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與清華大學教授“叫板”的煤海“藍領”
敢與清華大學教授 “叫板”的煤海“藍領”
——國投新登鄭州煤業有限公司婁萬青和他的三項技術專利
前不久,剛剛閉幕的2010年中國深圳高交會上,一位個子不高,面龐黝黑的煤海漢子所持的“礦用電機星三角節能控制系統”、“多水平斜井提升信號系統”“電流閉環控制變頻式礦用皮帶運輸系統”等三項煤礦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受到與會煤炭行業的加倍青睞,很快簽訂了多家專利技術轉讓合同,讓他高興得合不攏嘴。這位煤海漢子就是來自國投新登鄭州煤業有限公司癡迷機電弱電技術創新的婁萬青。
婁萬青今年46歲,第一學歷只是開封技校畢業。他1991年來新登煤礦(國投新登鄭州煤業前身)下窯,沉默寡言,不善言辭,但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他從不因自己學歷低而自卑,而是信心十足,鉆勁沖天,是一個非常善于刻苦學習鉆研的人。他在公司機電車間干維修電工,一干就是十幾個春秋,2004年,走上機電科機電管理崗位。20多年來,他干一行愛一行,工作繁忙之余,他一坐下來,就翻看機電業務書,自學中國電子科技大學的課程,系統了解掌握機電理論知識。夏天悶熱的夜晚,同事們喊他出去涼快,邀他打牌下棋,他盡管汗流浹背,手捧書本愣是不肯出門;夜深人靜,家人早進入了夢鄉,他卻還在盯著電子電力書籍看啊,記啊,學得津津有味。1990年,他順利拿到了中國電子科技大學的文憑。通過一番理論和實踐的磨練,他在機電弱電技術方面漸漸出類拔萃,公司重大機電設備運行中遇到的一些難題,不需要再千里迢迢請廠家技術人員前來解決,婁萬青自己變成了“及時雨”,及時掃清機電設備運行中的種種障礙。很快,婁萬青在國投新登周邊礦區小有名氣,許多企業機電弱電方面出了技術問題,都邀請他去“問診把脈”,他也往往能手到“病”除,各類故障迎刃而解。
提到婁萬青,國投新登人對他的評價是:“他敢與和清華大學教授‘叫板’,真不簡單!了不起!”那是2001年夏天,公司在井下安裝南翼梭車, 配套“軟啟動”設備不能滿足礦井實際需要,屢次試車屢次失敗,令生產廠家技術人員很是愁眉不展。眼看安裝受阻,婁萬青大膽提出,改變原軟啟動設計原理,把“單工”系統改為“雙工”系統。當時,這種設計國內沒有先例,廠家技術人員也吃不準。于是婁萬青和廠家技術人員一道走進北京,與該廠科研后盾清華大學吳教授溝通。聽了婁萬青的設計構想,吳教授大吃一驚,非常贊同,并對一個煤礦工人的創新思維給以高度評價。該設備最終采用了婁萬青的設計,運行10年來狀況良好。
說到今年獲得的三項機電專利技術,婁萬青更是興趣盎然。每一項專利技術的幕后,其實是一個個令人難忘而又激動人心的故事。近年來,為了節能降耗,國投新登煤業在主斜井強力皮帶安裝了變頻裝置,受到了一定的節能效果,但也表現出諸如電機拉力變小、不穩定,不能隨煤量大小及時調整拉力等弊端。能不能在原來變頻的基礎上更新改進?不等領導安排,婁萬青主動在網上搜集信息,查閱資料,結合本公司實際大膽探索,改變電機線路接法,嘗試一種基于電流閉環控制的變頻式礦用皮帶運輸系統。有人說他自不量力,在一片嘲諷聲中,他不顧流言蜚語,加班加點,拿出初步設計方案,請教機電專家。機電專家看到婁萬青的設計,瞪大了雙眼,感覺不可思議卻又連連稱贊。這個得到專家認可的系統,通過改變其原有接法,成功實現了礦用強力皮帶運輸機的全過程變頻控制運行和速度的閉環控制,運行速度可隨著煤量變化而自由調節,從而達到節能降耗的目的。
緊接著,嘗到技術創新甜頭的婁萬青,信心更足,一發而不可收拾。針對國投新登三水平絞車信號存在硬繼電器觸點數量有限、功能單一、不靈活,且硬繼電器易磨損、連鎖電路復雜、維護難度大等弊端,開展技術攻關,成功探索出“多水平斜井提升信號系統”。該系統采用了模塊化設計,有豐富的1/10借口,編程簡單,用戶容易接受,安裝簡單,維修方便。同時,婁萬青還對長期困擾公司大型電機的節能難題展開關鍵技術更新,探索出大型電機“星三角 ”節能控制系統。該系統提高了電機及關聯設備壽命,減少了對電網及負載的沖擊,以最小的代價實現高電壓下軟啟動功能,避免了大啟動電流時常燒壞開關、線路等情況和因啟動壓降過大造成的關聯設備誤動作,有效避免了電機負載較小造成的能源浪費。該技術大大降低了電耗、熱耗、磨損消耗,成本低,經濟效益非常可觀。
一分汗水,一分收獲。婁萬青三項技術創新成果的推廣應用,每年可為企業降低生產成本200萬元,對公司安全生產和節能降耗起到明顯的促進作用,受到公司干部職工的高度贊揚。由于這三項技術比較成熟,國內領先,有廣闊的市場前景。經申報,今年9月,10月,婁萬青先后收到國家知識產權局頒發的三項實用新型專利技術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