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化風險評價的應用
作者:佚名
2009-05-24 19:22
來源:不詳
完善的企業安全管理系統是由許多安全要素組成,環環相扣、缺一不可,形成一條管理鏈條(見圖1)。在這個安全管理鏈條中,安全評價是極其關鍵的組成部分。要達到企業安全生產及利益最大化的目的,就要采用良好有效的安全評價技術。在眾多的安全評價技術里,量化風險評價(QRA)是目前最科學、最先進的技術之一,為世界各國所廣泛接受和應用。 圖1 : 現代安全管理鏈條 量化風險評價作為現代安全管理的核心,要做的就是“七個預”,即首先要預測潛在的事故;預知各類事故發生的可能性;預見事故可能造成的破壞和影響;然后預警相關技術人員;向相關安全責任人預報;根據各類事故實際存在的安全風險,預備足夠的安全措施;建立有針對性的應急預案(見圖2)。 為了達到這個目標,量化風險評價應用大量數據和先進的專業軟件,辨識可能存在的隱患,分析事故發生的可能性,仿真摸擬事故及造成的影響,最終獲取數字化和圖表化的成果(成果之一見圖3)。根據企業的生產需要,量化風險評價可以實現以下目的:1.辨識高危設施或作業及其他薄弱環節 根據安全風險的各類貢獻因子進行識別,分析與排序,可以知道企業里存在的高危設施或作業及其他安全生產的薄弱環節,相應地分配資源、進行安全管理。2.讓企業了解安全生產的水平與狀況量化風險評價是數字化的,因此可以將它的成果與其他國內外類似設施比照,讓企業清楚自身安全生產的優劣勢,缺少什么,還應增加什么,同時,也便于相關主管單位進行企業安全檢查。3.提出對癥下藥的安全整改措施依據企業可用的資源,應用消除隱患、減少事故發生機率及減弱事故后果三個指導性原則,提出切實可行的安全整改措施(如工程控制,程序控制和行政控制等),把安全風險降低到一個可接受的程度。4.識別關鍵安全措施,并適當維護其重要功能根據“蝴蝶結”關系圖的理論,在一整套安全工程系統里,有一些安全措施發揮著及其關鍵的安全防護功能。一旦這些關鍵安全措施在緊急情況時失效,整個安全系統可能會因此而癱瘓,失去應有的安全防護作用。通過量化安全評價的科學計算,可以識別出哪一些措施是屬于關鍵安全措施,并根據其故障模式推薦更加有效的關鍵安全措施維護保養方案,更進一步提高企業的安全系數。[本文共有 2 頁,當前是第 1 頁] <<上一頁 下一頁>> [ 5.根據不同的安全整改方案進一步分析它們對企業安全生產水平及經濟成本效益的影響采用量化風險評價所推薦的安全整改措施,并不是單一的,而是可以匹配成多種組合,以達到最大程度降低安全風險及安全投入或整改成本最小化的目的。因此量化風險評價采用的是經濟成本效益分析,進行安全風險與成本的優化。比方說實施某個安全措施的成本為2萬元,可為企業減少每年5×10-3的安全風險。如果企業的生產運作周期為25年,在企業生產周期里估計共可減少0.125個人員死亡。根據企業的業務量、經濟能力、周圍環境及安全管理理念等,假設企業愿意為避免導致一個人員死亡的事故發生投入成本100萬元,那么企業從實施該安全措施獲得的利益為12.5萬元,即利益(12.5萬元)多于安全措施安裝成本(2 萬元),企業理應采納此安全措施。假設另一家企業由于生產規模較小,經濟能力有限,其投入成本10萬元,那么企業從實施該安全措施獲得的利益為1.25萬元,即利益(1.25萬元)少于安全措施實施成本(2萬元)。基于最低合理可行原則,企業有合理的理由不采納此安全措施,并可以探討其他合理可行又有成本效益的安全生產措施方案組合。由此可見,一個安全生產措施是否適合一家企業,跟企業本身的生產運作情況與能力有關,量化風險評價提供給企業一個可操作的決策工具,協助企業可持續發展。6.彌補現有國家標準規范的不足國家標準規范和安全評價是國家明文規定任何工程項目必須進行的事情,兩者應用的目的其實是一致的,都是為了保證生產安全和人員與財產的安全。可是規范與標準在項目設計階段應用得較廣,一旦投產后,因生產的需要用得上規范與標準的地方就不多了,再加上規范與標準的內容有時候相對滯后,并不是很齊全,這個空缺就應當由風險評價來填補。比如說國家規范要求某生產設施的安全間距為15 米,而量化風險評價根據實況計算10米的安全間距就足夠了,基于國家規范所具有的強制性,最終設定的安全間距應為15米。另一種情況是量化風險評價根據實況鑒定安全間距應當為25米,那么基于保證安全生產的大前提,最終設定的安全間距應為25米,不再是國家規范所闡述的15米。由此可見,量化風險評價可以彌補現有國家規范與標準的不足或空白。在國外,量化風險評價已經大量應用于土地規劃、工程項目總體規劃、安全工程系統的設計和布置等,作為預測、預防事故的重要手段,在貫徹安全生產方針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圖 2 : 量化風險評價的“七個預” 圖3 : 個人年度安全風險[本文共有 2 頁,當前是第 2 頁] <<上一頁 下一頁>>] 完善的企業安全管理系統是由許多安全要素組成,環環相扣、缺一不可,形成一條管理鏈條(見圖1)。在這個安全管理鏈條中,安全評價是極其關鍵的組成部分。要達到企業安全生產及利益最大化的目的,就要采用良好有效的安全評價技術。在眾多的安全評價技術里,量化風險評價(QRA)是目前最科學、最先進的技術之一,為世界各國所廣泛接受和應用。 圖1 : 現代安全管理鏈條 量化風險評價作為現代安全管理的核心,要做的就是“七個預”,即首先要預測潛在的事故;預知各類事故發生的可能性;預見事故可能造成的破壞和影響;然后預警相關技術人員;向相關安全責任人預報;根據各類事故實際存在的安全風險,預備足夠的安全措施;建立有針對性的應急預案(見圖2)。 為了達到這個目標,量化風險評價應用大量數據和先進的專業軟件,辨識可能存在的隱患,分析事故發生的可能性,仿真摸擬事故及造成的影響,最終獲取數字化和圖表化的成果(成果之一見圖3)。根據企業的生產需要,量化風險評價可以實現以下目的:1.辨識高危設施或作業及其他薄弱環節 根據安全風險的各類貢獻因子進行識別,分析與排序,可以知道企業里存在的高危設施或作業及其他安全生產的薄弱環節,相應地分配資源、進行安全管理。2.讓企業了解安全生產的水平與狀況量化風險評價是數字化的,因此可以將它的成果與其他國內外類似設施比照,讓企業清楚自身安全生產的優劣勢,缺少什么,還應增加什么,同時,也便于相關主管單位進行企業安全檢查。3.提出對癥下藥的安全整改措施依據企業可用的資源,應用消除隱患、減少事故發生機率及減弱事故后果三個指導性原則,提出切實可行的安全整改措施(如工程控制,程序控制和行政控制等),把安全風險降低到一個可接受的程度。4.識別關鍵安全措施,并適當維護其重要功能根據“蝴蝶結”關系圖的理論,在一整套安全工程系統里,有一些安全措施發揮著及其關鍵的安全防護功能。一旦這些關鍵安全措施在緊急情況時失效,整個安全系統可能會因此而癱瘓,失去應有的安全防護作用。通過量化安全評價的科學計算,可以識別出哪一些措施是屬于關鍵安全措施,并根據其故障模式推薦更加有效的關鍵安全措施維護保養方案,更進一步提高企業的安全系數。[本文共有 2 頁,當前是第 1 頁] <<上一頁 下一頁>>
上一篇:電力設備安全性評價
下一篇:溫州市2007年食品安全綜合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