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video id="xkmid"><menu id="xkmid"></menu></video>
    <source id="xkmid"><menu id="xkmid"><kbd id="xkmid"></kbd></menu></source>
    <video id="xkmid"></video>

      <b id="xkmid"><tbody id="xkmid"><menu id="xkmid"></menu></tbody></b>
      <u id="xkmid"><small id="xkmid"><kbd id="xkmid"></kbd></small></u>

      <b id="xkmid"></b>
    1. 您好!歡迎來到煤礦安全生產網!

      金宗帥的三級跳 <安全征文>

      作者:崔偉 2009-05-28 15:58 來源:山東兗礦集團興隆莊礦

      金宗帥的三級跳

      十年,對于一個人的一生來說并不算長,但是在一個人的工作歷程里,十年卻是一段不短的時間。2009年是山東兗礦集團興隆莊礦職工金宗帥參加工作的第十二個年頭。金宗帥沒有辜負自己,也沒有辜負這十二年的光景。

      在這十年里,金宗帥通過自學將自己的技校文憑換成了山東科技大學《機械電子工程》專科文憑;由一名技術工人成長為一名工人技師,這十年中有半年時間被派往澳洲澳思達煤礦作技術指導。但是,他對自己還不是很滿意,他始終認為自己還沒有一點值得稱道的成績。比起身邊的同事來,他還差得很遠。

      金宗帥1997年從兗煤技校畢業,從一位對未來心懷憧憬的青年一下成為采煤一線的支架維修工。理想與現實的天壤之別并沒有使他茫然,來到興隆莊礦后,他從不曾抱怨,而是踏踏實實地跟師傅學技術、練本領。在實踐中,他深刻體驗了老式液壓支架的種種設計缺陷。每天,他除了應付正常的檢修任務之外還要努力鉆研其他方面出現的問題:加大頂板支護、處理時常發生的工作面冒頂問題……加班延點是家常便飯。然而,正是這些經歷使金宗帥不僅從師傅那里學到了維修技術,也學到了看問題的思路和處理問題的方法。

      1998年,興隆莊礦緩傾斜特厚煤層高產高效綜放開采成套技術裝備伴隨著“九五”科技攻關的宏偉藍圖,開始投放采面試運行,金宗帥面對的是新型放頂煤支架。試驗期間,他跟師傅們密切配合,針對現場進行實際分析,不盲從,一切憑借事實和數據說話。如現場支架拉移過程中,時常發生電纜被拉斷現象。金宗帥通過幾個班的仔細觀察,發現了問題所在,提出了采取電纜靠近中柱吊掛的辦法,問題迎刃而解。這種方法有效解決了電纜發生積壓、拉斷的問題,同時消除了事故隱患,保障了安全生產。隨著時日推進,金宗帥開始從技術層面對液壓支架進行革新。一次工作時,他發現只設一泵一回路的液壓支架,一旦發生液壓管路漏油這樣小小的問題,就只能被迫停下生產,進行管路更換。經過反復琢磨,他大膽提出了在液壓支架主回路設一三通閥,分成兩個回路。事實證明,經過改進后的液壓支架供液弊端不復存在,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此外,他的多思善學,還為區隊提出了多項小建議。如各工作面探煤厚用的煤電鉆,不僅重量重,而且電纜、電鉆易失爆,造成頻繁維修,工作經常陷于被動。而他建議取而代之的煤風鉆,恰恰避免了這些問題的發生,同時其工作扭矩大,安裝成本低,操作、移動方便,可大大降低勞動強度,特別是節支降耗。

      憑借著這種客觀、嚴謹的態度,在后來面對“十五”攻關更加先進的電液程序控制支架時,金宗帥與師傅們面對試驗期間的諸多問題,在現場一一進行了整改,在井下無法整改的,提出了具體的整改方法,由廠家進行整改,為此他們創下了試驗期間液壓支架完好率始終保持在93%以上的設備運行紀錄。金宗帥的技術就此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2004年,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國家技術創新項目“高效集約化綜放開采技術及關鍵裝備”的核心設備——兩柱掩護式綜采放頂煤液壓支架出現在金宗帥的工作現場,進行工業性試驗。此時,金宗帥由一名檢修工搖身變成操作工。在他看來,這次的轉變對自己是一次質的飛躍。檢修好比是為支架修理毛病,是感性到理性的遞進過程;而操作是為支架“制造”毛病,真正是感性與理性的大碰撞,大糅合。他在實際操作中,發現諸多實際問題,如液壓支架架型高射炮、底座易抬高、易擠壞電纜槽、前梁控頂短等,為此,礦上高度重視他提出的這些問題,派出技術人員,會同集團公司、北京煤科院、中國礦大等技術人員共同進行了近半個月的試驗和檢測,最終針對性地進行了解決。改進后這批支架出口到澳大利亞,實際工作中再沒有出現類似的問題,樹立和維護了兗礦的良好聲譽。他獨到的思維和認識,以及踏實較真的工作作風,得到了當時駐礦集團公司攻關小組的認可和賞識,有的專家不在乎“丟面子、掉價子”,鋪下身子同普通職工的金宗帥一起深入探討實際操作中出現的問題,共同分析原因和研究解決之策。良好的互動,加上理論與實踐的完美結合,為 “兩柱式放頂煤支架”最后的工業性試驗成功,并為最終走出國門,實現技術輸出,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做出了一名操作工似乎不可能的貢獻。

      2006年6月,歷經液壓支架三次技術變革的金宗帥,以一名技術指導的身份,踏上了澳洲澳思達煤礦的土地。這是他人生成長的一次里程碑。他清楚的記得,當時澳思達的工人大多數都是新招的,很多都從來沒有下過井,更別說是操作放頂煤設備了,另外,澳洲方面的工會有時也來干預他們。面對來自諸多方面的壓力,以及在試生產過程中遇到的各方面問題,他們沒有退縮,而是主動克服種種困難,盡自己最大的努力,把全部技術毫不保留的傳授給了澳籍員工。澳籍員工深受感動,他們更加尊重這些異國他鄉的老師,認真地學習,很快掌握了技術要領。金宗帥在傳授技術的同時,沒有以老師的身份自居,而是當作“風物長宜放眼量”的學習機會。在干好指導的同時,他悉心留意,認真記錄,希望可以掌握國外更多的先進安全管理理念、方法和工作面整體自動化配套技術。他說,切切實實感受到了我們國家現在的煤炭工業發展與先進采煤國家的差距。

      這樣看來,金宗帥何止是實現了自己的“三級跳”。他的心,應該在更高更遠的位置。 崔偉





      >

      此文章是使用(中國煤礦安全生產網)匿名投稿系統投稿

      煤礦安全網(http://www.ychlsm.com)

      備案號:蘇ICP備12034812號-2

      公安備案號:32031102000832

      Powered By 煤礦安全生產網 徐州鑄安礦山安全科技有限公司

      使用手機軟件掃描微信二維碼

      關注我們可獲取更多熱點資訊

      感謝網狐天下友情技術支持

    2. <video id="xkmid"><menu id="xkmid"></menu></video>
      <source id="xkmid"><menu id="xkmid"><kbd id="xkmid"></kbd></menu></source>
      <video id="xkmid"></video>

        <b id="xkmid"><tbody id="xkmid"><menu id="xkmid"></menu></tbody></b>
        <u id="xkmid"><small id="xkmid"><kbd id="xkmid"></kbd></small></u>

        <b id="xkmid"></b>
      1.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