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video id="xkmid"><menu id="xkmid"></menu></video>
    <source id="xkmid"><menu id="xkmid"><kbd id="xkmid"></kbd></menu></source>
    <video id="xkmid"></video>

      <b id="xkmid"><tbody id="xkmid"><menu id="xkmid"></menu></tbody></b>
      <u id="xkmid"><small id="xkmid"><kbd id="xkmid"></kbd></small></u>

      <b id="xkmid"></b>
    1. 您好!歡迎來到煤礦安全生產網!

      鉛坑煤礦980井資源儲量核實報告

      作者:佚名 2009-02-23 09:19 來源:本站原創

      永春縣鉛坑煤礦有限責任公司鉛坑煤礦巖刀坑980井

      資源儲量核實報告

      第一章 礦區概況

      第一節 交通位置及礦區范圍

      永春縣鉛坑煤礦有限責任公司鉛坑煤礦巖刀坑980井位于永春縣城北西方向290°,與縣城直距37公里,位于天湖山煤礦區鉛坑井田;中心地理坐標:東經117°58′36″,北緯25°29′10″。行政區隸屬永春縣下洋鎮下洋村管轄。礦區公路7公里與永(春)漳(平)線相連,漳泉鐵路天湖山支線從礦區邊緣經過,交通方便(詳見礦區交通位置圖)。
      永春縣鉛坑煤礦有限責任公司鉛坑煤礦巖刀坑980井“四證”齊全,各證照證號如下:
      采礦許可證證號:3500000420040;
      煤礦安全生產許可證證號:(閩)MK[2005]C017;
      煤炭生產許可證證號:X130505066;
      工商營業執照證號:3500001002694。
      采礦許可證開采范圍拐點坐標:
      (2) H:X=2819484,Y=39598519;3:X=2818930,Y=39599440;
      K:X=2818768,Y=39598749。I:X=2819155,Y=39598252。
      開采標高:+830m~+1100m。
      (3) I:X=2819155,Y=39598252;K:X=2818768,Y=39598749;
      4:X=2818729,Y=39598584;J:X=2819064,Y=39598176。
      開采標高:+800m~+1100m。
      (8) G:X=2819555,Y=39597592;D:X=2819791,Y=39597786;
      O:X=2819342,Y=39597840;4:X=2818729,Y=39598584;
      F:X=2818420,Y=39598240;G:X=2819141,Y=39597305。
      開采標高:+980m~+1100m。
      (9) A:X=2820310,Y=39598610;1:X=2820125,Y=39599230;
      2:X=2819300,Y=39599420;H:X=2819484,Y=39598519;
      J:X=2819064,Y=39598176;O:X=2819342,Y=39597840;
      P:X=2819690,Y=39597800;C:X=2819515,Y=39598365;
      B:X=2819785,Y=39598620。
      開采標高:+890m~+1100m。
      煤炭生產許可證開采范圍拐點坐標:
      第一塊段:
      ①X=2819128,Y=39598568;②X=2818738,Y=39598237;
      ③X=2819356,Y=39597455;④X=2819555,Y=39597592;
      ⑤X=2819690,Y=39597800;
      第一塊段開采標高: +980m~+1020m
      第二塊段:
      ②X=2818738,Y=39598237;
      ⑥X=2818547,Y=39598076;
      ⑦X=2819141,Y=39597305;
      ③X=2819356,Y=39597455。
      第二塊段開采標高: +980m~+1100m
      本礦井開采面積:0.74km2

      第二節 礦區地質勘查簡況和礦山開發簡史

      鉛坑煤礦的地質勘探工作始于1958年,福建省地質局第三地質大隊301分隊在鉛坑開展地質勘探工作,1966年和1969年,福建省地質局301地質隊又進行了地質補勘探。在前后三次的地質勘探和補勘期間,對該礦區的勘探工作程度較低,未對F31上盤及F31下盤的37、41、47號煤層儲量進行計算。1978年12月,福建省一九七煤田地質勘探隊對鉛坑井田(南塊段)進行勘探,提交B+C+D級儲量970萬t,(福建省煤炭工業總公司批準文號:閩煤基字〔79〕337號)。其中53號煤層儲量70萬t(B級10萬t,C級40萬t,D級20萬t)劃分給永春縣鉛坑煤礦有限責任公司開采。
      2003年由泉州市煤炭學會對永春縣鉛坑煤礦有限責任公司鉛坑煤礦進行儲量核實,經福建省國土資源評估中心評審確認(閩國土資儲審[2003]99號),至2002年底鉛坑煤礦有限責任公司保有總資源儲量275.7萬t。參加資源儲量估算的有37、41、47、53、59層煤,但未對鉛坑煤礦巖刀坑980井單獨進行儲量核實。
      鉛坑煤礦巖刀坑980井于九十年代初期開始建設,1996年換發采礦許可證,1999年取得煤炭生產許可證時,認定生產能力4萬t/年;自2001年以來,實際年生產原煤達到4萬t。2006年核定的生產能力為4萬噸/年。現有3個實行分區通風的生產采區,分別是980~993,1025~1050,985~1008采區,均采用平硐開拓開采,主采37、41、47、51、53、59等六層煤層。該礦井自建井以來累計生產原煤41萬t。
      該礦井采用平硐開拓方式,采用放炮落煤,自溜或人工裝車,井下采用板車運輸。礦井采用機械通風,輔以局部通風機通風。由于地質構造復雜,大部份采煤工作面采用殘采法開采。
      經本次核實,截至2006年底,該礦37號煤層保有資源儲量為5.19萬t; 41號煤層保有資源儲量為5.50 萬t;47號煤層保有資源儲量為12.74萬t;51號煤層保有資源儲量為14.76 萬t;53號煤層保有資源儲量為18.20萬t;59號煤層保有資源儲量為4.60萬t;合計保有資源儲量122b類60.99萬t。

      第二章 礦井地質概況

      第一節 礦井地質特征簡述
      一、地層
      礦井內出露的地層有侏羅系下統梨山組和二疊系下統童子巖組。梨山組巖性為含礫石英中細粒砂巖,呈不整合于童子巖組之上,由于F31斷層的推復,厚度不詳。童子巖組可分為一段、二段和三段,二段為淺海相沉積,一段以湖泊沼澤相及泥炭沼澤相等濱海陸相沉積為主,共含煤43層,其中37、41、47、51、53、59號煤在礦井內為可采煤層。該礦井含煤地層是一段(P1t1)。
      (一)童子巖組第二段(P1t2) 厚度:50 m。
      上部細粉砂巖、砂質泥巖,薄層狀,由下往上粒度增粗,頂部夾厚度10—20cm的細砂巖鈣質砂巖數層,交錯層理,水平層理發育,內含少量眼球狀黃鐵礦、膠磷礦質結核。
      中部為粗粉砂巖、細砂巖,厚層狀,內夾薄層狀細粉砂巖,具浪成砂紋交錯層理。
      下部為泥巖、砂質泥巖,質純,含較多橢球狀、餅狀、串珠狀、柱狀樹枝狀等黃鐵礦、膠磷礦質結核,含豐富動物化石。
      該段不含煤,俗稱“動物泥巖段”。
      (二)童子巖組第一段(P1t1) 厚度344 m。
      為一個海進序列的次級旋回,低級序小旋回多,中、下部小旋回較上部完整,且厚度較大,是該礦的主要含煤地層。可分為二個亞段:
      1、第二亞段(P1t1-2) 厚度127 m。
      巖層組合以粗、細粉砂巖為主,砂質泥巖、細砂巖較少,低級序小旋回較多,厚度小,發育不完整。可分為上、下二帶:
      (1) 上帶(P1t1-2b) 厚度50 m。
      巖性以細碎屑巖為主。上部以細粉砂巖、砂質泥巖為主,夾薄層細砂巖、粗粉砂巖,含薄煤3層。由下往上粒度增粗,含較多的粉砂質條帶及植物化石碎片,具浪成砂紋交錯層理。各煤層頂板均含瓣鰓類及少量海百合莖動物化石。
      中部細砂巖,灰白色,厚層狀,顆粒較粗,含較多的白云母細片,泥質膠結,下部具直線型交錯層理,中部具浪成砂紋交錯層理,上部具水平層理。
      下部除底部夾薄層細砂巖外,均為細粉砂巖、砂質泥巖。含可采煤層1層(37號),5層薄煤層。除37煤層頂板含少量動物化石外,其余均為植物化石,有單網羊齒、華夏齒葉、基縮蕉羊齒、延蕉羊齒、細脈櫛羊齒等。
      (2) 下帶(P1t1-2a) 厚度77 m。
      以細碎屑巖為主,夾3~4層細砂巖,且大部分布于上部。小旋回厚度小(4~10 m),發育不完整。含煤9層,可采2層(41、47)。 40、42號煤層頂板富含植物化石,其余煤層直接頂板均含豐富動物化石及少量植物化石。各煤層頂板均含密集似層狀赤鐵礦、膠磷礦質結核,條帶狀水平層理,浪成砂紋交錯層理。
      2、第一亞段(P1t1-1) 厚度217 m。
      低級序小旋回發育較完整,旋回厚度較大,下部以粗碎屑巖沉積為主,形成厚度大、層位穩定的厚層狀細砂巖。上部以細碎屑巖沉積,厚度較小且穩定性差。
      本亞段是童子巖組主要的成煤段,共含煤24層,可采、局部可采煤層9層。
      (1)上帶(P1t1-1b) 厚度78 m。
      自下而上巖性變細。上部以粗、細粉砂巖為主夾砂質泥巖、煤層,中、下部為3~4層的細砂巖夾粗、細粉砂巖、煤層,小旋回發育不完整。含煤10層,可采2層(51、53號),各煤層頂板含密集似層狀赤鐵礦、膠磷礦質結核,條帶狀水平層理發育。含單網羊齒、櫛羊齒等植物化石。
      (2)下帶(P1t1-1a) 厚度139m。
      由2~3層厚度大的細砂巖夾粗、細粉砂巖、泥巖、煤層組成。小旋回厚度一般10~35m,且發育完整。含煤14層,可采煤層1層(59號),煤層頂板砂質泥巖、細粉砂巖普遍含單網羊齒、櫛羊齒等植物化石,少量瓣鰓類、海百合莖化石。
      二、 構造
      該礦處于尤溪華口——安溪福前復式大向斜的東翼,德化上涌——安溪感德折斷帶邊緣,其構造體系為華夏系,經受新華夏改造,其特點表現在F31斷層上下盤的明顯差異,下盤以NE30°—35°向緊密褶皺為主,伴生較多小斷層,而上盤褶皺斷裂均發育,唯褶皺不如下盤緊密,但沿走向的起伏較下盤明顯。F31大逆掩斷層切割了下侏羅的梨山組,使童子巖組煤系推復于梨山組之上,其規模大,影響范圍廣,該礦井為F31逆斷層上盤的地層,現將影響該礦的幾條主要斷層敘述如下:
      (一) F31逆掩斷層
      為天湖山煤田區域大斷層,縱貫曲斗—長汀一帶,延伸7公里以上,走向NNE,傾向NW,傾角平緩,斷層面沿走向、傾向均呈舒緩波狀,水平錯距達數公里。該礦處于該斷層轉折部位,橫切本區中部,童子巖組一段逆掩于下侏羅梨山組之上,斷層傾角一般為20-40°,地表一線及TC34槽所見斷層傾角小于5°。
      (二) F4逆斷層
      位于煤礦西部,F31斷層上盤,未切割F31斷層,走向NE37°,全長750 m以上,傾向西,傾角60°左右,落差30~50 m,往北落差逐漸變小。
      (三) F45正斷層
      位于該礦西部,北端交于 F31斷層,南端延伸至20線以南,全長700 m以上,走向NE30°,向西傾斜,傾角70°左右,落差50~60 m,深部交F31斷層,未影響下盤煤系。
      (四) F46逆斷層
      位于該礦西南部,北端交于F45斷層,南端延伸至F37斷層,全長1000 m左右,向西傾斜,傾角72°,落差80m,深部交F31斷層,對下盤未造成影響。
      根據構造的復雜程度劃分,該礦區范圍內地質構造復雜程度為復雜類別(三類)。
      三、火成巖
      礦內火成巖不發育,只見零星閃長玢巖及石英斑巖,多呈脈狀或巖墻沿斷層帶產出。
      閃長玢巖:地表見于-19線及-20線西段,走向呈NNE,傾向不明。
      四、煤層與煤質
      (一)煤層
      該礦井含煤地層含煤36層,其中局部可采有33、36、43、45、50、54、55號煤層,可采煤層有37、41、47、51、53、59號煤層。此次參加資源儲量核實的煤層為37、41、47、51、53、59號等六層煤層。
      1、可采煤層及其頂底板特征:
      (1)37號煤層:平均厚度0.84m。頂板細粉砂巖,含多量植物化石;間接頂板為細砂巖;底板為薄層狀粗粉砂巖,含多量根部化石;間接底板為薄層狀細砂巖。之下一層為38號煤層的頂板,為砂質泥巖,富含戟貝及舌形貝化石,為I4標志層的對比特征。
      (2)41號煤層:平均厚度0.76 m。頂板為灰黑色細膩的砂質泥巖,含多量舌形貝及瓣鰓類動物化石;底板為塊狀細粉砂巖,含根部化石;間接底板為細砂巖,厚約5 m。
      (3)47號煤層:平均厚度0.65 m。頂板為灰黑色細粉砂巖,以動物化石舌形貝與植物化石共生為特征;底板為砂質泥巖,含豐富根部化石;間接底板為細砂巖,厚約3 m。
      (4)51號煤層:平均厚度0.80 m。頂板為灰黑色細粉砂巖,富含植物化石和舌形貝動物化石,厚約6 m;底板為細粉砂巖富含根部化石和泥質結核。
      (5)53號煤層:平均厚度0.99 m。頂板為細粉砂巖,厚約3 m,富含植物化石和似層狀泥質結核;底板為細粉砂巖,厚約3 m,含多量根部化石。
      (6)59號煤層:平均厚度0.67 m。頂板為砂質泥巖,水平層理發育,含多量植物化石與似層狀泥質結核。底板為中厚層狀細砂巖與細粉砂巖互層。厚約12 m。
      2、煤層穩定性
      (1)37號煤層:資源儲量估算利用鉆孔煤厚有3個,分別是1.18 m,0.66 m,0.69 m;采空區平均厚度為0.84 m,資源儲量估算該煤層平均厚度0.84 m。穩定性程度屬第三型第二種。
      (2)41號煤層:資源儲量估算利用鉆孔煤厚有6個,分別是0.58 m,0.34 m,0.98 m,1.11 m,0.72 m,0.70m;石門見煤點1處,煤厚0. 85 m; 運巷平均厚度0.77 m;采空區平均厚度為0.76 m,資源儲量估算該煤層平均厚度0.76 m。穩定性程度屬第三型第二種。
      (3)47號煤層:資源儲量估算利用鉆孔煤厚有5個,分別是0.58 m,0.70 m,0.52 m,0.42m,0.48m;石門見煤點1處,煤厚1.12 m;運巷平均厚度0.75 m ,資源儲量估算該煤層平均厚度0.65 m。穩定性程度屬第三型第二種。
      (4)51號煤層:資源儲量估算利用鉆孔煤厚有5個,分別是0.47 m,0.45 m,1.01 m,0.57m,1.08m;石門見煤點3處,煤厚分別為0.88 m,0.91m,0.90m; 采空區平均厚度為0.96 m,資源儲量估算該煤層平均厚度0.80m。穩定性程度屬第三型第二種。
      (5)53號煤層:資源儲量估算利用鉆孔煤厚有8個,分別是0.72 m,1.18 m,0.75 m,0.69 m,0.65m,1.36m,1.34m,0.94m;石門見煤點2處,煤厚分別為1.00 m,1.20m;運巷平均厚度1.06 m, 采空區平均厚度為0.99 m,資源儲量估算該煤層平均厚度0.99 m。穩定性程度屬第三型第二種。
      (6)59號煤層:資源儲量估算利用鉆孔煤厚有8個,分別是0.19 m,0.40 m,0.37 m,1.24 m,0.48m,0.48m,0.93m,1.08m;石門見煤點1處,煤厚0.80 m;運巷平均厚度0.70 m, 采空區平均厚度為0.70m,資源儲量估算該煤層平均厚度0.67 m。穩定性程度屬第三型第二種。
      (二)煤質及用途
      礦井開采的煤層煤質均屬于中至高灰分、特低硫、特低磷、中等發熱量無煙煤(見表),主要可供動力、化工、和民用燃燒用煤。


      煤層煤質分析成果表
      煤層
      編號 工 業 分 析 結 果(%) 容重
      D
      (t/m3)
      水份
      Wr 灰份
      Ag 揮發份
      Vr 因定碳
      CGD 發熱量
      Qg
      (KJ/g) 全硫
      Sg 全磷
      Pg
      37 8.47 17.43 3.04 67.37 23.21 0.44 0.032 1.78
      41 11.19 16.96 2.30 72.07 26.39 0.56 0.008 1.75
      47 9.38 26.48 3.17 63.38 23.94 0.23 0.016 1.77
      51 8.36 22.30 2.98 68.87 25.85 0.28 0.011 1.78
      53 7.87 21.20 2.87 69.87 25.95 0.30 0.012 1.77
      59 8.17 23.42 3.52 68.14 25.89 0.16 0.007 1.75

      第二節 礦井地質新認識

      從建井至今,隨著礦井開拓和煤層的開采,對地層、含煤性、煤層穩定性變化規律以及對構造斷層性質的不斷深入研究和認識,積累了不少實際的礦井地質資料,對原有地質剖面及礦井地質資料進行不斷修改。值得肯定的是,原地質報告的主要煤層對比、斷層性質等均較為可靠。但煤層的構造形態變化較大,尤其是煤層厚度變化有較大的出入。在褶曲軸部常變厚,翼部常為變薄帶。一些未參加資源儲量估算的極薄煤層,在特殊的構造部位往往形成局部厚煤帶,從而提高了礦井資源利用率,如33、36、40、43、45、50、54號煤層。
      經過開采證實,37、41、47、51、53、59號煤層在走向、傾向上應屬于不穩定型中的第二種,礦井地質構造屬于復雜類。


      第三章 礦床開采技術條件

      第一節 水文地質條件及開采后的變化

      該礦最低侵蝕基準面標高+710m,開采標高+980m以上,位于侵蝕基準面之上,礦內亦無大的地表水體,山脊陡峻,沖溝切割深,地表水排泄條件良好,主要充水水源以大氣降水為主,直接充水含水層富水性弱,斷裂帶局部充水且導水性弱,故水文地質條件為裂隙充水簡單型。但在今后的開采過程中,隨著開采水平的延深,必須注意采空區積水的防探工作,預防礦井突水災害的發生。

      第二節 工程地質條件及開采后的變化
      通過對該礦多年巷道開拓和煤層開采,總體上該礦井巷道圍巖及煤層頂底板多為粉砂~細砂巖類,巖石力學性質強度較大,穩固性較好,全巖巷道一般可以不用支護(使用裸體巷道)。礦井地質構造以褶皺構造為主,從未發生過沖擊地壓現象。總體上礦井的工程地質條件較為簡單。但開拓開采巷道在遇到風化帶或斷裂破碎帶時,必須使用架棚或砌碹支護。在采區工作面煤層產狀急劇變化或小斷層牽引帶之處,往往產生偽頂(砂質泥巖或細粉砂巖)松動,甚至出現巖層脫層現象,加大了頂板管理難度,也是礦區內頂板事故為主要事故類型的主要原因。由此,應堅持實行敲幫問頂制度,加強采區工作面的頂板管理,進行有效支護,嚴防頂板事故的發生。
      該煤礦開采近二十年,經長時間檢測,礦井瓦斯涌出量極其低微,從未發生瓦斯爆炸,應屬無爆炸危險的低瓦斯礦井。另外,經中國煤炭科學研究總院重慶分院對送檢煤樣進行煤塵爆炸指數和煤層自燃傾向性分析鑒定,該礦煤層為無煤塵爆炸危險、煤層自燃傾向性分類為三類的不易自燃煤層。
      地溫正常。

      第三節 環境地質條件及開采后的變化
      鉛坑煤礦巖刀坑980井經多年開采,沒有對地表生態環境造成大的負面影響。從建井至今,尚未發生過地面塌陷、滑坡、泥石流等。隨著開采深度的加大,對地表的影響將越來越小。開采過程中必須重視矸石和礦井水的處理,礦井水應在硐口經沉淀處理后方可排到礦外;煤矸石應集中堆放,要砌筑擋矸壩,防止矸石沖向河床或造成水土流失,礦業主要在矸石場上植樹種草,保護生態環境。
      該礦井的環境地質條件良好。

      第四章 資源儲量估算

      第一節 資源儲量估算范圍及工業指標
      一、資源儲量估算范圍
      本次資源儲量估算是在鉛坑煤礦巖刀坑980井煤炭生產許可證劃定的開采范圍內。以省一九七煤田地質隊提交的《鉛坑井田(南塊段)地質報告》及泉州市煤炭學會提交的《2003年鉛坑煤礦儲量核實報告》為主要依據,通過對近年來礦井的開拓開采情況進行調查,以及歷史積累的資料,進行資源儲量重新估算。估算資源儲量標高:第一塊段:+980m~+1020m;第二塊段:+980m~+1100m。
      (一)37號煤層塊段:東至+1085m標高,南至-19線,西至F46斷層,北至20線。
      (二)41號煤層塊段:東至采空區,南至-19線,西至F46斷層,北至20線。
      (三)47號煤層:
      Ⅰ塊段:東至F45斷層,南至20線,西至生產許可證邊界,北至-20線。
      Ⅱ塊段:東至+1020m標高,南至20線,西至F46斷層,北至+1020m標高。
      Ⅲ塊段:東至F45斷層,南至F45斷層,西至+980m標高,北至20線。
      Ⅳ塊段:東至煤層露頭,南至-19線,西至F46斷層,北至20線。
      (四)51號煤層塊段:
      Ⅰ塊段:東至F4斷層,南至+1000m標高,西至F45斷層,北至+1020m標高。
      Ⅱ塊段:東至F46斷層,南至+980m標高,西至F45斷層,北至20線。
      Ⅲ塊段:東至煤層露頭,南至-19線,西至F4斷層,北至20線和+1020m標高。
      (五)53號煤層塊段:
      Ⅰ塊段:東至F45斷層,南至+980m標高,西至生產許可證邊界,北至煤層露頭。
      Ⅱ塊段:東至F4斷層,南至+1000m標高,西至F45斷層,北至+1020m標高。
      Ⅲ塊段:東至+1020m標高,南至20線,西至F4斷層,北至+1020m標高。
      Ⅳ塊段:東至+1025m標高,南至-19線,西至+980m標高,北至20線。
      (六)59號煤層塊段:
      Ⅰ塊段:東至煤層露頭,南至20線和+980m標高,西至F4斷層,北至+1020m標高。
      Ⅱ塊段:東至煤層露頭,南至+980m標高,西至+980m標高,北至20線。
      二、工業指標的確定
      根據國家和福建省有關小煤礦估算資源儲量最低可采厚度的規定,結合天湖山礦區的煤層賦存特點、永春縣小礦井多年來對平均厚度0.5m、甚至小于0.5m的煤層,都進行開采利用的實際情況,確定煤層(不分傾角大小)最低可采厚度為0.50m。礦內各煤層的最低發熱量Qnet,d 12.5MJ/kg, 最高硫分
      St,d 3%。

      第二節 資源儲量估算方法及參數的確定

      一、劃分各級資源儲量的條件
      基礎儲量(122b)(相當于舊分類C級):資源儲量塊段構造形態已查明,斷層在走向上有一定的工程控制,煤層對比可靠,工程控制基本達到勘探階段的要求;經開采證實是經濟的、可行性評價結果可信度較高。
      根據該礦井范圍內的鉆孔、采礦工程(包括石門、運輸巷道和采空區見煤點平均厚度)和煤層露頭見煤點的分布情況 ,煤層厚度及可采性,該礦資源儲量類型已達到基礎儲量122b的要求(相當于舊分類編碼C級)。
      二、資源儲量估算塊段劃分
      本次資源儲量估算中以福建省197煤田地質勘探隊提交的《鉛坑井田(南塊段)地質報告》及泉州市煤炭學會提交的《2003年鉛坑煤礦儲量核實報告》的資源儲量估算表為主要依據,在礦界范圍內,根據該礦井巷道的見煤情況及采區開采情況,劃定采空區范圍,重新確定保有資源儲量估算塊段。
      37號煤層: 資源儲量估算1個塊段,為122b類基礎儲量。
      41號煤層: 資源儲量估算1個塊段,為122b類基礎儲量。47號煤層: 資源儲量估算4個塊段,為122b類基礎儲量。51號煤層:資源儲量估算3個塊段,為122b類基礎儲量。53號煤層:資源儲量估算4個塊段,為122b類基礎儲量。
      59號煤層:資源儲量估算2個塊段,為122b類基礎儲量。
      三、資源儲量估算方法:
      采用地質塊段法,估算公式如下:
      Q =(M÷cosα)×d×h
      式中: Q ——塊段資源儲量(單位t);
      M——塊段平面積(單位:m2);
      cosα——塊段平均傾角余弦;
      d ——煤層容重(單位:t/m3);
      h——塊段平均厚度(單位:m)。
      四、資源儲量估算參數的選擇
      (一)塊段平面積(M):
      在CAD軟件支持下,由電腦自動求取。
      (二)煤層平均厚度(h):
      根據天湖山礦區煤層厚度變化劇烈的特點,在資源儲量估算中不適合采用適用于厚度漸變式煤層的內插法,另又考慮從80年代至今歷次核實資源儲量中都是采用全層厚度平均法,因此仍采用礦界范圍內的鉆孔、石門、運巷和采空區平均厚度、露頭等見同層煤厚度的算術平均值,作為煤層資源儲量估算厚度(見附表2)  
      1、37號煤:采用工程點4個,其中鉆孔3個,采空區平均厚度點1個(5個),見煤最薄點0.66m,最厚點1.18m,平均厚度0.84m。
      2、41號煤采用工程點9個,其中鉆孔6個,石門點1個,運巷點平均厚度點1個(5個),采空區平均厚度點1個(5個),見煤最薄點0.34m,最厚點1.11m,平均厚度0.76m。
      3、47號煤采用工程點7個,其中鉆孔5個,石門點1個,運巷點平均厚度點1個(5個),見煤最薄點0.42m,最厚點1.12m,平均厚度0.65m。
      4、51號煤采用工程點9個,其中鉆孔5個,石門點3個,采空區平均厚度點1個(5個),見煤最薄點0.45m,最厚點1.08m,平均厚度0.80m。
      5、53號煤采用工程點12個,其中鉆孔8個,石門點2個,運巷平均厚度點1個(6個),采空區平均厚度點1個(4個),見煤最薄點0.65m,最厚點1.36m,平均厚度0.99m。
      6、59號煤采用工程點11個,其中鉆孔8個,石門點1個,運巷平均厚度點1個(5個),采空區平均厚度點1個(5個),見煤最薄點0.19m,最厚點1.24m,平均厚度0.67m。
      (三)煤層容重(d):
      采用《福建永春天湖山煤礦區鉛坑井田詳查最終地質報告》中的有關數值:
      37號煤:1.78t/m3;
      41號煤:1.75t/m3;
      47號煤:1.77t/m3;
      51號煤:1.78t/m3;
      53號煤:1.77t/m3;
      59號煤:1.75t/m3。
      (四)塊段平均傾角及斜面積
      塊段平均傾角(α):采用在煤層底板等高線圖上選擇多個有代表性的傾角取其平均值。
      斜面積:以平面積除以平均傾角的余弦,得出塊段斜面積。

      第三節 資源儲量估算結果
      本次資源儲量核實共求出該礦保有基礎儲量(122b)60.99萬t,其中37號煤層5.19萬t,41號煤層5.50萬t,47號煤層12.74萬t,51號煤層14.76萬t,53號煤層18.20萬t, 59號煤層4.60萬t。見資源儲量估算結果表。

      表2:        資源儲量估算結果表
      單位:萬t
      類別 標高
      (m) 煤 層 編 號 合計 備

      37 41 47 51 53 59
      122b 980

      1085 5.19 5.50 12.74 14.76 18.20 4.60 60.99
      122b 4.41 4.68 10.82 12.55 15.47 3.91 51.84 預可采系數85%

      第四節 資源儲量增減原因
      本次資源儲量核實是在煤炭生產許可證礦界范圍內進行的,參加資源儲量估算的煤層為37號、41號、47號、51號、53號、59號煤層。鉛坑煤礦有限責任公司鉛坑煤礦巖刀坑980井在2002年末保有地質資源儲量(122b)為42.82萬t,其中37號煤層6.22萬t,41號煤層8.33萬t,53號煤層21.07萬t, 59號煤層7.20萬t。本次資源儲量估算,該礦井2006年底保有資源基礎儲量122b類60.99萬t,增加儲量18.17萬t。儲量增減的原因有以下三個方面:
      一、煤層厚度發生變化
      1、37號煤層:在2003年資源儲量核實報告中平均煤厚取值0.75m,本次核實平均煤厚為0.84m,增加0.09 m,因此增加儲量0.75萬t。
      2、53號煤層:在2003年資源儲量核實報告中平均煤厚取值0.85m,本次核實平均煤厚為0.99m,增加0.14 m,因此增加儲量3.47萬t。
      3、59號煤層:在2003年資源儲量核實報告中平均煤厚取值0.81m,本次核實平均煤厚為0.67m,減少0.14 m,因此減少儲量1.48萬t。
      上述三層煤因厚度變動而增加資源儲量2.74萬t。
      二、增加資源儲量估算的煤層
      47、51號煤層在2003年時沒有估算儲量。經幾年來開采證實,可采性較好,為可采煤層,列入資源儲量估算。因而新增122b類基礎儲量42.94萬t,其中47號煤層資源儲量20.37萬t、51號煤層資源儲量22.57萬t(未扣除03~06年這兩層煤的動用量)。
      三、動用資源儲量情況 
      鉛坑煤礦巖刀坑980井2003~2006年動用2003年資源儲量核實中的37號、41號、53號和59號煤層保有資源儲量12.07萬t,另還動用了47、51號煤層15.44萬t儲量,合計動用27.51萬t資源儲量。經估算,這四年共產出原煤19.0萬t,損失量共計8.51萬t。礦井采區資源回收率達到69.1%。
      資源儲量變動情況見表3。

      表3:
      資源儲量變動情況表
      單位:萬t



      號 2002年底保有
      資 源 儲 量 資源儲量變動情況(+ -) 2006年底保有 資 源 儲 量
      03-06年動用量 因厚度變化(+ -) 因面積變化(+ -) 資源儲量累計增減(+ - -)
      122b
      +333 其中 122b
      +333 其中 122b
      +333 其中 122b
      +333 其中 122b
      +333 其中 122b
      +333 其中
      122b 333 122b 333 122b 333 122b 333 122b 333 122b 333
      37 6.22 6.22 -1.78 -1.78 +0.75 +0.75 -1.03 -1.03 5.19 5.19
      41 8.33 8.33 -2.83 -2.83 -2.83 -2.83 5.50 5.50
      47 -7.63 -7.63 +20.37 +20.37 +12.74 +12.74 12.74 12.74
      51 -7.81 -7.81 +22.57 +22.57 +14.76 +14.76 14.76 14.76
      53 21.07 21.07 -6.34 -6.34 +3.47 +3.47 -2.87 -2.87 18.20 18.20
      59 7.20 7.20 -1.12 -1.12 -1.48 -1.48 -2.60 -2.60 4.60 4.60
      合計 42.82 42.82 -27.51 -27.51 +2.74 +2.74 +42.94 +42.94 +18.17 +18.17 60.99 60.99
      03~06年采出量19. 0萬t,共計動用資源儲量27.51萬t,損失量8.51萬t,礦井資源回收率為69.1%。

      第五章 結論

      第一節 主要成果

      一、經本次資源儲量估算,根據原地質資料、2003年資源儲量核實報告和該礦井開采的實測資料,求得該礦井保有資源儲量60.99萬t,其中37號煤層5.19萬t,41號煤層5.50萬t,47號煤層12.74萬t,51號煤層14.76萬t,53號煤層18.20萬t,59號煤層4.60萬t,全部為基礎儲量(122b)。資料較為翔實,所獲資源儲量較為可靠,可作為礦井核定能力和布置開拓生產的依據。
      二、地層、地質構造形態及規律、煤層及含煤性已查明或基本查明。
      三、主要可采煤層穩定性已查明,煤層對比可靠。37、41、47、51、53、59號煤層的穩定性屬第三型第二種情況。
      四、該礦工程技術條件屬簡單類型,水文地質條件亦屬簡單類型,開采技術條件較為簡單;環境地質條件良好;屬無瓦斯爆炸、煤塵爆炸危險的低瓦斯礦井,災害類型比較簡單。

      第二節 礦井生產能力

      鉛坑煤礦巖刀坑980井可利用現有采區進行生產。經本次資源儲量核實,截至2006年底礦井保有資源基礎儲量(122b)60.99萬t,按礦井設計儲量利用率85%、采區回采率85%、資源儲量備用系數取1.6、礦井生產能力4萬t/年進行計算,礦井服務年限可達6.8年。

      第三節 經濟效益分析

      該礦交通方便;主采煤層有37、41、47、51、53、59號煤層,煤質較好,均達到民用、工業用煤的要求,煤炭產銷基本平衡,無庫存。據2006年全年平均測算,煤炭出礦價為200元,扣除投資、生產成本,噸煤約盈利30~35元。

      第四節 存在主要問題及建議

      一、鉛坑井田雖屬于詳查勘探,但對地層、煤層及構造的了解和控制程度還不夠,在開采過程中,應結合邊采邊探,對原有資料進行必要的修改,以達到充分利用資源的目的。
      二、對構造破壞帶、淋水帶、煤層交叉口等,應加強支護,防止發生頂板事故
      三、礦井已開采多年,應加強老窯、采空區積水情況調查,做好探放水工作,防止發生透水事故。
      四、加強環境保護工作,煤矸石應集中堆放,要砌筑擋矸壩,防止矸石沖入河床或造成水土流失;同時在矸石場上植樹種草,保護生態環境。

      附表1: 資源儲量估算明細表

      煤層編號 塊段 類別 開采標高(m) 面積 平均煤厚(m) 容重(t/m3) 資源儲量(萬t) 小計(萬t)
      平面積
      (m2) 平均傾角(度) 斜面積(m2)
      37 Ⅰ 122b 1025~1085 32618 15 34711 0.84 1.78 5.19 5.19
      41 Ⅰ 122b 990~1060 39910 15 41318 0.76 1.75 5.50 5.50
      47 Ⅰ 122b 980~1020 29829 15 30881 0.65 1.77 3.56 12.74
      Ⅱ 122b 980~1020 7876 17 8236 0.65 1.77 0.95
      Ⅲ 122b 980~1020 4877 15 5049 0.65 1.77 0.58
      Ⅳ 122b 980~1075 64227 15 66493 0.65 1.77 7.65
      51 Ⅰ 122b 980~1020 33362 17 35169 0.80 1.78 5.01 14.76
      Ⅱ 122b 980~1000 4477 15 4635 0.80 1.78 0.66
      Ⅲ 122b 980~1075 61653 15 63828 0.80 1.78 9.09
      53 Ⅰ 122b 980~1020 23140 17 24197 0.99 1.77 4.24 18.20
      Ⅱ 122b 980~1020 22130 17 23141 0.99 1.77 4.05
      Ⅲ 122b 980~1020 24731 17 25861 0.99 1.77 4.53
      Ⅳ 122b 980~1025 29656 15 30703 0.99 1.77 5.38
      59 Ⅰ 122b 980~1020 27894 17 29168 0.67 1.75 3.42 4.60
      Ⅱ 122b 980~1020 9684 15 10026 0.67 1.75 1.18
      合計 60.99
      60.99

      附表2:煤層厚度統計基礎表

      附表2-1 37號煤層厚度統計基礎表
      見煤工程點 見煤點煤厚 工程點見煤平均厚度 總煤厚 平均厚度 備注

      孔 41 1.18 1.18 3.37 0.84
      ZK15 0.66 0.66
      ZK7 0.69 0.69



      程 采空區 0.90、0.75、0. 86、0.89、0.81 0.84


      附表2-2 41號煤層厚度統計基礎表
      見煤工程點 見煤點煤厚 工程點見煤平均厚度 總煤厚 平均厚度 備注

      孔 21 0.58 0.58 6.81 0.76
      ZK3 0.34 0.34
      33 0.98 0.98
      ZK15 1.11 1.11
      ZK7 0.72 0.72
      42 0.70 0.70



      程 石門 0.85 0.85
      運巷 0.80、0.70、0.85、0.78、0.72 0.77
      采空區 0.72、0.76、0.78、0.82、0.72 0.76

      附表2-3 47號煤層厚度統計基礎表
      見煤工程點 見煤點煤厚 工程點見煤平均厚度 總煤厚 平均厚度 備注

      孔 ZK3 0.58 0.58 4.57 0.65
      ZK1 0.70 0.70
      CK108 0.52 0.52
      ZK7 0.42 0.42
      ZK15 0.48 0.48



      程 石門 1.12 1.12
      運巷 0.81、0.70、0.77、0.73、0.74 0.75

      附表2-4 51號煤層厚度統計基礎表
      見煤工程點 見煤點煤厚 工程點見煤平均厚度 總煤厚 平均厚度 備注

      孔 ZK3 0.47 0.47 7.23 0.80
      ZK14 0.45 0.45
      CK108 1.01 1.01
      ZK1 0.57 0.57
      ZK7 1.08 1.08



      程 石門 0.88 0.88
      石門 0.91 0.91
      石門 0.90 0.90
      采空區 0.90、1.00、0.97、
      0.95、0.98 0.96

      附表2-5 53號煤層厚度統計基礎表
      見煤工程點 見煤點煤厚 工程點見煤平均厚度 總煤厚 平均厚度 備注

      孔 21 0.72 0.72 11.88 0.99
      ZK3 1.18 1.18
      ZK14 0.75 0.75
      CK108 0.69 0.69
      ZK15 0.65 0.65
      ZK1 1.36 1.36
      41 1.34 1.34
      ZK7 0.94 0.94



      程 石門 1.00 1.00
      石門 1.20 1.20
      運巷 0.99、1.08、1.10、0.95、1.18、1.05 1.06
      采空區 0.95、1.03、0.97、1.01 0.99


      附表2-6 59號煤層厚度統計基礎表
      見煤工程點 見煤點煤厚 工程點見煤平均厚度 總煤厚 平均厚度 備注

      孔 ZK14 0.19 0.19 7.37 0.67
      ZK18 0.40 0.40
      ZK16 0.37 0.37
      CK108 1.24 1.24
      ZK15 0.48 0.48
      ZK1 0.48 0.48
      ZK13 0.93 0.93
      ZK7 1.08 1.08



      程 石門 0.80 0.80
      運巷 0.65、0.70、0.67、0.79、0.71 0.70
      采空區 0.75、0.71、0.55、0.73、0.75 0.70


      煤礦安全網(http://www.ychlsm.com)

      備案號:蘇ICP備12034812號-2

      公安備案號:32031102000832

      Powered By 煤礦安全生產網 徐州鑄安礦山安全科技有限公司

      使用手機軟件掃描微信二維碼

      關注我們可獲取更多熱點資訊

      感謝網狐天下友情技術支持

    2. <video id="xkmid"><menu id="xkmid"></menu></video>
      <source id="xkmid"><menu id="xkmid"><kbd id="xkmid"></kbd></menu></source>
      <video id="xkmid"></video>

        <b id="xkmid"><tbody id="xkmid"><menu id="xkmid"></menu></tbody></b>
        <u id="xkmid"><small id="xkmid"><kbd id="xkmid"></kbd></small></u>

        <b id="xkmid"></b>
      1.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