鶴壁十礦通風系統優化改造
秦幫全,張志勇
(鶴壁煤電股份有限公司十礦,河南鶴壁458000)
摘 要:鶴壁煤電公司十礦現有4個采煤工作面、11個掘進工作面,由于生產布置集中,西井風
井擔負的采掘工作面需風緊張。針對礦井通風系統存在的問題,通過方安比較確定了礦井通風系統優化方案是西井箕斗下山進風改為回風、西井軌道下山回風改為進風,該方案實施后滿足了用風地點的需風要求,取得了良效果。
關鍵詞:通風系統;優化改造;方案
中圖分類號:TD724 文獻標只碼:B 文章編號:1003-496X(2006)
1 礦井概況
鶴煤電公司十礦位于鶴煤礦區最南部,北與八礦相鄰.礦井于1994年底開始建設,2002年2月正式投產,設計能力60萬t/a,服務年限
礦井通風方式為混合式,通風方法為抽出式,主井、付井和西井為進風井,西井付井、南翼風井回風。南翼風井主要通風機型號為2ВУ-166№24型軸流式風機,電機容量為450 kW,轉數為750 r/min,共2臺,1臺運轉,1臺備用。西井副井主要通風機型號為BDK-6№20對旋式風機,電機容量2×315kW,轉數991 r/min,備用風機為2臺4-72№20B型離心式風機,電機容量155 kW,轉數630 r/min。礦井為煤與瓦斯突出礦井,煤層具有不易自燃傾向性,為三類自燃礦井,煤塵有爆炸危險,其爆炸指數為16.06%。
2 礦井通風系統存在的問題通過對礦井整個通風系統進行普查,目前礦井通風現狀是:南翼風井擔負礦井南翼地區的通風,其主要有用風地點有1103、1101中2個工作面及1103外切眼、1103改造上順2個掘進工作面,共需風量為
(1)西井軌道下山為11采區回風巷,該巷道內有機電設施和電纜,造成回風巷不專用,違反煤礦安全規程第113條之規定。
(2)西井
(3)根據井下生產布局,西井風井擔負采掘工作面較多,加上回風系統斷面小,通風阻力大,通風能力降低,使用風地點供風緊張,特別是1113工作面配風達不到生產需要,使1113工作面生產處于半停止狀態。
(4)西井主要通風機工作靜壓高達4 312 Pa,風壓太高,不利于礦井防滅火。
從礦井目前通風及存在的問題來看,礦井西井風井所擔負的通風系統不合理,已影響到礦井的安全和生產,對其逆行優化改造是非常必要的,需盡快實施。
3 通風系統優化改造方案的制定與選取
3.1 礦井通風系統優化改造方案的制定
為滿足現有采掘工作面風量要求,優化通風網絡,降低通風阻力,盡量利用原有巷道,減少通風巷道開鑿量,本著工程量小、投資省、見效快、技術經濟指標合理的原則,根據西井風井所擔負系統存在的問題,對西井回風系統進行優化調整,提出2種方案。
方案Ⅰ:維持現有的礦井通風系統不變,上調西井主要通風機葉片安裝角度,增加主要通風機的工作風量,來解決11采區風量緊張問題;南翼風井所擔負的1103工作面、1101中工作面的風量經由南翼
方案Ⅱ:在保持南翼采區通風系統不變的情況下,對西井回風系統進行優化,西井箕斗下山進風改為回風,西井軌道下山回風改為進風,大井輔助下山回風到
3.2 礦井通風系統優化改造方案的選取
圖1 方案Ⅱ通風系統圖
在制定的礦井通風系統優化改造方案后,但究竟哪能一個方案最優,而且有利于解決礦井目前通風中存在的問題,需進行分析,各方案分別存在著優缺點。
方案Ⅰ的優點比較明顯,僅通過改變主要通風機的葉片安裝角度便可實現,其工程量小。
其缺點也非常明顯,主要存在以下方面:(1)西井軌道下山為11采區專用回風巷,但該巷內有機電設備和電纜并且還行人,回風巷不專用。
(2)由于西井軌道下山與西井輔助下山回風匯合段即
(3)由于回風系統處于飽和狀態,使1113工作面配風達不到生產要求,造成1113工作面回風瓦斯處于臨界值。
(4)考察西井主要通風機不同葉片安裝角度的性能曲線,當葉片安裝角度由25°上調到27.5°時,在目前通風網絡條件下,主要通風機的工作風量則由原來的
(5)調整西井主要通風機葉片安裝角度,增加了主要通風機輸入功率、增加了電耗、增加了通風費用。
方案II需要增加部分工程,但其優點比較明顯,其優點與實施后的效果主要表現在:
(1)解決了11采區專用回風巷不專用隱患。
(2)西井箕斗下山改為專用回風巷,由于其巷道斷面較大(斷面
(3)西井箕斗下山與西井輔助下山回風匯合處一
(4)改造后西井風井回風段的巷道斷面積增大,回風巷道風阻減小,西井所擔負系統的風阻將由原來的0.733 5 Ns2/m8,減小到0.553 4 Ns2/m8,西井主要通風機葉片安裝角度不變的情況下,風井排風量可達到
方案Ⅱ需增加一部分工程,其缺點主要表現為工程量較大;需要增加24道通風設施,其中永久風門16道,永久密閉8道;需擴修清理巷道工程是
從各方案的優缺點及實施后的效果比較中,可以看出方案II可滿足所擔負11采區需風要求,考慮礦井發展長遠規劃及地區布局,因此確定方案Ⅱ為優選方案。
4 優化方案Ⅱ的實施與效果
4.1 優化方案Ⅱ的實施
優化工程
4.2 優化方案Ⅱ的實施效果
優化改造方案Ⅱ于
(1)增大了西井所擔負區域的用風地點的風量,礦井主要用風地點的風量前后變化情況詳見表1,西井主要通風機的工作靜壓降低,其工況前后變化詳見表2。
(2)解決了11采區專用回風巷不專用隱患。(3)保證了通風系統穩定,調整前
軌道上平道永久風門開關頻繁,有時兩道風門同時打開,造成風流短路,影響安全生產,調整后
(4)通風過通風系統改造,降低了通風阻力,
機效率高,西井主要通風機每小時減少電機輸入功率24 kW,按0.4元/kWh,每年節約電費8.4萬元。
(5)使
(6)為
5 礦井通風系統改造結論與體會
(1)小井區通風優化改造是完全合理的,經過近兩個月生產,通風系統穩定可靠,風量足,井下各個用風地點均達到經濟配風要求,解決了1113工作面風量不足隱患。
(2)礦井通風優化,必須考慮現有通風機設備和井巷的合理利用,盡可能充分發揮現有井巷工程,減少不必要的設施。
(3)礦井通風優化前后,對井巷風量及對主扇的排風量負壓,電機功率等進行實測。實測方法應保持相同的測試條件,并盡量縮短間隔時間,以減少生產變化和自然條件影響,以便分析、比較。
(4)礦井通風優化改造調整,要有充分的準備、嚴密組織的工作、協調一致的部署指揮、周密完善的安全技術措不可忽視其中任何一個細小環節,最終有利于保證工作的順利實施。
(5)應提高相應人員的技術水平低,配備齊全的測試工具,以便提出較全的技術資料和數據供給分析、比較和改進。
(6)方案實施后,西井主要通風機的工作靜壓依然較高,礦井還就加大巷道維修力度,保證巷道斷面,降低阻力,最終使南翼風井、西井風井主要通風機的工作靜壓在3 000 Pa以內。
作者簡介:秦幫全(1965-),男,河南平玉人,1991年畢業于鶴壁煤礦學校通風與安全專業,助理工程師,現在鶴壁煤電股份有限公司十礦從事礦山“一通三防”技術工作。
(收稿日期:
·國外煤礦安全信息·
掘進巷道檢測巖體動態的音響方法
在1996-1997年,馬克耶夫礦業安全研究院與煤礦專家們合作研究采用掘進機掘進煤巖巷道,不采用打眼爆破方法。在這種情況下,提出了水力壓裂作為防止突出的措施,在水力壓裂中根據音響信號能有效地掌握煤巖體的動態。在打水力壓裂鉆孔時,用計算機記錄和整理音響信號。這樣能確定最大支承壓力的距離和卸壓帶的大小。在向鉆孔高壓注水時計算機記錄出水與巖體互相作用發生的音響信號。按照水流動過程,在顯示器上顯示出巖體強度狀態。如果在水力系統中達到最大壓力后,壓力又下降大于30%,那么在計算機顯示器上出現”已結束強裂過程”的消息。這種方法的優點是:客觀的評定壓力過程,取消計算水量的要求;不必打檢測鉆孔來確定注水效果,這樣極大地減少水力壓裂和評定效果的時間,并降低勞動力強度。介紹了在札霞吉柯煤礦采用這種方法取得的經濟效果和安全作業情況。
摘自 《УГОЛЬУКРАИНЫ》 2004 No .2