二、防止片幫、冒頂安全技術措施
      (1)所有作業人員必須嚴格執行“敲幫問頂”制度。采取“敲幫問頂、木楔法、振動法”等方法試探頂板有無片幫冒頂危險。進入工作面時,由當班隊長或安全人員、班長對工作面進行全面的安全檢查,發現隱患及時處理,確認無隱患后,方可作業,所有作業人員必須在完整可靠的護身支柱下作業,嚴禁空頂作業。
      (2)放炮后,及對進行敲幫問頂和修復歪支柱,空頂位置及時掛梁,用平銷緊鉸接頂梁,嚴禁空頂。
      (3)頂板破碎壓力大或煤壁片幫較嚴重時,及時靠煤壁架設臨時支柱。片幫較多地段,及時用坑木背緊。
      (4)工作面上下出口的第一架支架離運輸巷及回風巷的支架不行大于0.5m。
      (5)當班安全員及班組長必須經常對運輸巷、回風巷及工作面的支護情況進行檢查,發現損壞的金屬支柱、鉸接頂梁時,必須及時更換,當運輸巷、回風巷內有折梁斷柱或冒頂情況出現時,及時安排人員修復,確保采煤工作面的兩個安全出口及工作人員的安全。
      三、支護材料的質量要求
      (1)金屬摩擦支柱及鉸接頂梁在使用前,必須進行檢查,對鎖銷損壞、項帽脫落、柱底損壞、鉸接頂梁圓銷損壞、漏液等已不能受力的支柱或頂梁,不得繼續使用,待修理后,經檢查合格,方可繼續使用。
      (2)支柱的高度必須與采場高度相適應,超高或超低的支柱均不得使用。
      (3)支柱在井下使用8個月以上或一個工作面采煤結束后,必須進行檢修、試壓,不得直接轉入下一工作面使用。
      (4)必須使用液壓升柱器,支柱初撐力不小5T。
      (5)工作面必須存放不低于金屬支柱總數的10%的備用金屬支柱和2m3坑木,當工作面使用后,必須及時補齊。
      四、回柱放頂安全技術措施
      (1)采煤工作面必須及時回柱,回柱前先檢查頂板情況,清理松動的浮矸、浮煤和通道。回柱后方5m之內不得有雜物、浮煤、浮矸,必須暢通無阻。
      (2)回柱放頂人員必須站在支護完好的地方進行回柱工作,在頂板破碎或壓力較大的地點,必須增加臨時支護,加強維護。
      (3)回柱放頂前必須對回柱放項的區域進行安全工作全面檢查,清理好退路,人工回柱時,必須三人一組,兩人回柱,一人負責觀察頂板和運料,回出的支柱,必須用長把工具拖出,不準進入采空區撿支柱。
      (4)回柱放頂前,必須對靠煤壁的三排支柱加強支護,防止回柱時,壓力的重新分布造成采煤工作面冒頂。
      (5)回柱順序,必須由下到上逐次進行,回柱放項工作期間,回柱人員必須看好退路,防止受到回柱后倒落的金屬支柱或鉸接項梁傷害。
      (6)回柱放頂過程中,如果壓力突然增大,采場內發出斷頂、支柱破損、支柱發出響聲或瓦斯超限等危急情況時,回柱人員必須先撤出工作面,等壓力穩定后,再繼續從事回柱放頂工作。
      五、運輸巷、回風巷回收支柱的安全技術措施
      (1)運輸巷及回風巷的支柱隨回柱放頂進行回撤
      (2)運輸巷的刮板運輸機機尾縮短后,必須加強原機尾采場刮板運輸機機頭處的支護。
      (3)運輸巷靠工作面的lOm范圍內,必須打雙梁雙柱支護。
      (4)回撤完好坑木可甩作備用支護材料,回收的損壞木材可用于采場背頂。
      六、初次放頂的安全技術措施
      (1)初次放頂前,成立以生產礦長為首的初次放頂安全領導小組,要求初次放頂期間,每班都有初次放項安全管理小組成員跟班,檢查初次放項措施的執行情況,發現不安全因素,立即采取措施進行處理。
      (2)加強切項支護,在切頂排支柱間增設密集支柱、叢柱和戧柱,提高支架的初撐力和穩定性,必須使用5t升柱器。
      (3).初次放頂期間,應加大控頂距,比正常最大控頂距增加一排支柱。同時,在回風巷備用MW2000/350金屬支柱不少于65根,以便工作面突然來壓時,及時維護。
      (4)初次放頂期間,對頂板不易跨落的工作面,回柱放頂工作不得與其它工作平行操作。
      七、收尾放項的安全技術措施
      (1)工作面結束前,必須加強工作質量,支柱架設牢固,背嚴頂板,將工作面控頂距縮小至最小控頂距3m,同時將工作面的浮煤浮矸清理干凈。
      (2)回收的支柱及時運出工作面,確保退路暢通無阻。
      (3)安全出口必須經常檢查和維護。若有爛幫、爛頂等不安全情況,應及時加補臨時支柱。
      (4)當工作面通風不良,瓦斯超限時,必須停止工作,查明原因,立即采取措施進行處理,當瓦斯濃度降到1%以下后,再從事收尾放頂工作。

      第三節 防治水
      本采煤工作面上方為采空區,雖然涌水量不大,仍應預防接近采空區而發生涌水事故
      (1)工作面回風巷離老空區不遠,堅持“有疑必探,先探后掘”的原則做好探放水工作。
      (2)當發現有透水預兆(掛紅、掛汗、空氣變冷、出現霧氣、水響、項板淋水加大、頂板來壓,底板鼓起或產生裂隙,出現涌水,水色發渾有嗅味等異狀)時,必須立即停止作業,撤出人員,并向礦調度室匯報。查明原因,進行處理。

      第四節 爆破
      一、放炮員的職責和安全員、瓦檢員相互監督的措施
      (1)工作面的爆破必須由專職放炮員擔任,放炮員必須經過專門培訓取得合格證,持證上崗。
      (2)裝配引藥必須在頂板完好、支架完整、避開電器設備和導電體的爆破工作地點附近進行。嚴禁坐在爆炸材料箱上裝配起爆藥卷,裝配起爆藥卷的數量,以當時當地需要的數量為限。
      (3)放炮員必須將炸藥、雷管分別放在藥箱內并加鎖,嚴禁亂仍亂放,炸藥必須放在頂板完好、支架完整、避開電器設備和導電體的安全地方;每次放炮都必須將炸藥箱放到警戒線外的安全地方。
      (4)當班用不完的炸藥、雷管由放炮員當班退回炸藥庫,并登記所退數量。
      (5)放炮器把手、鑰匙必須由放炮員隨身攜帶,嚴禁轉交他人。 放炮后,必須立即將把手或鑰匙拔出,摘掉母線并扭結成短路。
      (6)放炮員必須最后一個離開放炮地點。并必須在符合安全距離的安全地點起爆。
      (7)放炮前安全員必須全面檢查工作面安全狀況。并親自安排人員在所有警戒點設置警戒;發現支柱不牢、工作面壓力異常等情況時,停止放炮員放炮工作;監督放炮員使用放炮器材。
      (8)瓦檢員必須檢查工作面及上隅角、進、回風巷、起爆點20m范圍內瓦斯濃度,瓦斯超限時,停止放炮工作。
      (9)堅持“三人聯鎖”放炮制度。安全員不檢查安全、瓦檢員不檢查瓦斯,放炮員不進行放炮工作。
      二、爆破安全技術措施
      (1)嚴禁將不同廠家、不同規格、不同批次的毫秒延期電雷管和炸藥同時混合使用,1-5段毫秒延期電雷管總延期不得超過130ms。采用正向裝藥,每個炮眼裝藥完畢時,必須將腳線及時扭成短路狀態,按設計的起爆順序進行裝藥,不得裝錯。
      (2)工作面保證有足夠的風量,設好防塵水管,放炮前后必須灑水降塵。堅持裝藥前、放炮前,放炮后的瓦斯檢查,發現瓦斯濃度超過1%不許裝藥放炮。
      (3)打眼必須按設計炮眼的深度、角度、間距等參數執行。
      (4)放炮連線方式采用串聯。放炮母線必須用絕緣的雙線,嚴禁用金屬管或大地做回路,不得有明接頭。
      (5)出現下例情況之一者,嚴禁放炮,并立即處理。
      A、工作面端面空頂距超過0.3m,或者有支架損壞。
      B、爆破地點附近20m范圍內風流中瓦斯濃度超過1%。
      c、炮眼內發現異狀、溫度驟高、驟低、有顯著瓦斯涌出,煤巖松軟等情況。
      D、工作面風量不足。
      (6)爆破前,必須由班組長親自布置專人在警戒線和有可能進入放炮地點的所有通道上擔任警戒工作。警戒人員必須在安全地點警戒。
      (7)爆破母線和連接線必須符合下列要求:
      A、爆破母線必須符合標準
      B、爆破母線和連接線,電雷管腳線和連接線、腳線與腳線之間的接頭互扭緊并懸掛,不得與金屬等導電物體接觸:
      C、只準用絕緣線母線單回路爆破,嚴禁用金屬、水、大地等作為回路。
      D、爆破前,爆破母線必須扭結成短路。
      (8)爆破前,班組長必須清點人數,確認無誤后,方可下達放炮命令;放炮員接到放炮命令后,必須發出三聲放炮信號,再放炮。
      (9)通電后若發生拒爆現象時,放炮員必須先取下把手或鑰匙,并將爆破母線從電源上摘下,扭結成短路,至少等15分鐘后,才能,沿線檢查,找出拒爆原因,并按規定處理。
      (10)裝藥的炮眼必須當班爆破完畢。在特殊情況下,當班未放炮的炮眼,放炮員必須現場向下一班交接清楚。
      (11)放炮后,待工作面炮煙被吹散,放炮員、瓦斯檢員和班組長必須首先巡視放炮地點。檢查通風、瓦斯、頂板、支架、拒爆、殘爆等情況,如有危險情況,必須立即處理。
      (12)處理拒爆、殘爆、瞎炮時,嚴格按《煤礦安全規程》第341條、342條的規定進行處理。


      第五節 一通三防及安全監控
      一、通風安全技術措施
      (1)安全員、瓦斯檢查員必須每天檢查進、回風巷和通風設施,發現有折梁斷柱、冒頂等情況及時處理,保證正常的通風斷面,杜絕瓦斯積聚。
      (2)加強各風門和密閉的管理,各組風門不得同時打開,發現密閉和風門漏風時,及時處理,確保工作面的正常需風量。
      (3)工作面進、回風巷必須保持暢通,不得任意堆放雜物,其通風斷面不得小于設計斷面的2/3。
      (4)工作面進、回風巷出現冒項時,在安全的情況下必須及時疏通巷道。如果通風巷道堵塞,斷面過小,造成工作面瓦斯超限時,切斷工作面、回風巷所有電氣設備的電源,停止工作面人員工作。及時進行巷道維修,在瓦斯濃度符合要求后,再送電恢復生產。
      二、綜合防塵措施
      (1)工作面放炮時,使用水泡泥和黃泥充填炮眼,封泥長度不得小于炮眼深度的一半。
      (2)放炮后,要對放炮點進行灑水降塵。
      (3)工作面進風巷、回風巷必須設置噴霧灑水裝置,每班運輸出煤時,要保證正常使用,防止煤塵飛揚,每班結束前,對各轉載點的煤塵進行清理。
      (4)運輸巷、回風巷每天進行一次巷道粉塵清理。
      (5)工作面所有人員必須搞好個體防護,佩戴好防塵口罩。
      三、綜合防滅火措施
      本工作面煤層不易自燃,主要考慮外因火災預防措施。
      (1)工作面采用走向長壁后退式采煤,以減少采空區漏風。
      (2)禁止攜帶煙火等點火物品進入井下,嚴禁穿化纖衣服進入井下工作;嚴禁使用失爆的電器設備和電纜;嚴禁使用乙烯風筒。
      (3)皮帶運輸機必需使用阻燃皮帶,并安設消防滅火噴霧灑水系統和煙霧、溫度監控探頭。
      (4)井下不準存放汽油、煤油、變壓油等易燃物。
      (5)電氣設備著火時,應首先切斷電源,在切斷電源前,只準用不導電的滅火器材滅火。
      (6)井下配電硐室、車場、井下通訊室等地必須安裝滅火器。
      (7)任何人發現井下著火時,首先應立即采取一切可行的方法直接滅火,并迅速向安全員或者礦值班人員報告,在現場的安全員、班長依照礦井災害預防和處理的規定,將所有可能受威脅地區的人員撤離危險區域,并組織人員利用現場的一切工具進行滅火。
      四、預防瓦斯和安全監控措施
      (1)采煤工作面設專職瓦斯檢查員,加強瓦斯檢查,檢查地點:采煤工作面工作點、上下出口、上隅角、電氣設備附近、工作面回風流、回柱放頂處,上述地點每班不得少于三次。
      (2)工作面放炮地點,必須執行“一炮三檢”和“三人連鎖放炮”制度,發現爆破地點附近20m范圍內的瓦斯濃度超過1%時,禁止裝藥爆破。
      (3)嚴格執行牌板、瓦斯記錄本、瓦斯報表三對口和安全員、技術負責人和礦長三簽字的要求,切實把瓦斯檢測工作落到實處。
      (4)工作面上出口20m范圍內安設甲烷自動報警斷電儀裝置,工作面回風流中瓦斯濃度達到1%,甲烷自動報警儀發出報警信號,停止工作面的打眼放炮工作。當瓦斯濃度達1.5%時或回風巷瓦斯濃度達1%時,報警斷電裝置能自動切斷工作面和回風巷電氣設備電源,并撤離人員,采取措施進行處理。只有瓦斯降到1%以下后,方可送
      電,恢復工作。
      (5)工作面甲烷傳感器設置在回風巷距工作面上出口10m范圍內,傳感器直懸掛,距巷道兩幫不得小于0.2m,距頂板不得大于0.3m。

      第六節 運輸
      一、刮板輸送機和皮帶輸送機啟動安全技術措施
      (1)采煤工作面和運輸巷的刮板運輸機或皮帶運輸機啟動時,首先啟動運輸巷輸送機,再啟動采煤工作面輸送機;停止運轉時,則按相反順序進行。
      (2)各輸送機開啟或停止時,必須用聲光信號作為開停信號。
      (3)當輸送機出現大塊矸石、木料等物料時,應及時停機排除。鏈條出槽、漂鏈和輸送機拱起時,嚴禁在輸送機運行中用手扶或腳蹬等辦法處理,遇有斷鏈、機體激烈跳動、電機電纜過熱等意外情況時,必須立即停機并及時匯報機電部門,進行處理。
      (4)開機時,司機不得位于運行方向的正前方,運行過程中必須認真監視輸送機運轉及其附近支架情況,發現異常立即停機處理。
      二、刮板運輸機安全技術措施
      (1)交接班時,首先檢查壓箱機油、鏈條、槽板等,符合開機條件后方可開機。
      (2)定期給刮板機壓箱加油,確保刮板運輸機的正常運轉。
      (3)發現滑鏈、漂鏈等故障時,立即停機,查找原因,處理好后再開機。
      (4)處理斷鏈、縮機尾、增減中部槽等要緊鏈時,必須使用好剎車,當需要用緊鏈器時,不得用力過猛,防止拉斷鋼絲繩或鏈條發生安全事故
      (5)檢修刮板運輸機時,必須切斷開關電源,并掛正在檢修警示牌,并設專人看守,防止人員亂按鈕而發生安全事故。
      (6)嚴禁人員利用刮板運輸機運材料,嚴禁人員乘坐刮板運輸機。
      (7)設備安置要穩妥,各部位聯接要堅固,防護罩、電動機等不松不缺,減速箱油位合適,油質,液壓聯軸節油量合適,刮板不漂鏈。
      (8)空車試運轉,使刮板鏈順轉一周,刮板鏈松緊均勻適宜,機尾滾筒轉運靈活,如連接環螺栓、刮板及銷有缺損或歪斜的,必須停機進行處理。
      (9)不準超負荷啟動,因過負荷不能正常啟動時,連續啟動不得超過五次,每次時間不得超過10秒,輸送機應平衡,無異常響動或振動。
      (10)工作面移刮板運輸機。必須在支護的保護下進行,移輸送機時,必須鎖啟動器,去掉保險銷。
      三、帶式輸送機運輸安全技術措施
      (1)帶式輸送機機頭和機尾必須設置通信和聲光信號裝置,當啟動或關閉皮帶輸送機時,利用聲光信號或電話告訴機尾或機頭人員。
      (2)帶式輸送機使用前,必須進行試運轉,只有輸送帶不出現跑偏、打滑等情況才能投入正常使用。
      (3)輸送機機架上設置緊急制動裝置(每50m安裝一個),當輸送帶上出現異常等緊急情況時,及時關閉制動裝置,解除危險后,才能重新啟動。
      (4)每班派人檢查輸送帶,如有跑偏、托輥不轉動,底板浮煤多等情況時,應及時維修,清理浮煤。
      (5)行人不得隨意跨越、乘坐皮帶運輸機。
      (6)機頭溜眼處必須設置防護欄,防止安全事故發生。
      四、人力推車安全技術措施
      (1)推礦車時,雙手握住礦車推拉把手,嚴禁將手扶于礦車邊緣。
      (2)推車時,注意力必須集中到前方,接近岔道、彎道及易跳車地點、前方有障礙物或人、坡度較大的地點,必須減速。
      (3)推車時禁止蹬車、放飛車和埋頭推車。
      (4)同方向推車時,前后車的間距不得少于30m,并經常觀看前方。
      (5)在推車途中,由于跳車或其它原因而停車時,用礦燈向后面的推車人發出行車信號。
      (6)在行車過程中,將礦燈繞圈作為停車信號,將礦燈前后移動作為行車信號,并伴用聲音,確保接收信號的人員能準確掌握信號內容。
      (7)所有推車人員發現有停車信號時必須立即停車,如果出現礦車跳道或其它故障,其它推車人必須停好車并剎住礦車,確認后方能前往協助處理。
      (8)推車過程中,推車人員必須注意巷道支架等危險物對人員和礦車的碰撞,確保人身和財產安全。

      第七節 機電
      一、機電設備安全技術措施
      (1)采煤工作面的機電設備實行專職管理,由電工跟班維護修理。
      (2)每臺刮板運輸機、皮帶運輸機、絞車均設專人管理。
      (3)跟班電工必須穿絕緣鞋,在工作面交接班,交班人員在交接班時,若設備發生故障應配合接班人修好后再下班。
      (4)跟班電工堅守工作崗位,做到隨喊隨到,隨壞隨修,保證設備正常運行。
      (5)跟班電工在交班時,必須認真仔細檢查,若有故障不得交班,必須絞接清楚。
      (6)電纜線路堅決杜絕“雞爪子”、“羊尾巴”、明接頭,電纜要吊掛整齊,不能盤圈,開關及電氣設備不合格、不完好不能入井使用。開關要上架,“五小”要上牌。
      (7)檢修期間,嚴禁帶電作業,需停電檢修,檢修期間必須提前通知相關部門;開關處應掛“有人工作,嚴禁合閘”警示牌;并專人看守,未經允許,不得送電。
      二、電煤鉆管理安全技術措施
      (1)工作面的煤電鉆必須使用綜合保護裝置,使用前先檢查煤電鉆零部件是否齊全牢固,插銷是否完整,開關是否靈活,若發現異常情況,應立即切斷電源,進行處理,同時要對煤電鉆進行試運轉。
      (2)電纜接頭要嚴密結實,發現煤電鉆檢漏裝置有故障或網絡絕緣降低時,應立即停電處理,修復后,方可送電,檢漏裝置應靈敏可靠。
      (3)使用電煤鉆時,應當提著把手將煤電鉆送往工作地點,禁止順底拽著煤電鉆上的電纜拖著走,不準在輸送機內拖拉電纜。
      (4)打眼過程中,發現眼內涌水,溫度突然升高或降低,風量不足,瓦斯超限,電纜漏電等危險時,立即停止工作,切斷電源,向安全員、班長等匯報并處理。
      (5)打眼結束后,應將電煤鉆、電纜線、鉆桿及時收回,將電纜盤在距工作面20m以外的安全地點,并切斷電源。
      三、電氣設備防爆措施
      (1)加強機電設備保養工作,保證設備完好率達到100%。責任到人,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2)電氣設備必須零部件齊全,防爆性能好,擺放在干燥地方,并上架,未經驗收的設備,不準入井使用。
      (3)開關的保險絲禁止用鋼、鐵、鋁絲代替,必須使用和電氣設備負荷相符的保險片。
      (4)各種電器設備要做到勤檢查、勤維護,嚴禁失爆和帶病工作。
      (5)電氣設備有過流、漏電、接地保護裝置、檢漏繼電器每班必須試驗一次。無特殊情況,不得停運檢漏繼電器。

      第八節 其 它
      一、文明生產要求
      (1)工作面運輸巷、回風巷必須定期沖洗。
      (2)電纜、風筒必須吊掛整齊、規范。
      (3)刮板運輸機、皮帶運輸機機頭、機尾處的煤塵當班清理干凈。
      (4)巷道內無雜物、材料堆放整齊。
      二、工作面結束后安全技術措施
      (1)工作面回采到停采線后,及時回收工作面支柱和鉸接頂梁。
      (2)在工作面的進回、風巷距離停采線5m處,各打一道密閉。打好密閉后,定期檢查瓦斯、二氧化碳等有毒氣體。

      第八章 災害應急措施及避災路線

      當井下發生災害事故時,井下所有工作人員必須“及時匯報災情,積極搶救、安全撤離、妥善避災”的行動原則,嚴格按規定的避災線路進行避災,確保自己和他人的安全。礦井必須根據災害情況、類型啟動相應應急預案
      一、工作面大面積來壓或冒項應急措施
      (1)工作面出現大面積來壓或冒頂時,在場安全員、班組長應視具體情況,通知作業人員從運輸巷或回風巷撤到新鮮風流中,且支護完好的地點,并報礦值班人員。
      (2)當冒頂處有人受傷被壓時,班長、安全員應組織有經驗的工人利用坑木等物資進行臨時支護,在安全的條件下搶救出被壓人員。
      二、一火災應急措施
      (1)工作面發生火災后,初期火源小,現場作業人員應立即采取一切可能的辦法直接滅火,利用灑水管、砂石、濕衣服等滅火材料滅火,并及時報告礦值班人員。
      (2)電氣設備及材料著火,必須切斷電源,利用相規定的滅火器材進行滅火。
      (3)當火勢過猛不能撲滅時,立即通知工作面、回風巷及受火災威脅的作業人員,沿新鮮風流方向盡快撤離危險區域。
      (4)瓦斯及火災安全撤離路線:工作面→+1250m運輸巷→+1250m下車場→軌道上山→+1270m甩車場→+1270m大巷→井底車場→主斜井→地面。
      三、水災預應急措施
      (1)透水預兆有:煤壁掛汗、煤層變軟、淋水加大、水叫聲,出現異常氣味/煤發潮發暗,工作面有上述預兆,應停止作業,迅速報告調度室。
      (2)突然透水時,班組長應立即撤出工作面所有人員,組織人員沿著避災路線撤離到安全地帶,并把透水情況立即報告調度室。有條件應通知鄰近地點可能受水威脅的人員撤離。
      (3)撤離前設法將撤退的路線和目的地告訴礦井領導,撤離時注意向高處走,位于透水點下方的工作人員撤離時,若遇到水勢很猛,水頭很高時,要注意不能讓水頭打翻或水中滾動的矸石撞傷,要盡力屏著呼吸,用力拽著支架闖過,直至到達安全地點。
      (4)礦領導接到透水事故電話后,立即成立救援指揮部,準確核查井下人員,如發現有人被困井下,首先應制定營救措施,立即通知泵房人員,將水倉的水位降到最低程度,以爭取較長的緩沖時間,如有淹井危險時,井下所有人員向外撤退,迅速向安全出口轉移,直到安全出井,避災路線示意圖(見圖8—1)。
      (5)水災安全撤離路線:a、工作面災害地點上方人員→+1250回風巷→回風上山→總回風巷→安全出口→地面。
      B、工作面災害地點下方人員→+1250運輸巷+軌道上山+1250m中部車場→聯絡巷→回風上山→總回風巷→地面。


      圖8-1 采煤工作面避災路線示意圖
      作業規程學習和考試記錄
      負責人: 傳達人: 班次
      貫徹時間 參加人員 參加人員
      年 月 日 姓名 工種 成績 簽字 姓名 工種 成績 簽字







      班次 應到人數 實到人數 缺席人數 缺席人員姓名



      作業規程補充學習和考試記錄
      負責人: 傳達人: 班次
      貫徹時間 參加人員 參加人員
      年 月 日 姓名 工種 成績 簽字 姓名 工種 成績 簽字







      作業規程復查記錄
      作業規程名稱
      施工單位
      復查時間
      參加復查人員簽字


      煤礦安全網(http://www.ychlsm.com)

      備案號:蘇ICP備12034812號-2

      公安備案號:32031102000832

      Powered By 煤礦安全生產網 徐州鑄安礦山安全科技有限公司

      使用手機軟件掃描微信二維碼

      關注我們可獲取更多熱點資訊

      感謝網狐天下友情技術支持

    2. <video id="xkmid"><menu id="xkmid"></menu></video>
      <source id="xkmid"><menu id="xkmid"><kbd id="xkmid"></kbd></menu></source>
      <video id="xkmid"></video>

        <b id="xkmid"><tbody id="xkmid"><menu id="xkmid"></menu></tbody></b>
        <u id="xkmid"><small id="xkmid"><kbd id="xkmid"></kbd></small></u>

        <b id="xkmid"></b>
      1.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